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大屠杀图书推荐

jng1937 一起阅读 2021-03-17

权威推荐



       为进一步厘清南京大屠杀史实,更好地传承和记忆这段历史,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从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以及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档案馆,精心挑选了中方、日方、第三方以及战后审判四个方面的日记、书信、官方文件等档案史料和历史图片近200件,采用以图证史、以档案史料传承记忆的叙事方式编纂而成。该书既可以作为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者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普通读者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通俗读物。


       该书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编撰、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最大的特点是它是一本有声绘本读物。以时间为轴,串联了97个物件。每个物件的背后就是一个故事,描述了1937年夏天到第二年初春,发生在南京城各个角落的故事。本书由著名装帧设计师速泰熙设计。每个物件的页码上,都印有一个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听故事。这些音频是由“众筹声音、讲述故事”行动的98位志愿者诵读,其中有著名主持人陈铎、有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有外国志愿者,有纪念馆的馆长,还有高校师生、法官、医生,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爱好和平的人士。


       以这样的形式出这样一本书,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也能了解这段历史。


       本书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副馆长、副研究馆员段月萍著,南京出版社出版。段馆长今年85岁了,可以说,她是纪念馆活的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段馆长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性文章,内容涉及日军在南京烧杀淫掠等暴行;救助中国难民的约翰·拉贝、明妮·魏特琳;最早报道南京大屠杀的美国记者德丁;日军在南京设立慰安所等相关史实,非常珍贵。这本论文集收录了24篇文章,记录了一位学者、研究者30年来矢志不渝的追寻。



       《紫金草》丛书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编撰,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著名装帧设计大师速泰熙设计。目前已经出版6辑,每册书均收纳有近10篇千字短文。丛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真切真诚的情感,诉说一个个有关抗战、有关南京大屠杀惨案、有关历年来纪念馆建设发展的真实故事。这套丛书,目标读者锁定海内外广大民众,意在用一个个历史事件背后的真实细节,传递给民众这样一份重要的价值观——“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资料是最鲜活生动的部分。时间在流逝,幸存者们在一个接着一个凋零。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不足百人,他们的记忆和个体生活史是急切需要保存的国家和人类记忆。


       从去年下半年起,纪念馆联合南京大学共同寻访幸存者。趁着老人家健在,记忆还在,把他们被南京大屠杀改变的人生,通过影像和文献记录下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武黎嵩老师带队,对当时100多名幸存者进行调查。大家发现,其中只有50位左右幸存者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期间还有幸存者陆续离世。大家带着抢救的心情,和幸存者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南大口述史团队的学生感受到她们的温度,收集了100多万字素材,整理了49位幸存者的记忆。



       陆束屏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该书收集整理南京大屠杀后英国驻南京两任领事发往英国驻上海大使馆的电报、通信、报告及其他文件,以及英国炮艇“蜜蜂号”两任船长与美国炮艇“瓦胡号”两任船长逐日记载的观察报告与情报周报,同时对这些文件详加注解、仔细分析,有力地证明了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各种暴行。



       苏艳萍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9月出版。该书从中山陵的建造写起,考证了这一建筑群的文化内涵的演变过程。抗战开始之后,中山陵又成为凝聚人心、号召全民抗战的重要符号。日军进攻南京时,驻守南京的军队和百姓一起,舍生忘死,与敌人作战到最后一息,短暂而惨烈的南京保卫战从此永远成为中国人集体回忆的重要部分。本书以中山陵为起始坐标,从特殊角度忠实记录了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抗战胜利后,中山陵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成分,继续发挥特殊的作用。



       程兆奇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多年来日本右翼分子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始终持辩解之词,妄图否认历史。40万字的辩证文论《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是程兆奇教授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该书汇集了作者12篇专论,18篇短文与札记,通过对抗战时期日本军队组织和个人等大量公私原始资料的查考,逐一细致地批判,特别是日本右翼也不得不认可的公私文献的辨析和梳理,基本廓清了日本虚构派布下的迷雾,证明以屠杀为代表的日军在南京的各种暴行,即使仅据日方文献也完全可以证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小说并不常见,特别是外国人创作的。这部小说中人物语言和行为都以真实历史为基础。


       英国作家大卫·戴维斯的爷爷是二战老兵,他从新闻中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因此,大卫从小就知道南京大屠杀历史故事。2012年,大卫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量反映日军罪行的照片、实物和幸存者的证词触动了他的心。随后,他开始研究南京大屠杀。他发现,相对于英国人在二战中面对的欧洲敌人,中国的一切都太遥远。这段历史对于英国乃至西方社会来说都非常陌生。他决定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小说。大卫说:“一本小说不会改变世界的观点,但是一个来自西方的声音,会使更多人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


