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恶语逼死抑郁症

喵叔 一本黑 2020-09-02

【黑话连篇】

该栏目更多的是揭露事件或对事件的看法,以达到让人精神升华的目的。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如果你还记得8年前的【走饭】,如果你对抑郁症有一些了解。那你一定知道接下来,我要讲什么。
 
从前,当一个人心里有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会跑到深山里,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个洞,将秘密告诉那个洞,再用泥土封起来,这个秘密就永远没人知道。
 
现在,人们在微博树洞吐露那些难以启齿、无人分享的秘密。
 
或许是还不上的贷款,或许是曾经被性侵的经历,或许是摆脱不了的校园霸凌,或许是来自原生家庭的侮辱。有人把树洞当成知己,也有人在树洞对人世间做最后的告别。
 
饭饭,等等我
 
2012年3月18号,【走饭】在彼时的皮皮时光机发完最后一条微博,就彻底和这个世界告别。
 
从那以后,她的微博成为53万人的树洞,这个树洞的成员中有“20%至30%左右”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患者,剩下的同样是情绪低落,生活遭遇不幸或者曾经产生自杀念头的用户。
 
她的最后一条微博曾有120万留言,有人对她的离世表示遗憾,有人羡慕她的勇气,还有人说再多等一等就好了。
 
但这条微博在2019年12月15号的夜里被删除了,原因不详。
 
于是人们开始在她更久远的微博下留言,如今每一条微博底下都有成千上万个人在诉说自己的故事。


如果你多看一看,你会发现,大部分人的留言的是很负面悲观的。就像一条陷入搁浅里的鱼,拼命挣扎也逃不出那片泥泞,只能绝望地大口呼吸,等待水一点点干涸或者窒息。
 
“活不起又死不起,真是个笑话”
“看到家人就烦,死了就可以不用见到他们了
“你说为什么世界上会有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丢人呢”
“真希望一场意外带走我这抑郁症的生命吧”
“看到有人意外死亡的新闻,会十分羡慕。我愿意用自己与他们交换”
“想要烧炭,有人一起的吗?” 

在这些留言中,我看到了一条让人十分压抑的内容,【不到一个月了,饭饭,你等我】。

点开该用户的主页,发现她一共只发了5条微博,每一条都是对人生的无望和对自我的否定。而这一条看起来像倒计时的微博,似乎是她的告别。
 
那些在走饭微博下留言的人大部分都是如此,甚至不止一条留言表示过想要自杀。再了解多一点你会发现,那些经常被自杀念头包围的人,大部分患有抑郁症或者曾遭受重大不幸。

原生家庭的伤害,把他们堵死在抑郁的胡同,想走出来,太难
 
看完我只觉得难过,觉得自己也被抑郁的黑狗咬住。这是我们这些“正常人”所难以理解的状态,但却是他们的常态。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我们看见了阳光和希望,他们的眼前却只有黑暗。
      

“如果这么难,你就从这里跳下去算了”
 
有人说,自己高三那年得了抑郁症。每次考试完回家,和家人说不了几句话就开始泪如雨下,于是一边吃饭一边听着家人的骂声。
 
当妈妈说如果日子真的这么艰难,那就从这里跳下去算了,自己心里想的却是,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只要跳下去,一切就结束了。
 
庆幸的是,因为怕疼,所以没敢跳,于是一直熬到了今天,或许未来也会越来越好吧。
 
“等你结婚了再出事就好了”
 
有人说,公司倒闭,自己和家人朋友投资的钱都打了水漂,现在一点存款都没有。在自己最难熬的时候,本来以为家是最后的避风港,是重新振作的基地。
 
可是妈妈却说,“要是等你结婚以后公司再出事就好了,就让他们家去担心你吧”。
 
当听到这句话,一下子就垮了,好像最后的支柱都没有了。自己就像是被抛弃的,无家无归的孤儿。
 
“从前我努力当一个好孩子,却一直被伤害,现在我在努力当一个坏人”
 
有人说,自己 一直努力在当一个坏人的角色,明明讨厌喝酒,却强迫自己去喝 ;明明害怕手术台,可是为了逃避不完美,还是毅然决然躺了上去;
 
从前当个好孩子,最后发现人不能当个百分百的好人,因为这样会被别人毫不吝惜地一次次伤害 ,于是努力逃避那个角色。
 
至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又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自己也不清楚,只知道越来越讨厌现在的自己。
 

这是树洞里大部分人的常态,是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当剥去身上的那些标签,他们不再是“子女”、“父母”、“职员”、“学生”......,他们仅仅是自己,真实的自己。不阳光,不积极,不健谈,甚至觉得生活了无希望。
 
 
当他们说想要自杀,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他们只是说说而已,因为“想要自杀的人才不会这么多废话”。
 
可是你不知道的是,那些在网上发表自杀留言的人,一半都会真的去自杀。
 
我国的自杀率为 22.2人/10万,每年大概有20-30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天接近700个人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而这700人的背后大概有6000个自杀未遂的人。
 
