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郎中vs苏学士,你pick哪一位?

九月知秋意 九月知秋意 2023-04-15


嗨,这里是九月知秋意,我是九月。
这里有美好治愈的文字。有温暖励志的故事,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与你常在。


苏轼曾问一幕士
“我词比柳词何如?”
幕士对曰: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
执红牙板,
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
持铜琵琶铁棹板,
唱大江东去。”

哈哈,幕士不愧是幕士,这话说得滴水不漏,并无直接分出个谁高谁低,却把两个人都准确地形容了一番。

意思是,这也没法比呀,不同风格,不同受众,婉约派和豪放派,就好像咱们现在的可爱型美女和御姐型美女,你能说哪个美哪个不美吗?不能。


先来说柳永,柳永当时有多火呢?有这么一句话,“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词多反映市井之态,为民间百姓广为流传,据说当时的青楼歌姬都以能唱柳永的词为荣。

柳永科考失利,写了“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柳郎中自是狂放自信,即使没有中榜,风流才子谱词写章,身着白衣也是一样尊贵。

柳永的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我们耳熟能详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你看,他写相思而无相思,极力描写春愁,写草色朦胧,写夕阳残照,写默默无言,写凭栏眺望,你却能一下体会到他百转千回的相思之意。

说到柳永,不能不提他的《雨霖铃·秋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做为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有多少人是因为这首词入了宋词的坑,喜欢上了狂放风流的柳郎中。

这首词把情人离别的缠绵悱恻描写得跃然纸上,人生谁无离别,不自觉地把自己带入到那个场景之中,此次分别,不知再见几时,前路茫茫,暮霭沉沉,更平添几分愁绪。

柳永一生离经叛道,并不受当时正派文化所喜,时值今日,他的词反而成为天下莘莘学子背诵考试的内容,这也是这个风流一世的才子想不到的吧。


私以为,喜欢柳永的人也大概率会喜欢苏轼,东坡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不平的,他是我非常喜欢的词人,不仅仅因为他的词,更因为他的人生态度。

做官被贬,又遇风雨,本是狼狈不堪,却能写出千古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多么潇洒,多么豁达,虽是颠沛流离,却又浪漫诗意。

熟知苏轼的朋友都知道,他的一生在现在看来,简直可以用不幸来形容了,从政40年,他就被贬33年,从一个地方辗转另一个地方,一贬再贬。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反而激起了东坡先生的吃货属性,被贬惠州,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被贬海南,地处荒凉之地,发现了生蚝的美味,当然,东坡肉更是人尽皆知。


东坡先生一生浮沉,经历了多少人世冷暖,你在他的诗词里却见不到半点颓废之态。

“诗酒趁年华”的洒脱,也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狂放,更有“人间至味是清欢”的烟火气和“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从容。

做为苏东坡最为出圈的“与妻书”,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东坡先生在亡妻逝世十年之后所做。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阴阳相隔十年,即使再见面,怕是风霜已改变彼此的面容,不再相识,该多么凄凉。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因为当时妻子的坟墓已经迁回老家,被贬在外的苏轼只能遥遥相望,以寄思念之情。

梦里看到亡妻像无数个平淡日子一样,对窗妆扮,醒来却是天人永隔,不复再见,“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了,我并没有经常想起你,但我也从来没有忘记你。


所以,柳郎中的清新婉约遇上苏学士的豪放深情,你pick哪一位呢?

END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往期推文

姑娘们,记得要独立且上进,温柔且坚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