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怒江生态造福民众、推进旅游文化互动优势的思考和建议(文、图)

杨福泉 杨福泉 2020-02-23

    2014年4月,我参加“云南智库专家走基层”调研,再次到怒江州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在调研后怒江州召开的“云南智库专家走基层暨怒江州科学发展对策研讨会”(4月19日)上,我提了5点建议,第一条就是“争取建立国家公园以造福怒江”。州委州政府采纳了这条建议,很快就组织编撰规划和进行申报的一系列工作。在2015年4月云南省新增4个国家公园的评审会上,怒江州申报的“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通过了专家委员会的评审。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怒江的发展前景非常关注,最近做出了停止一切怒江小水电开发,推动怒江大峡谷申报国家公园的决策。根据省委领导的具体指示,在原来的基础上,将原来申报通过的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分解为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和独龙江国家公园2个初步的规划。在2016年4月21日的专家评审会上,通过了评审,正式上报省政府待批准实施。这里,我把2014年4月17日研讨会上所提的5点建议录这这里,作为一个存念。

——


关于怒江生态造福民众、推进旅游文化互动优势的思考和建议

                                   杨福泉

 ——  2001年3月的怒江,木棉花开得红艳艳的,与蓝蓝的江水相互映衬


    笔者先后到怒江州调研过4次,2014年4月又到了原来没有去过的贡山县。现根据调研中的一些思考,提供几条建议,供参考。

 

一、 争取建立国家公园以造福怒江

    如何让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又让自然和文化资源造福本地民众,这还是2000年以来云南省政府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构想中国国家公园一个独创式模式,,率先引进国家公园理念,并鉴于云南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原住民依然生活在国家公园缓冲区地带,争取成为保护国家公园的重要力量,不搬迁出去。让国家公园造福于民,这与美国国家公园大都把原住民搬迁出去的做法不同,也引起了美国国家公园专家们的极大兴趣。云南开始了基于国家公园建设的新型保护地模式的探索研究。经过近10年的摸索,2006年,云南省政府作出了建设国家公园的战略部署,并将"探索建立国家公园新型生态保护模式"列为云南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同年,迪庆藏族自治州着手以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建立普达措国家公园。云南也因此成为我国建设国家公园的试点省,2008年7月国家林业局发文,批准云南省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 

    2007年6月,位于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正式挂牌,成为中国政府确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的运行,在保护、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5个方面发挥出独特功能,为生态脆弱地区保护和发展良性互动作出有效探索,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良好借鉴。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的"国家公园",

    云南省连续发布了一系列国家公园建设的系列标准规则和标准,对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提升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水平,规范国家公园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其景观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积累了经验。2014年1月1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条例》实施。随着条例的实施,国家公园体制初步在云南建立。

    

    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国家公园新型生态保护模式"结出硕果。经过10多年来的探索研究,截至2013年12月,全省已建成普达措、西双版纳、梅里雪山、丽江老君山、高黎贡山、普洱、南滚河、大围山8个国家公园,成为全国首家初步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省份。经评估,8个国家公园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每年797.30亿元。其中正式开放的4个国家公园,截至2012年的数据显示,旅游收入总计达16.73亿元。国家公园保护、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5大功能正在逐步得到体现。按照规划,2020年前,云南将建成12个国家公园,形成有云南特色、高水平,并与国际接轨的云南国家公园体系。

    现有的8个国家公园坚持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以较小面积的开发利用换取较大面积的保护,并实现从消耗利用实体自然资源向利用景观价值的转变,国家公园保护、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5大功能正在逐步得到体现。据调查,与国家公园建立前相比,国家公园内及周边社区居民的年收入提高了16.2%至157.1%;8个国家公园共增加保护面积32.8万公顷,更多的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受到保护。[1]

    怒江州关于生态立州的战略定位之一是成为“中国香格里拉国际生态旅游经济圈”重要环节,要发展旅游,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闻名遐迩,但尚未形成让自然资源造福民众的机制。如何让怒江高黎贡山自然资源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与边缘缓冲区各民族的淳朴民风、文化、信仰等互动和互补。如按照目前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国家保护模式和法规而论,很难拓展开发的空间,至2008年,怒江全州41.31%的区域面积纳入了国家自然生态保护或风景名胜区范围中,贡山县更高达74.36%,江河面积又占了10%,民众可生存空间不到30%。

