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GDL毕业后,我在国际律所工作
本栏目为律行舍的固定的采访栏目,律行舍相信,即使不是顶尖法学院的学生,即使没有在职业初期进入顶尖机构,也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法律职业发展道路。所以,律行舍将不定期采访背景“普通”,但却奋斗在律所、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的法律人,向读者展现法律职业发展的多样性。
继上期采访《我在英国读GDL+LPC》之后,我们在后台收集到一些私信询问GDL/LPC后续的职业发展问题。本期我们有幸采访到在GDL之后成功拿到某国际律所Training Contract,并后续在律所和企业均有执业经历的J律师为我们分享她的感悟。
1. 请简要介绍您的背景。
我本科就读于国内某所大学,毕业后前往英国读LLM。LLM之后,在BPP读GDL,在GDL期间,我拿到了某英资所(“律所A”)的training contract,在律所的sponsor下读完LPC后入职该律所的伦敦办公室。两年的TC结束后,我到该所的香港办公室执业。后续我又相继进入了另外一家国际律所(“律所B”)的香港办公室以及某国企(“公司C”)的香港法务部工作。目前,我已经离开了法律行业,从事教育培训行业工作。
2. 当时为什么决定在英国读GDL?
首先是为什么去英国读书。其实,当时我身边的朋友去英国和美国的都有,但是我觉得英国的氛围和英国人的性格比较适合我吧。当年的我不是特别外向的人,感觉相比于美国,英国的氛围可能会更加温和内向一些,没有美国那么intense。
其次是为什么在英国读GDL。这里面有兴趣的考虑,也有就业的考虑。在兴趣方面,当时我在英国伦敦读LLM的时候,就发现英国法学院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都非常成熟和合理,在就读期间,我对英国的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次,伦敦的法律、金融行业的资源都非常丰富,使得我个人产生了在伦敦从事法律工作的想法。但是,仅凭LLM又无法取得英国律师资格。在上述两个原因下,我选择了留下来读GDL。
当时,我的那届LLM和我一样留下来读GDL的一共有4个人,其中3个人拿到了TC。没有拿到TC的那位同学,是因为她本来的打算就是读完GDL后回国工作的,所以读完之后她就直接回国了。
3. 能否分享一下在GDL期间找training contract的经历?
首先我需要给想读GDL的同学们一个心理准备,就是——拿TC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整个过程需要非常地determined.
GDL的课程其实是非常满的,因为需要在8个月内把英国基础的法律课程全部修完。我当时的话,早上需要很早起床准备作业、预习课程等,然后白天上课,晚上就去律所的open day、reception等活动开始network,然后晚上回到家虽然已经很累了,然后还是要继续做作业和预习明天的课程。以下是我找TC的详细经验,希望能帮到大家:
时间节点
大概在每年的9月份,学校和律所就开始陆续举办各种job fair、open day等活动,一定要多留意这种资源,并且尽量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多和外界进行交流。
大概在10/11月的时候,可以陆续开始投简历,有些面试通知可能来得比较早,但是有的可能得到次年的3-4月份才开始发面试通知。
我大概是在次年的4月份陆续收到几个所的面试,其中一家面完之后的第二天就给我发了TC的offer,于是我也接受了这家所的offer。
申请过程
根据我当时看的网上攻略,说是至少要申请15家律所以上,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此外,对于自己的申请材料,一定要非常诚实,因为你申请材料中的很多细节都会在面试中被问到。一旦发现申请材料有不实的情况,可能是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说,你在你的简历上提到自己会法语,可能面试时候就会安排一个会法语的合伙人来面试你。
律所选择
我觉得在律所的选择方面,一定要认清楚自己的特点。作为国际学生,我们要清楚,我们的竞争对手其实是国际学生,而不是本地学生,所以,要知道怎么发挥自己国际学生的优势,也要了解哪些律所对国际学生比较友好。我当时在参加job fair的时候,就曾经和一些英国本地的比较小的律所聊过,彼此之间聊得挺投缘的,但对方也是建议像我这样的国际学生,还是得去国际性的律所才行。
另外,还是得寻找自己和某个律所之间独特的connection。比如说,我之所以拿到了律所A的TC,有部分原因是因为我身边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是这家律所的trainee,另外比较巧合的是,在reception的时候,我通过和这家律所HR主管的交流得知,她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中国支教,而她支教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后来我也是十分幸运地拿到了这家律所的TC。