这其中超过46%的自杀身亡者,死时都患有精神疾病,最常见的是抑郁症。未经治疗的精神疾病成为绝大多数自杀的原因。

 
图片来自抑郁研究所       
 
在微博告别,是他们离世前的最后一次求助,如果有人拉他们一把,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但现实是,等待他们的往往是无情的嘲笑和事不关己的调侃。
 
那些看似“毫无恶意”的一句【去死吧】,往往成为压垮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当他们说想去死,就是真的做好了去死的准备,可遗憾的是,即使是离世前,收获的仍然是冷冰冰的嘲讽。
 
或许有一些事情,在我们看来无关痛痒,可是对他们来说,却是生死抉择。
 
就像阳光的背面总是阴影,只是你恰巧站在了太阳底下,而他们刚好身处阴暗之中。
 
这是极正常的事情。
 
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那些在树洞里祈祷死亡或者正在走向死亡的人,都觉得人生灰暗又无望。他们渴望被理解,但却不被理解;他们渴望阳光,但身边没有人帮他们走出黑暗。
 
我们曾经写过那些诱导他人自杀的人,他们是隐藏在网络背后的刽子手,杀人于无形;是吐着信子的毒蛇,时刻准备发起致命的攻击。
 
有人唆使抑郁症患者自杀,有人骂他们矫情,还有人拿抑郁症当挡箭牌。
 
 
对于抑郁症和抑郁症患者的误解和污名化,带来的伤害远超抑郁症本身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那些唆使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就是彻彻底底的坏。而那些拿抑郁症当挡箭牌的人,同样是在做作恶。
 
当乔碧萝试图复出的时候,她给自己找了个很好听的理由——抑郁症,并且是十年抑郁症资深患者。
 
她说自己承受了很多的人身攻击和网络暴力,网友的指责让她崩溃。


哦豁,完蛋。这下网友再也不能说她谎话连篇了,因为再说就是对抑郁症患者,施加网络暴力。别转,再转就是“雪崩本崩”了。
 
不止乔碧萝,很多网友也喜欢有事没事把抑郁症挂嘴边。今天迟到被老板骂了,抑郁症犯了;明天走路摔一跤,抑郁症犯了。
 
合着抑郁症是免死金牌吗 ?犯错了拿抑郁症挡一挡。抑郁症是平安福吗?还包过水逆。
 
把矫情当成抑郁,把偶发的抑郁情绪等同抑郁症,何尝不是对抑郁症的一种污名化。让不知内情的人,误以为抑郁症就是无病呻吟。
 
于是,没病的成天装病,有病的被误解,被逼到自杀。


这个视频能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真实状态
 
根据《柳叶刀》2019年的报告显示,我国泛抑郁症患者超过9500万,平均每15个人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而三分之二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的念头,一半以上的人曾经自残。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
 
抑郁症这个群体很大,但很卑微。
 
球球你们了,别再装抑郁症了,也别拿抑郁症当挡箭牌。大众对于抑郁症本来就有误解,别再给抑郁症患者添堵了。
 
好好做人,行吗?
 
 
随着抑郁症的低龄化,抑郁症患者使用社交网络了解病情成为必然,在树洞倾诉秘密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在树洞告别,发微博说要烧炭自杀了,也真的不是开玩笑。
 
遗憾的是,网上的自杀人群中,80%的人是有求生欲望的,但因为不知道该向谁求助,怎样求助,最后选择了自杀。
 
只有20%的人自杀意念非常强烈,不愿意寻求任何帮助,直接结束了生命。
 
 
即使这一次自杀行为被及时制止。只要回到同样的环境,他们又会继续产生自杀的念头。
 
当一个人把死亡当成解脱的时候,真的是被逼得无路可退了。所以口嗨一族闭嘴吧,别再说“要死赶紧死”这种毫无人性的话了。
 
 
无心之失有时候也是杀人利器。
 
我们对于抑郁症的偏见,导致很多人即使得了病也不愿意去接受治疗。因为害怕自己和别人不同,害怕身边人的指指点点。
 
有人说,
 
“抑郁症一个很可悲的地方在于,除非你真的死了,否则你的每一次发声,总有人认为你在犯矫情。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所以,务必好好做个人,我们都一样。
 
犯错了也没关系,下辈子多注意就好了。
 
 
不是每一条路都叫迷路
 
对抑郁症的误解,即使明星,也没能例外。
 
作为金马奖影后,马思纯的演技,应当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前不久,她在《最美表演》中的一段表演,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大众对于抑郁症的误解。
 
别说话,一切都在图里。
 

图片来自最美表演·《救》

 
大姐诶,可别笑了。你这是在演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不是重度精神分裂患者的自我麻痹啊。
 
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精神障碍,在行为表现上和常人无异,他们之所以不被理解,正是因为看起来“一切正常”,就像一场久治不愈的感冒,反反复复,看似问题不大,但严重的时候依然要命。
 