    怒江州由于国土面积很多是属于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建设空间小,涉及环境敏感点多,国际上又非常关注。如果能利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地带,有效进行一些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业活动。

    建议怒江州能谋划一个整合丙中洛、独龙江等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区域的国家公园,以利于建立能充分利用国家公园品牌,利用自然和文化资源促进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科考旅游、探险旅游等造福于民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平台。

 

二、突出怒江特色的旅游与文化互动的建议

    1.珍惜自然人文资源,合理布局产业走独特的之路

    怒江州无论从自然和人文方面来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正如怒江州委书记童志云所说,相比其他已经大规模开发的州市,怒江堪称云南最后的一张旅游王牌,这是符合实情的。特别是目前正在推出的怒江——察瓦龙——察隅—林芝的滇藏旅游线和怒江——迪庆—丽江这两条旅游线,将使怒江处在滇川藏三省区合作互动多年的“大香格里拉旅游圈”重要的位置,彰显出怒江独特的个性魅力。建议着力突出其突出特色来推进旅游的发展,怒江的旅游资源特色很多,比如,具有怒江特色、以傈僳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和谐、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多元宗教和睦共存,有“人神共居”美誉的圣境魅力;此外,基督教、天主教文化在怒江大峡谷各民族中的深刻影响,在国内外文化旅游市场上也有很大的吸引力。笔者曾在2012年去调研过泸水县上江乡付坝村百花岭自然村,该村傈僳族村民以傈僳语四声部合唱形成本地突出的文化特色,这些不识谱的傈僳族村民,不仅会用多声部演唱本民族的山歌,还能唱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贝多芬的《欢乐颂》等世界名曲,笔者听他们唱了《欢乐颂》、《大地之歌》、《平安夜》、《哈利路亚》等西方歌曲,还唱了《友谊地久天长》,此外还用傈僳语唱了几首经典的中国革命歌曲。他们对四声部歌唱技巧掌握的娴熟,令人叹为观止。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游客慕名前来欣赏,名声渐渐传了出去。合唱团曾应邀多次到昆明、北京等地演唱,并参加了两届国际合唱节。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这是基督教文化与本地傈僳族的语言文化习俗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品牌。

   

    怒江泸水县百花岭村的村民在教堂里歌唱(2012年)


    2014年4月25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文号:建村[2014]61号),加大了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力度。怒江有不少地方文化特色突出的传统村落,是云南非常难得的文化资源。笔者4次去怒江调研,2014年4月13日至17日在怒江州贡山县调研,走访了丙中洛几个村子,感到周围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都保护得如此好的民族村寨在我省是不多的,比如秋那桶村和雾里村,被游客誉为世外桃源般的仙境,是“茶马古道”旅游线上特色突出的美丽乡村,秋那桶村2013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举办的“中国最美村镇评选”中,入选60个“中国最美乡村”之一。旅游潜力很大。笔者采访了在村里办起了客栈的藏族村民阿贝。得悉秋那桶村现在共有42户村民,共171人。阿贝的父亲最初为来这里的游客领路,2011年,他家盖了这座平方的客栈,有27个床位,淡季一个床位收27元,春节前后游客较多,卖50元一个床位。游客来自国内外,国内来自广东的游客较多。每年毛收入约10万元,村民把蔬菜和肉食等卖给阿坝的客栈,大家都获益。有的客人来这里长的呆一个月,游客清晨在村里和村子周围溜达,看村里袅袅上升的炊烟,看村子背后雄伟的雪山,看村民清晨起来的劳作画面,有的去爬山,回来烤太阳,喝茶喝咖啡,阿贝告诉我们,很多游客说这宁静的村子充满了日常山村生活的淳朴和诗情画意。村里也还有一家开了客栈,但因为盖的是水泥房的结构,有很多游客还是喜欢阿贝的木头房客栈。阿贝保留了家里的传统房子,里面有火塘等,客人也很喜欢来里面坐坐。游客从秋那桶村里继续往西藏林芝地区的察隅县或云南迪庆州的德钦县去。阿贝常常去当向导,把他们送到特定的地方。

