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浪费一场危机” | 中美欧风电领军企业领军者对话文字版


8月7日下午,能明白@会客厅第四期节目成功举办。节目中,中美欧风电领军企业的三位领军者探讨了很多风能业界关心的问题,包括全球疫情对产业的影响以及中美欧三个主要风电市场的近期表现,讨论了技术进步的趋势、数字化进程以及创新发展空间,也谈到了在当前危机下,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企业领导人如何应对。最后谈到了在绿色复苏中风电产业的作用和机遇。活动吸引到数千风电行业人士观看。


武钢、Sheri、Jon领军者对话(请使用Wifi播放)


以下为第四期会客厅全文,与你分享。


秦海岩:新冠疫情是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进入8月份,全球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800万人,累积死亡接近了70万人,而且没有明确的缓解的趋势,前几周迫于经济和失业的压力,一些国家重启经济,带疫解封,强行复工,导致疫情出现反复,加速恶化,抗疫复工“两头难”。
 
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
https://www.shihang.org/zh/publication/global-economic-prospects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全方位的影响。世界银行前不久发布的《疫情与衰退:危机中的全球经济》报告指出: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将面临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的衰退,收缩5.2%。
 

同时,疫情导致的停工、进出口受阻,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断链风险上升,暴露出经济全球化的脆弱性,严重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疫情前已经抬头的经济“逆全球化”更加明显。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全球经济发展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对风电产业来说,2020年也是转折的一年。疫情带来的冲击不可避免,设备生产制造、运输安装都受到巨大的影响。因为处于政策的调整期,美国PTC和越南的政策调整,中国从明年开始,陆上风电全面进入平价时代。今年,这些地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抢装,本来预计装机会大幅增长。但现在看,如果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今年市场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政策调整对未来是什么样的影响,现在也看不清楚。德国前年政策的调整导致去年市场断崖式跌落。这轮抢装过后,市场能否保持增长,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中文“危机”这两个字很有意思:危险中蕴藏着机会。最近网上有一句话广为流传,据说是英国首相丘吉尔说的:“不要浪费一场危机。”(Never waste a good crisis.)看来东西方在应对危机方面,有着共同的文化——那就是如果利用好危机中蕴藏的机会,作出正确的决策,采取有效的措施,我们不仅能解决眼下的危机,而且会推动未来的发展。
 
所以,我们今天会客厅讨论的主题就是“不要浪费一场危机”。如何凝聚全球、全行业的智慧,增进互信,通过团结合作,共同战胜疫情,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找到解决全球性危机的路径。

做客第四期“能明白·会客厅”的是来自全球三家领军企业的代表。


第一位是来自美国GE公司的Sheri Hickok女士,她是GE可再生能源陆上风电亚太区CEO,主要负责大中华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澳洲的风电业务。在担任此职务之前,Sheri曾担任GE可再生能源陆上风力发电机业务的全球产品开发总经理。Sheri 于2017年加入GE,在加入GE之前,曾担任通用汽车公司的执行总工程师,负责通用汽车先进车型的的战略制定和执行。
 
第二位是来自西门子歌美飒的JonLezamiz Cortazar先生,他是西门子歌美飒全球公共事务负责人(GlobalHead of Public Affairs),主要负责设计和执行西门子歌美飒的全球发展战略,集团机构定位和公共策略事务。可以说是西门子歌美飒公司的“形象代言人”。Jon在歌美飒任职超过16年,早期为负责管理、技术、并购和业务发展的高级法律顾问,并担任过歌美飒海上风电价值链开发总监和西门子歌美飒非洲市场开发总监。
 
第三位是来自我们国内风电整机的龙头企业金风科技的董事长武钢先生。武钢先生,现任金风科技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起担任金风科技公司董事长。从1987年接触风力发电算起,武钢先生已投身风电行业三十余年,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风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全过程,也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是全行业所尊敬的前辈和领军者。让我们欢迎三位嘉宾!三位领军者,请三位给大家打个招呼。



01
疫情对风电影响

1.1   疫情危机下,风电的未来

秦海岩:开场的时候,我谈到了目前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危机和不确定性。我们第一个主题就想讨论一下,风电产业在这种不确定下,未来将如何发展。

 
秦海岩:Sheri,您好!感谢您来到风能专委会的能明白@会客厅,参加这场CEO专题讨论。我知道您的工作去年从美国调到了亚太地区。在这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对您来说一定很有挑战性。Sheri,您是如何在管理客户期望的同时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并且不断的扩大市场?
 
Sheri: 首先,感谢秦主任盛情邀请我来参加能明白@会客厅。我很荣幸能与您和各位风电同仁进行交流探讨。在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对那些在全球疫情期间,为风电行业付出辛勤劳动并做出杰出贡献的风电从业者们致敬。其实,我也很关心大家的健康,在疫情期间请各位同仁以及自己的家人都要保重身体。我刚搬到亚洲仅数月有余。我和我的家人在12月30日抵达新加坡,不到30天的时间,新冠疫情便爆发了。我本人大部分的职业生涯是在美国的汽车行业,加入风电产业不久,又是在疫情期间开始接管风电在亚洲的业务。亚太区域,不管有没有疫情,都是全球最多样化的一个区域,不管是地域、文化的跨度,还是产品和市场需求的不同。我个人认为,这既充满了挑战,也是最令人激动的部分,尤其是在过去的7个月里,对我而言,完成新角色、新团队、新国家的转换是极具挑战性的。但我想说,您的提问非常有水平,作为行业新角色,在不能出差与客户和团队见面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实现业务连续性呢?我感受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尤其是在大家共同经历疫情的艰难时刻,与客户沟通,与团队成员沟通。我也知道在中国良好合作关系是做好业务的关键所在。为了保持业务连续性,无论是书面、电话还是视频连线,我都没放弃与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随时跟进我们正在进行的项目,也同时和团队沟通,对我们的供应链和其他亟待处理的事情有全盘清晰的了解。项目可能受疫情影响进度有所减缓,但是我对团队的要求是明确认识到疫情的影响具体到我们需要完成的每一项任务,在此基础上一一解决并保证业务能继续顺利开展。过去7个月里,的确看到了一些项目被延迟,一些地方被封城,但我可以很高兴很自豪的说,我们的风电行业极为团结,凝聚力强,尤其中国的供应链很快就恢复了产能。GE和很多同行一样也面临着由于补贴截止期限而带来的机组交付的巨大压力。令人激动的是,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在中国的第二家整机装备厂依然能按时投产,机组按原计划时间批量下线,我想这也说明了中国风电行业具有高度的韧性。
 
1.2   亚洲和美国风能市场

秦海岩:另外一个问题是,您对亚洲和美国的风能市场有何看法?
 
