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滴滴杀人案背后的商业潜规则

袁浩 猫哥的视界 2021-01-31


滴滴杀人案引发网上的热议,什么平台监管有问题,政府法律有漏洞,女人自己要注意安全等等,这些热议其实都没说到点子上。

滴滴杀人案,本质上就是企业将一个商业潜规则玩砸了!

滴滴玩砸了什么商业潜规则?

任何一个企业在成功塑造一个品牌,拥有一群忠实的客户后,你可以通过品牌运营获取更多的回报。这个品牌运营包括两个方向:

  • 品牌延展:直接贴牌给与企业无关的其它产品使用,获取回报。

  • 功能延展:在同一品牌下开发其它功能的产品。

但是,品牌运营有一个基本潜规则——你可以做品牌延展,也可以做功能延展,但是,你不能同时做品牌延展与功能延展——否则就会害人害己。

举个例子

茅台是著名酒业品牌。其旗下不仅自己开发了系列酒,而且通过品牌延展,还贴牌了系列酒。


普通消费者根本就分不清楚哪些是茅台自己生产的,哪些只是贴牌的产品。

很简单,凡是包装上有茅台股份有限公司的就是茅台厂生产的,凡是包装上只有“茅台集团”的就是贴牌产品。

茅台通过贴牌系列酒获取收益就是一个经典的品牌延展的案例。

那么,功能延展是什么意思呢?假如茅台自己开发一款功能性酒——比如具有治疗风湿脚痛等等功能的酒——因为消费者出于对茅台品牌的信赖而掏钱购买,这就是功能延展。同样,茅台会出于对品牌的维护,即使开发类似的功能酒其功能与安全性也是靠谱的(茅台至今为止没有开发任何功能性酒,不是没有原因的)。

为什么不能同时做品牌延展与功能延展?

原因很简单,假如我获得茅台贴牌的资格,如果茅台对我没有约束,任由我去做功能延展——为了获取暴利,我就敢贴着茅台的品牌,宣传我这款酒包治百病!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大批消费者因为信赖茅台这个品牌而掏钱购买后结果却非常失望,于是各种投诉,茅台企业也会因为这些投诉而焦头烂额,并且品牌信誉大受损害。

这个商业潜规则,稍微有点品牌积淀的企业都是明白的,可以有些互联网新贵窜起太快,以“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为乐趣,随意践踏传统的游戏规则,最后搬起石头砸的却是自己的脚。滴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滴滴“顺风车”

滴滴出行成功后,立刻就开发出“顺风车”这样的产品,这个“顺风车”与其它的“快车”、“专车”、“出租车”有本质的区别,后者属于网约车,过程中有任何事情,滴滴这个平台都是要承担运营与管理责任的。但“顺风车”只是一个客户“自发”的“拼车”,滴滴平台只提供“信息”,几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很明显,“顺风车”就是滴滴平台下的一款贴牌产品。所以客户预约“顺风车”时,大多都以为自己使用的是一款滴滴平台下管理完善的产品,事实上,客户乘坐的就是一辆陌生人的黑车——过程中产生任何问题,理论上滴滴平台已经将责任撇得干干净净。

这就是品牌延展,你以为自己使用的是品牌产品,实际上是贴牌产品。不过大家都这么干,虽然有点不厚道,却也挑不出大的毛病。

真正问题出在“顺风车”这个贴牌产品,居然还去做“功能延展”,这就玩得出格了。

本来“顺风车”就是一个拼车的功能,滴滴为了扩大“顺风车”的群体,挖空心思给它拓展了一个“社交”的功能。特别是在标签设计上,还有意无意向“你懂的”方向去靠,这样就非常可怕了。

我们知道,顺风车只是滴滴一款与网约车完全不同的产品,滴滴只提供“信息”服务,不承担任何责任,结果,当一个单身女性申请顺风车服务时,滴滴向外界发布的却是这样的信息——有一个小妹“颜值爆表”“气质优雅”“美女下车时丝袜很容易走光”,结果开车来的人是什么目的用脚指头也能想明白。

最可怕的是,双方还严重信息不对称,约车的客户以为来的是一辆受到滴滴平台严格监管的网约车,而来的却是一辆抱着“猎艳”“约P”为目的的黑车,双方就这么被滴滴这个平台拉进一个封闭的小空间内,不出事才奇了怪了!

新一代约炮神器

在滴滴杀人案之前,乘客对司机骚扰的投诉就层出不穷。


两年前,有一个朋友神秘的告诉我,现在最流行的“约P”神器是什么?不是陌陌,不是探探,而是滴滴!据说很多有钱人开着大奔与当专车司机。当时我就非常震惊,后来仔细一想,这大概是滴滴品牌下玩的“功能拓展”,虽然有点出格,也没有大的问题——原因很简单,滴滴如果只是在专车、快车等网约车拓展“社交功能”——它是一定会加强监管的,因为网约车出了什么事,滴滴就要承担所有的责任。

我没想到的是,滴滴居然在“顺风车”这个贴牌产品上玩“功能拓展”,这就太出格了。因为“顺风车”滴滴没有运营责任,所以不管是驾驶员的资格审查,还是过程中问题处理,滴滴一定是流于形式——据称,滴滴杀人案的凶手之前就有骚扰乘客被投诉的记录,但是滴滴称,客服给这个凶手打了电话结果没人接听居然就不了了之,换成网约车你们想想滴滴会不会同样这么不负责任。

跨界,真要当心步子太大

虽然互联网经济造就了很多跨界颠覆的案例,但是,有些商业规则是不能随意践踏的,请记住:

品牌运营中,

你可以做品牌延展,

也可以做功能延展,

但是,你绝对不能同时做品牌延展与功能延展。

否则结果一定是害人害己!

中国有太多的企业窜起太块,品牌运营没有基本的底线,出事是早晚的。例子就不举了,免得惹上麻烦。

对于消费者如何才避免成为企业品牌延展+功能延展的牺牲品,只有一个建议,企业(或品牌)如果推出一款产品,之前有功能差不多的产品,但是现在这款产品却更便宜——呃,你就得小心一点。

便宜没好货在很多时候就是一个真理。


欢迎打赏


欢迎转载,转载请按原文的版权信息注明——

“作者:袁浩,来源:猫哥的视界”

并在文尾附本公众号微信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