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实现全面小康”这件事,我们是认真的
近年来
合肥经济飞速发展
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在收入、住房、交通等方面
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队长陈帮霞介绍,201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简称城镇居民收入)为41484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129倍,年均增长13.0%。2006年,城镇居民收入达11013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其后12年连续实现三个万元级大跨越。2011年、2015年和2018年分别突破二万、三万和四万大关,分别达到22459元、31989元和41484元。
除此之外,1949年,合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简称农村居民收入)仅为40元,1978年为103元,1995年达1300元,突破千元大关,2013年农村居民收入10352元,突破万元大关;2018年突破两万元大关,达到20389元,比1949年增长508.7倍,年均增长约9.5%。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划分标准,合肥市居民已实现小康,并向富裕迈进,城乡居民已有相当一部分家庭进入富裕生活状态。
改革开放初期,合肥市居民居住的绝大多数是普通楼房或平房,居住条件较差,三代同室入住的较多,比较拥挤。1978年,合肥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仅为5.5平方米。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居住房屋的空间和环境要求不断提升。2018年,合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5.2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29.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2.8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4.3平方米。
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居民用于房屋装修和装饰类支出大幅增加,占比显著提升,成为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合肥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6197元,比1986年增长了303倍,年均增长19.6%,居住消费占比24.5%,比1986年提升了2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2831元,较1986年增长了54.5倍,年均增长13.8%。居住消费占比22.4%,比1986年提高了5.9个百分点。
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交通设施不完善、交通工具匮乏、交通方式单一等,居民出行基本靠“走”。改革开放初期,自行车是当时人们高档的交通工具,家庭固定电话曾是奢侈品。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合肥市交通和通信等基础产业和设施得到快速发展,为居民出行交流等提供了便捷条件。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类支出4200元,比1981年增长了164.9倍,年均增长14.8%;2018年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从2007年0.74辆增加到57辆,2018年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236部,比2007年增加62部。
同时,2018年,农村居民每百户汽车拥有量23辆,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39部。
来源:市场星报、掌中安徽、安徽财经网
记者:沈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