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AM 2022|秦海岩:面对万亿级投资需求,亟需构建支持新能源发展的金融体系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国家加快落实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风电产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期,这必将带来一系列投资需求和机会。到2050年,预计中国风光发电项目累计将带来投资21万亿元,若算上拉动的储能投资、输电通道投资、电制氢投资,合计总投资将超过50万亿元。再加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终端用能电气化等零碳产业,规模有望达到百万亿量级。面对如此大的资金需求和资金池,当务之急需要做的是构建支持新能源发展的金融体系,实现产融结合。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
以下为秦海岩发言全文:
当前,风电产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期。自从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风电和光伏装机有了很大的增长。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测,未来五年(2022—2026)全球风电将新增装机5.6亿千瓦,2026年全球风电将新增装机1.3亿千瓦。2021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接近1亿千瓦,前些年基本上是5000万~6000万千瓦。在前不久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由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丹麦政府及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牵头,英、美、欧、日多国参与的全球海上风电联盟提出,到2030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不少于3.8亿千瓦,2050年不少于20亿千瓦。
中国国内市场基本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过去的很多年,中国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几乎占全球的一半,累计装机容量也占全球的一半。截至2022年10月底,我国风电主要开发企业招标量超过860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招标66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招标2000万千瓦。全年招标量有望超过1亿千瓦。预计2023—2025年,全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约6000万~7000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年均新增2000万千瓦以上。到“十四五”末,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超5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为1亿千瓦。
此外,国际市场将成为中国风电产业的重要增量市场。2021年,中国向海外出口风电机组容量为326.8万千瓦,同比增长175%,覆盖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是风电装备制造大国,中国生产的整机、齿轮箱、叶片、发电机等占到全球市场的70%份额。今年4月,明阳智能的10台风电机组安装在意大利风电场,完成中国风电机组在欧洲上海风电市场的首秀。金风科技在巴西、越南市场,大金重工在英国市场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中国风电设备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中国风电技术的进步、成本的下降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独立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规模如此庞大的新能源装机,必将带来一系列投资需求和机会。按照固定资产投资,包括: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装机需要投资;技术创新需要投资,比如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孵化;基础设施需要投资,包括电网、储能和氢能;上游材料需要投资,包括新型材料、金属、矿业和冶金行业,等等。资金需求巨大,将形成巨大的资产池。按目前投资水平估算,到2030年中国风电、光伏将带来新增电源投资6万亿元,同时拉动储能(新型储能+抽水蓄能)投资2万亿元,输电通道投资6万亿元,氢能制备环节投资1万亿元,合计总投资约15万亿元。到2050年,预计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累将带来投资21万亿元,同时拉动储能投资6万亿元,输电通道投资21万亿元,电制氢投资4万亿元,合计总投资超过50万亿元。如果再算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终端用能电气化等零碳产业,规模将达到百万亿量级,同时创造数千万个就业岗位。根据上市公司市值初步统计,截至11月17日,风电、光伏、储能、特高压输电四大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8.2万亿元,占A股三大股指总市值的9%。其中,核心大型企业超过180家。未来30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目前水平将扩大10倍,相应的二级市资产规模也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面对如此大的资金需求和资金池,当务之急,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资本与产业的桥梁,构建支持新能源发展的金融体系,实现产融结合,包括:增加资产透明化,标准化,减少不确定性;提高资产风险的识别与管控能力水平,创新完善保险机制和产品,合理转移风险。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构建一个复杂的系统,离不开新能源行业、金融投资行业、保险行业的共同努力。
比尔·盖茨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一书中写道:“零碳”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那些建立起成功的“零碳”企业和成功的“零碳”产业的国家,无疑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全球经济发展。因此,投资零碳经济,投资新能源产业,就是投资最有价值的未来!CWEA
欢迎风能行业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产业分析师向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赐稿,或进行联合风能产业研究。CWEA投稿邮箱:
cwea40@cwea.org.cn,或请公众号后台留言
gaojian@cwea.org.cn,《风能》杂志投稿专用产业研究服务:
wengl@cwea.org.cn,文老师 电话:010-59796665-3612杂志与报告订阅:cmwangwk@cwea.org.cn, 王老师 电话:010-59796665-3605
如果觉得好,不妨动动手指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