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波罗的海,电缆断裂!
川普的成长秘辛:家庭和大学如何塑造一位“坚刚不可夺其志”的总统
萝莉岛事件背后所隐藏的真相,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恐怖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JD如何在新加坡及香港求职
Original
ForLawsSake
ForLawsSake
2024-07-01
编者注:今年无论是美国还是亚洲的法律招聘市场都较为保守,不少美国JD毕业生都遇到了求职上的困难。本期被采访嘉宾在美国JD毕业之际,在亚洲主要法律市场(香港、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均有求职经验,并在JD毕业后入职某顶尖美资所新加坡办公室。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嘉宾为我们分享ta的求职经验及心得。
本期导读
得到在新加坡工作机会的缘由
在亚洲其他法律市场的求职经历
亚洲主要法律市场对美国JD需求的不同
选择专注于finance领域的原因
美资所及英资所工作体验的不同
美国JD求职的体会和建议
1. 您在美国JD毕业后便进入某美资所新加坡办公室做associate,并且之前并没有在这家律所实习过。能否分享一下您是如何得到这个机会?
在JD第三年的时候,受到其他同学的启发,我在美国求职的同时也将目光转向了亚洲。然后我就发现当时不少外资所的亚洲办公室其实都有机会,并且薪酬水平都不错。那时是2016-2017年,就我自己观察而言,亚洲办公室一般很少有公开或系统性的招聘信息直接给到仍在校的JD学生,所以我当时是直接通过各种渠道(主要是网站搜索)了解律所、团队和合伙人的背景,然后邮件联系相关合伙人。当时,我和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的合伙人都有接触。令我当时感到有些意外的是,他们很多都非常热情,不少邮件至少都能得到回复,并也获得了不少进一步讨论职位的机会。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这样获得的。我当时邮件联系了一位美资所的合伙人,他同时base在北京和新加坡。合伙人对我的背景很感兴趣,并告诉我新加坡有一个opening,于是我就很兴奋地接受了。当时有两轮面试,直接联系的合伙人及他的工作团队有一轮,新加坡办公室的总负责人有一轮。
2. 您提到除了新加坡之外,您在亚洲的其他法律市场(比如香港、北京、上海)也有求职经历,能否分享一下在这些地区的求职经历?
我当年并没有必须生活在某个城市的愿望或需求,所以在地点的选择上没有给自己太多限制。亚洲主要法律市场都有看机会。如前面提到,合伙人们其实很多都非常热情。即使暂时没有opening,他们很多也都愿意保持联系,这当中给了我很多有用的建议和信息(不光只是求职方面)。我注意到很多朋友在求职的过程中目标会非常明确,比如只关心能够直接给opening的人和信息,只关注某个城市、某个领域或某些团队。这可能也是有好处的。但我的建议是,在职业的初期阶段,尽可能地将眼光打开一些,尽可能地看得长远一些,你可能发现,你眼前的问题就直接迎刃而解了,甚至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毕竟虽然求职在当下看上去非常重要,但这最终只是职业生涯的开始而不是全部。
如果大家想要提高效率,在搜索的时候可能可以注意两点:
第一,有一些外资所在亚洲的办公室其实是没有独立招associate的权限的,只能在美国招聘后,再将associate派到亚洲。因此对于这些律所,直接联系亚洲办公室的合伙人可能不会带给你直接的入职机会。但据我所知,大多数律所的亚洲办公室都有直接招associate的权限。
第二,一个办公室的招聘需求有时可以通过合伙人和associate的比例大概判断出来。Transactional方向的团队,一般是一个合伙人配两三个associate(但这不绝对,要看合伙人具体的业务量和用人习惯);争议解决的团队一般会大一些。如果你看到一个办公室在某一时间段合伙人很多,但associate较少,可以去尝试了解一下背后的原因。有可能是办公室扩张,刚刚引进了新的团队和合伙人,也有可能是有associate刚刚离职,那么他们都有可能有立刻的招聘需求。
以上可能可以在大家选择优先联系哪些律所时,提供一些参考的依据。但是,最根本的优先考虑还是大家自己想做什么业务,想做哪个市场,想去哪个城市生活等等;以及合伙人和团队的资质如何,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训练和发展机会。这些都比大家猜测有没有机会更加重要。如果大家有特别向往的团队,我建议无论如何都联系一下试试看。并且正如之前所说,尽量多联系一些人和团队,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3. 从您的体验而言,亚洲的主要法律市场(包括香港、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对美国JD的需求大吗,不同地区的需求是否有不同?(我理解香港的资本市场业务比新加坡繁荣,因此香港外资所的资本市场组对于美国JD的招聘需求比新加坡旺盛。)