Sheri: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我自然已经很适应,也很少会像进入一个新环境时观察到那么多的不同。美国的风电市场规模大、成熟、自成体系,还在持续增长。不管是从产品还是客户的角度看。随着PTC在美国的结束,行业也将面临一次自我重置。当我对比美国和亚太地区的差异,我还是想说回区域内的多样性。美国有7个电网(比如独立系统运营商ISO)在运营。取决于你如何定义亚太地区,我们当前在28到40个国家有业务,要与当地政府打交道,熟悉不同的电力法规政策。像在中国,还有不同的省份,电价和并网也都不尽相同,风资源条件更是迥异。在全球最多样化的一个区域,我们很庆幸市场需求是在蓬勃发展的,虽然还有很多地方风电行业刚起步,比如东南亚。这些国家的行业政策和规则还待理顺,比如越南,也需要借助行业的发展带动国家经济。在亚太地区,我们看到最新的风电技术和产品既可以培育和拉动新兴市场的发展一步到位,也可以在中国这样的成熟风电市场更好地服务客户。在保证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更好的利用风能资源,为世界送去更多清洁电力。
 
1.3   疫情对欧洲风电市场影响
 
秦海岩:下面想问一下Jon,目前来看,欧洲疫情有所好转。疫情最终会对欧洲风电市场造成什么影响?
 
Jon:大家早上好,首先感谢风能专委会的邀请我们西门子歌美飒来参加这期会客厅,很荣幸我们作为国际企业的一员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观点及市场情况,再次,我谨向全球各地因疫情失去亲人的人们表示哀悼,我们坚信黑夜一定会过去。
-西门子歌美飒在全球五大洲90个国家有超过100GW的装机。目前,在中国陆上装机5.4GW,之前跟上海电气的合作并且海上风电占有3GW,同时,西门子也在中国陆上/海上风电市场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针对疫情对于欧洲市场的影响,2020年我们预计将可能会出现至少10%的装机量下滑,主要因为今年各地项目的执行均受到延迟、由于人员未能及时上岗、加之运输物流问题,从而导致我们的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另外歌美飒跟GE一样非常重视现场及人员安全。在中国疫情爆发初期,歌美飒就作出预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些为后期应对提供了一些帮助。我们在中国有强大的团队,在2019年年底我们就开始与中国的企业开展业务合作,我们采取了相关措施将影响范围最小化,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球化合作基础上,我可以说在欧洲,乃至全球,包括拉美、印度地区保持了业务连续性。
-对于疫情给全球风电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中:项目的投资和融资问题可能会更凸显,银行放债的成本更高,企业资金流动性问题在疫情下暴露。但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疫情影响可能导致某些项目的延迟交付,或者是绿色能源指标/气候变化指标未能及时达成,但同时,也有更多的国家意识到绿色能源转型的重要性。因此这也可以看作是加速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一次机会,我们相信各个国家政府会核准更多项目,去促进能源转型,这将会是一个全球化的进程。
 
1.4   政策调整如何影响风电市场

秦海岩:欧洲陆上第一大风电市场——德国,因为前年政策的调整,从FiT转为招标,导致2019年市场的断崖式下落。2020年初,新一轮招标也出现认购不足的情况,欧洲陆上风电发展还有空间么?会不会停滞不前?
 
Jon:谢谢您的提问,Sheri也提到了美国市场,我们非常认同。我们对欧洲的陆上和海上风电市场充满信心。在疫情爆发之前,欧洲市场的吊装已经趋于稳定。 欧洲气候目标在2030~2050即将实现。安装量增长,甚至会更多。我们很肯定,对于谈论到可再生能源,绿色目标、发电量,不仅仅是发电量,还有电力部门的流动性和供暖设备。因此,我认为清洁能源各部门应该满足欧盟以及巴黎协定的一些约束,以及碳减排的一些要求,风电作为实现碳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主力,还有很大发展潜力。目前看来风电至少还要翻倍才能达到气候变化的预期目标,单从这个角度来讲,就应该会有好的发展。去年虽然德国装机量比较低(2019年只有1.1GW),但是欧洲其他大部分国家,比如西班牙、瑞典,都在2019年创了装机量的新高。比如丹麦,不仅装机更是欧洲乃至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典范。对于陆上风电市场的问题,我不认为欧洲的风电市场会停滞,多亏了目前的行业竞争,风能已经是可以媲美化石能源的能源形式了,所以从项目经济性的指标来讲,风电也会获得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欧洲更需要的是规范的风电规划、并网规划来助力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对于西门子歌美飒有长久的海上风电装备,就像你提到的德国就像很多欧洲国家已经从固定补贴电价转向竞拍电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整机制造商也需要收益机制。作为整机商,我们期待更简化的项目核准流程和并网条件。另外欧洲市场上很多机组已经运行快到20年的年限,所以我们也需要欧洲市场有更明确、更激进的机组改造和翻新政策,以鼓励最新的风电技术放在风资源优越的地区,来替换20年前安装的老旧机组。
 
1.5   风电补贴与海上风电发展
 
秦海岩:谢谢Jon,还想再问一个问题,欧洲海上风电蓬勃发展,很多项目,已经不需要补贴。欧洲海上风电这种高速发展的态势,能否保持?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如何?欧洲海上风电发展的推动力是什么?
 

Jon:2019欧洲海上风电装机达3.6GW,这对于装机量而言,是一个历史性年份。根据气候变化协定,目前预计,到2030装机量会达到90GW。根据Wind Europe的预测,到2050年,预计欧洲海上风电将到达450GW,这意味着2030~2050期间会有18GW的年新增装机量。西门子歌美飒也推出14-15MW海上机组,叶轮直径达222米。未来欧洲海上风电发展需要非常好的资源规划和电网规划,也需要非常标准化政策环境,需要借助全球供应链系统。目前西门子歌美飒已经从陆上风电看到了全球供应链带来的优势,也希望这样的全球供应链系统可以复制到海上风电,助力海上风电发展,尤其是海上风电刚起步的国家和地区。另外,海上风电在前期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不管是前期设计研发还是原型机的制造或是测试的费用都要远远高于陆上风电。西门子歌美飒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也希望像中国这样有长远目标的市场可以有政策扶持海上风电前期的工作发展,以便迈入平稳期,来实现整个海上风电行业更长期和长远的发展。西门子歌美飒也看到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的蓬勃态势,希望通过中欧联动,把欧洲更多的经验带到中国。
 
1.6   疫情对中国市场及金风影响,抢装和地方政府接力海上风电补贴
 
秦海岩:下面想问一下武钢董事长。疫情对中国的市场有哪些影响,对金风公司有什么影响?还有中国政府的固定电价政策,将在2021年取消,陆上风电进入全面平价时代。今年抢装之后,未来几年,市场会不会下跌?还想请教武总,2022年,中国海上风电的中央政府补贴也要取消,地方政府能不能接力还存在不确定性,中国海上风电下一步如何发展?
 
