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享单车大败局,中国创业史上最疯狂的试错

新前沿 2019-04-30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关注,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语音播报


2017年5月,20国青年评出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新四大发明时,中国人很高兴,歪果仁很服气,但不到一年摩拜卖身,ofo度日维艰,迅速退去光环坠落凡间。


共享单车确实烧钱,但这在中国创业圈里很常见,从打车到外卖都干过,雷布斯也语重心长,‌‌“创业还是要有烧不完的钱‌‌”。只不过共享单车烧得既没品味,也没技术含量,最后还引火烧身,几十亿美元落得这个结局,谁都没想到。


以前摩拜和ofo相爱相杀,每到季末就拼数据,现在虽然消停了,但两家公司的日活仍有500多万,在漫天的唾沫星子中保持着足够的用户触点,为什么就不能把优势变为胜势?


因为共享单车一直做的就是‌‌“非顾客‌‌”生意。


所谓非顾客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特指那些有消费意愿却没能成为顾客的群体,说白了就两个原因,一是贪,非要9.9元包邮那种;二是懒,要求服务上门,在中国互联网语境下,谁能用创新模式满足这些欲望,谁就会封神。


当然传统经济组织做不到,因为成本结构不允许,Costco实现了一部分,它的办法是把自己变成买手,拿着用户的120美元会员费,跑遍全世界杀价采购,靠佣金而不是商品本身赚钱;拼多多能够破局,是因为中国存在过剩产能+高库存+互联网低价文化这种奇妙组合,C端有人埋单,B端自然有人接盘。


共享单车要解决的是懒病。


2公里~3公里的短途出行在全球所有大城市都有需求,1995年公租自行车型出现在欧洲,2008年移植到北京,大家都是有桩模式,看起来方便,但仍然存在一个庞大的、未被满足的‌‌“非顾客‌‌”需求——希望自由取还,不受任何限制。


这就是共享单车的价值,商业原理谁都看得懂,但在中国创业者之前,并没有人敢去挑战这么重资产、高风险的玩法。


原因显而易见,迁就‌‌“非顾客‌‌”需求这个生意根本就玩不下去,因为你方便了,别人就麻烦了,所以才有那么多小区‌‌“共享单车禁止入内‌‌”;才有那么多车被人藏在家里;才有那么多二维码被刮掉;才有那么多地铁站被包围。


你满足了人的劣根性,必然被劣根性打倒。


悟空单车在重庆投放1000多辆车,丢失率高达90%,卡拉单车在福州莆田区投放667辆车,只剩157辆,丢失率76.5%。


迁就不合理也不应该被满足的需求,是一切生意衰败的开始。


共享单车另一个罪名是浪费,祸害了实体经济,但这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鼎盛时期的摩拜和ofo拿了高达40亿美元的融资,足够投放5000万辆共享单车,如果全部报废相当于十几艘航母的结构钢总量,这是媒体的算法,很吓人。


但我们的经济不就是这么运转的吗?共享单车下了订单,钢铁厂有活了,车厂复工了,工人拿了薪酬,商场有了顾客,税收有了保证,GDP增加了,更何况共享单车烧的是投资人的钱,并不是财政拨款。


问题的核心还是共享单车烂尾了,去年‌‌“中国自行车第一镇‌‌”王庆坨拿到了1600万辆的生意,体验了‌‌“一夜复活,满地是钱‌‌”的快感,摩拜和ofo给困境中的实体经济带去了一分希望,然后又无情地砸碎。


why?因为共享单车本质上就是一个高频率、低粘性的用户入口,是流量而不是租金收益平台,所有的变现方式最后都走不通。出海没戏了,物联网是别人的菜,剩下的只有流量和广告,ofo用押金替用户买理财就是这个套路。


2017年2月朱啸虎给ofo站台时曾说,一辆车200块钱,一次5毛,每天骑10次,3个月成本就赚回来了,但几个月之后,他就转手阿里套现30亿美元退出了。


大家原以为小蓝、酷骑等倒下是摩拜和ofo夹击的结果,最后才发现这就是一个没有赢家的死局。


共享单车的衰落对创业圈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不仅终结了烧钱暴力美学,而且嘲弄了曾经有效的所有成功套路。


比如,钱多就一定赢?


