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BC跟拍了14个孩子63年,穷人与富人的人生七年。

文琳阅读 2020-08-21

有人说:这个世界对于资源的不公平分配是真实存在的,富人的孩子最终都成为了富人,而穷人的孩子却可能难以翻身。


BBC纪录片:《人生七年》它耗费 63年跟拍了14个孩子63年。纪录片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拍摄每个人物的意义。


14个孩子中有10个男孩,4个女孩。其中5个孩子来自上流社会,2个来自中产阶层,4个来自工人阶层,1个来自农村,以及2个来自孤儿院的孩子。


以每七年为跨度,跟拍了他们最真实的人生轨迹。


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


PS:悄悄告诉你:直接关注“英语奇葩秀”,发送关键词“七年”就可以获得纪录片在线播放方式啦



ok!接下去开始讲正片:


如今,时隔七年,《人生七年》的第9季终于问世,在获得9.6分的豆瓣评分同时,人们也发现时间如白驹过隙,当初的人都已经是花甲之年了。

(豆瓣评分9.6)



7岁的孩童都变成了63岁的老人,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导演也变了78岁的迟暮老人...


1964年,第一部《人生七年》开拍,14个来自不同阶级孩子在镜头前展露自己。


虽然当时14个孩子都还只有7岁,但在家庭背景差异下,阶级层次就已经开始显露出来...



约翰、安德鲁、查尔斯作为上流社会的准“高富帅”,从小就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


每天坚持读《金融报》、《观察家》、《泰晤士报》,去高等学校学习。然后,他们会在家人的帮助下完成自己事业,过上优渥的生活...


年仅7岁的他们,

就已经学会像大人一样规划自己人生。



与之相比,中产工人阶级的孩子,生活的就相对更自由自在一些。


7岁的Jackie、Sue、 Lynn会凑在一起谈论喜欢的男孩,交换彼此的小秘密,或者幻想一下未来的生活...


像大部分同龄的普通一样,整日无忧无虑的。



与此同时,穷人区贫民窟长大的孩子,甚至谈不上梦想,有人连大学是什么都不知道,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还有人希望能够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



也许拥有23个新硬币,就能成为他们快乐源泉...




至于谈到更深层次的梦想时,不同阶层的孩子,反差就更明显了:


上层阶级的小孩的目标非常明确符合实际,当律师、创业,或者继承家业。



中低层阶孩子的梦想大多还是只处于“梦”的阶段,不能够结合自身,从实际出发。



直到14岁,他们中的大部分才开始对未来有了实际的规划,比如想从事打字员、出租车司机之类的工作。


能够挣到钱就是他们梦想的出发点。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就已经非常明显直观的展示了出来。


难道,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了吗?


为了找寻答案,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节目组每隔七年,都会把这些孩子重新聚集在一起,对他们进行人生不同阶段采访。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但如今已经63岁他们,最终能突破阶级壁垒的,真的少之又少。



孤儿院的Tony


出生在孤儿院的Tony,因为从小缺失父母的关爱,也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14岁就早早的辍学。



长大后,他变得愤世嫉俗,有着强烈的仇富情结。



21岁时,他参与赌博,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赛马上。有时候,他还会因为盗窃被送进警察局。


最开始的时候,Tony也曾幻想过,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马术运动员,但最后他只能成一名出租车司机。


没能成为自己喜欢的人,在面对镜头,他只能假装轻松的笑着说:我没那么出色。



梦想破灭,失落停留在了这个少年的脸上...


好在成为出租车司机后,Tony的生活来源有了依靠,他开始变得乐观随和,褪去曾经稚气和狂傲。



慢慢有了点积蓄后,他开始尝试做生意,再次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


他曾贷款到西班牙投资,买下了一片地,计划建造一个大的卖场与酒吧,但不巧的是,赶上经济危机,所有的投资都打了水漂。


再一次变得一贫如洗的他,只能回来开出租车...



后来,他又尝试着做投资,虽然没挣到什么大钱,但也可以保障自己一家衣食无忧...


磕磕绊绊,也算是把一手烂牌,打了个翻盘


如今历尽浮华万千,已经63岁的他,对自己生活非常满意。面对阶级问题时他坦然表示:


“出生在上层阶级的机会可能要多一点,但是他们和我们一样,也还是要努力。



中产阶层的Neil


同时经历诸多坎坷的还有,出生在中产阶级,在利物浦郊区长大的Neil。


从小活泼开朗的他,在最开始的纪录片中,就像天上闪亮的星星一样,深深的抓住人们的眼球。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的生活却越来越不如意...


