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嵩:用15年时间去追寻心中的重庆人文
2012年8月30日16时,重庆朝天门,曾是朝天门片区的老地标重庆港客运大楼和三峡宾馆完美谢幕——被成功爆破。未来的朝天门是一个集住宅、酒店、商场、写字楼、服务公寓、餐饮会所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这是极光photo【江河影像】系列第22篇推送。
“楼台市气笙歌外,朝暮江声鼓角中”,“山城”,“火炉”,“雾都”,都是它——重庆。重庆,一座地形独特的山水人文之城,在摄影师刘嵩的《山水之城》里,我们透过照片,去见证“重庆崽儿”眼里的重庆人文。
山水之城
图 / 刘嵩
重庆,雾中的城市高楼。
重庆渝中区,即将拆迁的重庆十八梯旧城区与城市中的高楼大厦。
重庆临江门,两栋高楼之间的连接通道,透过居民楼的缝隙,可以看到江对岸的高楼。
重庆渝中区左营街,回家的市民行走在人行天桥上。这座天桥距离地面约40米,桥面宽约2米,长约30米左右。
重庆,通行在城市中的轻轨和汽车分别行驶在不同的桥上。
重庆,长江索道是重庆的跨江索道,已经运行近30年,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和“山城空中公共汽车”。 长江索道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跨江客运索道,全长1166米,连通重庆的渝中区和南岸区,时速6米/秒,运行时间4分钟。
重庆朝天门,每年5月,长江上游水位回落,重庆段部分河道变窄,航道尺度变浅,通过浮桥连接陆地与船舶。
重庆北滨路,停在江边的渔船,市民可以在船上吃鱼和休闲。
重庆南滨路,在长江边的礁石上更换泳衣,准备到在长江里游泳的人们。
重庆嘉陵江,枯水期,市民在江滩上拍摄婚纱照。
重庆九龙滩,在江滩上的裸泳者。这里是重庆唯一一个民间裸泳滩“九龙滩”。这段长江水域有些浑浊,水流相当湍急,岸边环境也很简陋,却无阻一群裸泳爱好者多年来每天到这里活动筋骨。
重庆朝天门江边,人们从码头趸船跳水到嘉陵江中游泳。
重庆珊瑚坝,市民在江滩上骑马
重庆渝北黄龙路,暴雨形成漩涡流入下水道,一男子打着雨伞提醒过往车辆改道行驶。当日,重庆遭遇入汛以来的最强雷暴雨袭击。
重庆朝天门,情侣牵手走在朝天门江边。连日降雨使得长江和嘉陵江水位猛涨,洪水淹没了朝天门码头的所有阶梯,并涌进了朝天门的门洞里。
重庆观音桥 ,一名力哥(重庆棒棒)在商店外面一边看书一边等待生意。
重庆江北嘴,农民工的住所-居住在透风帐篷下的农民工。
重庆,美丽的江景。
在路上
刘嵩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国直辖市,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
重庆,这个地形独特的山水人文之城 ,对于我这个从小在解放碑长大、吃着麻辣火锅、爬坡上坎的“重庆崽儿”来说,我对重庆,有着一份独特的感情;这里有美丽的山城夜景、巍峨的跨江大桥、奇特的城市交通,还有让老司机都能迷路的魔幻立交桥。
重庆是一座山城,因为主要是山路,上下坡特别多,所以重庆也衍生出很多独特的交通方式,这些交通也成为重庆的一道亮丽风景。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重庆还有很多别称,比如因夏季酷热而得名的“火炉”;因城市依山建筑而得名的“山城”;而冬春时节的重庆云轻雾重,又名“雾都”。
城市风光是一个被无数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都拍摄过的题材,城市风光类照片主要是从美感和艺术的角度来进行拍摄,我也一直在酝酿怎么从不一样的视角来展现重庆的独特地理特征和人文社会风貌。
随着重庆城市形象的不断提升和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重庆旅游。从外地朋友的反映中我发现,重庆最吸引他们的,就是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人文风情,在老重庆人眼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在他们眼中却是另一番景象:扎堆到李子坝轻轨穿楼地去打卡拍照;排队2个小时,为的是体验5分钟的过江长江索道;重庆10楼居民出门就是1楼;都会让外地朋友兴奋好一阵子。
在地形特色和设计师智慧的共同作用下,重庆建筑也成就了很多独树一帜、别具风格的景观建筑。重庆也因为越来越多的“网红建筑”火爆网络,为此,我也梳理了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用影像的形式将它们呈现,展现我心目中的人文重庆。
我没有采用传统的风光摄影的拍摄手法,而采用纪实与景观相结合的手法来进行拍摄。由于重庆的地域特征,雾气比较大,要拍摄比较通透的城市类照片最好的时间就是每年的春季和夏季,山水之城的主体照片是这两个季节内拍摄完成,其中也有展现重庆雾色的照片。 我拍摄加上梳理了10多年所拍摄的重庆人文照片整合成了这一组《山水之城》专题照片。
与刘嵩的对谈
采访:曾子珂
“重庆崽儿”眼中的重庆人文
夜幕下的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和洪崖洞景区。
极:通过《山水之城》这部作品,您向观众展示了当代重庆的景观和人文生活,您最开始想拍这部作品的原因是什么呢?
