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8年5月2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VoidSee 2018-05-27

原标题:齐红:我为朋友拆窃听器


在山东一座城市里,我和齐红聊了几天,其中很多内容没法在这时告诉你们。这次仅仅要说的是,他从上百名官员的汽车、办公室或是卧房拆出三百多个窃听偷拍器材的事情。这发生在2011年。


窃听成风


双腿一软,瘫坐地上,久久不能说话——齐红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为官员拆出窃听器时,对方面对结果的反应。那是他始料不及的,更没想到的是,自己在官场上传开了名声。


熟人才是通行证。官员们纷纷通过熟识的朋友来找他检测,拆除窃听偷拍设备。出于保险起见或是觉察到某种异常——比方说,妻子得知某个秘密行踪,领导讲话“话中带话”,他们都会找到齐红。最忙碌的一周,他拆出了四十多个。


这段神奇的经历起源于一次饭局。一名来自山西的官员带来了“官场窃听成风”的信息——官员们广泛使用间谍设备,彼此刺探,抓对手把柄,由此副职立刻升为正职……


现在我们见面都要拥抱,趁机摸摸对方身上是否带设备,重要谈话得去洗浴中心,”他说。这让在座的人震惊,在山东一带,这样的现象前所未闻,他们纷纷感慨——人心是不可靠的。


齐红思虑得更多,“公务员队伍相互收集黑材料,将会带来什么后果?”他还对朋友们说:“我要对你们的安全做个检测,我想想办法,你们等着吧……”没过几天,他就找到一套检测仪器。


检测工作先在朋友圈中进行。“焦点”人物会成为优先考虑对象,就像这一位,手握审批权力而又锋芒外露的处级干部。


“万一我私生活被发现,老婆不让我回家了怎么办?”听到齐红提出主动排查,这位“处级”还一脸轻松开玩笑。但很快,他就尝到了沉重的滋味——两个窃听器、一个针孔摄像头,藏在了办公室的空调里。


“脸顿时煞白了,直勾勾望着天花板”,他的两三个小时后才缓过神来对齐红说,不可能是家人装的,情人“藏得很深啊”。


冷静之后是应对。接下来一周,他频繁拜访上级,给他们送礼,终于得到“点拨”——某副手能力超群,应该调去更富挑战性的岗位。他豁然开朗,将副手调离。


忧心忡忡


他谈到一位朋友,一个总是风度翩翩、侃侃而谈并且见解深刻的厅级官员,他打了个比喻——“像国家领导人”。一次闲聊中,对方调侃着说:“怎么不帮我检查检查,看看我是不是好干部?”


接下来,又是一串转折。齐红果真在车上查出了插卡式窃听器,还看到了一张前所未有的扭曲的脸,“突然间给你的感觉是皮肤都皱起来了,就好像突然核武器爆炸,被辐射到了。”二十多天后,他找到齐红,严肃地说:“我承认,我有两个情人。我马上终止交往!”


可是,他为什么要特意向齐红交代呢?我想齐红也会有这个窘迫的疑问。他记得自己只是难为情地回答,“这是你的私生活问题,如果她们让你感觉很美好,或是充满了激情,你仍然可以继续……甚至你都可以忘掉有过我这个朋友……”齐红叹了一口气,补充说,“那是他的自由。”

身不由己


不可避免,“凄惨的事情”发生了。查出窃听器一周后,他的一名朋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主任),因涉嫌受贿,被双规了。


在齐红的描述中,这位主任讲原则,待人和气,厌恶亏欠他人,是吃顿饭都要抢着买单那种人。他提出帮他检查检查。因为,“他在工作中不容易跟坏势力同流合污,又处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很多势力包括他的上级很难通过他来获得更多利益”。

当时,齐红就对他说,你很容易被看作危险的异己分子,一块利益集团的绊脚石。对于这一警告,“主任”只是再次强调“原则”的重要性。


然而,与这反应不相匹配的是,当看到齐红从办公室的台灯揪出窃听器后,他陷入了沉默。


“不是愤怒而是沉默,”齐红用尽管看透世事依然失落但其实也没什么的口吻。他曾反复琢磨其中意味,直到再次见到了他。


那时“主任”已经在监狱了。“只收过一次钱,就出事了!”他愤怒又哀怨地断定,窃听是一个预谋,行贿是一个陷阱,为的就是除掉他!


一切都已不可挽回。齐红说,那次见面,他得知,仅在拆出窃听器一周后“主任”就出事了。他还说主任之所以受贿,是因顶不住压力,是因他意识到一直都没与局长一致,而惟有一致,才能让上面和下面的人顺畅地“办事”。因而“主任”后悔了。并不是后悔受贿,而是“与其这样,还不如早早堕落,和他们一块。这样能不能查出我还很难说,因为大家都会互相掩盖”,他说。


齐红曾为此感慨良久,随后他发现,“主任”并不是孤岛,他眼中的正直人——一名大学校长,也被安上窃听器了。在他那些愁苦的案例中,校长是惟一保持冷静的人(但齐红又怀疑也许是演技太好)。校长只笑笑说,谁能对我这样呢?是党在考验我吗?还是单位其他的同事在观察我呢?