身为教师的父母,早早就给他做好了职业规划——成为大学讲师或银行经理。认为他的人生必须按这个模子去走。


除了学习,父母从未教授他任何社会生存、人际关系的知识。



21岁时,Neil因考试发挥失常,进了个自己和爸妈都看不上的大学。


父母给的期望也变成了压在他身上的大山,自卑、压抑、焦虑等负面情绪开始慢慢蚕食着他骄傲的内心...


最终,在学校待了不到一年后,他就因为精神压力退学,去了工地打短工。



本以为逃离学校、逃离父母,就可以“新生”,但现实却把他的所有骄傲都粉碎的彻底!


离开了父母庇护的Neil就像温室里花朵,在露天里被狂风暴雨摧残。复杂的社会,辛苦的工作,残酷的生存环境让他完全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孤独感,失败感再次席卷而来...


Neil说:“我是个失败的人,我不配结婚生孩子,孩子会遗传我的失败。


精神病也找上了他,失业后,无脸面见父母的他在28岁时成为了一名依靠低保为生的流浪汉...



一直流浪到40岁,他才在朋友的帮助下,重新站了起来。


开始建立起自己稳定的社会关系,并在后来成功当选议会顾问,以及成为一名业余牧师。尽管生活不宽裕,但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一路兜兜转转,他又回到了最初的阶级层次。



而其他的孩子,虽然没有Neil这样起起伏伏的人生,但也基本都还生活在自己的阶级层次。


实现阶级跨越的只有一个人,他叫Nick。


农民家庭的Nick

14岁的Nick,内向,沉默寡言,甚至不愿意面对镜头,唯一的热爱可能就是学习,对物理化学兴趣浓厚。


当他考入牛津大学以后,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导演问他成功秘诀的时候,尼克爽朗大笑,说自己并没有成功。

Nick是唯一跳出自己阶层的人,在牛津一直读到博士毕业,然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做了大学教授,成为观众眼中的励志榜样。

最新一集里,他患上了癌症,看起来非常虚弱,谈到父亲的离世,他哭了。搬到美国后,他与父亲再没见上几面,如今自己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

尽管如此,他依旧在准备新学校的教案。


上层社会的家庭给了子女们更多的人生引导,父母的眼界、格局、能力和人脉,直接影响了这些孩子们的人生轨迹。



精英阶层的孩子几乎都准确“预言”了自己的人生。14 岁时,“三剑客”约翰、查尔斯和安德鲁都顺利进入了自己想去的私立中学。21 岁时,除了查尔斯掉队到达勒姆大学历史系,约翰和安德鲁都顺利进入牛津和剑桥学习法律。毕业后,他们结婚、生子,成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继续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让他们重复自己所走过的人生。



富二代安德鲁说:


“给孩子好的教育,才能让其一生受用”!



富家公子说出这样的话,可能会让人觉得他“不知人间疾苦”,但现实却真的如他所说!



故事讲到这里,14位孩子的人生仍未一一道尽,但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比物质的影响更为深远而健全的人格是面对苦难最好的解药。


那些因各种原因放弃求学的采访者,多数会感慨上学时如果好好学习,就不至于为生活所迫,延长退休,靠政府救济金为生,也会有更好的出路。


任何的成功与失败,从来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诸事万物都有迹可循。

14段人生之旅,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人生七年》给我们展现了最真实的生活现状,里面的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缩影...


在今天这个社会趋于稳定的英国,甚至不只是英国,阶层依然难以逾越,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一生,「人生七年」系列用56 年的时间证明了这个观点。



如果说最终要得出一个结论的话,大概就是:


人生并无标准答案,百态人生都值得一过。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一个人最好的生活方式

  2. 为什么年前家里打扫越干净,年后全家运势会越好?真相竟是……

  3. 一位博士的春节返乡笔记:我们回家是为了什么?

  4. 今日大寒,大寒来了,此时养生做好“五个三”,不然长寿基本和你无缘!

  5. 澳大利亚纪录片:鹦鹉之国(建议收藏)

  6. 音乐欣赏:古筝《蝴蝶泉边》,欢快的节奏,给人融入大自然的感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