面试经验
面试时长通常是一天,第一轮是HR面试,第二轮是小组讨论,然后associate会在旁边听,第三轮是合伙人面试。合伙人在面试中,会针对你的申请材料问很多细节性的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保证自己的申请材料是真实的,另外也要在面试之前熟读自己的申请材料。合伙人面试的最后,一般都会问一个类似于dilemma的问题。比如我那时候的问题就是,如果在某个项目文件签署前一晚,你的合伙人、上级都回家了,但是你突然发现对家的交易文件中有错误,且这个错误是损害对方利益的,你会怎么做?对于这类问题,我自己的看法是律师需要保证基本的ethical和honest,所以我最终也是围绕着这个思路去回答的。
情绪管理
拿TC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大家的压力都很大,我身边也有很多同学,是面了很多律所,也没有拿到offer的。但是,希望大家能坚持下去,不要很快就放弃,因为,当你真的很想努力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所有的人都会来帮助你的。
比如说,我当时收到第一家律所的面试的时候,已经是来年的4月份了,这时各个律所的招聘已经接近尾声,我当时已经做好了无法取得执业资格回国工作的准备了。但就在这个时候,我开始陆续接到律所的面试。当时,我身边已经拿到了TC的朋友也给了我很多的面试经验和建议,最终面试的流程和被问的问题也和朋友之前和我描述过的差不多。
另外,如果被律所拒绝了,不需要特别沮丧。因为律所拒绝你,很有可能不是因为你不优秀,而是因为你的性格可能和律所不是很match。其实每个律所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们也会倾向于选和自己相同风格的候选人。所以有时候,律所拒绝你,可能是好事,因为如果把你招进去之后,你才发现自己和律所的风格不搭配,那工作的时候也会非常痛苦。
4. 据我了解,TC是拿到的两年之后才正式开始的,比如在2017年拿到TC,是2019年才开始training。您是在GDL时候拿到的TC,那您在LPC毕业之后,其实还有一段时间才开始TC,您是怎么度过这段空窗期的呢?
我是先进了律所A的北京办公室做paralegal。北京办公室算是律所A一个比较重要的办公室,由于我是未来伦敦办公室的trainee,所以也有幸在北京办公室的时候参与了很多跨境的项目,并且参与了一些跨境的谈判。
5. 能否分享一下您在律所A的工作体会?
在两年的training中,我一开始是在伦敦办公室工作,其中的有一个seat是去了新加坡。这其中有一个小故事,就是在伦敦的trainee一般都需要外派到其他办公室工作半年,但是最终外派的结果不完全取决于申请,而是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当时,我很想去香港或新加坡,但是香港和新加坡是比较热门的seat,我觉得自己有可能选不上,可能会被派去阿布扎比之类的,整个人就十分焦虑。我这种焦虑的情绪被带我的associate发现了,她了解情况之后给了我很多建议,包括怎么和HR谈之类的。另外,她也和我们team的老大反馈了这件事情。最后,我也顺利去了新加坡。所以大家在TC之中,遇到类似的情形,可以适当地向其他同事寻求帮助。
在工作体会上,律所A是我毕业后工作的第一家律所,当时的我无论对社会,还是对法律行业的认知都很浅显。所以第一家律所更多地是让我感受到“想象中的法律行业”和“真实的法律行业”之间的差距:
对于trainee而言,特别是在非诉领域,其实工作中很大一部分都是proofread的工作,所以不需要太多的创造性,而是更要求trainee去关注细节并且有common sense。
非常强调learn on the job,上级律师不会有太多时间教你做事情。
体力非常非常重要。
就最后体力这一点,我自己的感悟是:体力好是做好法律行业的充要条件。我们有些非诉的项目临到签署日,可能每天只能睡一个小时,并且这种状态要持续一周或者更长时间。其实在我的执业经历里面,业务能力强的律师真的不少见,但是在这些业务能力强的律师中,有很多是因为身体的问题而不能继续从事这个行业。
6. 能否分享一下您在律所B的工作体会?
在律所B是我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但是却是我学到最多的一段时间。当时带我的合伙人是业界出了名的严厉,他会很认真地教律师写文件,但是也会很认真地质疑律师写的文件。我基本上每一份写出来的文件都需要经过他的“灵魂拷问”,有时候甚至被拷问到连话都说不出来。虽然如此,但是在律所B的合伙人是我几段职业经历中,对我的指导最多、最细致的合伙人,也是在业务能力上对我帮助最多的人。
7. 为什么要从律所转到企业做inhouse?能否分享一下在公司C做inhouse的工作体会?
