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首届大西安农民节告诉我们| 农民画是大西安对外文化交流的切入点

2018-03-28 尚田 曹祖庆 西安政协


李凤兰早期作品《龙口夺食》


户县农民画源于民间,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剪纸、壁画、年画、刺绣等民间艺术基础上衍变,以朴实的绘画语言,详尽而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产劳动的壮观场面、热烈活泼的节庆场景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


  户县农民画诞生于50年代,是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户县农民画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走进了国外的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甚至作为礼品馈赠给外国元首。

  1974年—1977年,国务院文化部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专题组织了户县农民画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瑞典、法国、挪威、丹麦等国展览,农民画家李凤兰等六人代表户县出国访问。1976年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全国第一座县级农民画展览馆(面积7388平方米)。同期,户县农民画相继被作为邮票、年画在全国出版发行。1988年12月,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户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称号。2011年,文化部授予户县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到2000年左右,户县农民画作者队伍已发展到2100多人,骨干作者300多人,农民画专业户30多家。共创作作品3万余件,其中 1200余件在国内获奖,600余件被国家和地方美术馆收藏,18700余件被国外博物馆和外国收藏家珍藏。数千件在美、英、德、法、日等6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28位农民画家先后35次出国访问、讲学、办展和表演。

  50多年来,户县农民画已经有9000多件应邀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瑞典、法国、挪威、丹麦等6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18700多件被国际友人和国外博物馆收藏。户县农民画既通过各种媒介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又走进了国外的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还被作为珍贵礼品馈赠给许多外国元首。比利时、加拿大、日本、荷兰、挪威等国家专门拍摄了“户县农民画”电影新闻片。

绚丽多彩的安塞农民画


  农民画的巨大影响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户县人到外地,可以凭农民画广交天下朋友,创外汇、招商引资。不少企业、投资商人纷纷到户县办厂,有的企业还把自己的产品同“画乡”结合起来,如“画乡牌水泥”“画乡牌荷叶排骨”等。不少企业家说:“产品带画乡,美名到处扬”。


  户县农民画已经成为画乡经济的催化剂、推进器,成为户县的金字招牌。

  近几年来,展览馆建立了“户县农民画网站”、五个农民画作者辅导站,全国首家以农民画、剪纸、布艺、麦秆画、烙画、陶塑为内容的“农民画民间艺术品超市”,开辟了“农民画民间风情一日游”旅游线路。线路以农民画展览馆为中心,由12个不同创作风格,不同居家景色的农民画作者家庭组成。以观赏农民画,品农家风味小吃,观田园山水,体验农家生活,欣赏民间鼓舞艺术为游览内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展览馆有力地配合了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农民画作品展,使展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首届大西安农民节开幕式结束时,一幅“户县农民画”《中国梦农民梦》将大会推向高潮。这幅22米长的农民画绘制了365个人物。“哇,太壮观了!”“美极了!”记者看到,这幅巨作绘制了青瓦白墙的房屋、粉红的桃花和葱茏的大树,从田间地头到载歌载舞,从学校到社区,通过对365个人物的刻画、24幅场景的渲染,描绘了农民生活的变迁。

  “365个人物代表365天,每一天,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历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据西安鄠邑区民间艺术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画作开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描绘,依次展现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发展三农、农村养老、合作医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烟头革命、厕所革命等社会变迁的重要场景。



  农耕文化刨根究底就是农耕生活方式的文化。当人们在全力以赴追赶城市文化特色时,其实原本的文化实质已经渐次在关中、在农村体现。大西安文化底蕴之深厚,一张户县农民画就能展示出大西安文化的无穷魅力。



来源:西安日报

官方网站:http://www.xa-cppcc.gov.cn/

投稿邮箱:xazxgzh@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