武钢:首先非常感谢刚才听了GE和西门子歌美飒两位老总介绍了他们在疫情期间,持续推动他们的风电产业的发展,以及介绍了全球,美国和欧洲风电发展的现状。中国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头三个月整个的交付收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政府对疫情控制的非常好,所以在后期第二个季度就很快追上来了。金风科技在第二季度的交货量比去年同期提升了百分之十几,创了一个历史新高。全行业整个的零部件厂家还有整机厂和投资商现在都没有修改由于疫情而确定的目标。有一些公司还提高了这个目标,也希望在疫情下对经济的拉动能够带来一个促进。通过这次疫情可以感受到全球风电产业链是一个大家庭,在抢装过程中,虽然在疫情影响下,但是我们也得到了国际上的零部件供应商来自欧洲、美国等供应商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尽我们所能,向20多个国家发送了我们防疫的口罩、防护服同时多发一些,除了给我们在海外的公司,也请他们转交给当地的社区、政府,帮助当地的人们一块儿克服疫情。零部件的供应,比如说:轴承、巴萨木还有一些电控,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在全球协同协作的共同努力下影响不是特别大。
 

整体来说我觉得恰恰是通过这次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能源转型将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因为每天通过疫情可以看到我们身边人员死亡,除了疫情以外还有蝗虫、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可以感受到全球各个行业对可再生能源的向往,对绿色发展的高度认同。比如说我们在澳洲的风电项目,后来就被一个卡塔尔的国家主权基金收购了股份。然后就问他们为什么会做这个可再生能源?因为他们都是靠天然气和石油有丰富的资源,很好而且也能赚很多钱。他们也回答了看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暖给整个人类带来的影响,他们也在做转型。卡塔尔国家主权基金有一个长期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在中国疫情之后,也是接到了中石油、中石化一些单位找到我们希望共同开发可再生能源。通过这些现象可以感受到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对改变气候变化、改变大气污染、改变温室气体排放的策略已经得到全球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是疫情对中国整个风电市场的影响。中国现在正在经历一个特殊的阶段,就是抢装阶段。对明年陆上风电的补贴就完全取消了,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会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我的理解可能是在抢装之后有一个调整,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企业和社会。
 
大家对中国政府提出的绿色发展已经有高度的认同感所以各个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坚持在绿色发展上做转型。比如说中国的能源公司现在都是靠煤炭发电来发展。现在都制定了庞大的能源转型计划,绿色能源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的国策,也是各个企业的追求。尤其在十四五期间,各个企业都在做下一个五年规划,很多企业在十四五期间都做了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的规划,其中风能占的比例都非常高。另一个方面是,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重视使用可再生能源,中国提出的四个能源转型的内容,首先是从消费端开始变革,比如金风科技有几百家供应商,现在已经有几十家供应商开始用绿色电来生产加工我们的零部件,在做节能减排的同时也开始了绿色制造。从消费端的拉动,对我们将来整个风电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强劲的动力。各个地方在疫情之后可能会出现经济波动,各个地方政府也希望通过风力发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来拉动经济,因为可再生能源是包括投资、制造、服务、金融是一个完整的产业。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各地政府也希望通过风电产业来拉动投资、拉动就业、拉动地方税收。我们说从政府、地方经济这端可再生能源也不会有断崖式的下降。

海上风电要是中央和地方都取消了补贴,对海上风电发展是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中国海上风电发展潜力非常大,现在基本上沿海城市都开始了海上风电的高速发展阶段,而且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中国也是世界制造海装、吊装船、装机的一个重要基地。我们现在给全世界各个国家提供海洋的打桩机、吊装机、吊装船、维修船、维护船,希望中国海上风电发展成本会更低一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希望通过海洋工程和风机整机厂无缝连接。从机组、塔架到吊装实现一体化的设计,通过一体化设计来降低海上风电成本。海上风电有长尾效应,会拉动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所以地方政府一定会做出这样一个决策会扶持和拉动地方的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我的介绍大概就这些,谢谢。
 

 
02
风电技术创新
 
秦海岩:风电产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几十千瓦的机组,到现在单机容量达到14MW。最长的叶片长度达到了111米,比波音787客机的翼展60.12米还长近50米。陆上风电度电成本近十年下降了近40%,下降到最低0.05美元/kWh。在大部分地区陆上风电与传统火电,在不考虑环境外部性成本的情况下,具备了竞争力和经济性。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现在使用风电不仅是因为它清洁,更是因为它便宜。
 
风电成本的大幅下降,过去主要靠技术进步以及规模化发展,“学习曲线”导致的成本下降速度已经开始减缓,规模化红利正在减少。
 
2.1   风电成本下降与创新方向
 
秦海岩:我想问三位,你们认为风电成本还有没有下降空间?风电技术创新的方向是什么?
 
Sheri:近年来风电成本下降了40%,这绝对是很令人振奋的,我很确定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可以继续优化成本。我以前一直在汽车行业工作。如果您了解汽车行业为了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自动化等,我认为风电行业也可以效仿并快速的跟进。我是加入GE才接触风电的,绝大部分的风电市场也就是最近十几二十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风电厂一开始设计和运行都和传统发电行业比如燃气发电厂类似。今天再看,不止GE,我们也看到很多的合作伙伴和友商,开始意识到并且运用设计平台的概念。当你在全世界运用通用的设计,你可以重复利用很多部件。单个零部件的产能更大,从而减低成本。从更广义的供应链管理来说,也可以不断优化设计,维持或者提高部件质量。我认为这是风电行业已经取得的巨大胜利。你也能发现在设计上完全创新的案例。
 
在汽车行业,就有一些创新工具,甚至影响到设计优化的方式,包括材料优化等。比如汽车底盘方面的一些技术创新,我认为风电行业也有真正的机会,可以学习和了解更多信息来进行优化。正如我们看到的,风电行业也有很多新技术。
 
比如 GE发布的全球首个两段式碳纤维叶片设计,用在柏树平台的机组上,旨在为平台上产品后续升级助力。两段式叶片的机组已经在2019年年底开始交付。两段式长叶片可以实现更多难运输现场的装机,更好地利用风资源。这些都可以最终降低度电成本。其他新技术的创新比如3D打印也应用在了风电上,我们最近试验成功了用3D打印风机塔筒的基础,设想一下这项技术可以降低的运输成本,从供应商到制造厂再到风电场的成本。我还想说,还有很多降低和优化成本的机会。如果把风电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把风机当做其中的部件。我相信还有很多方式,从部件设计到风机设计、再到风电场设计,让技术创新推动并继续降低风电成本。
 
