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 | 常识,还是常识
欢迎阅读教育研究与评论
作者
吴非,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杂文家。
来源
小学教育教学2019年第3期
一些简单的难事
——学科教育的普通常识
低年级课堂教学,无论如何,教师都不要训斥学生,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去关注问题,激发兴趣才是教学的开始。“循循善诱”是古老的教育常识,只是,真正懂得并领悟这一点,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尽量不要批评,暗示一下就可以了,只要他没有妨碍别人。最好的办法,是用有意思的问题去吸引学生的注意。
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路,他们沉浸在思考中,同样是一种好的学习状态。最可怕的是学生什么都不想,或者是除了老师谁也不信。
不必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他们自身的思考和想象也许更有价值,因为那是完全属于个人的思维活动。
启发学生思考,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让他们学会质疑并发现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地适应并勇于面对“错综复杂”。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他们能想办法“问倒老师”,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不过,只有最聪明的教师才善于这样做。
课堂没有权威,但教师教学必须严谨。学生和教师一样,都会关注对方的思维方法,审视思考的价值。
课堂上如果有三五分钟“七嘴八舌”“吵成一团”的课堂争辩,教师不要担心这些会影响进度。学生积极地发表个人见解,迫切地辩说,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教师不要急于中断他们的争辩。试图平息争辩,等同于压制思维活动。
有时,课堂出现沉默现象,教师不要因此紧张。也许学生需要多一些时间思考,而教师给的思考时间不够。教师要沉得住气,耐心等待。教师要能判断出“静思”与“沉闷”的不同。
有时,课堂沉闷不是教师造成的,是错误的学习态度或应试竞争造成的学风问题,教师不一定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扭转局面,不必过多自责。
批改作业,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理解问题的思路和判断的依据,思维过程更重要,不要只看答案。
不管是布置的作业还是试卷,教师一定要试做一遍,估测完成时间,检查分值设置是否合理,防止出现错题和失误。不合理的作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错误的试题会破坏考试公平。
保持教室的安静,让学生养成在安静中思考的习惯。
教师上课时能做到自然,并能让自己的学生保持自然状态,是比较理想的课。一些教师上课比较“生硬”,他们的设计不够灵活,表达不自然。即使没有外部的“干扰”,他们也总是很紧张。在那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考会受到阻滞。如果学生总说“紧张的学习开始了”,或许是很遗憾的事,因为“紧张”总是让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受损。很多重要的创意是在悠闲、安静、轻松的状态下诞生的。教师要尽些努力,让学生说“有趣的学习开始了”。
中小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要动辄提“竞争”,二者很难相容。教师应当客观地回顾“竞争”之路给自己带来的一切,不要自欺欺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好转,以及应试教育的发展,学生的课外学习交流普遍减少,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
帮助同学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自己能学会,不算难;帮别人学会,不但需要诚意和耐心,还要有高于同伴的观察、了解、分析的能力以及启发、表达的经验。这是一次检验个人思维能力的实践。当然,学生的个人能力会因此获得更有效的提升。
在学习上能帮助同学的学生,综合能力一般都比较强。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教育中积极倡导的教师并不多,可能和这一代教师的校园经历有关。
让学生多去图书馆,用两节课甚至半天,让他们盘桓其中,随他们做什么,不用提要求,必定会有一部分学生在那里找到感兴趣的事。教师要随机观察学生的学习性格及趣味。
引导学生去爱书籍,任由他们着迷,让他们能找到几本终身喜爱的书。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那些他们热爱的书,能在黑暗中发光。
学科教育的好多事,不一定是要“有用”,有些仅仅是“记住”。
……
这些,都是很普通的常识,可以被任何人了解并接受,只是接受程度不同而已。如果把教育教学常识夸大到“可望不可即”甚至“不可望不可即”的地步,人人敬而远之,“教育”“教学”的目的也就难以达到。在浮躁的时代,一些教育常识被故弄玄虚地学术化,导致部分人对教育教学产生误解,认为其高不可攀。其实,教育常识不可能是深奥的,中小学学科教育也不可能深不可测。好多“经验”,不过是老生常谈。我的笔记本上,记录了一些和中小学同行交流的心得,其中并没有什么奥妙,只是当我们长期这样践行后,会意识到常识的重要。
任何职业,从业时间久了,都可能出现倦怠,不同的是能否有期待和恒心,能否有发现。假如有求知欲的学生遇上了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教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细细一想,不寒而栗。
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最想看到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亲切地站在他们面前。
这种事很难吗?不难。所有的教师都能做到。
这个要求很容易吗?未必。因为要持续十几年、几十年。
中小学教师要做的,很多都是这样“简单的难事”。要想不背离常识,只有让常识融入职业习惯,成为平常。
好多问题,回答可以是简单的
——因为不过是常识