大概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是工作强度方面,我和很多从律所转inhouse的朋友的初衷是一样的,就是觉得在律所里面工作强度太大了,所以想到公司里面,可能工作强度会稍小一点,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我在企业做inhouse的时候,主要是从事并购方面的工作,整个工作日程依然被压地很紧,因为企业内部已经决定了要在某个日期之前完成某个工作,那作为法务而言,就需要不断地协调外部律师和企业的内部,去保证这项工作可以依据日程完成。
其次在各方协调方面,inhouse这个职位对于协调能力的要求很高。比如在外部律师(特别是很多外国律所)不了解国内情况的时候,要和他们解释国内的情况,并且引导他们依据国内的情况调整项目的执行。另外,对于外部律师的一些策略,要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汇报公司内部。还有包括在一个项目里面涉及的多方主体,需要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都十分考验一个法务的协调能力。
最后是在商业思维方面,我觉得在企业做法务的一大收获,就是可以参与到企业业务部门的一些谈判之中,在其中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到业务部门是如何商业思维去解决问题,某个业务决定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最终达成等。这对于律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8. 为什么最后选择跳出法律行业,转到了教育培训行业工作?
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老师,目前也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吧。其次是我的性格也很喜欢和别人聊天、打交道,觉得老师这个职业比较符合我的性格。最后是,我觉得自己找到了对的团队,目前团队的几个合伙人都在教育培训行业有非常资深的经验,我和目前团队的人也比较投缘。
我在从事教育行业之后,体会到其实教育行业和法律行业是相通的。律师的本质其实也是在“教”,比如说要教junior associate,要教客户如何解决问题等。
9. 对于想要在英国读GDL以及LPC的内地学生,您有什么经验或建议想要分享?
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多听听前辈的分析和建议,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读GDL。读GDL其实有“赌”的成分在里面,完成学业、拿training contract,甚至是最后的retain,每一步都是闯关,需要很有意志力,并且十分坚定地为自己争取,才可能成功。首先,在学业上面,课业是非常繁忙的。其次是拿TC,中间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完成TC的时候,律所也有可能不retain你,或者retain到你非常不喜欢的部门。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被retain到他一个根本不喜欢的部门,最后做的很不开心,后来也离开了法律行业。所以要对自己十分的honest,问问自己究竟能否承受接下来的一切。
10. 对于刚进入职场的法律新人,您有什么经验或建议想要分享?
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很多人在进入法律行业之后,才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如果觉得自己真的无法坚持,那就离开这个行业吧,其实行业是相通的,自己之前的经验和努力不会白费。很多法律人都出身名校,毕业之后也如愿进入很好的律所,但是正是因为这样,导致自己的圈子比较小,不知道外面还有很多路可以走,所以在压力大的时候就钻牛角尖了。但是这座山翻不过去,其实还有很多别的山可以翻。
编者后记:
本期的采访是我做过最特殊的一期采访。之前的采访都是我的朋友或者校友,但是我和J是通过知乎认识的,实际采访之后,我发现J的很多体会和我个人的体会非常相近。
比如说律所面试这一点,我个人非常赞同她的观点,有时候律所拒绝一个候选人,并不是因为实力的问题,而是考虑到彼此性格是否匹配,以后能否朝夕相处地工作。因此,我也是建议候选人在保证礼貌的前提下,尽可能地keep real。我身边也有一些面试能力非常强的人,能够快速地判断合伙人喜欢什么样的personality,然后在面试的过程中“扮演”这样的personality,从而最终拿到offer。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样很可能会导致自己和老板的风格不搭,最终工作不是非常愉快的情形。
另外,对于情绪管理这一块,我同样非常赞同J的观点,就是如果你真的努力地坚持过,但是坚持不下去,可以停下来。我身边有一些朋友,因为身体的原因辞职之后,陷入了一种非常自责的情绪,觉得自己十分懦弱、能力很差之类。但实际上,你身边看到的非常能熬的顾问、合伙人等,本来就已经是经过高强度筛选后的结果,熬不下去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那些已经离开的人,我们没有看到而已。
最后的最后,非常感谢J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采访。如果屏幕前的你想要分享你的经历,也欢迎通过公众号私信或者知乎联系我们。另外如果你有感兴趣的法律求学路径、法律执业领域想要了解,也欢迎通过公众号私信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