武钢:虽然从全球风电发展来看,过去的十年我们在风机的成本降低了大概在40%左右,在发电量的提升也是在40%~50%,但是随着工业闻名我们的材料技术、工业设计技术、尤其是超算技术、人工智能的应用。现在的风机依然是有很多的改进,优化降低成本的空间。比如说在设计的方面,无论从结构优化、轴承的选择和组装的工艺这些方面都还有一些潜力可以挖掘。在叶片方面,材料技术和工艺技术的结合,比如说电机,我们现在用新的稀土材料来提高效能降低成本。叶片使用的碳纤维的新工艺,也可以减轻重量。这些反过来都可以对整机的结构带来进一步的成本降低,在零部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我们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改善,模具生产数量的提升,也可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包括我们后期的服务,包括安装工艺的优化。


整个产业链里面,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平价时代的到来,对于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力。包括整个交付的管理成本,比如说过去可能300天一个循环,今后可能通过管理创新、通过和零部件之间的接口和投资商的接口优化,我们实现整个产业链管理的衔接,把数字化管理化的衔接,那么可以使交付的周期缩短到100天。这样使得库存大幅度降低,也可以带来资金的节约,所以我觉得未来的发展从成本降低上还是有很大的空间。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在降低生产制造设计这些成本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降低质量的成本。因为目前在市场上大家都是一些新机型,叶片、塔架、混凝土塔架,那有很多机型它是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验证,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所以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时刻提醒我们自己这个行业还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因此我们还是要持续不断的在质量上做进一步的投入来降低我们的质量风险。这是我对下一步发展的认识。
 
Jon:我很同意并持有与Sheri和武总分享相同的观点,我认为新技术还有很多进步空间。

关于风电成本,包括海上风电成本,我认为这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风电成本下降还需要加快,中国就是一个好例子,从西门子歌美飒角度来讲,包括今天参加活动的厂商而言,我们更期待推动成体系的、规模化的、基于全球市场国际标准的碳交易价格,能够在整个风电成本价格中有更深入的体现,而且,我们希望从技术角度,能够从架构上进行创新,这样就能推动竞争,而不仅仅是降低成本,包括政策的调整或者新政策的出台。能够把碳价格纳入进来,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带动风电成本下降空间。

另外西门子歌美飒也一直把“度电成本LCOE”称为“社会电力成本SCOE”这个词,我们将视野扩展到社会成本,计算风电成本也从LCOE转成SCOE,也就是社会电力成本,意思是除了风机本身的成本之外,也考虑到如何介入并网、如何解决地方之间跨领域的一些问题,还有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社区的一些影响,也将这些纳入电力成本构成中全盘考虑。这可能是未来绿色能源发展另外的一个维度,去看待风电成本是不是有进步空间。那么针对欧洲海上风电市场,虽然我们看到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在近期的一些招标中很多项目是零补贴的项目,但是如果身在欧洲来看我并不认为这会是一个新常态。的确很多政府设计招标机制、鼓励零补贴电价,是为了使更多电力消费者获益。招标的设计其实是让开发商或者是业主单位以他们预想的电力市场交易的规则来预计未来几十年收入的情况。但是拍卖中的零补贴投标意味着项目的收入将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风力发电场在电力市场上可以实现的价格。无法真正预测更长的投标时间的电力市场。因此,这给项目带来了不确定性。

我们认为零补贴竞标可能导致融资成本上升。目前海上风电项目主要通过债务融资, 因为通常会有大型项目。  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成本财务中直接投资的一半。  如今80%的融资是债务融资而其实电力市场的交易,尤其是目前疫情下看,是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的。歌美飒在做项目时候通常体量都很大,也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电力市场收益的预期,才能获得非常低廉的融资成本。基本上80%的投入是通过债务完成的,所以如果电力市场的波动比较大,依靠长期电价预测势必融资成本也会大大增加,会增加这些项目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在西门子歌美飒认为基本上说如果这个是零补贴的项目,风险就转嫁给了开发商和业主单位,当然经济规模会带来成本下降如果说中国海上风电市场有啥可借鉴的话,在招标机制的设计当中应该给与更多的长期稳定的收益来源,来保证这些项目的长期延续性。比如采用CfD,双面差价合约等方法也逐渐成为主流。

另外西门子歌美飒也是碳交易的积极倡导者,如果可以把碳价格纳入其中,海上风电价格还有下降空间。除此之外,我要说项目应该稳定性,也就是整机厂商需要一个稳定的项目量,所以这不仅仅是拍卖,还涉及到具有适当出价,包括经济制度安排,我前面说的双面CfD,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创新和投资,这是我们作为风电整机厂商需要的,就是保持陆上和海上风电的竞争力。

如果有了这些稳定性,就可以投资科技创新,刚才武总和Sheri的一些观点我也非常认同,除了一些纯技术上的技术进步,管理成本及生产安装工艺等等,以及关于零部件创新,甚至是整个供应链。我们整机商站在行业顶端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将创新转移到供应链中,来推动这些方面的进步。比如我很愿意分享我们和上海电气合作,在海上风电市场发展中一起推动了市场份额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2   零补贴,CfD能否解决市场不确定风险

秦海岩:刚才Jon谈到零补贴项目,如果海上风电项目的电价完全是在电力市场竞价中确定,开发企业承担的市场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会增加融资成本。现在英国采取的CfD机制,实质上也是一种固定电价机制(Feed-in-Tariff),请问采取CfD机制是不是就解决了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Jon:我刚才所说的是,在关于竞价事宜上,你可以跟项目投资方确认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未来20-25年内项目的电价趋势。事实上,诸如R&B之类的各种项目的融资主要靠债务;比如,项目里的不确定性因素越多,其所涉及投资额度和风险也就越大。因此,我们把海上风电市场和陆上风电市场的开发纳入收益还原机制的考量范围,以双向差价合约(CfD)为例,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收益还原策略,为项目的长期收益作出前景预测;同时,对投资方而言,它也能以更稳健的角度为项目建立一个业务案例。
 
2.3   光伏与风电竞争关系、分散式风电发展空间
 
秦海岩:我还有一个与光伏和风电相关的问题。过去十年,光伏度电成本下降了70%,并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按照现在的趋势看,光伏度电成本将会远低于风电,而且光伏的应用场景更加灵活,更适合靠近用户侧。同为无排放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风电与光伏会不会形成竞争关系?光伏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会不会对风电带来冲击?风电除了海上大规模集中式发展,在未来还有哪些应用场景?分散式风电、分布式风电有没有发展空间?这个问题先请Sheri谈谈想法。
  
Sheri:这是个很棒的问题。人们经常认为风电和光伏发电是竞争关系,在一些地区确实如此。但是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风光资源不是集中的。有的地区光照条件好,有的地区风资源好,GE想做的是如何让两种资源能够互补。尤其是考虑一天24小时,不可能24小时都有阳光,也可能不是一直都是大风天。我认为光伏发电行业将会继续创新,用一些非常新颖的方法降低单位千瓦光伏板的占地面积。现在来看光伏占用地面资源更多,而风力发电机可以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实现更高的发电能力。在未来的几年内,我相信世界上会有很多地区尝试将两种发电方式风电和光伏结合在一起,甚至再配上电池储能,实现较强且持续的能源和电力供应。直接回答您的问题,我们认为风电和光伏的竞争性低,互补性强,我们需要让它们互补来实现尽可能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
 