去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有据可查的融资总额是547亿美元,共享单车拿走了37.7亿美元,其中摩拜和ofo就有20.15亿,在全年融资最多的top10榜单中,ofo以12亿美元排名第5,摩拜8.15亿美元名列第9,又如何?easy come easy go。


跑得快,就一定安全?


互联网信奉唯快不破,烧钱、亏损很正常,美团、滴滴都活了下来,很容易让后来者产生错觉,以为竞争就是两个人遇到狮子,我只要比你跑得快就行。金主也没少神助攻,朱啸虎就说过6个月结束战斗。


有一段时间,爱玛、富士达、飞鸽这些厂商开足马力都无法满足摩拜和ofo的订单,共享单车几乎没有任何市场培育的过程,就拉出一条放量增长陡峭直线。2017年初,摩拜和ofo在北京各有15万辆单车,到年底时有人根据两款APP的使用强度,估算出可用车辆增加到130万左右,其中摩拜50余万,ofo有80多万。如果加上毁损和丢失,总量可能接近200万辆,增长速度简直吓人。


但这些车辆中有75万使用频率很低,尤其是在热门商圈,过度投放消耗了用户红利,最终也瓦解了商业模式,果然是要想死得快就要跑得快。


有份额一定赢?


去年中期摩拜和ofo的市场份额达到85%,下半年随着一批友商倒闭,占比更是突破95%,当年被控垄断的滴滴和Uber也只有80%而已,摩拜和ofo完全具备了双寡头的一切特征。


但这更让创业者崩溃,短暂的经营性亏损或战略性亏损大家都理解,为什么打完仗胜利者也倒下了?


‌‌“高频、刚需、低替代性、低成本、封闭环境‌‌”不再是制胜法宝?


滴滴火了之后,真格基金的投资总监张子陶分析了剩下的空白领域,发现再造一个滴滴需要满足五个指标:高频、刚需、低替代性、低成本、封闭环境,于是他和朱啸虎的金沙江同时发现了处于创业阶段的ofo。


按张子陶的说法,‌‌“只有ofo清晰符合85%以上的条件‌‌”,他没有确切说明ofo缺乏的是哪个指标,但显然就是这剩下的15%决定了共享单车的命运。


拥有‌‌“高频、刚需、低替代性、低成本、封闭环境‌‌”等五大秘技的企业尚且如此,你要是创业者慌不慌。


造蛊式哲学不灵了。


在武侠小说里,蛊是至毒至阴的东西,《诸病源候论》曾经描述过制蛊的过程:‌‌“多取虫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


对投资人来说最实用的创业方法论就是造蛊,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些资本操纵的合并案中,总是更强势、更有攻击性的创始人笑到了最后。


创业者也迷信这一套,以为弄不死我,我就赢了,结果摩拜和ofo在半年之内咬死了60多家友商,仍不能确保自己活着。


共享单车的中国式败局有两个启示:


第一,以前大家都拿最小的产品试错,避免风险,方便复盘,但投资人喜欢‌‌“有梦想的团队‌‌”,用徐小平的话说,要看‌‌“能不能让我头脑发热‌‌”。


摩拜和ofo就具备让人热起来的特征,虽然后来发现其实是疟疾。


第二,资本与创业者对话的方式变了。


春天里,对话可能是这样的:


Q:你们有盈利模式吗?


A:我们不考虑这个问题,不给自己设限,战争结束自有分晓。


别担心投资人耻笑,称职的投资人甚至会帮你‌‌“畅想‌‌”。


朱啸虎就和戴威算过一笔帐,共享单车现在每天5000万次骑行,3年后做到2亿次,单日收入破亿,一年流水300亿起步,听起来是不是浮想联翩。


但冬天里的对话会是这样的:


Q:打住,等你赚钱了再聊!


