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读JD
本栏目为律行舍的固定的采访栏目,律行舍相信,即使不是顶尖法学院的学生,即使没有在职业初期进入顶尖机构,也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法律职业发展道路。所以,律行舍将不定期采访背景“普通”,但却奋斗在律所、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的法律人,向读者展现法律职业发展的多样性。
继《LLM毕业后,我在香港工作六年》,我们在后台收集到一些私信询问在香港读JD的职业发展问题。本期我们有幸采访到在香港读JD并成功拿到某国际律所Training Contract的Cindy为我们分享她的感悟。
1. 请简要介绍您的背景。
我本科就读于国内某985/211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到英国UCL读LLM。LLM毕业之后,我前往香港大学攻读JD学位。目前,我在香港读PCLL,明年将入职某美资所香港办公室。
2. 本科毕业后,您为什么选择先去UCL读LLM,后在香港大学读JD,而没有选择其他法律留学项目?
这其实是个有点曲折的故事。本来我的计划是去美国读JD,然而遗憾的是,当时我的LSAT成绩估计不能申请到我理想中的学校。因此,在大四上学期(大概8-9月份时),我准备申请欧盟Erasmus的法经济学硕士项目(这个项目可以让学生分别在三个国家各学习一个学期)。然后在念硕士的时候准备LSAT。
在我申请欧洲项目的时候,我的本科学校有一个KCL的教授来做访问教授。教授鼓励我申请英国的LLM,并说愿意为我写推荐信。在教授的鼓励之下,我申请了英国、北欧和荷兰的一些项目。这其中也有我一个比较遗憾的地方,就是因为我是临时准备申请英国学校的,所以我没能及时更新自己的雅思成绩,因此错过了一些很好的学校。
在大四的下学期,我陆续收到了KCL、UCL等学校的offer,同时,我有幸获得了黄廷方法学奖学金的录取名额。黄廷方奖学金可以覆盖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等支出,但要求获得者在完成学业后在香港工作一段时间。我经过和父母的讨论以及向一些前辈咨询,最终决定接受奖学金,并且在LLM毕业之后前往香港读JD,当时的考虑大概有如下:
在学术上,香港JD和美国JD相比,在学术上的难度都非常有挑战性;
在市场环境上,香港和美国的一些大城市,都是国际性市场,在行业潜力上不会相差太远;
在文化背景上,作为会粤语、普通话、英语三门语言的内地学生,在香港市场可能比美国市场更能发挥我的语言和文化优势;
在费用上,香港JD学费比美国要低不少,并且在香港读JD,如果拿到了Training Contract,在读PCLL的阶段就可以得到律所的补贴。
因此,种种缘由推动下,我选择了这样一条学术的道路。如果说其中还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大概是在英国申请的时候,由于自己准备时间不足的原因,没能申到更好的学校,但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愿,我已经非常感恩自己得到的这一切了。
3. 能否简要介绍您在UCL就读期间的感受?
虽然我只在UCL学习了10个月的时间,但是这10个月的时间,对我的学业和职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我的收获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研读了自己喜欢的课程。我LLM的方向是LLM in Law and Economics,因此在LLM的选课中,我选修了竞争法、国际仲裁和并购等课程。我很庆幸自己选修的课程中有理论及实务的结合,在研修课程的途中,也使得我对法经济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代表学校参加了Vis Moot。参加Vis Moot的经历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英语写作与口语能力。UCL的Vis Moot团队十分国际化,我们有两位专业的教练,而我的队友也是来自于美国、印度等普通法国家的优秀法学生。和这么优秀的队友一起准备比赛,让我收获良多,也让我倍感压力。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讨论materials的时候,我只有一个brief,但是我的队友们已经准备了一个几乎是完整的draft。另外队友们的法律检索能力,写作能力等也相当优秀,要和他们保持在同一进度,对于之前没有太多的普通法学习和实践经历的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在比赛结束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我们团队一共有六名队员,其中两个参加香港的Vis East Moot,两个参加维也纳的Vis Moot,两个学生是替补队员。在比赛前夕,我们轮流参加不同的律所组织的模拟比赛,最后由教练宣布上场队员的人选。当时,我和队友们既每天在一起合作讨论辩题,实际上大家又构成竞争关系(因为大家都希望上场比赛),那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十分奇妙,我们在其中也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我认识了很多的朋友。LLM项目的一个优势就是它的生源来自于世界各地,因此,我一直鼓励大家多和不同国家的朋友交流,比如通过社团或者比赛之类的契机去和更多人成为朋友。我在LLM阶段认识的朋友,很多到现在也保持着非常友好的联系。
4. 能否简要介绍申请香港JD的流程和申请小技巧?