Jon:感谢提问,我同意Sheri的观点。致力于达到全球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所有可再生能源的协作和努力。我不支持可再生能源之间彼此斗争。对于清洁能源的转变,我们需要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这种竞争不能仅仅理解为太阳能、风能谁更有优势,更多是技术上的革新和进步让多种能源形式共同发挥作用。在某些多能互补项目中,我们会同时有太阳能、风能、储能,尤其是某些偏远地区。举例来说,我们2010年在厄瓜多尔首次尝试多能互补的项目、2016年在西班牙将光伏、风电、储能结合在一起,在印度实现了20Mw光伏和50MW风能的混合发电尝试、澳大利亚也将194MW的风电项目与储能结合。

我们已经在做这些事情,但这不仅仅是将不同可再生能源形式混合在一起,这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供应链,我们更全球化了。无论我们在哪里建设风电项目,我们更高更远的发展风能事业,因为我们也需要当地人民的力量。我们之所以能更好的在风能产业中完善供应链,因为我们跟其他可再生能源共同协作,相互补充等等。
 
武钢:未来的能源转型有可能主要靠风电和太阳能、储能,我们就能够完全去替代化石能源或是加上部分的化石能源。比如说在非洲他的化石能源基础设施没有建设的条件下我们就可以给他尝试用风电、光电加储能给他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所以它的能源转型与发达国家相比就一步到位,这是一个未来的场景。风电与太阳能是一个合作伙伴,这里太阳能主要是材料科技,它的技术投入、技术进步确实比风电快要向他们学习。

风电是不可能被太阳能替代的,风电单位平方米的能量密度是太阳能的40-60倍,所以要提供庞大的可再生能源,如果要给电网提供或者给一个社区提供强大的可再生能源,我们还是需要风电作为一个主力。那么现在有了储能,今后的使用就会更加灵活。第二个特点,太阳能电池在一定的期间里是有衰减的,风电现在对于超过服役期10年的机组,我们还可以通过优化让他出力不但不减少还会提升。风电灵活的提升功率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我就补充这两点。
 

 
03
创新合作-联合研发
 
秦海岩:过去,由政府主导,提供资金支持,组织行业内的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开展一些共性通用技术的研发创新工作。比如:美国能源部最近计划投入1亿美元支持两个由DOE国家实验室主导建立的联盟,推进电解制氢和重型车辆燃料电池技术研发,整合实验室、高校、产业界的力量,联合攻关。
 
2016年,Carbon Trust与12家领先的国际海上风电开发商之间组建Floating Wind JIP(漂浮式风电联合),共同开展漂浮式风电研究。

FWJIP各参与方,参考漂浮式联合项目第二阶段总结报告
 
3.1   关于联合研发与技术创新

秦海岩:这种联合研发工作是不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式?
 
Sheri:我认为公私合作的方式非常好。当然取决于你关注的点是什么。尤其是那些对高精尖、需要相当专业技能的领域,比如新材料、超薄材料、先进制造等,这些都是行业内大学、政府、甚至私营企业或者初创企业进行合作的领域,寻找新方法来提升所有可再生能源的效率和技术。对我们来说,我们也非常关注行业的可持续性,像Jon提到的机组翻新改造,同样的占地为电网提供更多的电力,但是又将如何处理那些报废的零部件呢,材料回收利用和新材料的使用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再比如说并网,相信我们都同意当涉及到可再生能源的时候,并网是最具挑战性的事情之一,尤其是风电,这也是政府、大学、私营企业可以关注的方面。
 
Jon: 西门子歌美飒认为,政府首先应为科技创新和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便推动新一代风机发展,不管是陆上还是海上。歌美飒可以作为新时代的主力,但是我们整个行业历史沉积还不够久,需要政府的支持及协作,尤其是对能源转型有宏大目标的政府。即便我们很依赖政府的支持,绿色能源转型进程中已经看到一些行业合作的积极案例,关于风能行业的协同合作。武总和Sheri都提到了安全性问题和供应链管理的问题。我们认为在行业内的合作和研发项目已经有很多好的和积极的例子。创新在行业中很重要。例如,“地平线2020”项目,这是欧盟最大的研究和创新项目,已经投入了800亿欧元。一些工厂也在make up(组成)和改善,我们应该一起合作。我们有一些在合作上,很好的例子,也包括R&D项目。在制造上我们可能谈论到,在2014到2020年间,欧盟投入在技术创新上的资金大约800亿欧元,作为设备制造企业,我们获益匪浅,在制造和项目交付过程中应用这些新型技术,让政府看到我们带领行业的发展,也可以更有的放矢地规划哪些领域和方向值得进一步投资,哪些政策应该被制定和实施。

此外,我们可能还会谈论欧洲风能技术和创新平台,该平台于2016年在欧洲建立,旨在为欧洲和各国的研究和创新政策提供信息。这个平台可为风能行业提供公共服务,以准确识别该领域的共同研究与创新重点和突破性创新。因此,这个平台就像是行业的智囊团,就像武总开头所说的那样,平台作为我们的共同场所,类似于政策制定者,以便我们可以在政府可以做的事情之间达成对接功能各方既可以从另一方进行融资,也可以发展对新技术的共同兴趣。

最后我还要提及的是,在欧洲风能协会,美国风能协会(AWEA),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等机构,已经有一些工作组,负责安全、可持续性、新材料、整合供应链等新技术的开发。这已经证明了我们行业协作越来越普遍,相互之间可以提供资金,在某些技术输出方面进行匹配。我认为,作为风能行业,我们需要持续的创新和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西门子歌美飒公司会考虑来自行业的这种经验的原因。就像您提到的那样,应该通过促进研发基础设施的发展,在机构层面进行相互合作,例如在美国,但也要在英国,西班牙,丹麦,德国以及其他许多有意识的国家展开有竞争力的风电开发,包括有竞争力的风电如何获胜等。我们有这样的竞争力。我们正在着手进行此类研发。这个平台,不光可为风能行业提供融资机会,还为整个行业的领先企业的样机提供测试,对技术进行测试,然后再投入大规模商用,这样最后引导整个产业都遵循这种创新方法。因此,我们既要更开信息,也要各自努力。为了使风电行业整体具有竞争力,需要行业共同合作,比如进行共同的样机制作和统一的测试工厂。
 
3.2   全球风能产业链如何协同创新
 
秦海岩:除了政府引导和支持的联合创新,全球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如何建立互信,如何进行协同创新?
 