    

 怒江图之一(采自网络)


    要保护好丙中洛这样人们心目中“人神共居”的美好旅游胜景,让自然和人文美景造福于民,首先需要保护。笔者建议由贡山县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制定具体的保护和有关开发的措施,比如制定对衣食住行各种民俗特别是村寨民居建筑的相关规定,统一规划,防止破坏性开发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建议学习西盟新县城突出佤文化特色、香格里拉突出藏文化特色等成功的特色城市建设经验,逐渐改造丙中洛镇中心的整体建筑景观,使丙中洛镇中心建设成为兼有怒、独龙、藏、白等族特色的多元文化名镇。

    如果后贡山县城要搬迁到丙中洛附近,应该认真做好规划,突出县城的独龙族和怒族文化特色,为今后怒江成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亮点做好准备。而且要尽量避免新县城的建设有可能对丙中洛镇带来的负面影响,尽量保持丙中洛镇那种独特的文化特色,这方面,可以多学习丽江和腾冲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保持了诸如束河古镇、玉湖村、和顺古村落等一批旅游文化名村的经验。

    2. 借助“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品牌优势及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地缘优势,依托丙中洛及独龙江民俗风情的人文优势,走生态旅游的道路。珍惜乡村旅游资源,慎重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在这次调研中,丙中洛镇秋那桶的村民向我们反映了一个问题,即最近要在村子附近利用秋那桶河建两个小型电站,全村人都反对,他们担心电站一建,就要影响到对村民来说至关重要的秋那桶河,怒族水磨坊等景观要大受影响。笔者认为在这样已经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影响、有了较好的基础的旅游名村,其发展重点应该放在生态文化旅游上,可能会破坏景观价值的小电站尽量不要选址在这样的地方,应权利把秋那桶村与雾里村这样卓有地方特色的村子建成怒江州的旅游金牌。

     

贡山县的秋那桶村


     西藏旅游资源丰富的墨脱县通车后,为保持生态平衡,该县参考不丹模式,将发展高端旅游,每年限定进墨脱的游客数量,成为西藏最具挑战性和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地区之一。怒江州在谋划以丙中洛和独龙江为核心区域的旅游规划时,值得研究上诉这些做法,参考符合本地实情的经验。

     

石月亮(2018年摄)


3.第二次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联手抗日,形成了著名的“驼峰航线”,怒江州是“驼峰航线”的一段重要空中走廊,怒江大峡谷和“石月亮”是驼峰飞行员十分熟悉的地面导航标志。据统计,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为止,中美空运大队飞越驼峰8万架次、空运物资80多万吨,保障了缅北战场抗战物资的需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中美两国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美共损失飞机609架,牺牲飞行员1500多名。坠落在高黎贡山区域的飞机27架,其中战斗机7架,运输机17架,3架机种不详。美国援华飞行员汉克斯从1944年开始曾两度进入怒江大峡谷,寻找坠落的C-53号运输机和失踪的飞行员战友福克斯,在我方的大力帮助下,终于在53年后的1997年,在高黎贡山找到了福克斯驾驶的中国航空公司那架C-53飞机残骸,实现了汉克斯尘封多年的夙愿。怒江州政府组织人力,经过艰苦的努力,将C-53飞机残骸运回片马,并重新装配成原状,建了驼峰航线纪念馆,这是国内目前唯一陈列驼峰坠机残骸珍贵文物的纪念馆,馆里还有详实图片资料全面反映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纪念在驼峰航线上英勇牺牲的中美飞行员这段惨烈历史的展览馆。目前,关于飞虎队和滇西抗战越来越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以驼峰航线纪念馆为核心的抗击法西斯故事与列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片马抗英纪念馆相映生辉,应该充分广泛建立与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相关的国内外社会团体、博物馆等的联系,通过各种宣传与合作,使它成为其中的亮点之一,成为怒江独特的旅游资源。据笔者获悉,位于与怒江相邻的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的老飞机场,是目前国内唯一尚存、没有被开发为他用的唯一一个飞虎队机场,正引起中美两国专家和与飞虎队相关的各界人士的关注,两个州市可以联手推进与此相关的各种旅游和考察活动。

