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粮食 中国经济不可承受之重!

蛮族勇士 新前沿 2019-04-30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关注,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懒得看文章就来听听语音播报



由于下面的数据匪夷所思,所以我这里必须先说明: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网。下面是2015年至2018年11月底的历年粮食收购数据演变表。注意,2018年夏粮收购已经完成,因此夏粮数据已经很准了,秋粮收购正在进行中,要一直持续到明年的三月份。这里并非我不愿意将数据继续往前推,乃是国家粮食局的区分夏粮和秋粮进行年度统计,就是从2015年开始。



话说我大中国的粮食产量,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年年都是丰收,时时保持增长的。不过国家统计局的粮食产量数据乃是估算数据,计算方式为抽样几个试验田的亩产量,然后估算一下全国总共有多少亩田,最后乘出一个结果。这种估算方式没有考虑日益普遍的农民抛荒现象,因此一直饱受诟病。


更加精准的数据,其实就是国家粮食局的收购数据,毕竟收购数字都是由各级粮食部门逐级上报,由国家局汇总。更关键的是,由于中外粮食价格差异巨大,国内粮食价格普遍超出国外50%以上,并且质量上远逊于国外,所以国内粮食除了少部分农民自己食用之外,其它全部都会由国家收购。国家收购量的增减,可以更加直观的反应真实的粮食产量。


根据国家粮食局的数据,2016年玉米收购量已经出现了巨幅下跌,下降25.5%,这一年玉米减产是行业公认的,此后国产玉米收购量持续下降,2017年又下降了10.4%,2017年截至11月份,收购量同比下降了7%。秋粮收购要持续到明年的3月份,老蛮我将会持续关注这组数据,并且会实时更新这张表,不过从此前的连续下跌趋势来看,今年的下跌趋势也不会扭转的了。


在中晚稻收购量方面,截至2017年还有11.8%的增幅,但是今年截至11月份的收购情况已经不乐观了,降幅0.7%,虽然降幅不算大,但是这个征兆已经很不好看了。更加可怕的是,早籼稻数据已经是显示出显著的下跌趋势了,2017年还有6.8%的增幅,2018年突然就掉头下行,下降了15%,这已经可以显示出一个惨痛的现实:农民已经不愿意种稻米了。我相信最终中晚稻的收购数据也一定好看不到哪里去。另外一种关键性的粮食,小麦收购量,更是呈现出坍塌趋势:2017年减少了5%,2018年更是下降了30.4%。


这么总结起来看的话,玉米收购量连续三年下跌,小麦收购量连续两年下跌,今年更是坍塌式下跌。早籼稻今年显著下跌,估计中晚稻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相信也一定是会剧烈下跌了。这种粮食收购量如此剧烈下降的情况,实在是不敢让人细想下去。


最麻烦的是,要扭转我大中国粮食产量持续下跌趋势,难度大得难以想象。国内粮食价格超出国外太多,是导致国内农民逐渐丧失种粮热情的根本原因,而要降低国内粮食的生产成本,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改变我大中国的整个商品价格体系,比如,要同时降低化肥价格、电力价格、燃油价格、种子价格以及各种农用机械价格,这又需要降低上游的钢铁价格。这种价格重建实在是不可能任务,只要想一想,都是要绝望的。


所以,我个人来说,实在是没有速成的办法可以想。如果一定要想办法的话,那就是从给工业企业定向减税开始做起,一步步降低工业企业的负担,慢慢的降低各种工业制成品的成本,从而反过来逐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让农民有利可图,不至于种一亩地亏一亩地。这样,农业生产热情才会逐渐恢复,我大中国的粮食安全,才能真正得以确保。


从这个角度上看,向制造业定向减税,实在是刻不容缓,再也不能拖延了。






谁来拯救民企,最差的一年——1-10月份工业企业利润走势


蛮族勇士


1、本表不包含混合所有型企业(私人股权与国有股权均不占控股地位),也不包含数量很小的集体企业


2、供给侧改革,自2016年初开始。



3、从2011年开始,规模以上企业的定义被确定为年产值2000万以上的企业,该统计口径至今未变。


4、今年以来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情况就持续恶化,从上半年的同比萎缩6.8%,到11月份的同比萎缩11.6%。这是有数据以来的最差一年。


5、2018年1-10月,民营工业企业利润萎缩30.3%,外资工业企业利润萎缩8.8%,唯有国有工业企业利润实现增长,增幅14.8%。


6、国家统计局宣称2018年1-10月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高达13.6%,其计算方式为:将今年业绩萎缩退出规模以上总盘子的企业,从去年的总盘数据里剔除,以缩减去年的基数。这种计算方式直接违背“规模以上”数据进行总盘子对比的基本统计原则。总盘数据并非个体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利润这种总盘数据的增减,反应的是宏观经济的整体兴衰情况,恰恰就是由于不停的有企业在规模以上的总盘子里进进出出,才会造成数据的增减。人为缩减去年的基数,相当于掩耳盗铃。按统计局的逻辑,如果今年新增加了1万家规模以上企业,那计算增幅时是否也要将这1万家从今年的基数里剔除出去?因此统计局的增幅数据不可采信。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查看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