刘:这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变化,重庆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重庆旅游。从外地朋友的反映中,我发现,重庆最吸引他们的,是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人文风情,于是我就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我通过梳理重庆的地形地貌,去用影像的形式将这些地形地貌与重庆当地特殊的人文风情一一记录,再将呈现给观众,去展现我这个“重庆崽儿”心目中的人文重庆,这便是《山水之城》的开始。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等候出站旅客的出租车。
极:您生在重庆,长在重庆,现在,当您回过头来看自己所拍摄的重庆时,内心有什么与原来不一样的感受吗?
刘:重庆,在人们的印象里,是“山城”,是“雾都”,是“火炉”,有美女和火锅,令人神往,它,是一座风景秀美的城市。
作为重庆土著,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风土人情,我对它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从我出生到现在的近40年时间里,我深刻地感受到重庆这座城市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剧烈变化。
当解放碑从重庆的最高建筑转变为它被周围高楼大厦环绕,当报刊亭前的低头看报变成现在的手机阅读,当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当我回过头来看自己拍摄的作品时,回顾这十多年来自己身旁事物的改变时,作为重庆人,我为重庆如此快速的发展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2
去记录有价值和具有时代感的影像
重庆石柱黄水镇,两位老人在森林中相互倚靠着休闲纳凉。夏季,老人到距离到重庆主城200多公里远的石柱黄水镇避暑纳凉,这儿成了重庆人的避暑胜地之一。
极: “因山得其固,因水得其柔”,重庆作为山城,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让人为的建造与自然完美的融合,在您的照片中也有所体现,您如何看待当代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刘:重庆,它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人文气质,是源自自然的馈赠。生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运用各自的智慧,适度、巧妙地利用自然,在地形特色和设计师智慧的共同作用下,重庆,成就了很多独树一帜、别具风格的景观建筑。重庆的城市规划建设始终是依山而建、与水相依的,因此形成了山水相融、独具个性的“魔幻3D”城市景观风貌。自然与人文互相协调,方才构成了现在的重庆,我们要合理运用自然,去营造一个美丽的家园。
重庆北碚土沱车渡码头,随着越来越多的跨江大桥投入使用,熟悉坐船过河的人越来越少,这座只有一艘渡轮的码头,每天过河的车寥寥无几,这是重庆主城最后的车渡。
极: 有一组照片令我印象深刻,是关于重庆主城最后的车渡的,这十多年来,科技变化如此之快,人们的生活也随着这些变化悄然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在您的摄影作品中有没有体现呢?
