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最贵的年货”,才明白什么叫年味
又到一年春节时,你的年货备好了么?
时光变迁,每一代人都有专属的年货
但是“最贵的年货”,从未改变
1
年货,中国人专属的情结
中国人的年,是从办年货开始的。
从21世纪起,年货的打开方式越来越“硬核”:
过年休闲方式,从宅在自己的城市变成全家出游。
在年轻一代眼中,围坐夜话的守岁诚好,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同样值得期待。
孩子的新年礼物,从糖果变成电子产品。
糖果、玩具、压岁钱......已经无法让00后心动了。他们最爱的新年礼物,是最新款的电子产品。
年货置办方式,从集市、超市到网购。三个不同的地点,承载年货置办方式的演变,也勾勒出高效率、高便捷的现代生活。
五花八门的年货,都镌刻了时代变迁的足迹,这是一首国民经济发展的交响曲。
但美好背后也有些许失落,越来越多的人在问:“年味,真的越来越淡了?”
2
置办年货的幸福记忆
从前的国人似乎格外懂得从年货中找到年味,从生活中找到诗意。未到春节,他们便开始虔诚地准备过年:
70年代,鱼、肉、蛋是最奢侈的年货。年夜饭吃一顿肉饺子就是幸福的峰值时刻了,孩子们会围在灶火旁,等待揭锅的一刻。对于那些奋斗时代日夜辛勤的人而言,幸福就是一顿热气蒸腾的年夜饭。生活不易,仍然充满欢喜。
80年代,人们爱上了赶集买年货。集市上,总会听到讨价还价的声音。最贵的年货也成了名贵的烟酒。而孩子们最爱的是糖果,到了初一,他们会挨家挨户拜年要糖。嚼着糖果,年味儿也变得甜蜜生动。
90年代,人们开始走入超市,彩电、冰箱等成为抢手货。添一件家电,成为全家人一年的念想。年夜饭后,看春晚成为标配。外面是烟花爆竹万家灯火璀璨,里面是阖家团圆笑声不断。
新千年至今,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生活小康、物质富足的我们,已经习惯了换一台彩电的欣喜,也很难再被一顿饭激起热情。但年货和年味代表的意义从未改变,它关于团圆、关于幸福、关于全新一年的期盼。
3
年味从未离开,“最贵”的年货从未改变
我们常说年味变了,其实是每个时代投射在春节的景象变了。
一些仪式在消失,另一些仪式却在形成:到了春节,超市会排起长队,新年礼盒五花八门;妈妈会烫一个卷发,神采飞扬地做卫生;爸爸会买回新款春联,哼着调子贴起来.......
还有许多中国人,正在回家的路上。
在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大家都带上了各种年货,走进春运的人流。年味在一年中大多沉寂,此刻却十分张扬。因为从一个人决定回家过年起,年味便开始浓烈了。
这就是中国人的年味,人在情在,年味就在。
人们会用最珍贵的年货回馈这一份情感,但最贵的年货不是用价格衡量。对父母而言,最贵的年货是归乡游子;对孩子而言,最贵的年货是回家团圆。
这些最贵的年货里,藏着我们最初的年味。
天南海北的中国人,用对亲人的无限深情,共同连接起一道道温暖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