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洛克:乡关万里归无计(《象形文里写春秋》选载)

杨福泉 杨福泉 2020-02-23

    约瑟夫·洛克(Joseph Charles Francis Rock,1884年-1962年


留居丽江27年 

纳西族文化之所以能在世界上闻名开来,纳西学之所以能成为国际上的一门显学,这与一个传奇人物分不开,他的名字叫约瑟芬.弗朗西斯.洛克(Jaseph Francis Rock)。

洛克生于1884年,卒于1962年,为美籍奥地利人,著名植物学家、探险家和人类学家。他在美国国务院农业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哈佛大学等机构的支持下,从1921年至1949年长期留居丽江白沙乡玉湖村,进行关于中国西南植物、地理、纳西族历史、东巴文化的研究,成果斐然,后来在西方获得“纳西学奠基者”、“纳西学之父”的名声,也是西方最著名的中国西南研究专家。

他曾在美、德、意大利等国发表和出版数十种学术论著和探险文章,在国际东方学界和探险家中有重大影响,他的煌煌论著为纳西学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他所收集的8000多卷纳西族东巴经,现在分别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哈佛大学等处,在国际学术界闻名遐迩。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曾轰动一时,不少学者认为,其写作灵感和取材均来自洛克上世纪20年代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的滇西北和康巴地区的探险文章。

丽江玉龙雪山和雪嵩村(玉湖村)(洛克 摄)


洛克一生痴迷玉龙山,在纳西卫士的相伴下,实地考察了玉龙山的很多地方,他是第一个乘坐飞机拍摄玉龙山全貌的人,是第一个对玉龙雪山从植物学、地质学、地名学、民族志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严谨描述的学者。他对滇川两地纳西族地区的山水、草木做过身历其境的田野考察,大至纳西族的历史、宗教、地理,小至纳西地区的一种植物、一个地名,洛克都能如数家珍。他常常对田野考察中所经过的一座小山、一条小河,都会细致地进行描绘,包括它的纳西语地名、汉语和其他民族语的地名等,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这片山水的一往情深。

20世纪20年代时的丽江古城四方街  (洛克 摄)


1944年,洛克准备回美国。当时,参加中国西南抗战的美国“飞虎队”,要通过“驼峰”航线运送物品到中国,洛克博士为他们绘制飞行航线地图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帮助,“飞虎队”专门为他安排了回华盛顿的“最优先飞行”,而他的行李则用舰艇从印度加尔各答海运回美国,不料舰艇在阿拉伯海被日军的鱼雷击中,洛克的行李随船沉入海底,行李中装的都是他从1921年起就开始收集的大批东巴经典、东巴的法器以及多年翻译东巴经的大量手稿、笔记和《纳西—英语百科辞典》手稿,都是无价之宝。

这一事件对洛克的打击非常大。萨顿(S.B. Sutton)女士写有《在中国的边疆省份──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动荡的一生》一书,她说,当时洛克得悉沉船的噩耗后,痛苦到极点,几乎崩溃,后来他曾向朋友吐露,当时他曾郑重地想过要自杀。如果不是后来哈佛大学燕京学院院长埃利泽夫(Serge Eliseeff)、植物学家兼外交家梅里尔(D.Merrill )等人积极为他筹款,帮他重返丽江,从头开始他的纳西研究工作,可能遭受如此巨大打击的洛克会一蹶不振。

洛克和他的纳西卫士们


延续纳西学,梦断德意志

洛克再次回到了丽江,延续他传奇般的纳西文化研究生涯。而最后,他在德国,这个以哲学、艺术和东方古代文化的研究著称于世的文明古邦,划上了一个悲怆的句号。

洛克离开中国后,潜心著述,不断推出研究纳西族文化的论著,震惊了整个国际东方学术界。从事藏学和中国西南地区以及喜马拉雅周边地区各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们,从洛克的煌煌巨著中惊奇地发现了过去极少为人知的中国西南“纳西古王国”,以东巴文化为核心的纳西古文明中使学者们非常欣喜,国际一些著名的学术大师如杜奇(G.Tucci)、 内贝斯基(R.D.Nebesky)、石泰安(R.A.Stein)等先后都从洛克的东巴文化研究中受到启示,深化了他们自己的研究。他们认为洛克的研究对破译古老的本教之谜、滇川“文化走廊之谜”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纳西武士传统服饰(洛克摄)