      本书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李红涛、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研究员黄顺铭合著,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南京大屠杀集体记忆的专著,以历史为经、以不同的媒介场景为纬,深入探究南京大屠杀创伤建构与记忆形塑的过程,揭示国家权力、地方记忆社群、大众传媒如何合力塑造出南京大屠杀在当代中国的记忆政治与记忆文化。


       本书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高晓燕著。该书从“遗弃”“伤害”“诉讼”“销毁”四个角度对日本侵华战争中遗弃的化学武器进行了实证研究,对遗弃的过程、伤害的类型、诉讼的推进以及各方推动销毁的努力做了具体分析研究,对日军毒气战做了纵深剖析,全面展现了罪恶的化学武器给人类带来的创伤,是本领域最新、最全面的研究成果。


       本书由国内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的权威学者孙宅巍著。该书围绕南京保卫战展开,分“金陵战云”“南京血战”“首都沦陷”“秦淮泣泪”“石城不屈”五个章节,记述了战前的局势变幻、日军攻城时的血战、南京的沦陷时悲歌、日军进城后的血腥屠杀以及石城人民的不屈斗争等内容,作者以翔实的史料、确凿的证据、生动的文笔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段永远不能忘记的悲惨历史。谴责了日军的残暴罪行,歌颂了战争中南京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抵抗、顽强不屈的精神。


      本书由秦风辑图,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研究员杨国庆和南京市藏书家协会主席、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薛冰撰文。该书辑录的1937—1941年的300余幅历史图片,多从日本军方刊布的画册中而来。经过作者的选编和解读,分为“日军分兵进攻南京”、“破城的悲歌”、“日本对南京的军事统治”、“南京最初的伪政权”、“铁蹄下的黎民”、“苦闷的岁月”、“汪精卫的汉奸活动”、“庆祝‘还都’的闹剧”、“光复与审判”9个部分。这些图片披露了其侵略罪行,记录了无数普通民众在南京沦陷时期的生存与苦难、沉沦与挣扎、屈辱与抗争,同时也留下了大量日伪活动的翔实记录以及市井生活的细节,是一部反映南京沦陷期间社会生态的珍贵照片集。


     本书由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孟国祥著。在抗战损失研究中,文化的损失较难估计。南京作为当时的首都,被日军占领后,将图书、文物等劫往日本,损失之大难以估量。本书试图在对战时南京文化损失全貌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以史料和数字加以说明。在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以更多的新史料去求证。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思路,以及必要的材料。


       该书为国家公祭日系列丛书的第四本,完整地向读者呈现第三次国家公祭的相关内容,真实地还原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图集,由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主编,今年8月出版。该书以中、英、法三种文字,收集整理了当时在南京的一批欧美人士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载,辅以海外关于这一悲剧的报道及大量历史图片,以铁的证据记载了这段人类历史上的悲剧,并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陈正荣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陈正荣,高级记者,作家,大学兼职教授。这是一部从侵华日军视角反省侵华战争的长篇小说。战火中的二月兰,春风里的紫金草,曾经是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今天已成为和平的象征。《紫金草》是以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亲赴日本数次采访,历时五年创作出这部反思战争、呼吁和平的长篇小说。 



       哈金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哈金,美籍华裔作家。
故事取材于大量真实历史资料,讲述了20世纪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刻——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开始惨绝人寰的屠城后,美国教士明妮·魏特琳作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导主任,怀着巨大勇气与舍身精神,坚守校园,建立了当时在南京屈指可数的国际安全区之一,为上万名的妇女、儿童在那个人间地狱的时刻提供了可以暂时栖身的庇护所,使他们尽量免遭日军的性暴力和杀戮,并冒着生命危险、全力以赴地营救难民们的亲人和当时为南京市民提供帮助的国际人士。



       徐志耕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该书是著名军旅作家徐志耕,以其报告文学佳作《南京大屠杀》为史料基础,顾及到儿童阅读的特殊视角,补充采访,查阅大量图文资料后,全新呈现的儿童报告文学新作。全书20万字,40幅珍贵的资料图片,全景记录了80年前发生在南京的人间惨剧。著名画家姚红女士为本书创作了全套饰图,以还原1937年南京的市井万象、民生百态,用另一条线索告知今天的孩子——阳光下,和平美好。



       著绘:阿槑,南京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故事绘本通过一棵梧桐树的视角,讲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一段发生在安全区里的故事。故事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也传达了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对和平的祈愿,以及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温情和友谊。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以纯手绘、彩绘的方式讲述这段故事,让孩子能够简单易懂的了解那段历史。


新书清单





本期编辑:张国松 潘琳娜 俞月花
摄影:王辰宇 蔡美婷 李晓东 刘丰源

转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ID: jng193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