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推荐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高级军士
在军营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数量屈指可数兵龄甚至超过不少新兵的年龄他们就是高级军士也被战友亲切地称为“兵王”
随着士兵制度改革
“高级士官”这个称呼
变更为“高级军士”
但不变的是
这个群体依然是
军队建设的中坚力量
他们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素质过硬
是连队的“顶梁柱”
是战士的“好榜样”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青春的“兵王”们“白衣战士”张洪民
张洪民,2005年入伍,三级军士长,口腔修复技师。
“官兵健康无小事,工作都是进行时。”从医疗救护员到中医推拿师,再到高级口腔修复师,张洪民身穿迷彩,外着白衣,始终把官兵需要当做自己的强能方向,把自己的涓滴之力汇入守护官兵健康的海洋中。今年是张洪民入伍第17年,他仍坚持着“五加二”“白加黑”的高强度出诊,每天工作近13小时,治疗档案装了一大箱。
“铁甲神医” 李恒昌
李恒昌,1999年入伍,二级军士长,装甲底盘技师。
火眼金睛明察秋毫,故障隐患无处遁形。从军23年来,李恒昌练就听音辨障“顺风耳”,助两栖坦克踏浪斗海。他爱战车如生命,“小故障不过饭,大故障不过夜”成为了习惯。作风扎实、技术精湛、保障有力,“铁甲神医”名副其实。
“通信尖兵”刘炎儒
刘炎儒,2002年入伍,三级军士长,通信技师。
刘炎儒作为连队通信技师,在组织夜间装载上舰时,主动担任舰尾指挥员,认真推算车辆登舰距离、航速等,帮助连队以优异成绩打破建制连夜间装载纪录。当兵20年,他数次临危不乱处置突发情况,“通信尖兵”实至名归。
“保障能手”王庆伟
王庆伟, 2002年入伍,三级军士长,雷达技师。
王庆伟是单位名副其实的“兵师傅”,依靠自学与实践,通过了职业技能技师等级鉴定。为了提高维修保障能力,他请教厂家、联系院校,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记录遇到的点滴问题。日复一日,练就常见故障“一看明”的绝活,并无私将一身本领传授给战友。
“修理大咖” 关玉芳
关玉芳,1993年入伍,一级军士长,指控技师。
从电源专业到驾驶员,从修理工到指控技师,四次转岗变的是专业,不变的是关玉芳作为老兵的坚守与担当。小到对讲机、电台,大到火炮发动机、装甲底盘,面对各类故障,这名老兵总能“手到病除”,“有问题找关叔!”就是他过硬本领的真实写照。这个称呼不仅是战友对扎根军营近30年老班长的尊重,更是对修理大咖发自内心的敬佩。
“雷动长空”王福雷
王福雷,2003年入伍,三级军士长,无人机技师。
2005年,王福雷从装甲车教练员转岗为无人机操作手,只有专科学历的他面对高精尖航空设备的全新挑战,没有迟疑退缩,自学了飞行动力学知识,把100多张航电电路图和上万个元器件烂熟于心。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他从看不懂电路图的门外汉,成长为熟练驾驭无人机的行家里手。
“电气专家”王培君
王培君, 1997年入伍,一级军士长,电站电气技师。
入伍25年来,王培君始终奋战在装备保障一线,面对型号多样、性能不一的电站,不等不靠,勤学理论、苦练技能,不断提高保障本领,圆满完成了各项演训保障任务。他还培养帮带400余名维修保障专业人才,自编教材为装备操作使用和维修提供借鉴,多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转型尖兵”陈海军
陈海军,2000年入伍,二级军士长,修理连修理技师。
“记得那天,看着陪伴自己十几年的坦克一辆辆被运走,我躲在角落里悄悄流眼泪……”2017年,部队改革重塑,面临岗位调整,陈海军率先站出来,从坦克维修向无人机修理转型。无人机零部件精度要求高,曾经的坦克维修大拿铆足劲头,废寝忘食学习专业知识,成为全旅响当当的无人机修理专家。
“天路先锋”赵家田
赵家田,2000年入伍,二级军士长,驾驶技师。
“要把使命扛在肩上,要把责任放在心里,越是艰难险阻,越要昂扬向前。”入伍22年,赵家田坚持趟趟上高原,次次挑重担,为解决连队驾驶员力量短缺问题,他归纳提出训练招法,组织编写某型运输车常见问题判断及维修手册,总结出“看、听、摸、闻”车况检查法,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飞驰人生。
(文图:李海、李龙飞、郑凯、王世民、陈军、宋维强、刘浩、杨明达、谢松、孙开放、彭齐、严楚、魏正清、刘波、黄尔文、黄玮、徐浩源、赵志远、孙晨赫、贾宇翔)
等你登“陆”→陆军10所院校2022年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计划发布
小黄盆:别催,我来啦!
二等功“霸王花”,我要把你娶回家!
陆军权威发布,转载注明来源!
主管 | 陆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宣传文化中心
来源 | 人民陆军(ID:renminlujun)
刊期 | 第 6156 期
编辑:詹泽苗
电话:0201-399508(军)
电话:010-66399508(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