【朗诵】《故都的秋》| 央视顾国宁
点击标题下「朗读荟」可快速关注
◇《故都的秋》
作者:郁达夫 | 朗诵:顾国宁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1331y50d3k&width=500&height=375&auto=0
《故都的秋》是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创作于1934年的一篇散文作品,当时的郁达夫已经离开北平迁居杭州多年,重新造访,又是在北平的秋季,一股“清净悲凉”的感情油然而生,北平的秋,也是郁达夫内心世界的秋,作者正是怀着感伤爱怜的态度,写下这篇意味隽永、文辞优美的作品。出生于江浙地区的郁达夫,在文章中将北方和南方的秋天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对于层次丰富的北国秋天的赞颂,同时了抒发了当时的自己一种悲观与乐观不断斗争的心理状态。让文章在艺术上达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境界。
主编QQ微信同号:48602152
欢迎投稿,发送到 48602152@qq.com 或直接加主编微信
转载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主编删除
~欢迎点赞分享~
更多精彩朗诵
更多精彩美诵请关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零基础英语】免费学
英语口语学习课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