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盘瑞典游客事件:拙劣的推手和越来越理性的网友

夏斐君 斐君思享汇 2019-11-04

 


有个网友说话挺毒,“看样子曽姓男子好像未成家,这下可出名了,看视频里这家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劲儿,估计没有姑娘敢嫁她。

 

回顾整个事件,游客撒泼耍赖,某报断章取义,大使虚张声势,一群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摇旗呐喊,上演了一部“精彩”的国际大戏。可惜,随着真相一点一点扒出来,剧情急剧翻转,某报被啪啪打脸,大使也不再讲话,国人的形象再一次受损。

 

曾家就不说了,这种人见得太多了,说说事件的推波助澜者环球时报和大使吧。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化的表达、耸人听闻是某报的看家本领和吃饭的家伙。“某报是人民日报旗下的民族主义小报”,这条极其精准的评价来自华尔街日报,抛开政治立场和个人倾向而言,评价可谓相当中肯、精炼。

 


这次事件中,该报一心想搞个大新闻,独家专访曽家,邮件采访瑞典警方和检方,并亲临曾家人被扔的坟场感受恐怖气氛,很是火了一把。不知大家注意没有,所有媒体中,曾家只接受某报的采访,一方面,某报获得独家新闻,另一方面,曾家人的受害者形象一再被强化,真是精诚合作啊。

 

再来看大使。这是位很少见的大使,在接受瑞典媒体采访时,大使用了二十几个反问句式,词锋不可谓不犀利,但是却很难让人叫好。你要是看了完整的采访,就会发现,人家跟他讲法律,他跟人家讲道德,曾家人不守法,却要人家瑞典人遵守道德,这个逻辑很搞笑。

 

但是,不管怎么样,大使出名了。要是知道了驻外大使们的现状,估计会理解他。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意味着我们有200多位大使,除了驻重要国家和重要国际机构的,许多大使的名字中央领导都叫不上来。驻外大使身份虽然尊贵,但存在感很低,只有老大到访驻在国时,才有机会露一下脸,要是老大多年不来访,那么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刷一刷存在感,给领导留下好印象了。冒昧的揣测,大使这次如此高调,少不了有这方面考虑。

 


还有一层不便明说的是,近年来西藏那个大和尚在西方国家受到冷遇,瑞典是少有的跟大和尚频送秋波的国家,这不,游客事件刚告一段落,瑞典媒体就放风说,大和尚不日将访问瑞典。趁游客事件,发泄一下对瑞典的不满,找一找岔子,何乐而不为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曾家、某报和大使不过是棋子罢了。

 

这次事件中,唯一让人叫好的是网友们的智慧。

 

15号,某报发表了一篇社评——“瑞典必须严惩对中国老人施恶的警察”。文章一出,可能最初设想这篇文章一定能够激发民族情绪,国人会像往常一样会跟随自己,异口同声谴责瑞典政府,充分表达“厉害了,我的国”般的民族自豪感和大国风范。可是没想到,这篇文章完全是一篇“高级黑”的范文,自己成了一个小丑般的搅局者。

 

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信息来源越来越多,真相不再奢侈,人们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不再轻信,环球时报那一套报道模式似乎走到了临界点,越来越来的人开始质疑、讽刺,这种情绪化、煽动性的宣传已经没有多大市场了。

 

一句话,中国网民越来越理性了,情绪性的语言已经不能再煽动他们了。这是此次事件中,让人眼前一亮的一面!


如果觉得不错,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