Sheri:是的,很棒的问题。我首先想说的是,GE是一家具有125年历史的全球性公司,业务遍及130多个国家。所以不管是美国与中国,或者美国和与另外一个APEC国家澳大利亚,我们都是有合作和业务的。我认为我们在行业内进行深度合作机会很多,只要我们很明确最终的目标是什么,进而采取相应行动。首先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为客户交付的是度电成本有竞争力的机组,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这个目标和其他整机商应该类似,那么在达成这个目标时我们可以合作的领域有哪些,怎么开启对话。我们需要花时间讨论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以及哪些领域不是那么核心的竞争因素。哪些方面是我们可以合作来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的。比如我一直在想的其中一件事不是技术方面,而是如何保障我们的客户和项目安全。在过去几年中,风电行业中有很多由于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案例。当我们的机组变得越来越大,装机体量也在翻倍,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安全问题。所以秦主任,像这样的就可以是我们大家建立互信的方面。另外一个风电领域也许已经在进行合作的是,我们如何连接整合供应链,如何建立行业的质量标准,实际上,我们正在借鉴汽车行业的AP/QP(质量先期策划)体系,把它带到了风电行业。类似这样的话题我认为是争议性比较小,可以快速建立互信,打开深入合作之门的。
 
武钢:全球化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就像现在中国很多的零部件厂家实际上是全球各个厂家的零部件供应基地。从叶片到发电机到齿轮箱在中国都有,从风电的国际化合作我们说在技术和产品方面有三个阶段。一个是科技阶段,第二个是技术开发阶段,第三个是产品阶段。其实可以多在技术研发方面来做一些远期的、未来的技术投入。第二个领域就是在质量安全方面,我们应该建立一些门槛与标准去保证产业发展是健康的、可持续的。第三个就是在目前政策热点上,就是所有影响行业发展的不稳定政策方面,找到一些点来共同拿出来做模板到各自的政府去进行沟通。举个例子,政策的稳定性比企业发展还要重要,比如说这次政策突然停止,那么我们本来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单位千瓦造价已经降到了3200,现在突然政策的变化,遇到了抢装,零部件的质量加上整机,现在单位千瓦涨到了4000。那就是说通过技术创新节约下来的成本由于政策的波动性又回到了原点,所以这就是一个对这个行业发展的浪费。我们需要未来在这个长期的政策方面,建立全球合作机制。
 

 
04
数字化问题
 
秦海岩:此次疫情推动了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像我们今天这样的会议在疫情期间的广泛使用。有专家认为,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是3D——Digitalization(数字化)、Decarbonization(低碳化\脱碳化)、Distrubution(分布式\分散式)。
 
4.1   风电产业数字化未来
 
秦海岩:具体到数字化(Digitalization),三位有什么认识?尤其是GE的Predix(工业互联网项目),还会继续吗?

Sheri: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很多地方都有。GE的数字化业务关注的是如何实现它,从如何更好地管理矿山开采,到如何更好地管理和运营风电场。我们对可再生能源,尤其在风能方面的关注点是,应该如何进行生命周期的机组状态监测,如何当风速达到比预期更高时能更有效的关停机。从生命周期角度来说,过去我们没法控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它。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不同维度的监测,比如您可能见过我们的广告,我们利用无人机来代替工人跑到风机顶部进行检测。所以我认为,就全世界来说,数字化或数字化解决方案还有巨大机会,需要分解应用到我们想要应用的领域中。从历史传承和我们以往的成果来看,GE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当工业革命再一次开始,我们定会继续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运用数字化技术。
 
Jon: 对于这个数字化主题,我们全部认同Sheri的,商业化竞争中不仅是对于风机需要去努力制造,很高的塔筒、很大的叶轮直径以及更大功率的机组。未来5-6年,陆上风电机组的容量大约在6.6MW,风轮直径大概在170米。我们提到关于海上风机容量为14-15MW,风轮直径在220米,这都将为现场工作提供挑战。关于风电整机制造厂商的创新和物流,怎样运行风电场,这仍然是个很难的事情。短期来看,是关于如何将风机变得更智能、大型化。怎样实现西门子歌美飒控制中心及客户端沟通。这些信息要落实到每一个机组上。这些不是未来,而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让我们的客户更加了解并且分享给他们关于风机是怎样工作。提供给他们及时的信息,最大化投资效益,我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用必要的东西让风机更加智能,提供给客户更好的服务和信息。我们不是在谈论未来,而是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去实践了。

参考:西门子歌美飒推出14MW海上风电机组
 
武钢:我非常认同Jon的观点,数字化驱动了我们智能化风机的进程。应该说现在的风机智能化程度和以前相比有了一个大幅度提高,数字化也使得我们和供应商和业主投资商之间的业务,实现了更好的一体化,那么数字化还促进了我们的管理的精细化,当一个公司的业务和管理都实现了数字化以后,那么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法围绕着数据链进行自动寻优的优化,这样可以促进我们整个风电产业的高速成长。数字化可以带领我们把风电的度电成本降低,运行的效率更好更可靠。
 
 
4.2   向可再生能源战略调整

秦海岩:近两年GE一直在进行战略调整,去年对可再生能源业务进行了重组,可再生能源是不是GE未来最重要的战略业务?如果可再生能源是战略方向,GE也认可可再生能源将逐步取代化石能源,那GE的传统发电业务、使用化石燃料的发电业务,何去何从呢?Sheri, 请和我们谈谈您的观点。
 
Sheri: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您说的很对,GE可再生能源业务确实进行了重组,几年前开始战略调整。我们很自豪能成世界上可以提供最多种可再生能源形式的技术供应商。从业务角度来说,我们提供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产品。海上风电方面我们最近刚发布了12 MW 的Haliade-X平台。我们把LM的叶片应用到风机产品中。我们也有水电业务,并且还生产太阳能储存设备。从并网角度说,提供电网和并网容量友好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总体来讲,GE提供可以让世界正常运转的设备和器械,不管是可以让人们满世界旅游的航空飞机发动机、保障人们健康和安全的医疗设备、还是提供电力的传统火电业务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在世界能源格局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依然看到燃气发电等清洁发电形式担任重要的角色,相信一定会有那样一个时间点达到新的平衡。大家都知道,世界各地政策不同,所处的能源转型阶段也不同,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除了关注能源转型,我们更多寄希望于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快的市场。
 
 

05
逆全球化问题
 
秦海岩:《经济学人》5月16日发表的封面文章“Goodbye, Globalization”,文章观点是:“一个更加民族主义和自给自足的时代即将到来。这样的一个时代不会比现在更富有,也不会比现在更安全。”

《经济学人》封面:再见了,全球化
 
风电产业目前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行业,塔筒、齿轮箱、铸锻件主要来自中国,PVC、轴承来自欧洲,巴沙木主要来自南美。西门子歌美飒、GE都在中国建立了总装厂,从中国出口到全球,金风也在海外布局,机组在27个国家安装运行。
 
此次疫情,使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断链风险上升。疫情发生之前,“逆全球化”就已经抬头,尤其是受中美贸易冲突的影响。新冠疫情2月在中国刚爆发时,欧洲整机企业就计划在印度寻求产能补充,印度政府也积极响应支持,希望更多产业链转移到印度。
 
5.1   逆全球化对产业链的影响
 
秦海岩:请问Jon和Sheri, 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冲突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的既有格局吗?供应链、产业链区域化、本土化趋势会加强吗?你们未来在供应链、产业链上将做什么调整?能不能谈一下具体计划?
 
