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码农的归宿是个体户

榴莲EDU 2022-11-30

如您想及时看到榴莲EDU推文,请星标公号和点“在看”或“点赞”

我今天就是要断言很多打工人的归宿就是个体户。

今天中午和一起离职的同事吃午饭,B姐(985研究生学历)北漂十年,今年八月经历裁员(裁员前是二级部门老大)至今找工作未果,计划周末收拾东西回老家了。
她跟我吃饭一方面是为了叙旧(回老家了,以后很难见了),另一方面想让我参考下老家的两个offer:
一个是做房车主题旅游活动,一个是做露营主题活动的。我一开始还在给她分析,后面深入点聊,才发现两个公司都很坑,让她“技术入股”,我说这不就是白嫖你的创业,不管多么初创的公司,再怎么画大饼给股份,基本的工资还是要有吧,不给就是不尊重人才,也别指望老板以后对你多好,随时可以踢了你。
说实话,这不是第一个北漂多年、要离开北京的好朋友了,不由感慨北京真的美好又残酷,最终能留来的外乡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聊到未来的规划,B姐盘点了手里的资源,以后大概率要做些小生意。我鼓励她如果真想做文旅这一块儿,还不如自己调研、自己投入点、自己干,也比给那些忽悠人不开工资的小老板强。
我们接着又聊到很多之前认识的高P(p7+级别)同事。离职没找到工作的,都在搞什么工作室之类、创业什么的,在职的都在拼命扑腾副业。不得不说压力都很大,大家都很不容易。

说实话,私营企业的打工人应该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持续拿高薪,相当多的人应该都会在往上爬的过程中被淘汰掉,不否认这些人比较优秀,但奈何年龄已经不占优势。离开大厂能去哪?小公司不想去,奈何只能自己做点小生意、当个体户了。
如果一个打工人在职业生涯顶峰的时候,没有积累真正的资产(指的是可以为你带来现金流入的东西。像有房贷的房子严格来说就不算资产,刚需自己住的房子也不是真正的资产),越往后走真的是会越难,当然如果心态佛系+有积蓄养老其实也不错。
我身边被裁员的大厂同事,真实去向供参考。哎!又有多少人成为了个体户?
1、去向:外企+下班视频创业
这哥们我是真心佩服!广州有3套房的富二代,还疯狂搞副业。
他硕士毕业后以应届生身份去大厂当程序员,第2年年终拿了325,原因是每天到点就下班,活少自然绩效差,那两年约吃饭都很疲惫脸上油很多。
拿到两家offer,一个是年薪60w的中型大厂,一个是什么30w的外企,他果断选了外企,很闲很好呆。私下没闲着,陆续搞代购、相亲平台,现在做视频卖程序员课,每晚直播粉丝破10w了,据说一个月卖3w。
思路是主业保稳,副业赚钱。将来主业保不住了,自己出来单干(个体户)。
2、去向:还没找到工作
这部分人比例不少,拿大礼包一时爽,工作找了几个月没找着,面试很多挂在终面。
有个大龄不婚不育的高P女,估计钱也赚够了,佛系找工作之余放开玩,健身旅游考驾照,状态比20岁小姑娘都好,丝毫没有焦虑感。
另一位男同事就比较惨,刚买了房,收入是家里大头,待业半年还没找到合适的岗位,果然房贷和养娃是人生的两座大山。
还有更年轻的同事,到处旅游,快乐并焦虑着。
3、去向:干脆趁这段时间创业
有一哥们很牛,大学就开始创业,毕业把产品卖了就去了企鹅做产品经理,30岁出头就做到某初创公司的总监,年薪百万。去年年底出来单干,起初是做职场咨询的,后面转做时下热门的元宇宙项目。他平时很爱发圈“汇报业绩”,最近3个月没刷到了,签名已改成了“all or nothing”,不知最终成功与否。
还有一位是隔壁组的老板也在创业,据说租了小办公室做自媒体,每天更新某音大概7千粉,还在努力中。
这些人完全就是个体户啦!
4、去向:去别的大厂继续卷
据我所知,好几个去了宇宙厂,大厂之间来回跳是常态。虽然有文化差异,但工作节奏、薪资、互联网黑话这些比较接近,相对来说是比较保险的做法。
5、去向:彻底转行做自己想做的
有的去做了咖啡师、手工织布啥都有,还有专门去景德镇学陶瓷。完全抛开职业规划,即便降薪也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挺值得敬佩。
这部分人即将为自己将来开店(个体户)做准备。
入局互联网两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尽量让自己收入结构多元化,多发展几个副业,一个塌了还能找补。
实在不行了,还能回家干干个体户,哈哈!

来源:金融小伙伴
入群:加微信at52hz
相关阅读
回应来了 | 爸爸“抄袭”4岁女儿的画,最贵卖了6666元?
反转?北理工方院士事件其夫人发话了
博士月薪4万, 仍遭7K/月县城事业编同学安慰

点击以下“阅读原文”进入榴莲EDU精选教育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