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该系列笔记是沛哥2021年OKR之四:【阅读30本书】的测量依据,也即以读书笔记的数量作为该任务的测量基准。
读书笔记序号
PRN2021001
编号备注:PRN:Pei's Reading Notes+年份YYYY+年度读书序号XXX
图书信息:
书名: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作者:【英】阿拉·霍尔马托娃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社区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ISBN:9787115522016
字数:92千字
如何查看沛哥的学习笔记
下载得到APP→顶部搜索→用户→搜索:沛文沛语→关注→知识城邦
这里就是终身学习者的朋友圈了,你可以看到关注用户的所有笔记。
也可以在指定笔记下跟帖点评讨论。
图书封面
设计体系 图书封面
阅读方式
速读
阅读数据
读书笔记
备注:使用得到APP阅读,印象笔记自动同步,复制粘贴笔记到微信公众号。正文部分为笔记,灰色引用部分为图书原文。
2021-02-03 17:59:30
速读模式看完了本书,案例大都是国外的,对国内的普通读者可能不太友好。文中引用的工具大部分读者可能一个都没用过。
国内有一本类似的设计的书,腾讯研究院出版的《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讲述QQ的设计进化历程,我想大部分人会比较有体感。
不过欧美在设计方面的系统化,规范化是值得国内学习的,毕竟大多数奢侈品设计都来自欧洲。但是欧洲连一个世界排名前十的互联网公司都没有。这也导致他们的数字化设计人才相对凋零。从产品体验上,丰富程度上和中国还有巨大差距。倒是中国的很多设计师在996和007的一线战壕里的经验和心得更贴近我们的现实需求。
本书作者的工作环境距离我们实际的互联网环境太远,有效指导性不强。
如果你打算做国际化的业务,可以多花点时间读读,最少知道国外用户和同行的审美偏好和习惯。
互联网产品与研发团队里有一些常见的迷思。
(1) 产品经理和设计师需要懂技术吗?开发人员需要懂设计吗?
(2) 应当先做设计再出规范,还是先出规范再做设计?
(3) 如果老板的意见与设计师自己的想法相左,设计师应该坚持己见吗?
这些问题曾经困扰我们,时至今日它们也远远没有被彻底解决。不过,针对上面列举的这类问题,先进的互联网团队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新的方法论,并通过它大大地改进了互联网领域的设计实践。这套方法论就是设计体系(design system)。
2021-02-03 17:49:02
原来trello还可以这么用
如何在设计体系中添加新的模式,是需要在团队内部达成共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Nordnet 的团队遵循一个简单的三步法。
(1) 将设计稿提交到 Dropbox 里的“UI 工具箱”文件夹。
(2) 整个团队一起用 Trello 讨论新模式的引入。
(3) 对 UI 工具箱里的设计编写说明。将新设计放入模式库之后,它将自动推送到团队所有人前面。
团队成员每两周开一次会,讨论新提交的内容。通过审阅 Trello 里的讨论内容(见图 10-22),决定是把模块放入文档,还是将其存档。
图 10-22 Nordnet 团队使用 Trello 讨论是否引入某个模式
Shyp、FutureLearn 等很多团队都采用了类似的工作流程(Shyp 使用 GitHub 添加和审阅模式)。这个过程不一定要很严格,但重要的是要强制定期对模式进行评审,无论用什么样的形式。
2021-02-03 17:42:53
产生太多的例外会削弱品牌性,同样,过分关注一致性也会扼杀品牌性。矛盾在于,让设计达到完美的一致性无法确保它依然具有很强的品牌性。有时,这样做反而会削弱品牌性——在一致性和统一性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2021-02-03 17:39:36
无论你是以某个人还是以某个地方作为出发点,最终的目标都是得到一些最能表现你品牌的特征以及需要避免的特征(Walter 建议一共五到七个)。对于 MailChimp,这些特征便是“有趣,但不幼稚;好玩,但不傻;强大,但不复杂;时尚,但不异类;灵活,但不随意”。
2021-02-03 17:38:34
类似于一个人的侧面画像或者局部画像,通过非完整的信息特征识别
然而那些视觉上的线索极具辨识度,所以你仍然很有可能看出它们分别属于什么产品(即 Slack 和 TED)。这些视觉元素通过有意识地反复使用,便形成了模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认出它们。
2021-02-03 17:37:36
比如厨邦酱油的餐桌格子桌布作为底色
感知性模式通过界面传递品牌,并让品牌被人记住。
2021-02-03 17:33:25
模糊的设计原则:“明确。”
实用的设计原则:“第一优先级只有一个。什么是你希望用户最先看到的或最先用到的?”
模糊的设计原则:“简单。”
实用的设计原则:“把界面做到牢不可破。就像儿童玩具一样,确保用户可以随意探索,不会因为错误操作而崩溃。”
模糊的设计原则:“有用。”
实用的设计原则:“从需求开始。如果你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就无法做出正确的事情。去做调研,去分析数据,去与用户交流,而不是做假设。”
2021-02-03 17:30:57
不要为了设计而设计,不要为了炫技而设计,设计的存在前提是解决问题
只有当设计体系围绕产品目的,综合了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效益及用户体验的效率和满意度时,它才是有效的。
来自得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