如果在亚洲要做资本市场的话,香港到目前为止都还是首选。我在做初级律师时,也接触过一些资本市场业务,他们或多或少都和香港有关。资本市场也是招人需求特别旺盛的领域,尤其是对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的需求会比其他某些团队要多。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新加坡也是很热门的法律市场。基于其良好的司法环境,国际关系等因素,许多律所都在新加坡有大量的投入和建设。近几年因为国际局势等各方面的原因,我有注意到许多原本在亚洲其他城市工作的合伙人和团队都迁移到了新加坡,这意味着会有很多新的机会。
至于北京、上海以及其他中国内地城市,他们至少有一个巨大优势,就是他们位于中国内地。比方说,如果大家想做中国法相关业务,或是中国合规类业务,没有任何地方比在中国内地更有机会直接接触到更多项目。另外,许多中国公司(和个人)会有对外投资的需求,如果大家的目标客户群在中国,离客户和潜在客户近也是一个巨大优势(更不用说中国内地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争议解决方面的机会也很多,比如FCPA;如果是做国际仲裁,也许香港或新加坡目前仍然机会更多一些。我有注意到许多JD毕业生会担心在中国内地没有竞争优势,但是,据我了解,这几年中国内地对JD毕业生越来越欢迎,薪酬水平上也非常不错。我觉得会是一个如果错过了非常可惜的市场。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没有绝对的好市场或坏市场。有时,大家都想去一个地方,可能只不过是羊群效应,并不代表这个地方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更别说这些市场会更可能陷于人才饱和。一些看似冷门的市场反而是机遇所在。我建议大家理性分析自己的需求,尽可能了解每个市场,尽可能联系更多的人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机会,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尽可能理性的选择。
4. 您自JD毕业后便专注于finance这个领域。您为什么选择这个领域?您认为该领域相比于其他交易类领域(比如general corporate,M&A)在职业发展上的优势如何?
我本科期间在Corporate和M&A领域有过实习经历,JD期间也曾在破产法院实习。因此,在找工作的时候,我清楚自己更倾向于transactional方向,但并没有决定具体的细分领域(毕竟当时其实都不算太了解)。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联系更多的人、获得更多信息,寻找一个在transactional方向看上去不错的机会。
后来专注在finance,是因为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finance领域。所以,与其说是我特别主动选择了finance,我倒更觉得这是一种缘分。我当时工作的律所、团队和合伙人在行业里有很好的声誉,非常专业。我在这个团队里学到了很多,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也非常喜欢,于是我决定不出意外的话会继续深耕这个领域。
当然,到目前为止,我都没有排斥接触其他领域。事实上,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也做过不少公司、M&A、甚至是资本市场的业务。在这点上我知道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有些人认为业务范围要尽可能窄而精。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只是就我个人现阶段而言,我很难抵挡住能够多学一些的诱惑,但凡有机会能够多接触,我都不愿意轻易放过。这点上我觉得有好有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精力决定以后的方向。
5. 您自执业开始在美资所及英资所都有工作过,二者的工作体验是否有区别?
根据我的经验和感受,美资所一般团队小一些,体验上更像传统意义上的合伙制律所,节奏快,淘汰率高。哪怕是年轻律师,也有机会接触到比较核心和有挑战性的工作,一旦适应成长速度会非常快。但同时,美资所也会要求年轻律师快速成长、跟上节奏。我认为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会需要年轻律师做更多的自主学习和主动进步。与此同时,他们的工作强度会更大,当然报酬也会更高。
对于英资所,尤其是大型英资所,我感觉他们的运营方式已经非常公司化了。他们一般有非常完善的组织架构,资源丰富。年轻律师前一两年一般会反复做相对辅助性和容易上手的工作。虽然成长速度可能慢一些,但也更有机会慢慢适应、打扎实基础。工作强度上会略微好一些,但报酬也会相对低一些。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每一个律所、办公室、团队、甚至合伙人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格。这又回到了之前建议的,大家要尽可能接触相关人,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有机会获得很多信息的。
6. 今年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的法律市场招聘方面都非常保守,因此很多今年的毕业生在求职上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您认为就美国JD而言,能通过哪些途径寻找职业机会?