所有的教育教学疑难,其实未必是复杂的——前人无数次遇到过,也摸索出基本的方法。只是,人们往往会忽视普遍的经验,甚至不想了解;即使知其一二,也不重视,他们会认为那些经验和教训是“适用于一般人的”,而“我的问题”是特殊的。
不愿面对问题,也不想了解常识,以为凭自信可以战无不胜,必然违背常识。
好多问题的回答都可以很简单——因为不过是常识。
为什么基础教育要强调公平?为了让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权利,建设并保持社会公平。
为什么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如果有一部分人不接受义务教育,所有人都将被这部分人的无知和野蛮拖累,社会文明水平会被拉低。
为什么社会必须要给教师优厚的待遇?要利用他们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支撑教师从业的难道是物质待遇吗?要有比较高的物质待遇,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精神世界,首先是趣味,教育教学工作的趣味。
优秀教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思想者,学习者,是爱学习也善于学习的人。
为什么基础教育会有这么多难题?教育和社会状态同步,社会有什么问题,教育就会呈现相同或相似的状态。
教育能不能领先社会发展?有可能。只要公众有危机意识,有利益克制,社会就能为教育创造一些好的发展环境。
“教学”究竟是什么?“教什么”和“怎样教”,“学什么”和“怎样学”,以及其他。
为什么在学校考试成绩不能排名次?因为考试是学生个人的事,公开学生成绩会伤害学生。考试不是竞赛。
为什么要控制作业量,要“减负”?因为事实证明,过多的作业阻滞学生智力发展,导致学生厌学。
每周体育课安排4节,多不多?不多。中小学生每天至少应当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
中学住校生晚上9点晚自习结束,是不是太早?不早,一定要保证学生8小时睡眠。
为什么每学期家长会只开两次?只要学生在学校表现正常,家长没有必要过多地到学校。家长要做好本职工作。
一些教师布置作业过多,是什么原因?可能是专业水平不达标,也可能是有焦虑症,还有可能是受家长的焦虑干扰。
为什么一些教师会训斥学生甚至体罚学生?专业修养差。
如果有条件择校,应当怎样择校?选择办学文明的学校,不要短视,不要从众、一窝蜂,不能牺牲孩子的自由。吃点苦不要紧,但不要让他们受不该受的苦。
怎样选择老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是古代的事;现代学校教学,不可能;想办法提高自身修养,与老师和谐相处。
如果学生和老师有冲突怎么办?开诚布公地交流,双方都要有礼貌,服从规则。
什么样的学生最好教?有教养,习惯好。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会让他未来受益良多。
你是否相信有些学生像是有极端自私的基因,不太可能教好他?的确有学生会拒绝理性、拒绝爱和美,这不完全是教育的责任。教育的路很长,学生的路也长,教师要在这一段历程中尽到职责。职业生涯总会留下一些遗憾的。
你认为对走出学校的学生,教师应当有什么样的期待?好多学生离开学校,能有平静的生活,有正常的物质保障,有点精神追求,就很好;如果有条件,抓住机会做些想做的事,那就更好。
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什么?家庭。家长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如果家长本人有自觉学习的意识,子女一般知道该去做什么以及怎样做。
学校为什么不能缩短假期给学生补课?学校缩短假期给学生补课,证明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失责行为。
教师可以给学生补课吗?如果学生因事因病耽误学习,课余在不影响学生休息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辅导,地点在办公室,可以由学校发放津贴,不能接受学生及家长给付的报酬。
一些学校想“迅速改变面貌”,是不是需要得力的校长?一般而言,学校不太可能“迅速改变面貌”。说一所学校“迅速改变面貌”,一般是暗示原先基础太差、各项工作存在异常混乱的情况。
对于中小学校科研成绩评比,你怎么看?教师科研能力强,固然很好,但是,中小学主要的任务是教学、课堂教学,教师要重视课堂。
怎样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启发教师的反思意识,让他们有时间安静地读些书。
应当向教师推荐哪些书?推荐书目只能作为参考。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在阅读方面应当有选择判断的能力,否则就是不合格。
“安静的学校”是什么意思?学生有“课外”,教师有“业余”,新闻少的学校。
“名校”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历史悠久,校风稳定,始终保有业务功底厚实的教师群体,有君子之风,对地方教化有推动作用。
怎样才能实现“教育家办学”?这个说法要正确理解,可能主要指的是“教育专家办学”。和“企业家”“作家”不太一样,称一个人为“教育家”,一般有几个要素:有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有长期的办学实践,其教育学术思想在某个地区或某个领域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不到年高德劭,很难有这样的造诣。
是否有必要强制推行常识教育?很难。敬重并遵守常识的人往往不多;而到人们能自觉寻找并接受常识时,很可能已经付出代价。如果学校里有一部分教师能守住常识,则可以避免或减少损失。
……
我觉得,只要能独立思考,关注简单现象的成因,没有什么难的。教育教学,要依靠常识。
——如果抬杠,每句话都要“辩证”,以为“越辩越明”,就得花大力气,每句话就都得写成一本书或好多书。把常识做成“学问”,也是违背常识的。
老生常谈 | 过多的指导会令学生无从下笔老生常谈 | “学生”与“孩子”老生常谈 | 教师所作的努力可能是有限的老生常谈 | 如果多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老生常谈之十二】合理的作业【老生常谈之十一】不能“读死书”【老生常谈之十】引导学生关注思维方法【老生常谈之九】关于“习惯”【老生常谈之八】慎言“高标准、严要求”【老生常谈之七】不能没有“课外”【老生常谈之六】有阅读习惯才可能有优势【老生常谈之五】一堂假课毁学生【老生常谈之四】重视发展批判思维【老生常谈之三】讲什么与怎么讲【老生常谈之二】始终保护学习兴趣【老生常谈之一】从习惯和规范说起
教育研究与评论
投稿邮箱:
rre100@vip.sina.com
有深度的研究 多角度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