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突破底线换来的“目标”怎么会崇高?

四野子弟 哲思平话 2020-09-13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为了研究需要,总希望将人们分为不同的人群。改革开放前将人们分为不同的阶级,改革开放到一定的阶段,原先的阶级划分已经不太适应时代,于是就用阶层替代。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各地按照统一部署成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就是指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者,以及自由职业者等。
这说明,改革开放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冲破了中国已有的社会格局,新的格局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反映在思想观念领域,这种碎片化特征更加明显。每有大事发生,网络都会有截然不同的声音,从立场、深度、高度、理性、情感、文明等方面就像万花筒一样,充分展现了14亿人口、大江南北、大都小城的多样性。
就像自然生态一样,多样性是正常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缺少多样性的自然界会逐渐退化,甚至会沙漠化。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多样性的缺乏,往往意味着文明素养的缺乏。
如果要做个比喻,那么,多样性就好比登山客眼中的景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处于不同的位置,拥有不同的登山经验,具备不同想象力的人,获取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景色的体验和认识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多样性必须给予充分的宽容和理解。对于每个人来说,坚持己见可以,而独尊己见则是自私自大、无知愚昧的表现了!如果再妄图通过强力来压制不同的样态,甚至予以打击,那么无疑是文明和良心的罪人了!
尊重和理解多样性,不是毫无原则,也不是和稀泥。而是“我不同意你的意见,可是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每个人必须尊重一条底线,即诚实。诚实是多样性的底线,也是文明的底线。如果失去了这条底线,那么即使号称是为了“崇高的目标”,其言行也是极其苍白无力的。因为,再崇高的目标也不值得突破底线。靠突破底线换来的“崇高的目标”一点儿也不崇高!
武汉新型肺炎疫情早期的8人“散布谣言”事件,已经成为典型而深刻的公共治理案例。执法部门应该审视言论散布者是否诚实,而不是他们的言论是否符合某人的要求。如果8人只是诚实地将所了解到的信息(即使信息本身不精确)传播出来,那么,即使某人觉得言论对某个“崇高的目标”不利,那么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某人应该去探究信息的源头,消灭疫情,而不是消灭诚实。事实上,武汉最终的决定是消灭诚实,为何如此?心口不一似乎蔚然成风,不得不深思啊!
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再平庸也有其历史责任,更不用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诸公了。有话语权不意味着有真理权,有一时的话语权不意味着有一世的话语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只能得一时,却会失一世!侥幸心理害死人,其实,不是侥幸心理,而是无视诚实的心理害死人,真的是害死了活生生的人啊!(不知道那些责任相关者每天面对那些病亡数字有何感受?!)如果包括法律在内的制度体系尚不足以严格地保证诚实(特别是公共治理领域的诚实),那么,修改它完善它就已经迫在眉睫了!让公众早点听到反思的声音吧。
见风使舵似的不诚实,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无伤大雅,还视之为小聪明小确幸,实则贻害深远。有些人则将诚实立为做人的第一准则,这实为大智慧。诚实,也许会有短痛;不诚实,却像病毒一样滚雪球般传播而遗祸无穷。此番大大的人祸,作为反面教材实在太太太惨痛了,相信所有有良知的人都在期望不要再重蹈覆辙了!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无条件的诚实、第一时间的诚实,实乃治理之本、为人之本,理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社会的行动!
这段时间,鄙夷太多。诚实的声音不一定会收获掌声,但一定不会带来鄙夷,就如下面的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