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8年11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六钧弓 2018-05-21



近日,橙光游戏的CEO(微博@柳柳_66RPG)以一句“耽美中的黄文作者”的豪言壮语,点燃了整个耽美文化圈的怒火。


除开“有病吧”三个字,我们似乎无法对这样荒谬的言论做出其他评价。


看上去似乎“声势浩大”的耽美文化,从这件事中反映出了它小众、非主流的事实——至少当面对“非传统的指责时”,我们无法反驳。


长期以来,耽美文化作为普通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同志群体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了一些突破传统刻板印象的,正面的同志形象。这些形象在帮助同志获得主流社会认同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说明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概念——同性恋正统主义


同性恋正统主义( homonormativity)又称同性恋正典主义,是达根(Duggan)提出的概念,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不去质疑与挑战,而试图遵循和维护占据统治地位的异性恋正统性的预设与制度,并且呈现一种蕴于家庭私领域和消费领域的私人化的、去政治化的同性恋身份。

 

 异性恋正统性

01

在中国社会中,异性恋正统性的预设和制度,主要表现在家庭方面。毕竟无论是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还是现代化的城市社会,家庭本位的价值观念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由此滋生出的家庭异性恋正统主义(familial heteronormativity),通过一系列家庭的生命政治来生产出主体的道德感,并要求孩子(尤其是儿子)结婚生子,以达成父母的心愿,延续家庭血脉,而绝不能做出任何损害家庭地位和名誉的事情。这种理念的传达并不是通过冲突与对抗的方式,而是通过爱与关心,通过家庭本位的道德感来完成的。

 

包括李银河在内的很多学者,也细致分析了原生家庭对同性恋群体的不同形式的压迫。但问题在于,这种压迫的表现形式却往往是沉默的、宽容的甚至是充满爱意的。不仅仅如此,连性少数群体本身也受到这种异性恋正统主义的影响,表现为的焦虑、羞耻和对自我和其他同性恋者的贬抑,其极端形式是完全拒绝个人的性别倾向,这也是一种内在的恐同主义。

 


克服这种情绪,是性少数群体完成自我的身份认同的必经阶段。如果不能正确应对,会直接影响与其他性少数群体之间人际关系,包括普通朋友关系和亲密关系。在对纽约的男同性恋者一项大型历时研究发现,内化恐同主义不仅降低了受访者建立伴侣关系的可能性,而且使得已有的伴侣关系中更加不稳定。另外一项在美国中西部进行的研究也显示内在恐同主义和同性恋伴侣的满意度和持续时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

 

同性恋正统主义

02

在异性恋正统性机制影响之下,中国的同性恋正统主义往往呈现为:城市的、中产阶级的、年轻的、 遵循消费主义的、认可主流价值观的同性恋者。

 

我们能够很容易地发现,这些词语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很常见的耽美小说或者网剧中的正面的同性恋人物形象。他们有的是总裁,有的是教师,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他们不光英俊多金,还愿意为了爱情与父母抗争到底,当然,他们肯定有一个深爱的固定伴侣。

 


在中国,互联网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在当代中国同性恋身份社区的形成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广播、电视、电影、流行音乐、互联网与社会网络以及媒体文化的其他形式与产品都为人们提供材料,使人们得以去形塑其身份和自我意识,去想象性别、阶级、种族、民族、性,去建构“我们”和“他们”的分别。

 

这些正面阳光,更容易被传统的社会观念所接受的同性恋形象使得同志社群的文化可见性获得了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也可能进一步放大和强化同性恋群体的社会污名,甚至在同性恋群体内部制造出基于其他社会差异的隔阂。

 

阳光的另一面

03

在我们所接触到的网络信息中,对同性恋生活的聚焦集中于以消费、爱情与家庭为核心的私领域,私领域以外的其他生活则被忽略,员工怎样看待一个同性恋的总裁?学生怎样看待一个同性恋的老师?在求职或者其他的生活中,他们有没有遭遇歧视?我们习惯了小说中构造的人物形象,却忘记了要在现实中实现这些事情的巨大阻力。

 

因此,能够被观众看到,(尚且不一定被社会接纳的)只是一小部分的拥有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的人群,而不符合这些标准的同性恋者则被排除在视域之外——哪怕他们才是这个群体的绝大部分。

 

“他们都很平凡,其貌不扬,他们颜值不高,没有光彩的生活,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或者因为家境不那么富裕,或许因为自己没有那么厉害的才能。他们也是gay,也是所谓的 屌丝……他们一边接受着没人喜爱的寂寞,一边忍耐着家中的结婚催促,进退两难的他们中,很多人被迫走上了形婚。为了掩盖自己的取向问题,他们早早就计划生了孩子,让孩子成为家中的核心,转移自己的问题,甚至生了孩子就离开家,去外地打工,逃避着。或许有人说这事办的太不好了,可是又能怎么办?”

 


这些人没有“out and proud”的资格与能力,只能在同性情欲与异性恋规范的夹缝中挣扎,而在同性恋正统主义逻辑所衍生出的同性恋内部等级体系中,他们被进一步边缘化了。

 

同性恋正统主义逻辑反映了同性恋者对于走向公开、争取平等的公民权的渴望,这种渴望在当前的同志运动中表现为一种去性化的、去政治化的策略,以及强调同性恋个体作为有贡献、有价值的社会成员以争取可见性与可接受性的同化主义政治。这些积极的同性恋形象的再现对社会对于改变大众对同性恋的污名和刻板印象有着非常重要的正向作用。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能够被大家所接受的,只是性少数群体中的极少部分,更多的人,是不被普罗大众所看见的,一旦他们真的认识了这么一个人,就会以同性恋正统主义的形象标准去要求和评判他们,就好像现在很多耽美文的读者一遇到主角进行异性婚姻的情节就觉得不可接受,但其实异性婚姻是大部分同性恋的最终选择一样。在一个少数群体中选择一小部分接受,剩下的那一部分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否定和歧视了——哪怕他们做出的,是无数人都会做的,迫不得已的选择。

 

也许我们应该尝试着更多地反映性少数群体的不同侧面,又或者先实现平等的权利呢?

 

来源:

[1] 罗牧原.悖论的可见性:《9个gay》与《一屋赞客》对同性恋的再现[J].社会, 2016, 第2期

[2] 魏伟.圈内人如何看待同性婚姻?:内化的异性恋正统主义对同志的影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第4期


来源于网络 | 图片

六钧弓 | 文案

红泥 | 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