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并非不听话,是你缺乏语言能力,先试试打破否定式沟通吧
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宇宙之光灵触坊】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置顶了。这样,不管什么时候更新,您都能找到我们啦。
我们每个人在即将成为父母,跟刚刚成为父母的时候,都希望自己能够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会发现自己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困难。
“我不要!”
“我就要那个!”
孩子的态度似乎永远那么强硬,除非你用更强硬的语言去压制他。
可是,我们都知道,父母过于强势对孩子的伤害的巨大的,这种伤害有的是无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渐渐显现。但是,也有些伤害是直观的,比如孩子直接就哭了。
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我的孩子到了可怕的叛逆期。
孩子“叛逆”的组成秘方
似乎没有孩子从来没有叛逆过,这个叛逆也许会迟来,但绝对不会缺席。很多孩子在叛逆的时候被压制得太过分,反而会在成年以后,做出更让家长受不了的事情。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叛逆呢?难道仅仅是因为生理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生理上的叛逆期
说起生理上的叛逆期,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比如非常有名的“可怕的两岁”,也就是“Terrible Two”,也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当然,还包括另外两个被普遍提及的叛逆期,6-9岁和青春期。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认知、家庭的认知和社会的认知都在不断地发展,也会因为这些微妙地成长,变得开始叛逆起来。
第二,被强压下的反抗
有一句话叫作“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每个人在被强压之下,都可能会突然变得“叛逆”起来。
其实,这不是所谓的“叛逆”,而是一种自然的反抗。人作为一个个体,都希望实现个人的价值,有自己的人生。
很多孩子也是如此,他们被父母的批评教育所包围,在强势的父母身边长大,每天都活得压抑,永远不被尊重不被理解。那么,除非这种强压是持续的,孩子是逆来顺受的,否则大部分父母都有被孩子“惊”到的一天。
第三,沟通不畅带来的假“叛逆”
在我们成为父母之前,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理解父母,跟父母的沟通不畅。但是大部分人在有了孩子之后,会突然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跟父母的沟通开始通畅起来。
但是,这就意味着,他们真的明白了父母和子女之间沟通的方式了吗?并没有。
大部分人只是开始理解,而不是学会了沟通,在面对他们年幼的子女时,仍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
当沟通不畅的时候,孩子表现出的“叛逆”,其实并不是真实的,而是一种“假象”。孩子并不想跟父母对着干、反着来,而是沟通造成的这种结果。
亲子沟通不畅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根据2016年的一份《父母与子女沟通调查报告》显示:
仅有38%的家庭,是沟通和谐的;
有41%的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代沟严重,无法沟通;
10%的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有单向的,甚至的双向的“冷漠”关系,根本无沟通。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68%的父母觉得很了解自己的孩子,11%的父母认为自己了解孩子,这两类人已经占总数的79%。
可是心理学家认为,这种“了解”只是一种肤浅的自以为,当沟通不畅时,父母对子女的了解,只不过是孩子将家长强加的任务完成了而已。
“否定式”沟通
父母什么时候跟孩子的沟通最多?当亲子双方想要询问问题,和家长试图制止孩子犯错的时候。
但是,这两种沟通中,父母所采用的“否定式”沟通,其实是最多的。很多时候,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未必会发现。
以下场景过于真实,可以对号入座:
场景一
孩子:妈妈,我现在想去鹏鹏家里玩。
妈妈:不行!
场景二
孩子:我不想写作业了!
妈妈:你想干什么?作业不写完,不许吃饭、不许睡觉!
场景三
孩子:我不想打针,我害怕!
妈妈:你不想也得打,不打针病不会好!
当孩子提出要求,或者是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如果跟家长的预期和规划不符时,父母通常都会以否定句式开始。
可是,实际的问题没有被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还在,更可能会加剧。而孩子的诉求,也没有得到实际的回应,这都是导致孩子“叛逆”的原因。
想打破“否定式”沟通,我们该怎样做?
否定虽然看似简明扼要、干脆高效,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父母应该在语言上适当学会“迂回”,希望以下几个方法,能够帮你建立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第一,情绪消化
孩子出现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的时候,通常不太会表达。在他们的语言中,可能只是单纯地抒发和否定,比如直接说“我不要睡觉”、或者是呜呜地哭起来。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先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消化,顺着孩子说,让孩子说出原因,再用一些无意义的词语,引导孩子先去直面情绪和发泄情绪。
孩子:“我今天不去幼儿园。”
妈妈:“那小朋友们一定想知道你为什么不去。”
孩子:“我的小金鱼死了,我很不开心。”
妈妈:“嗯......确实很难过。”
孩子:“我可喜欢他了,但它死了,我昨天还哭了。妈妈,我想再买一条金鱼。”
妈妈:“幼儿园旁边的那家水族馆好像就有。”
孩子:“那放学之后你带我去好吗?”
妈妈:“可以,那我们快走吧,不然就要迟到了。”
其实,孩子并不是主动去挑战家长的权威,只是负面情绪的出现,让他们不知如何表达。有的时候,这种挑战还带着“求关注”的意味。当他们的情绪被抒发出来,可能自己也忘了当初说过什么。
第二,提示性沟通
孩子并不是完全不懂事,只是考虑得没有那么全面,或是与家长做的规划不同。可是,家长却因为已经长大多年,并不能了解孩子这样的感受了。
所以,当孩子提出一个提议,或者说出一个请求的时候,我们不愿意顺着孩子,又怕直接否定,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时,应该怎么做呢?不妨提示一下孩子吧。
孩子:“妈妈,我想去超市。”
妈妈:“已经到了做午饭的时候了。”
孩子:“那我们吃完午饭再去好吗?”
妈妈:“好,那妈妈去做饭了,你想做点什么安安静静的事吗?”
孩子:“我想画画,我去拿水彩笔!”
孩子对未来的规划、时间都没有太大的概念,而且极容易“突然想做什么”。但是这个时候,家长直接否定,或者说出下一步计划,可能会让孩子觉得不被尊重,不被理解。
如果家长给孩子一个提示,孩子就会顺着这个提示,自己去了解,甚至是提出一个符合大家心意的解决方法。
第三,用肯定去表达否定
这一个办法看起来似乎有些“鸡贼”,但是却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家长也是更好操作的。
孩子对于语言是极其敏感的,这不仅体现在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上,还体现在孩子对关键词的提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肯定”与“否定”。
孩子:“爸爸,我想去公园了。”
爸爸:“可以,等吃完午饭的。”
孩子:“我现在就想去了。”
爸爸:“那我们走吧,但是一会饿了怎么办?爸爸身上可没有钱。”
孩子:“那还是吃完午饭再去吧。”
明明是在否定和拒绝,但是父母先用肯定让孩子感觉到被满足,欲望和执念也会减少很多,之后的沟通也会越来越顺畅。
不要小瞧语言的力量
人与人之间为了方便沟通,才有了语言,如果语言使用的不好,达不到沟通的效果,语言就成了伤人的利器和加深矛盾的介质。
父母与孩子沟通更加重要,尤其是幼年时期的每一次沟通,都是在为亲子关系打基础。如果基础打得不好,将来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并且极难解决。
所以,让我们以爱为名,学会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吧,第一步就是以打破“否定式”沟通开始。
灵儿老师
相伴
走进灵触
共同成长
本站尊重他人的任何权利(包括知识产权),同时要求我们的使用者也尊重他人的权利。本公众号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因此,对于有损其所有人利益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将作妥善处理,感恩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