 
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所以误诊率和复发率同样居高难下。每个人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尽相同。或许是失眠,或许是暴瘦,或许是厌食、干呕、自残、耳鸣等。
 
抑郁症可以被治愈,但不能自愈,这是病。没有药物和专业医生的干预下,自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所以,“想开点就好了”、“睡一觉就好了”、“青春期过了就好了”、“哪有什么抑郁症,就是吃饱了撑的”,这种屁话别说,没卵用,真的。
 
 
道理大家都懂,但抑郁症真的不是自己想想就能好的。不然还要医生干嘛呢。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心理辅导和物理治疗为辅。我国接受抑郁症治疗的人群仅为10%,剩下的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敢、不愿或者不能接受治疗。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快感缺失,也就是不快乐。
 
吃到喜欢的食物不会快乐,见到喜欢的人不会快乐,拿到满意的薪水不会快乐。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正常”,于是很多人假装快乐,假装合群,假装喜欢蹦迪和无意义的吹水。
 
明明身体健康,但就是没有力气;明明一切顺遂,但就是不会快乐。
 
我没有过这种体会,但换位思考一下,假装快乐会比不快乐,更加令人不快乐吧。
 
 
逃避和忽视是很多人的得知自己得了抑郁症后的第一选择,因为不想要接受外界的评判,不想要成为家人和朋友口中的那个特殊存在,不想要听到朋友圈里的那句“呵,又一个装病的”。
 
如果觉得自己持续两周以上情绪低落,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做一下专业测试,如SDS(抑郁自测量表),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有个初步的了解。
 
假使结果显示有抑郁倾向,不要担心,找信得过的朋友或者家人,一起去医院进行再次检查,做进一步确诊。
 
如果确诊为抑郁症,那么就接受治疗,定期服药。别怕,抑郁症是任何人都可能会得病,接受它,正视它,然后努力打败它。
 
或许在接受治疗后,抑郁症仍然会反复,甚至会加重。这个时候更加需要接受治疗,不要否认自己以往做出的努力,也不要拒绝接受治疗。治疗的结果,不一定会让你立马好起来,但也不会更糟。
 
如果实在不想努力了,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那再找个人聊一聊吧。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你,真的,这世界上真的有人愿意不计回报的帮助你。
 
 
微博【心理地图PsyMap】、【树洞行动救援团】以及全国各地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都能帮到你。
 
这个世界的确不完美,但伤痛仍然能被治愈。
 
再试一次吧。

       
作为路人的我们,不打扰就是慈悲。
 
作为家人,倾听和理解是最好的做法。
 
而自己,正视它,接受它,然后与自己和解,接受正确的治疗。抑郁症或许永远如影随形,但是它会过去,慢慢的伤害会越来越小,而你也会越来越强大。
 
 
抑郁症没什么,它只是一种病,和其他病症没有什么区别,不美好但也不需避如蛇蝎。
 
它不是一种耻辱,也不应该承受骂名。
 
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人会永远不生病,
 
所以,停止谩骂,停止误解,学会理解,学会包容。
 
放过抑郁症,也放过抑郁症患者吧。
 
我们太习惯也太容易给人贴标签了,
 
“不要和得了乙肝的人一起吃饭,会传染”
“不要和单亲家庭的孩子玩耍,他们性格孤僻”
“不要接触得了精神疾病的人,他们会打死人”
......
 
这样的标签,这样的偏见太常见了,即使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仍然有人被误解。对于不理解的东西,我们总是轻易下结论,可我们并不是医生啊。我们不能诊断疾病,不是吗?
 
放下偏见,放下误解,人不是商品,不应该被标签定义。
 
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事,对所有的不公,说一声fuck u。
 
你就是你,你不应被他人定义,
 
抑郁症就是一种疾病,不需特殊对待。
 
最后,
 
我知道一本黑的读者里面,也有一些人深受抑郁症困扰,如果你愿意的话,

我们也可以是你的倾听者。
 

 
参考资料:
一席,朱廷劭《自杀》主题演讲
TEDx ,Kevin Breel《一个抑郁症喜剧演员的自白》
《2019中国抑郁症领域白皮书》
微博最大“自杀树洞”里,他们照亮了160万条绝望留言 
南京抑郁症自杀女孩微博成58万条留言树洞 很多人留言后消失
树洞行动研究团队:11.3%高自杀风险微博用户发布过约死留言




大家好,我是老黑。
 
早年做过技术,也做过自由调查记者,之所以写【一本黑】公众号,是想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魔鬼,不然你没法理解人性。
 
为了防止失联,请加我微信:ofcourse9528


以下是我开通的一个付费社群,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扫码加入。


推荐阅读:


私密社群,快上车
公益寻亲,一门靠“人血馒头”滋养的赚钱生意
天才、基佬还是荡妇,验下口水就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