Jon: 我们从疫情中学到的获得的是:可再生能源是最灵活的资源,但是越全球化,越会在供应链上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要克服这种情况,因为一个国家受到疫情影响,将会传递并影响供应链到其他国家。西门子歌美飒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我们在中国、印度、西班牙、丹麦,德国、摩洛哥、巴西、美国等地均有工厂。因此我们若想要达到长期的竞争力并且可持续的发展,就一定需要全球协作,要全球供应链帮助,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更应该建立和我们的客户以及和供应商的合作,包括在中国、印度、西班牙、德国、丹麦、英国等全球的供应商。西门子歌美飒不断致力于推动全球化、开放性贸易,通过流畅和动态的对话和贸易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也是我们实现气候目标的渠道。在疫情后,我们可能会重置或者调整一些措施来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潜在危机。毫无疑问,全球化供应链是风能行业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基本前提。

 
Sheri:我重申一下,GE是一家高度全球化的公司,我们当前在全世界各地都有装机、组装基地和供应链也遍布全球。疫情教会我们的是,也许并不单是新冠疫情,而是市场都有起落,我们需要及时做出应对。所以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提高灵活性而不是强调依赖某一个区域。我们一直致力于提升各个国家市场的灵活性,也在不断的努力,比如说做机组平台这件事情,需要动用遍布全球的供应链来完成,这样当市场需求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的时候会有更大的灵活性,缩短交付时间。这些都是重要的方式。让我们建立更加可靠、可持续的供应链系统,也可以优化成本,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每一天我都惊讶于中国市场的速度,这是我经历过的从下订单到机组交付速度最快的市场。对我们来说,满足我们中国客户的需求,要继续保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回到您的问题,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持续降低风电的度电成本。如果我们认为依赖于某一个区域的市场和供应就能实现,那一定是在骗自己。风机这样的大型设备需要依靠全球的供应链。来带动电力成本下降,也许我们看到在不同的地方有短期的冲突,但是我相信最终人们会拥抱平衡的、灵活的全球化方式。
 
 
5.2   疫情和中美冲突对中国整机企业国际化战略影响
 
秦海岩:金风这几年一直在坚定地走国际化道路。请问武总,疫情和中美贸易冲突对金风的国际化进程会不会带来影响?金风的国际化战略和具体计划能不能谈一谈?
 

武钢:疫情的影响对不同国家的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影响,肯定也对我们的风电项目多少带来了影响,比如说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都会有一些影响。但是像我们金风科技各个属地的公司紧密的合作,正在通过我们的努力来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从长期来说国际化是我们的发展战略,通过国际化我们能给当地的新能源产业做出贡献。同时也可以学到不同国家电网要求,气候不同的条件,对于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也是非常好的帮助,对我们国际化战略是不会改变的。
 
5.3   产业链如何合作以缓解贸易冲突的影响?

秦海岩:想再追问Sheri和Jon,对中美贸易冲突怎么看?你们对两国政府有什么建议?产业界在其中能做什么工作?
 
Sheri:我们在全球很多国家都有业务,GE 不会去支持或者不支持哪国政府。我们始终支持的是全球自由贸易和协同合作,这让我们可以在全世界各地经营,尽可能的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我们要说是,大家一起寻求发展路径,否则的话,所有人都会受到伤害。我们知道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审视全球疫情,人们对绿色能源的需求比以往更加强烈,想要有效、尽快地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强有力的贸易协议将是助推器。
 
Jon: 在风能行业,需要开放性贸易,如果你想达到目标,就需要开放性贸易及协作,全球化是实现该目标的唯一基础。因此,这也是西门子歌美飒的立场:全球化是达到成功的唯一路径。
 
5.4   GE可再生能源中国战略及可能障碍

秦海岩:GE今年在中国有很大的布局,听说订单会有大幅度增长。请问Sheri对中国市场怎么看?中美贸易冲突、疫情会不会对GE在中国的发展产生阻碍?
 
Sheri:首先,我们对GE在中国取得的成绩很自豪。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单一风电市场。市场潜力巨大。武钢先生带领的金风科技是中国风电届的领军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先进性正是中国风电向好发展的保证。我们在中国的投资从未停止,这周开始我们在中国的第二家工厂,濮阳工厂投产的第一台风电机组下线,这很令人激动。我们在沈阳有另外一家工厂。还有其他很多部件制造厂,包括叶片厂等在中国。至于我们为中国客户交付的机型,绝大多数的零部件都是在中国生产的,我认为中美贸易战目前对我们的业务开展不会产生影响。


 
06
绿色复苏
 
秦海岩:在疫情的打击下,各国为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出台了很多刺激计划与政策,资金调动规模已超过10万亿美元,这将对能否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产生重大影响。国际劳工组织(ILO)5月19日提到,后疫情时代,我们不能再以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继续下去了。
 
6.1   如何看待绿色复苏

秦海岩: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呼吁用绿色投资带动经济复苏。请教三位企业家对此问题的看法。
 
Sheri:这个问题我这边没有特别需要说明的,现实的情况是,我确信疫情将会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进程,不管是通过就业、培训、投资、还是科研资金投入。我相信我们都注意到了世界上的很多市场都大幅度地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例,证明了电网是很稳定的。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稳定的多。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让很多之前轻视可再生能源的人意识到问题。所以我确信“绿色复苏“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对每个行业的发展都会起到激励作用,我们应该借此机会,提供最好的产品和创新。因为我相信我们有很多的机会让我们的风电行业复苏。
 
Jon:我认为我已经谈到,面对新冠疫情,可再生能源的恢复力很强。2020年的一季度部分,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占比达到了28%,在2019年同期是26%。很多政府也给出了一揽子的疫情后经济复苏激励措施,鼓励在恢复生产时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比如说在欧洲,我们的行业协会与政府有直接对话,并不是为了说服他们,他们已经非常有信心发展和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对经济复苏有积极作用,比如提供更多工作岗位、极大提高能源安全、带动项目投资和当地经济发展等。我认为我们正在看到,政府也在推动,一个绿色复苏的、更灵活的市场。
 
6.2   武钢对话Jon: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同探努力,推动风电政策平稳、做好风电社会效应宣传等话题
 
