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数字经济专题
49个内容
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
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习近平
〔引用格式〕杨培芳.构建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协同新经济模式[J].财经问题研究,2018,(5):6-9.
构建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协同
新经济模式
杨培芳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北京100086)
作者简介:杨培芳(1946-),男,河北辛集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技术经济政策和信息经济学理论等方面的研究。E-mail:yangpeifang@163.com
随着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快速普及,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分布关联、协同互利精神给传统经济理论带来了严重挑战。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许多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络,他们的身体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可脑袋还停留在工业时代甚至小农经济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也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也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国经济学理论界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认真研究新型信息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关系的矛盾,扬弃计划经济,超越自由经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指引下,建构互联网时代的协同市场经济新理论体系。一、信息经济学将成为信息时代的主流经济学
1987年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在烟台召开第一次筹备会议,其中一个议题就是信息经济学究竟是信息部门的经济学,还是一个普世的经济学?会后基本达成一个共识:近期,信息经济学可以理解为部门的经济学,但到21世纪上半叶,它会成为整个信息时代的主流经济学。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梦想虽然还没有实现,但出现了许多可喜的苗头。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对传统经济学形成了强烈冲击,信息经济学正在向时代的主流迈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提出,现有经济学是飘在空中的体系,它无法给现实更好的指导。斯蒂格利茨则认为,一旦引入不完备市场和不完全信息这些更接近现实的假设以后,帕累托效率的论点就站不住脚了。还有学者指出,经济学帝国大厦高耸入云,但作为理论基石的“经济人”假设却陷入了精神分裂,重新审视“经济人”假设已经刻不容缓!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吉尔德[1]指出,“斯密及其后继者们提出了均衡理论和自发秩序原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和完全竞争。而在高通(通信技术)公司的影响下,我逐渐偏离了这些传统经济学理念,开始研究以信息和噪声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学,并认为这类新型经济学是理解人类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西方经济学迷失的根源始自斯密时代的个人主义还原论哲学,这种哲学只承认物质可无限细分,无视个体间信息关联对整体的作用。李扬[2]则提出“全部经济学因为互联网都要重写”。本文回答陈禹的提问:互联网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21世纪资本论》用大量数据证明西方社会存在严重的问题,盖茨也提出过“新资本主义”设想,但除了老掉牙的二次、三次分配,他们都没有开出像样的药方。因为他们都没有从新型生产力的高度,看到重塑经济理论的必要性,或者说是面对几百年形成的工业经济理论体系,最廉价的办法是继续修修补补,不易解构和建构。二、信息生产力必然要改变传统生产关系
蒸汽机在发明之初,只是作为汽顶球或用火取水的器具,供人们玩赏。一百年以后,瓦特改进了纽克门的蒸汽机原型,用作生产动力,才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机器生产力时代。电的发明之初,也经过了莱顿瓶、留声机时期,大概八十年以后,才进入以电动机、发电机为标志的电力生产力时代。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人类社会开始了信息化进程,初期主要用于信息交流,后来是网络交易。直到21世纪初,大、智、物、印技术直接进入社会生产领域,才标志着信息生产力时代的到来。有人认为,社会经济变革的主要根源是某些先进理念的作用。其实他们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就是理念只能在人们生产与生活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出来。马克思说过“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3]。而“互联网磨”产生什么社会?笔者认为一定是以知识中产者为首的公平信息社会。新理论只能在信息生产力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三、互联网精神不支持新老计划经济
互联网既不是耕牛时代的分散封闭精神,也不是机器时代的集中控制精神,而是开放共享、分布关联、协同互利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既不支持新老计划经济,也不支持新老自由主义。而是正在催生一种新型的社会协同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经济模式。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博丁顿[4]就在《计算机与社会主义》一书中提出,计算机和数字技术很可能与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不相容,并系统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的新计划经济概念。后来国内外经常有学者提出用巨型计算机“召回计划经济”的主张。2016年11月,马云又提出,未来三十年,计划经济成分会越来越大。刘强东甚至说“共产主义会在我们这一代人实现”,它的特征就是“公司全部国有化”。这是个很荒唐的结论,因为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认为生产资料国有化只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一个过渡,最终要发展到“只有由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已经发展到除了社会管理不适应于其他任何管理的生产力”[5],才能代表共产主义。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曾有人提出设想,就是利用巨型计算机系统,建立国民经济规划部,每一个经济主体,每天都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销售多少,都由这个部门精细计算出来。