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略观察:中国需要一场价值重建

方略智库 2020-09-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方略书院 Author 方略书院

中国需要一场价值重建 

| 方略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到都市社会、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中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这些变革推动着中国的社会进步,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利益问题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说到底是种利益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当前中国的利益构成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


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们的物质利益观念的增强,不少人不再相信真理和人格的力量,而是迷恋权力和金钱。很多人信奉有权就有一切,有钱能使鬼推磨。如何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权力、金钱,是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现实课题,也是社会走上健康运行轨道和回归理性的重要问题。



2013年6月社科院一个报告中显示,中国现在5%的穷人占国民财富的0.1%,中国5%的富人占国民财富的23.4%。换句话说我们贫富差234倍,最新统计的数据差距更大。中国在最近这十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次关于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排名中,中国都榜上有名。这种状况与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和基本性质不相符合,即与公正价值和公正制度的社会主义终极价值不相符合。


有学者提出,中国社会已进入风险社会,主要因为存在着四个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性紧张”,即利益结构紧张、制度结构紧张、文化结构紧张和价值结构紧张。未来5到10年乃至30年的中国改革是“社会结构性改革”。


所谓社会结构性改革,就是指社会的公共资源和价值在社会公众之间公平分配的改革。换句话说就是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在权力结构中主体地位的改革。宪法原则或价值规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民是权利的主体。能不能实现人民在权力结构中的主体地位,既决定着社会主义的未来,也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求是》杂志社研究员黄苇町在《社会情绪恶化征兆透析》一文中分析到,当一个政权或执政党发生执政危机时,社会情绪会有所变化。下层情绪激烈化、中层激进化、高层分裂化,出现信仰、信念、信任、信心缺失。


信仰和信念缺失,反映了对一个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规范缺乏认同。在历史上每个王朝灭亡之前,出现的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纲纪废弛”,甚至“荡然无存”。而信任和信心缺失,直接导致对执政者和政府的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执政者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对是错,都难以获得认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大量存在。


2014年9月,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发表了《当前社会病态调查分析报告》,以社会调查的数据作出这样的结论:“由于中国正经历急剧的社会转型,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各方面交叠变化,难免有诸多不适应、不协调,这也使得社会病态成为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报告称:社会病态是社会常态或者健康状态的反常状态,是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矛盾、冲突、混乱等现象的总体概括。超八成受调查者认为当前社会处于亚健康状态,“信仰缺失”、“看客心态”、“社会焦虑症”位列当今社会病态前三项。


当前,社会病态种类复杂,充分显现了社会失范的现状堪忧,值得高度重视。夹在传统与现代、新与旧、乡土与城市转型之间的个人,物质上极大繁荣,精神上漂泊无依,为了逃避生活的不确定感,人们需要社会供给价值、意义,需要某种指导,并从指导中获得安全感。


同期,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还公布了一项调查结论,官场逆淘汰有六大怪象:清廉的不如腐败的,亲民的不如霸道的,干事的不如会说的,不站队的不如站对队的,眼睛向下的不如眼睛向上的,实干的不如做秀的。官场逆淘汰六大怪象,映衬官场价值观混乱。


还有学者分析了中国人的A.B面。A面是为穷人说话,B面是看不起穷人;A面是恨富人,B面是羡慕富人,巴不得当富人;A面是骂官员,B面是削尖脑袋想当官。“A.B面”或“双面人”,反映了当今中国的复杂心态。


人民日报以《价值迷失阻碍道德崛起》为题刊文指出:“文化领域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具体表现为奢靡化、物质化、去智化、粗鄙化、虚无化、空心化、娱乐化、泡沫化。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比物质浪费更可怕的精神疾患,近年来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价值迷失严重消解着中国五千年文明传统中所形成的伦理共识,道德的失守反过来又严重动摇人们的社会判断和文化操守。文化与道德,面临关乎民族命运和未来的博弈。


今天的中国人生活在现代物质环境和传统的权力风格相互交织的背景下,物质带来的幻觉暂时掩盖了内在的不和谐,人们依然用封建的思维方式思维,用西方的价值标准化妆。如教育仍然像古代一样只是一种让人谋生的手段,并不是让人追求真理和乐趣。我们依然是现代生活方式打扮过的怪胎。


文化是价值的载体,价值是文化的内核。在文化系统中,其内在价值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人思想道德有着深层影响。文化价值的衰落,是人心浮躁、信仰缺失、思想迷惘、精神颓废的标示。文化领域的鱼龙混杂、怪象丛生,是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不少文化产品疏离了对善良、正直、诚信、友爱的价值追求。越来越多的书籍偏离了本该有的价值取向,那些所谓的竞争谋略、生存智慧、做人心机之类的图书,成了热捧的“励志书”和“畅销书”;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除了吸引眼球、增加感官刺激、提高收视率和票房收入,看不出还有比这些更有价值的东西。“而今举国皆沉醉,何处千秋翰墨林?”陈寅恪先生对民族文化的悲叹虽是那么遥远,却似乎又近在眼前!


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深受官民矛盾、环境恶化、贫富差距等困扰,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人的精神世界的紧张、孤独和异化,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自然的冲突,如果没有更高层面的价值观念的关注,这些问题有毁掉已有成果的危险。


有学者指出,目前中国思想界的混乱,就是危机到来之前的一种情绪躁动。中国经济低迷和危机的不可避免,正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有人对形势作了这样的预判:债务危机、经济衰退、社会恐怖、失业潮和反腐角力是即将出现的五大危机。一些对形势敏感的人、有身份的人,早已着手移民或转移财富。

当今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都面临异常复杂的局面,人们的思想、心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错综复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变革,首先是观念的变革。价值观是所有观念中最具能动作用的观念。离开价值观的变革,其它变革将无从谈起。


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文化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归根结底都是价值危机。重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关键在于重构价值生态。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价值哲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取决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构建;反腐败斗争的最终胜利,取决于廉政价值观的构建。


中国需要进行一场价值革命或价值观变革。这一变革,就是要革故鼎新、正本清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中国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凝聚社会共识,对有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东西进行系统清理,把扭曲的价值观扭转过来,把歪曲的价值观纠正过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确立起来。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破立并举的过程,破与立的过程,本身就是价值重建的过程。破什么,立什么,需要审慎把握。破除“权钱观”这个毒瘤、立清风正气,党心、民心、社会信心的蓄水池必定注满一池春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就会明显好转,夺取反腐败斗争全面胜利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下期预告:真理是评判价值的基本尺度——关于“价值标准问题”的讨论

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和出处


往期荐读:点击下方标题阅

⊙方略观察:重视加强对日本的研究

⊙方略观察:珍珠港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方略观察: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因后果

⊙方略观察: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的来龙去脉

⊙“中国居世界第一”,一语惊醒梦中人!

⊙方略点评:铁肩担道义,实诚为国家

方略即远见,远见赢天下!

点击二维码扫描关注我们

视角|瞭望|军旅|社会|时评

投稿/合作邮箱50314644@qq.com

如果觉得不错就请转发出去吧!

⊙声明: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原作者联系删除!

⊙投稿:本公众号接受相应栏目投稿,原创打赏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