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生常谈 | 教师要有原创的作文题

吴非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06-06

欢迎阅读教育研究与评论 

作者

吴非,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杂文家


来源

中学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5期


| 丰子恺作品《种瓜得瓜》|


教师如果能独立思考,绝对不可以一道作文题用几十年,而且还是上一代的陈题。


学校一般在开学前就把课本发给学生。会学爱学的学生,在开学前后,早把一册语文书从头翻到尾,他们甚至在开学时就知道,期末时老师会让大家写一篇什么题目的作文。因为缺乏新鲜感,他们激情消退,思维受干扰并“硬化”,一点“意外”也没有,“猜想”也就不需要了。在作文学习方面,“胸有成竹”的优势未必比得上看到新笋破土的惊喜,学生更需要“新”的东西激发思维。


和语文课文相似,教科书随单元的作文题也不过是个“例子”。一组题目十多年重复使用,“佳作”多。学生有“模子”借鉴,照样去写“自我介绍”,照例去写“一次有意义的班会”,于是很可能失去发现和创新的机会。如果教师在基本练习阶段想到更多的办法,就可能有比较新的设计,学生也能有创造体验。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同时基于学生的作文实际能力,自拟作文题。


教师拟题的过程,也是面向课堂、面向学生的思考过程,拟题时,不能不考虑学生。这道作文题既能体现教学要求,也让大部分学生能写,另一部分学生需要努力,踮起脚、高伸手去够树上的果子。拟题要有全面的考虑,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对学生的构思、立意与表达有哪些预期,想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启示,等等;教师也会考虑不同学生的发展,会期待一部分学生能从本次作文中推进思考与想象,另一部分学生在表达上有所追求……


独立拟题能力体现教师的业务修养,拟题需要比较强的思考判断能力。能发现问题并做出分析,预测学生的作文状态,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则作文教学未必会成为难题。我曾建议同行,少用陈题;一个学年,教师至少自拟10道作文题,让学生选做。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在一小时内拟出两道原创的作文题,他不可能教不好作文。一道作文题出得好,能给大家什么样的启示,一道作文题出得不理想,让我们看到哪方面有欠缺,有什么样的反思,等等,这都是有益的。失败也不要紧,不敢出题才是值得警惕的业务短板。教师对作文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教师经常能拟出触动心灵、启人神思的作文题,学生从中看出“老师办法多”,从师而学,他们就能从容面对一切难题。


有时,我会为拟出一道比较满意的题目而自得,过一段时间,会发现这个题目的缺陷,我有新的考虑并做出修改;有时,我会半途而废,此后在某个不确定的环境下,忽然有了灵感,把它改成一道充满新意的题……这些经历,促使我去思考,去更新,把每一次命题、拟题作为对自己的提升。我甚至有这样的经验:一位教师拟出需要的作文题时,肯定还会“剩下”三五个未成型的思路,如果再给他一点时间,他可能还能完成一两个。


教师不会出题,往往在于缺乏写作经历,视野狭窄,理解能力差,想象和判断力不足。也因为这些原因,他们很难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做出预测判断。在和同行的交往中,我常发现一些老师循规蹈矩,不敢也不会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认识校园内的事物,对新闻与突发事件不会评论,想不到或找不到议论的切入点,等等。很难想象,他们的作文教学会是什么状态。


我曾建议,可以把作文命题作为语文教师资格考试或升职笔试中的一项。后来有人谈起,效果很差,“仿题”多,原创极少。为什么大多数教师命出的作文题都像中考、高考题?很简单,目前流传最广的作文题,大多是各类考试作文,教师接触到的,基本是应试型题目。这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认识,导致其忽视平时的课堂作文基本练习,忽视学生作文的趣味,而教师本人的业务追求轻易被湮灭。


我曾拟过几个自己满意的作文题。说“满意”,是因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同时有意外的收获,且能一届届地传下去,成为思维表达练习,也有助于人格养成。《幸福的高三》是1986年带高三时的一次课堂作文。在黑板上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神态庄重,一阵惊讶之后,教室静默。我认为那次作文比较成功,和我现场的态度有关。很多年后,仍然有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题目。能不能写得好不重要,能让学生一生记住这个作文题和教师的态度,我的目的也算达到了。


想出能开启学生思考的题目,有时纯粹出于偶然。“我为什么忘记了父母的生日”(供选的另一题为“我是怎样记住父母生日的”)这个题目,是我在从办公室去教室的路上忽然想到的,从思考到定型,不超过十分钟,原因不复杂:因为我始终记不住母亲的农历生日。


作文当堂完成了。全班48位同学,有27位没记住父母的生日。后来,一位编剧从校刊上发现了这个课例,立即将其编到自己的剧本中。为了追求戏剧效果,他把27位学生没记住父母生日改为“全班没有一个人能记住父母生日”。直到被通知去制片厂看样片,我才知道编导们竟然这样“创作”——随意“拿”并违背教育常识。在观看样片后我严厉批评他们,指出这不仅不真实,而且庸俗不堪,他们为了娱乐,糟蹋美好的课堂。导演仅仅致歉,说没法改动。如果不是编剧在我的学校体验生活,那节课本可以成为美好的教学记忆。我主张教育要远离媒体和“文艺”,和这件事也有关。


回忆旧事,都有那么多值得写一写的题目,更不要说应接不暇的新事了。每一天我们都可能有新的发现,每一节课都可能有想不到的新鲜。一名教师怎么能说自己拟不出一道新的作文题呢?



往期回顾

老生常谈 | 为了自己的快乐,把课上好

老生常谈 | 常识,还是常识

老生常谈 | 第一要务是“守常”

老生常谈 | 有了问题,才会有思想
老生常谈 | 过多的指导会令学生无从下笔

老生常谈 | “学生”与“孩子”

老生常谈 | 教师所作的努力可能是有限的

老生常谈 | 如果多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

【老生常谈之十二】合理的作业

【老生常谈之十一】不能“读死书”

【老生常谈之十】引导学生关注思维方法

【老生常谈之九】关于“习惯”

【老生常谈之八】慎言“高标准、严要求”

【老生常谈之七】不能没有“课外”

【老生常谈之六】有阅读习惯才可能有优势

【老生常谈之五】一堂假课毁学生

【老生常谈之四】重视发展批判思维

【老生常谈之三】讲什么与怎么讲

【老生常谈之二】始终保护学习兴趣

【老生常谈之一】从习惯和规范说起





教育研究与评论

投稿邮箱:

rre100@vip.sina.com

有深度的研究  多角度的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