刘:除了提到的重庆主城最后的车渡外,这座山城的变化在《山水之城》这部作品中还有多处的体现:比如:阅报栏。如今,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在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的书报摊,人们在公交车上看报纸,阅读,但是如今,都变成看手机了,人们围在阅报栏前看报纸的景象已经很难看到了,那些照片也就具有了那个年代的时代感。
同时,重庆在交通方面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重庆作为中国唯一的“桥都”,现有各类桥梁4500多座,主城嘉陵江和长江上已有大桥数十座。记得我小时候,从解放碑到江北城要坐过江船或坐索道,到其它地方也需要绕道很远才能到达目的地。如今,跨江大桥极大的缩短了距离,方便了山城人民的生活。2007年10月建成通车的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公路+轻轨”两用桥,其跨度位居世界同类桥梁之首,为渝中与南岸两地之间增加了一条城市南北快速干道。
重庆解放碑,在阅报栏读报的人们。
重庆南岸区融侨立交,这是一座全方位720°旋转立交,远看就好像一座三层转盘,具有强烈3D立体视角效果。
极: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让您感受颇深的事情或者景象。
刘: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故事。这组照片,除了景观部分是最近三年所拍摄的外,其余的部分,包含了我15年来所拍摄的部分照片。
我花了2、3个月时间,一张一张的翻看以前所拍摄下的照片,如今再看那些经过年岁的沉淀而保留下来的照片,从技术角度来看,它们也许并不是那么完美,甚至有些在当年觉得是废片的照片,但是现在来看,它们经过时间的打磨,已经具有了那个回不去的年代的时代感,仿佛有了自己的灵魂,使得那些画面一下子就生动起来。
通过观看这些照片,它们也让我回忆起了当年的一些人和事,我也重新审视和思考了今后自己摄影的方向——去记录有价值和具有时代感的影像,去令更多的人感受到重庆的变化,感受到这个正在发展的国家的改变与进步。
3
深入城市内部,去记录城市的发展变化
重庆花卉园,中老年人在公园里唱歌跳舞,四周都坐满了观看的人们。
极:拍摄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定的摄影技法呢?对构图还有画幅的选取是否有自己别样的考虑呢,可以分享一下吗?
刘:我没有采用传统的风光摄影的拍摄手法,而采用纪实与景观相结合的手法来进行拍摄。一张照片的拍摄完成,很多都是去了几次踩点拍摄后才最终完成的作品。
以前我拍摄照片很慢,追求画面的完美性,容不得一点的不完美,画面中的人物,构图都会细心去经营,现在在拍摄技法方面反而会放松一点,其实有时候,缺陷也是一种美。
景观类摄影更讲究光线和拍摄时机,拍摄过程和新闻纪实类照片有很大的不一样。与城市风光类照片展现城市的美景有一定的区别,《山水之城》这组作品,更加偏人文纪实一些。在今后的拍摄中,我除了更去注重人文故事方面的挖掘,也会借鉴风光摄影的技巧和后期制作。整组照片都是利用手中现有的135设备进行的创作,我也有考虑过采用大画幅相机来进行拍摄景观。
重庆九龙坡黄桷坪正街,市民在茶馆里休闲聊天。这家茶馆是重庆唯一保持着上世纪八十年代风格的茶馆。
极: 这组作品完成了吗?大概历时了多长时间呢?
刘:这组作品还只是个开始和尝试,是初始阶段。《山水之城》摄影专题的景观部分拍摄是近3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的,人文类部分的照片是从10多年摄影生涯积累的照片中所梳理出来的。
重庆巫山县,市民在进行太极剑运动。
极: 接下来有什么创作计划吗?
刘:接下来,我准备购买专业的移轴摄影镜头,更加系统、专业的拍摄重庆的城市人文景观影像,深入城市的内部,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用艺术的手法来记录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通过影像的方式来助力城市形象的塑造,推广重庆的魅力。
极光photo近期推出“江河影像”系列,精选国内外优秀摄影师们关于江河的作品。此系列正合极光视觉将要推出的“江河影像•个人记忆”影像征集与资助计划,激发和资助年轻摄影师关注身边的“江河”,如果你也有关于江河的作品,欢迎联系我们投稿!
采访&编辑:曾子珂
关于摄影师
刘嵩,1981年出生于重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华龙网摄影记者。摄影作品曾获第5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2017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图片故事类一等奖,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第8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银奖以及中国新闻摄影年赛、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等奖项。
[ 推荐阅读 ]
极光视觉是一个由
“资深报道摄影师+策展人/编辑
构成的视觉原创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