也曾有位控制论专家提出,中国经济总是“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如果能建设一个巨型计算机系统,就可以找到国民经济的最优控制点。但笔者认为,集中控制思维永远找不到最优控制点,因为控制中心掌握的有效信息永远少于经济主体掌握的信息总和。将来对经济最有效的信息结构不是“控制论”模型,而是“协同论”模型。人类社会的信息结构也代表其经济结构。中心辐射是农牧时代的经济结构,分级控制是工业时代的经济结构,扁平关联才是信息时代的经济结构。广播方式代表落后的生产力,电信方式代表比较落后的生产力,只有互联网方式才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三网融合的结果肯定是三网合一,不过按照中国语境,似乎用融合这个词,谁也不得罪罢了。布坎南说过,现代经济学已经迷失了救世的激情和公平的梦想。斯蒂格利茨说,“一旦引入不充分竞争和不完全信息这些更接近现实的假设,新古典经济学和帕累托效率的理论就站不住脚了”。张五常[6]曾在题为《经济学为何失败?》的讲演中提出,斯密那个年代不自私不行,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自私既可以使人类发展,也可以让人类毁灭”,斯密并没有说人的本性就是自私,而是说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小工商业者不自私不行,而“人的本性就是自私”这一论断是道金斯提出来的。然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个人主义还原论越来越站不住脚了。因此,个人主义还原论,以及“个人为个人,上帝为大家”的理论前提已经不复存在。必须认真研究新型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基础上,扬弃集中计划经济,超越自由市场经济;在融合东方文化精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精神指引下,建构互联网时代的协同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四、新经济理论将在最适合互联网发展的土壤里萌生
里夫金[7]说到,2050年,协同共享经济将超过现在的市场经济,成为新时代的主流经济模式。协同经济没有错,但他说的是免费共享,这就有问题了。因为边际成本为零不等于总成本为零,大量的基础设施、平台设备建设的成本仍然需要收回。如果是免费共享,那么大量投资和日常维护费用由谁来支付?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有五大故有缺陷:一是周期性经济危机。二是解决不了日益扩展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三是有钱人的子女可以上最好的学校,造成人生起点的歧视。四是有钱人可以请最好的律师,破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五是不可避免地造成贫富分化,使社会失衡。计划经济的核心价值是利他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是利己主义。利他的结果是阶级固化和集体贫困;利己的结果是两极分化,“利润与贫穷同时增长”。纳什认为,如果人类的本能只有自私贪婪和不合作动机,那么人类社会不可能进化到现在的程度。美国另一位著名的供给学派经济学家吉尔德[1]说,“斯密的笔下,市场经济的主导者不是那些有智慧的企业家和有创造力的商人,而是以扩大私利为目标的理性经济人”。实际上,随着信息日益透明,价格的形成必须考虑各方共同利益(互利)。吉尔德[1]接着说,“除了个别之外,现在成功的企业家不但不贪婪,反而工作努力,生活节俭,远远超过学界人士、华盛顿智库人员和教会群体。他们的成功仅仅源于他们真诚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和消费者给他们应有的回报”。可见,随着信息日益透明,只有建立平等交易、互利共赢的新商业模式,市场主体才能获得合理持久的利益。默克制药集团的缔造者默克经常告诫他的员工,“应当永远铭记,我们旨在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润会随之而来”。马云也说,“现在一个市场主体的成功,必须建立在相关主体也要成功的基础之上”。还有学者用计算机多元重复博弈模型证明,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都不可持续,社会将进入只让持“一还一报、平等互利”态度者发财的时代。 当然,西方市场经济学体系已经锤炼了几百年,计划经济理论也有上百年的理论积淀,要在两大理论的基础上实现扬弃、超越和创新,肯定是一个浩大的社会工程,可能需要几代经济学人的不懈努力。然而随着信息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国内外致力于新经济研究的团队越来越多,一旦中国互联网新经济学派与主流市场经济学派形成融合汇流之势,新经济理论体系极有可能在中国这片沃土上萌生。五、构建协同互利的新市场经济模式
一个时期以来,信息通信领域新词不断涌现,如知识经济、数字经济、联接经济、网络经济、注意力经济、创意经济、智能经济、智能社会、智慧社会等。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还有人说现在已经从信息(IT)时代进入了数字(DT)时代。其实大数据也好,人工智能也好,要么是信息时代的子集,要么是信息时代的阶段性称谓。当前人类依然处于硅基IT技术(集成电路、光导纤维)时代,属于第三浪潮。而基于蛋白生命技术的时代(第四浪潮)还没有到来。人类社会从农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再到信息化时代是生产力演化、不以人们意志或理念改变的客观过程。中共“十八大”报告早就指出:到2020年,中国“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希望大家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关于社会协同经济模式,笔者出版过两本书。一本是2000年出版的《网络协同经济学:第三只手的凸现》,一本是2016年出版的《挽在一起的手——协同互利新经济哲学》。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主张同时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政府的保障作用、社会的协同作用。如何支持协同经济呢?下面有六个逻辑规律也是六个重大课题:多元协同的世界观,普遍关联的方法论,分布关联的社会结构,互利主义的经济伦理,公共理性的价值观,以“关联社会人”为新经济学的假设前提。这些课题希望交给年轻的学者们深入研究。参考文献
[1] 乔治·吉尔德.知识与权力[M].蒋宗强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 李扬.全部经济学因为互联网都要重写 中国经济学家有望领先世界[EB/OL].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5078-2.html,2017-07-13.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斯蒂芬·博丁顿.计算机与社会主义[M].杨孝敏,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 张五常.经济学为何失败? [EB/OL]. http://new.qq.com/cmsn/20160425/20160425012938, 2016-04-25.
[7] 杰米里·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M]. 赛迪研究院专家组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邓 菁)
公众号推文责任编辑:李明齐
封面图片:@http://www.longliqicom.net
官方网站请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