在给出任何建议前,我想先给现在正在面临就业压力的朋友们一些信心。虽然,作为一定程度上的局外人,我没办法真正切身体会目前的形势和大家的困难,但是,至少就我的观察,我仍然觉得,只要大家正常的继续努力,就业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事实上,根据我的感受,自从08经济危机以来,针对JD毕业生的黄金法律市场已经过去了,且可能永远不会回来。哪怕是我还是JD学生的时候,也感受到了糟糕的就业形势,我的大多数同窗在确定工作前,也是焦虑甚至绝望的。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当时以及后来我所认识的坚持下来的每一个人,最终都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现在也都在自己喜欢的轨道上继续发展。我想强调,这里说的是每一个人,没有例外。
大家可能感觉现在的形势比当年更糟,正如我们当年的感受一样。这有可能是真实的。但至少,我身在法律市场中,仍可以感受到市场的大量需求。大家可能需要花很多力气和时间去证明自己、说服别人、以找到那一个机会。但是,至少我对各位JD的就业形势仍然是持乐观态度的。希望大家不要放弃,保持健康,继续努力。
具体而言,对于不同阶段的JD学生,我个人的建议如下:
对于1L的学生,什么都不要想,尽快适应,把成绩搞好。
对于2L/3L的学生,2L开始可以自己选课了。这里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我个人还是很建议大家利用法学院剩下两年的时间,选一些真正想上以及和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真正相关的课程。我同意成绩本身也很重要,并且确实有些课程会比另一些课程更容易拿到高分,但我不建议把这个作为选课的决定性因素来考量。
首先,如果大家在法学院之前没有工作经验,大家在求职时可以给到用人单位用来证明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兴趣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除了实习经历等,大家在法学院上的课程会是大家证明自己对某个领域有兴趣的重要依据。比方说,如果课程都集中在知识产权领域,你就很难说服别人你对公司业务有兴趣,反之亦然。至少对于大家的第一份工作,大家在法学院上的课程将会是大家“名片”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其次,许多课程的老师其实同时也是某个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职业者。除了大家可以在课程上学到的内容外,许多老师都很愿意分享他们的资源给到优秀的学生。这可能会带给大家直接的工作机会。
最后,其实也是最重要的,法学院的最后两年有可能也是大家作为全日制学生生涯的最后两年。希望大家可以充分享受并尽可能地获取学校能教给大家的知识和能力。今后大家一定会以某种形式开始工作,并大概率会在工作中学到很多,但学校学习的机会是很难再次获得且不可替代的。至少以我个人感受而言,哪怕工作至今,学校学到的许多知识和获得的能力都会在某些方面对我有所帮助,许多人所声称的“学校学的东西到社会上完全没用”的观点与我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是相悖的。希望大家不要轻信某些未必真实正确的观点,而放弃自己本应拥有的机会。
至于求职方面,我的建议实在重复。
第一,做好自己本分。继续好好选课、上课,和老师、同学多交流。
第二,多主动联系别人。不要担心打扰别人,因为大多数人是乐意提供帮助和建议的;且就算打扰到某些人,也不会给大家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损失。不要羞于明确自己的需求,因为如果大家自己不说,很少会有他人主动奉上机会。不要过早不必要的限制自己,问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非某领域、某律所、某城市不可。一旦有机会,不要轻易放弃。
我想再次重复,我所认识的坚持下来的每一个人,最终都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现在也都在自己喜欢的轨道上继续发展。成绩不是第一名,不是top 10%,甚至不是top 50%,都很正常,这可能会影响大家找第一份工作的难易,但以我的经验而言,哪怕只过去五年左右,法学院成绩的好坏已经和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状态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了。没有在OCI找到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很正常,大家一定会在某个时间开始第一份工作,之后,至少据我的观察,没有人会真正在意这份工作是不是OCI拿到的。
美国JD不是一个所有人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比如说,大家的很多同学可能在之前已经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如果你没有这些经验,你可能再怎么努力都无法弥补这些时间的差距,这也是他人用自己的时间经历换来且应得的。同样的,没有工作经验的同学大概率更加年轻、有活力且无所顾忌,这也是巨大的优势。大家很可能习惯了比别人优秀,因为大概率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到美国来读JD,才会在这里考虑这些问题。但我认为美国JD不是以必须比别人优秀来运作的,正如同我认为社会也不是这样运作的。做好自己,不用最优秀或比别人优秀,也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更遑论一份工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ForLawsSak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