武钢:海岩,我简单和Jon对话一下。Jon,你的想法提醒了我。未来全球经济和新冠疫情对风电行业的影响会越来越严重。我认为目前对风电整机制造商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一起努力找到共同点,共同协助政府制定平稳的政策。如果没有这些平稳政策,我们的风电产业将会很难保持平稳的发展。首要的任务是(first important issue)我们要共同努力,制定新的风电政策,并保持与风电行业和政府沟通交流,这很重要。就像你刚刚提到的低碳能源(carbon business)的转型和社会宣传,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10年之前中国对低碳能源(carbon business)也是有积极性的,但是目前却没人在提了。我们应该提醒自己,继续这个事业。根据这些政策,风电投资商可以得到一些补偿。你的观点很棒,我很同意。
 
Jon:武总我也赞同您的观点。您提出了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我们是全球新时代的主流力量,现在很多国家都看重新能源,尤其是风能。我也赞同我们需要协作,我们不能把电力作为最终概念。我们是一个行业,应该发展供应链,创造工作岗位,增加投资,推动创新,当然不仅仅是风机的创新,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比如材料、运输等也被主流发展推动着。疫情虽然使我们的工作短期停滞,但我们有机会开展合作。比如你、我和GE,我们应该在一起与政府合作去推动、去克服这些挑战。
 
武钢:是的,你说的很对。目前,直接在风电市场中比较传统能源成本和可再生能源成本是不合理的,但是可再生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出了贡献。可再生能源做了很多改变,把传统产业提高到更高水准。所以我认为现在的情况不是很公平,我们需要重建新的政策。20年前如果你告诉别人你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工作,别人会很羡慕,自己也很自豪。因为你对社会做出了贡献。现在从事可在生能源事业不仅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也在推动经济发展。就像你提到的我们建立了经济链条,从研发、技术、制造、服务、到金融等等。这是一条完整的经济链,是对社会与经济的巨大贡献。但是收益方面并不公平,我们需要新的政策,也需要去改变一些目前的政策。然后我们需要对风电行业的经济性进行宣传,进行分析,出版白皮书,并与不同国家进行沟通交流。
 
Jon:我们有信心您所期盼的这些会实现,在疫情下,IRENA等国际组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等一些官方的和非官方的组织一起合作。我们在特殊时刻,我们也有信心,政府也会推动我们的发展,我们很确定。
 
武钢:我想,首先我们可以邀请各位行业同僚简要展示一下自己的主旨和核心话题,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讨论,遴选出更重要的话题,然后深研这些话题。接下来,可以划分小组,建立一个工作平台。然后,我们可以从中锁定一些共性要求和问题,来共同研究。
 
秦海岩:这个建议很好。这次节目过后,我们可以组织全行业一起来做这些。
 
 
6.3   武钢谈绿色经济复苏——做好政策保障,推动能源消费侧变革

武钢:我们应该更好的利用各国的,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绿色资金把他很好的和能源转型,和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有机会结合起来,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来促进我们对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整体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重要因素就是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去推动消费侧的变革。要鼓励消费端,主动的、积极的去用可再生能源。因此我们也要呼吁政府要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来促进消费端更多更好的使用可再生能源。
 
 

07
总结
 
7.1   致谢
秦海岩:到此,我的访问环节已经结束了。我想要感谢各位与我们分享您对行业的真知灼见。感谢大家来参加会客厅,也感谢彭澄瑶女士出色的翻译。我认为在疫情期间多进行这样的交流对行业是很有帮助的。感谢Sheri、武总、Jon,未来我可以组织更多的此类对话活动。
 
武钢:非常感谢本节目。这次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颇具价值的观点,同时与各个供应商展开了轻松流畅的交流。衷心感谢彭女士,您的口译水平非常出色。感谢Sheri、感谢Jon,感谢你们提出的精彩观点。希望未来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针对重点话题展开合作交流,为整个风电行业建言献策,添砖加瓦。也欢迎各位有空来北京,来金风总部拜访,届时我们可以面对面的交流。
 


Jon:感谢Sheri、武先生、秦先生。很荣幸参加“能明白@会客厅”节目,我也要感谢风能专委会CWEA。在下一次交流中,我会提供更多关于西门子歌美飒涡轮机的相关资料,因为我会详细说一下西门子歌美飒的模型,就像在图书馆学习一样。我也欢迎大家来西班牙,或者欧洲和世界上其他西门子歌美飒的总部参观。感谢。
 
Sheri:感谢CWEA的邀请,真的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跟各位会面,毫无疑问,你们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团队。诚愿各位在未来几周内健康安好,一切顺利。作为一个团队,我们一荣俱荣。谢谢大家。
 
秦海岩:好的,现在我要结束这次谈话了,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我希望疫情快点结束,这样我们就可以面对面的交流了,可以在西班牙,也可以在北京。希望可以很快再次见到大家,希望金风、西门子歌美飒、GE可再生能源今年的业务都可以蒸蒸日上。

7.2   总结
秦海岩:今天,我们同三位嘉宾探讨了很多大家关心的问题,包括全球疫情对产业的影响以及中美欧三个主要风电市场的近期表现,讨论了技术进步的趋势、数字化进程以及创新发展空间,也谈到了在当前危机下,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企业领导人如何应对。最后也谈到了在绿色复苏中风电产业的作用和机遇。
 
通过会客厅节目大家达成了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共识,各位在承认现实挑战的同时,也对全球风电市场充满信心,对增进互信,深化合作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这有利于全球风电产业更好地联合起来,携手应对共同面临的危机。
 
如果风能行业通过这次考验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那么对我们凝聚力量,解决类似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人类共同的危机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只有建立起互信协作的关系,才能创造一个更团结的世界,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不要浪费一场危机。
 
能明白@会客厅节目一次邀请到三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企业的领军者,这种沟通方式对增进互信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在未来的会客厅节目中,我们也会尽我们所能,去邀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有真知灼见的学者、专家、企业家,通过能明白@会客厅,实现深入的沟通,取得共识。良好的沟通与互信,是促进行业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渠道,希望会客厅节目也能为全球的互信,做一点小小的贡献。
 
再次感谢海内外朋友们的收听收看,期待您的持续关注!我们下期再见!CWEA


特别鸣谢

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
回看能明白@会客厅第四期节目视频

-特约播出-



 关于能明白@会客厅


“能明白@会客厅”是由《风能》杂志主办的一档能源领域访谈节目,以“记录能源变革时代的精神印迹,沉淀绿色经济浪潮的价值思考”为宗旨,邀请全球行业翘楚和学界精英,共话能源转型时代大背景下关于个人、企业、产业和经济社会生活的新理念、新故事、新冲突和新路径,在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中,与全球最强大脑一起明明白白聊能源。


关注我们,每日获取最新最全风能资讯

微博:@风能专委会CWEA
官网:www.cwea.org.cn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直接观看视频回放!
如果觉得好,不妨动动手指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