“被查出设备后,他们要第一时间排查是不是纪委所为,并通知同伴以寻求共同的安全和保护”,齐红说。他将提到的这名官员,也像大部分人的反应那样,在查出窃听器后,尽可能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利益链条,往各种渠道确定威胁的来源。


“就像做错事害怕受罚的小孩需要去讨好。他当即变得谦虚起来。”经过一番讨论和缜密调查,这名当事人确定窃听器来自“防患于未然”的同僚们,最终加强了“忠诚意识”,巩固了联盟。


大多数时候,他们会积极寻求应对的方案。齐红由此见识人性的丰富多彩——有人终止了地下生活,更加认真工作;有人小心翼翼,加强信息保护;有人要求给对手反装窃听监视器;有人意识到结成联盟寻求庇护的重要性;有人想到“分权”以壮大自己人马;有人则想到,不如为自己找一个“代理人”……


齐红总会感到一种厌恶感在迅速蔓延。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对这件事完全丧失了兴趣。他曾对朋友们努力分析窃听偷拍现象背后的原因,也曾希望通过检测窃听器,起到提醒并让其悬崖勒马的作用。但他等不及看到效果了。当有人劝他将此发展为职业,他选择了远离,将器材都送给了别人。


“这是一桩很可笑的事情。可笑的工作我不愿再做了。但我很高兴曾看到这些官员各种痛苦惊恐的反应。无需深究,那些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齐红说。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年度选书,基辛格视若珍宝的经典巨作——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了解真实的耶路撒冷,就会明白世界为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是让世人魂牵梦绕的去处,是惑人的阴谋、虚构的网络传说和二十四小时新闻发生的地方。

“中国最敢讲真话的作家”再闯禁区,勇揭中国农村三十年改革怪现象。为无声者发出声音,为不平事鸣冤不平,让真相大白天下!

“我们写这本书,就是想明确地告诉读者:这就是红的,这就是黑的,这就是真实的小岗村。”——尤利西斯国际报道文学一等奖”得主陈桂棣 春桃夫妇两次获选美国《时代》杂志亚洲英雄,直面小岗村,剖析小岗村。为什么改革的源头,没有成为致富的龙头?一部透视“中国改革第一村” 的病相报告。一本直面农村发展艰辛的血泪状。一本探寻农业大国改革出路的沉思录。一本关注九亿农民生存现实的病相报告。

神的历史(是人创造了神,还是神创造了人?)

长期以来,国内(台湾)缺少介绍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书刊,即使是介绍基督教的,也少有跨越别的佳作。至于剖析三教的同时,还能适时对照佛教与印度教的,更是寥寥无几。我们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求知者所珍惜的瑰宝。它像工具书一样使人信赖,又像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同时也像哲学书一样激发思维。阅读本书而毫无所获,则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

          ——台湾大学哲学教授 傅佩荣

北岛亲自作序《暴风雨的记忆: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由十七位北京四中一九六六至一九六八年华业的老三届学生和一位一九七0届学生撰写。这些当年的弄潮儿,如今虽已过花甲之年,但仍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清理记忆,力求复原这所百年名较在那个年代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和自己置身其中的生活场景,即便各有不同的经历和当年的不同立场,但都在努力为后人留下真实的历史细节。

"我的写作不是为了真理,真理离我太远,我只不过为了尊严。"公共意见表达者李承鹏首部杂文集收录最完整版──《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他的文字穿透新时代中国层层伪装与乱象,为着那些身受不公不义的同胞……纵然有再多不明不白的压迫拥来;因为他爱这个国家,所以他无法停歇的批评与反省充满讥讽无奈,时时内含温热关怀。为着最基本的普.世.价.值、人.权根柢──尊严,他四处探访,苦口婆心,甚至嘻笑怒骂,夸张搞笑,以比喻以历史以反话以外国例子……可说无所不用其极,只希望同胞能了解自身应有的权利义务,能关心其他受苦难的同胞,能拥有「尊严」。

“这是近十几年来,有关朝鲜战争中文公开出版物中难得的可读文献,于中国大陆读者来说,此书的每一页,几乎都可称为“未曾透露的真相”。

帝制的终结——辛亥,把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有益尝试

史学泰斗杨天石集五十年辛亥研究功力之大成,全景式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具有完整的逻辑体系,大量颠覆主流史学的观点,奇特、有趣的论断层出不穷。作者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说明了辛亥这一段历史中从当权的袁世凯、载沣到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持各种政见的人物的活动脉络。全书充满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动人细节,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场景,给人很强的现场感。珍稀绝版!吴思、雷颐联袂推荐!

刘瑜作品三本套装: 《送你一颗子弹》+《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刘瑜最新力作!

用醒来的文化唤.醒沉睡的制度,将过于霸道的声音拧小,将被屏.蔽的声音放大,将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打上一个问号,将盒子里的光释放!对国.家之顽固,对普通人之麻木,乃至知识分.子之矜骄说“不”!

由茅于轼、陈志武、秋风、陆铭等国内外顶级经济学家团队围绕“中国模式与城市化”这一议题从各个角度展开充分的讨论而汇成的著作。《真实的中国》所汇集的作者团队每个都在其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影响巨大,以各自的角度坦陈自己的观点。

由茅于轼、陈志武、秋风、陆铭等国内外顶级经济学家团队围绕“中国模式与城市化”这一议题从各个角度展开充分的讨论而汇成的著作。《真实的中国》所汇集的作者团队每个都在其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影响巨大,以各自的角度坦陈自己的观点。

这四本书讲的是智慧,说的是寓言,表达的是哲学,希望的是思考。思考产生的思想,恰恰是不能被禁止的。若干年后,孩子能对生活,对美有更多的感受,那是因为,我们今天埋下了哲学的种子。

本书作者试图以一百个普通中国人在“文.革”中心灵历程的真实记录,显现那场旷古未闻的劫难的真相。一百个普通中国人在“文.革“中心灵历程的真实记录,显现那场劫难的真相。作家冯骥才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披阅十载,将一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忆载入史册。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薪火书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