洛克被国际学术界称为“纳西学研究之父”,他拥有的在丽江和滇川藏周边地区27年的探险生涯,也使他成为传奇般的人物。德国这个有着古老的学术传统,一向以锐利眼光洞察学术界一切新收获、新动向的国家,在这个时候把眼光盯在了洛克的身上。

首先,由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图书馆负责人福格特博士为首的一批东方学学者动议,要把当时收藏在意大利罗马东方学研究所的数百本东巴经购买过来,收藏到德国国家图书馆。20世纪60年代初,西德尚未从“二战”的创伤中恢复元气,财政十分困难,要购买这批被罗马东方学研究视为宝贝的藏品,经费成了一个难题。这件事最后惊动了当时的西德总理阿登纳先生。他详细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后,当即批拨了一笔经费,把收藏在罗马东方学研究所的东巴经,连同洛克个人收藏的东巴经精品共1115册悉数买回,收藏在当时设在西德马尔堡的国家图书馆。而东巴经买回来后,德国国家图书馆向当时在夏威夷的洛克博士发出了邀请,请他来讲学并编撰《纳西手写本(东巴经)马尔堡收藏本目录》。

洛克欣然接受了邀请,于1962年1月来到德国。当时需要一名助手协助洛克,后来任科隆大学印度学系主任的雅纳特(K.L.Janert)教授刚从哥廷根大学获得梵文博士不久,他早已从洛克的大量论著中对纳西文化有所了解,对这神秘的东方文明心仪已久,经过努力,他争取到了洛克助手这一位置。于是,他成为洛克一生唯一一个耳提面命地传授纳西文化衣钵的学生。

20世纪30年代时的纳人(摩梭)妇女


他们在一起工作了4个月,在一起编订了527本东巴经,每一册经书都写出内容提要,他们打算把西德国家图书馆的全部东巴经目录编完,然后再行详细的研究。洛克在西德期间还在威斯巴登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西藏边疆纳西人的生活与文化》。他于1962年10月30日回夏威夷度假,不料在1962年12月5 日猝然死于心脏病,他死时,身边全是纳西东巴经和未完成的手稿。

上世纪30年代的纳人(摩梭)妇女(洛克 摄)


洛克的逝世使西德东方学界学者深为悲哀。雅纳特教授和后来成为他夫人的伯莉斯特女士毅然承担起洛克尚未完成的东巴经目录编撰工作,完成了《德国东方手稿·纳西手写本目录》一至五卷。这5 卷书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一套公开出版的东巴经目录,多年来广受国际学术界好评。

从洛克博士的一些论著中,读者常常会读到“如果我能有幸再回到玉龙雪山下,我要继续去完成纳西经典的研究”等语,可见这位老人那一片地久天长的“纳西情结”和“梦中乡关万里,归无计,泪长流”的悲凉心情。

革囊渡江”的纳西汉子,1253年忽必烈从丽江渡金沙江攻打大理国,也是用这种渡江方法,即历史上著名的“元跨革囊”(洛克 摄)


从众多中外学人、作家、探险家描写丽江的诸多作品看,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描写玉龙大雪山最多最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在西方有“纳西学之父”声誉的洛克( J. F.Rock)博士,一个即是李霖灿先生。洛克博士对玉龙山的描写很优美,是一个探险家、植物学家和地理学家对一座奇山穷究底蕴的叙述,闪烁着一种科学探索的严谨精神。

他在其代表作《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的《前言》中曾这样写道:

“当我在这部书中描述纳西人的领域时,逝去的一切又一幕幕重现在我的眼前,那么多美丽绝伦的自然景观,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奇妙森林和鲜花,那些友好的部落,那些风雨跋涉的岁月和那些伴随我走过漫漫旅途、结下了深厚友谊的纳西朋友,都将永远铭记在我一生最幸福的回忆中。”

洛克曾想以自己所有的藏书,换取雪山脚下供他长眠的一块净土,让自己的身心和灵魂永生永世与这座雪山长相守。在他不得不离开玉龙山之后,一直梦魂相依地苦苦眷恋着这座大雪山和雪山下的纳西古国,在他去世之前的日子里,他在夏威夷的病榻上多次说:

与其死在这病床上,我是多么想死在玉龙山的白雪和鲜花丛中!

如今,人们可以在玉龙县白沙镇玉湖村的洛克旧居纪念馆里那一件件浸润着历史印迹的物件上,切身感受这个在“纳西古王国”生活了27年的著名探险家、学者的性格、心灵和精神。

本文作者为洛克在丽江玉湖村的故居题的字

杨福泉:《象形文里写春秋:纳西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