首先下面的经验都是我自己的一些回忆,最新的申请政策还是以学校官网为准。
香港一共有三所法学院,香港大学法学院(HKU)、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CUHK)、以及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CityU)。其中,三所学校的申请材料都比较类似,一般是成绩单、简历、个人陈述和两封推荐信。HKU另外要求学生提交一份10页的writing sample。但是,在发offer的时间上,学校之间各有不同,CUHK发offer的时间一般早于HKU,所以有些学生可能出现接受了CUHK的offer,然后发现HKU也发了offer的情况,所以这种情形需要大家仔细思考和把握提交申请的时间。
在具体的申请材料方面:
GPA非常重要。我们班的同学基本上在本科学位的时候都是first class的成绩,因此我感觉HKU对GPA还是比较看重的。
Writing sample 要多写多改。我感觉招生官希望在writing sample 中看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就我自己而言,我的writing sample是有关于国际公法的,其中也请native speaker改了很多次。
总的来说,每一份申请材料,大家都需要认真对待,多看多改。
5. 在JD期间,您拿到了Hogan Lovells的奖学金,成为了教授的研究助理,最后也以一等荣誉毕业。能否分享一下您在JD期间的学习心得?
在JD期间,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均衡发展。大家要认真对待每一门课和每一次考试,尽量让自己每一门的成绩保证在B+,然后再选择感兴趣的科目冲刺更高的绩点。如果有一门课拿到了B – 或以下,对于最后的GPA是很严重的影响。
脚踏实地。每个lecture之前的材料都要认真看,并且多写多总结。比如我自己的复习习惯就是,可能笔记一开始的初稿是200页,但是我在复习过程中会通过总结缩减成50页的笔记,最后进一步缩减到30页的笔记,最后考试前夕就能做到轻装上阵。要注意锻炼自己阅读、写作的速度。
善用学习资源。可以向年级高的学长学姐借阅课程笔记作为参考。另外,期末期间也可以组建学习小组。比如,期末考试一般会有past papers作为复习材料,但是past papers一般是没有答案的,这时候学习小组就可以一起复习past papers,借鉴一下彼此的解题思路。另外,如果可以,尽量争取当教授助理的机会,这样可以观察优秀的学者是如何做学术研究的。
6. 您成功拿到了某美资所的TC offer,能否简要分享一下其中的经验?
TC申请的大致时间轴如下:一般是JD第一年的1月份截止申请,第2-3月律所开始面试和发实习offer。学生一般在6月、7月各有一个实习。然后在8月1日当天收到律所的TC offer。一般来说,一个律所可能收到300到600个申请,然后挑其中的100个进行笔试,再挑其中的10-20个进行面试,最后发10个左右的实习offer,最终从这10个中挑出个位数的人给TC offer。上述数字可能会依律所的情况不同,比如说有些律所会发20-30个实习,最后只挑其中的2-3个人给TC offer。
我的申请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成绩才是硬道理。GPA是申请的敲门砖,在满足了GPA要求后,才有探讨soft skills的空间。
尽早申请。我自己是JD第一年的1月中旬才开始申暑期实习,但是很多律所的截止时间都在1月31日,晚申请不仅会错过律所的截止时间,也会降低申请材料的质量。一般建议在12月中旬,就可以开始准备申请材料了。
广撒网。我自己申请了18家左右的律所,但是一般来说,要想保证自己一定拿到暑期实习,大家需要申请20个,甚至30个以上的律所。
谨慎对待非官方来源的信息。在申请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别人整理好的律所申请截止时间汇总等材料,但是其中的信息不一定完全准确,最后还是需要以律所官网为准。另外也要多关注每年十月份HK law fair的相关信息。
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习。在一个月的暑期实习中,会有不同的律师对你的表现观察打分,因此要牢记Be nice to everyone,尽量不要有差评,同时也可以主动和更多人交流。另外,要观察别人是怎么工作的,然后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我在6月的实习中没有拿到TC offer,但在7月份的实习中,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也尝试着改变自己在前一段实际经历中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最后顺利拿到TC offer。
7. 目前,由于疫情影响,法律市场的招聘需求也逐渐紧缩。对于想到香港读JD的朋友,您有什么经验或者建议?
就我自己观察而言,我觉得香港的法律市场并不必然在萎缩:
内地受疫情影响的经济已经逐渐复苏,许多在前半年积压的香港IPO项目在下半年也陆续上市,另外,由于国家对香港的支持,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也在提升,总体而言,香港法律市场受疫情负面影响已经逐渐淡化。
由于香港和内地的经济交流日益紧密,在香港的国际律所越来越倾向于录取有内地背景的候选人。例如现在几乎每个律所都会进行普通话测试就是很好的证明。
虽然在香港法律市场的竞争仍然很激烈,但是如果愿意接受挑战,好好学习并且学会扬长避短,我相信最后的发展不会太差。
8. 对于香港JD毕业,但是没有拿到TC offer的朋友,您有什么经验或者建议?
就我自己的观察,没有在JD第一年拿到TC offer的朋友一般有以下三个去向:
在JD的第二年,或者读PCLL的时候继续找;
先在香港做paralegal,后再去读PCLL,或者先读PCLL,再做paralegal,看看有没有机会做trainee。
回内地的一些国际律所或内资所。
以上的三个方向都有人在走,客观上也很难说哪条路就比别的更优。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并且所做的业务能够让自己每天都有提高。
如果您希望看到更多类似采访,请点击右下角的“在看”,或者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如果您有法律升学或者职业发展的困惑,希望和我们进一步交流,欢迎在公众号回复“律途咨询”,或者给我们留言。
我们期待和您在律途中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