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魁斋青团,老昆山的味道!


近日

正仪文魁斋青团制作技艺

入选第五批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清明将至,青团宜食

你知道吗

小小的正仪青团

有着大大的来源

一起走进文魁斋青团的故事吧



相传远古时代洪水泛滥,大禹治水平定了洪涝,江南一带从此有了条件种小麦等作物,后人便用小麦的青汁混合在糯米团内做成团子供奉。

 

久而久之,供奉的对象也包括了人们各自的列祖列宗,青团子便成了清明时节家家祭祖的必备点心。



这个时节,走在正仪老街上,总能看见来往的行人手中提着香气四溢的包装盒,鲜绿的青团与盒上红色的标签相配,十分抢眼。

 


清明将至,青团的季节也快到尾声,记得去正仪街头买上一份青团,那是属于春天的清甜。



文魁斋早在民国时期就存在。当时的青团子制作工艺还较为粗糙传统,除了清明用来祭祖,很少有人购买自食。

 

文魁斋的新一代当家人沈文魁接手店铺之后,和他的妻子经过数年反复实验,提升青团的品质口感,打出了“文魁斋”品牌,受到食客普遍欢迎。 



青团的制作工艺主要分浸、兑、和、拌、蒸、剪几道工序。

 

首先,要挑选新鲜上好的浆麦草洗净浸泡,将其捣烂榨取青汁。青汁中要兑入适量的碱,去除过多的青草气。然后将青汁与糯米粉混合,一起揉到不黏手为止。




将和好的粉团捏成一个个小团子,在其中填入馅料——主要有猪油豆沙和白糖枣泥两种。

 

最后上笼用旺火蒸熟,火候十分重要。刚出笼的青团葱绿如碧玉,油亮似翡翠,晶莹饱满,清香扑鼻,须及时用剪刀剪开。




经过这样一整套工序,亮晶晶、碧莹莹的青团子就可以上市啦。



文魁斋作为昆山正仪镇的老字号,可不是徒有其名哦!当蒸笼揭开的那一刻,空气中都洋溢着昆山人在春天甜蜜的期愿。



文魁斋青团的馅最是特别,把红枣去核切块以后放入白糖搅拌,再加一小块儿糖猪油,混着青团皮的草木香,一口下去香气与甜味在唇齿间弥漫,让人不由沉醉其中。



文魁斋的青团如今已声名远扬,每年这个时节,店里就会被新鲜的青团填满,它们不仅留在本地,还会通向外省,正仪青团的香气逐渐飘得更远。


所以啊,想要吃到这一口,可要把握住机会哦!



青团的馅料可能千变万化

不变的是

我们与青团的清明之约

若到昆山赶上春

一定记得尝口文魁斋青团

满满都是光阴的味道


综合 | 水韵巴城、巴城旅游等

审核、发布 | 局办公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