A:呃。


毕竟许小年早说了,不赚钱的创新都是耍流氓。






ofo共享单车气数已尽,用户已经无法拿回押金了

北京街头的一名工人把一辆损坏的ofo小黄车放在一个临时修理场所,那里有成千上万被废弃的ofo共享单车。


“成也押金,败也押金。”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催生了共享出行行业的多个失信企业。“他们像骗子一样占用了用户数以亿元计的押金无法退还,但不用跳楼,也不会坐牢。” 21CN网站报导说。


过去一个多月,无论是共享单车ofo用户,还是ofo本身,都经历了一场“噩梦”。用户噩梦在于“押金”拿不回来。共享单车ofo的“噩梦”则在于,企业还活着,但是没钱了。


40亿元用户押金去向成谜


今年7月的统计数据显示,ofo活跃用户为2,700万左右,其中部分老用户押金99元,新用户押金199元,按照149元的平均值计算,ofo的押金总量在40亿元左右。至于这笔押金的用途和去向,ofo从来没有公开过。


虽然从今年年初至今,ofo先后通过动产抵押和股权+债权的方式从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融资约55亿元,但还是被《界面》披露整体负债为64.96亿元。


有不少ofo共享单车用户投诉,想拿回押金实在是太难了,要么找不到退款按钮,要么客服电话无人接听,退款时间也从7个工作日延长到10个工作日,又延长到15个工作日,结果15个工作日过去了依然收不到退款。


截至11月16日,21CN的消费投诉平台“聚投诉”关于ofo的投诉累计1,421件,仅227件获得解决。这些投诉都是要求退押金的,但ofo从未予以回应。


多地ofo公司人去楼空


河南广播电视台11月21日报导,据实地探访发现,在河南郑州盛润国际广场的小黄车郑州运营部,虽然墙上还有ofo的字样,但玻璃门紧锁,还贴著房屋出租的信息,办公室内则已空无一人,地上散落着一些宣传单页。


据办公楼工作人员透露,ofo的郑州运营中心已经搬走了,但搬到哪里他们并不知情,联系ofo客服电话也打不通。


11月21日,澎湃新闻实地探访ofo小黄车南京公司,发现已经人去楼空,附近商户说该公司已经关了两三个月了,曾有很多人来“要工资”。


此前的11月初,北京ofo员工已搬离北京总部,前往他处办公。


石家庄员工多数离职


11月21日,河北石家庄。市区内出现大片小黄车损坏、随意堆放的情况。澎湃新闻致电ofo石家庄地区媒体联络人,其表示目前已离职,“好多同事差不多都离职了。”


多个供货厂家早已停产


据公开信息,上海凤凰、富士达、飞鸽均是小黄车的生产商。11月4日,在天津市东丽区富士达厂区,一位员工表示,ofo刚开始生产两个月就没有(生产)了,当时就生产一批,造了大概15万(辆),忙了一阵子。但去年上半年就不生产小黄车了,今年压根没有(生产小黄车)。


在另一供货厂家天津市静海区的飞鸽厂,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早就不生产了。”


此前,因拖欠6800余万元货款,小黄车的另一生产合作方上海凤凰将其告上法庭。11月2日,上海凤凰证代朱鹏程表示,“今年来自ofo的订单很少了。年初可能接过零星的订单,最近肯定没有(接ofo订单)了。他欠我们款,我们已经起诉了,他欠款,我们不可能再接新订单了。”


共享模式无异于“经济白痴”


Ofo只是共享模式的一个缩影,共享经济的泡沫最终可能破灭。外界质疑到底是共享,还是吸金的庞氏骗局。


北京大学教授杰弗里‧汤森(Jeffrey Towson)曾对媒体表示,摩拜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无异于“经济白痴”。“每辆车买来250欧元,每天必须使用5次,才能在一年里拿回本金。而摩拜单车的顾客平均四天才借一次车。每小时12欧分的价格太便宜。”此外,摩拜单车还面临来自其它公司的激烈竞争。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查看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