   

  在片马中缅边界界碑留影(2012年)

 

   4.从我省旅游成功的经验证明,各州市的旅游要长足发展,需要联手合作,不能局限在自己的行政区划,现在各州市加强了旅游的互惠合作。怒江州可以借鉴最近云南省旅发委正在推进的“昆玉红(昆明—玉溪—红河)旅游经济带”的合作和统一规划,资源互补的方式。怒江作为滇西北重镇、大香格里拉旅游圈核心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历史上与丽江、迪庆、大理乃至西藏察隅等州市有密切的经济文化贸易关系,应该走资源共享和互补互动的路子,结成旅游的联盟关系,形成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内的滇西北旅游环线(比如楚雄州恐龙谷的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该景区一直与丽江和昆明的旅游部分结成联动的联盟促成了它的发展。


     4.如果能与周边地区联手互动,比如就可以设想设想推进“世界著名大峡谷旅游”的行动计划,把虎跳峡、怒江大峡谷、香格里拉巴拉各宗大峡谷、乃至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形成中国西部旅游的品牌,继而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等形成姐妹峡谷关系(比如丽江玉龙雪山与瑞士著名的马特宏峰结成姐妹峰的做法,对推动玉龙雪山的国际知名度和形成互动的雪山保护与旅游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出各个大峡谷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征,逐渐形成国际性的大峡谷旅游圈,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三、推进怒江已有良好基础的影视文化产品

    怒江州的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在影视产品方面,已经创制了《最后的马帮》、《德拉姆》等出色的纪录片作品。我2007年去美国参加“湄公河流域国家民间文化艺术节”的学术筹备会,带去了反映怒江自然和民俗传奇的纪录片《最后的马帮》,各国来参会的官员和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深深地被怒江人们所感动,藏、独龙、傈僳民族马帮在翻越雪山丫口时相帮互扶,共度难关的行动所感动。峡谷各民族的淳朴与和睦共处,也是一种吸引人的重要人文资源和力量,其影响力就如在联合国会员国中普遍受到好评的不丹人独特的“幸福指数”一样,有非常吸引人的潜力。纪录片《云之南》(英国人制作)、《茶马古道》(韩国制作)和最近的电视剧《木府风云》等影视片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值得我们思考如何通过影视作品来反映怒江的神奇和美。

   

       去独龙江的马帮翻越雪山(图采自网络)


    四、先建立一些有特色的社区博物馆

    怒江州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没有州或县的博物馆、大剧院等,可以考虑先在特色突出、在民族文化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的地方建设有特色的小型博物馆,比如在丙中洛建立丙中洛多元民族文化博物馆(可以借鉴宁蒗泸沽湖边的落水村由几个村民自发建起的博物馆的经验)。另外,可以借鉴我省很多地方培训社区村民的诸多成功经验,诸如乡村旅游导游、民间手工艺培训,只要有更多培训的机会,各族民众的各种技都会提高的。文化自觉性也会提供,比如丽江市玉龙县的玉湖村过去是有名的乱砍滥伐村,现在随着生态旅游在该村的发展,村子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力度,村民也积极地来保护自己的环境,哪个敢动村里山上的一根木头,会被村民举报而遭惩罚,因为生态环境造福于民,大家受益,村民也就会自觉地保护社区资源。


    五、建议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呼吁国家加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力度,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提高,维护滇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在这方面,建议更多地从“三江并流”地区作为我国西南重要生态屏障这一核心点出发来提出要求,而不过分强调民族地区,因为全国的民族地区都会有要求生态补偿的问题,而云南的怒江流域的生态保护除了是由20多个民族聚居这一点之外,更重要的是与国家的国土主体功能和生态保护的战略关系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壮怀英雄山镇片马——怒江行之一(诗、图、曲)

在怒江教堂里听四声部合唱  ——怒江行之三(文、图、曲)

拜谒怒江石月亮——怒江行之五(诗、图、曲)

怒江行有感——(之六,诗、图、曲)

《丽江玉龙山区域村寨发展与生态调查》前 言






[1]云南国家公园制度建设历程及经验一览,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整理2014-04-14,http://www.chla.com.cn/htm/2014/0414/205734_3.html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