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冰火之争”!冷冻消融 VS 射频消融,谁更胜一筹?

吴立群教授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2021-07-10




明明是为了证明不比别人差,但却得到了意外的结果……




“关注房颤,预防卒中”,这是房颤日永恒不变的主题。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不仅是脑卒中的“罪魁祸首”,还能增加心衰、卒中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继而增致死、致残风险……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房颤患病人数达1000万,但其中大多数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而更可怕的是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得了房颤而全然不知,直至发生卒中或心衰。



“很多房颤发作初期是没有症状的。”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吴立群教授解释说,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房颤会持续加剧,一次比一次发病严重……


因此,大家除了了解房颤的危害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如何筛查房颤。


对此,吴教授给到了三个实用的建议:




  • 第一,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自测脉搏,感受搏动节律是否整齐;


  • 第二,选择可穿戴式设备,自动监测脉搏搏动;

 

  • 第三,前往医院做心电图检查,明确是否有房颤。




01


导管消融,

“冷热”各有千秋


房颤的“罪魁祸首”多是藏匿于肺静脉的“异常信号塔”。


图1 房颤局灶起源(★)常位于肺静脉区域,其存在颤动样传导以及折返激动


导管消融正是采取不同方式实现肺静脉隔离,多数情况下可以中断错误信号传导,让心脏回归正常节律。射频消融(“火”)和冷冻消融(“冰”)是最常见肺静脉隔离的2种方式。


射频消融是通过外周静脉,将导管送到房颤病灶所在部位,用射频电流沿着肺静脉开口周围或邻近的左心房壁,一点一点进行消融……


点过的位置会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局部坏死,并连点成圈,组成隔离带,此后形成疤痕组织,将房颤病灶彻底隔离开来,使之不能向整个心脏传导,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此外,射频消融可至多处心脏解剖机构,适用于包括肺静脉或非肺静脉起源的房颤,还有精准的三维标测系统加持。


但“逐点式”消融手术时间较长,对术者的操作水平要求也较高,至少需要操作50-100例,才能掌握这一治疗技术。


图2 A:冷冻球囊消融;B:射频消融


而冷冻消融“一步到位”,手术时间短、易于操作,将液态制冷剂由体外沿导管输送到末端的球囊,制冷剂气化形成低温,消融部位温度骤然降低,使局部组织细胞坏死,破坏“异常信号塔”,消除房颤。


近日,恰逢由吴教授牵头制定的《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在上海发布。


“对比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具有简便、操作时间短、患者更易耐受、严重并发症少等优势。自2013年开始我国开始应用至今,已开展逾20000例,对该领域的重点问题、特殊病例、影像检查方面,我们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吴教授提及。


02


“冰火”之争,

究竟孰优孰劣?


临床上经常会有患者问及:“医生,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到底哪个效果好?哪个更适合我呢?”


那么,二者究竟孰优孰劣呢?


先一起来看一下著名的“FIRE and ICE(冰火)”研究,这是迄今为止,最大型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冷冻球囊消融与射频消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有趣的是,其实这项研究的初衷并非为了证明‘谁好谁坏’,而是想验证冷冻消融不比射频消融差。采用非劣效研究设计,往往用于新技术与当前已被接受的主流技术进行对比。”吴教授笑谈。


但,研究结果完全出乎预料,让“冰火之争”初见胜负……


图3 FIRE and ICE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研究达到了主要有效性终点,即冷冻球囊消融与射频消融相比,在降低心律失常复发、需要药物治疗和/或再消融的无劣性(HR 0.96,95%CI 0.76-1.22; P<0.001),但未达优效性。


图4 研究达到了有效性终点


同时,研究也达到了主要安全性终点,即全因死亡、全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时间及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两组间发生率无显著差异(HR 0.78,95%CI 0.52-1.18; P=0.24)


“但并发症的构成和严重程度却有较大差别,射频消融以腹股沟血肿、心包填塞并发症更常见,一旦发生后果较为严重。而冷冻消融以膈神经麻痹更为常见,绝大多数是一过性损伤,术后可自行恢复。”吴教授指出。


图5 两组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明明是为了证明不比别人差,但却得到了意外的结果……


研究二级分析趋向冷冻球囊明显优于射频消融。数据显示,冷冻消融组相比射频消融组,在心血管相关住院,包括房颤住院、再次消融、全因住院以及直流电复律这些事件上显著减少。


此外,冷冻消融比导管射频消融快20分钟(124 minutes vs. 142 minutes, p < 0.0001),且左心房停留时间更短,但透视时间要多5分钟(21.7 min vs 16.6 min; P<0.001)


还有一大亮点是,冷冻消融的医疗花费更少,能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回到前面的问题,吴教授表示:




实际上,这2种方法都是指南推荐的有效手段,但具体该如何选择,可以由临床医生来决定,需要结合术者经验、疾病情况和患者经济负担等因素来综合考虑,不仅仅只单纯考虑某一个因素……。




03


厚积薄发,

期待中国本土“创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冷冻球囊的推广应用,技术也不断革新。


二代球囊与一代球囊相比较,冷冻剂释放孔从4个增至8个,使球囊的有效冷冻面由“赤道部”扩展至整个前半球,增加了与组织的接触面积,冷冻强度明显增加,冷冻消融所需要的时间也明显缩短。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二代球囊临床效果优于一代球囊。比如在手术成功率方面,阵发性房颤二代球囊单次消融后1年无复发率约为83%-84%,显著高于一代冷冻球囊的64%-66%。



冷冻消融技术的学习曲线短、操作简便,这为基层医师提供了学习的可能,是一个“重大利好”。受限于基层医院的技术设备与术者资源,目前我国1000万房颤患者接受消融治疗的比例是非常低的。


“期待,此次共识的发布为基层医师的学习提供了指导,进一步推动冷冻消融技术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让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获益。”吴教授表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对于医疗技术领域而言,也同样如此。


值得期待的是,目前已有数家国产的冷冻球囊消融导管正在研制,2家正在进行临床使用的评估。


对此,吴教授指出: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我们确实需要大力发展本土的医疗技术,但一定要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突显创新意识,不能只是简单地仿制进口的产品,争取为中国患者房颤患者提供安全、可靠且价格更低的治疗手段。




专家简介


吴立群 教授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诊疗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任职有: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心律失常协会Fellow(FHRS)、亚太心脏节律学会Fellow (FAPHRS)、《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副总编辑、《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副总编辑等。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受访专家:吴立群教授

采访记者:辣酱

内容整理:匡小辉

责任编辑:董小雯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看过,请点这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