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戰國秦漢簡牘文獻中的簡首塗黑

消息 古文字强刊 2019-07-02

2019625日下午,武漢大學簡帛中心魯家亮老師應邀在圖書館老館303會議室做了題為“戰國秦漢簡牘文獻中的簡首塗黑”的報告。報告由馬楠老師主持。



講座伊始,魯家亮老師指出簡牘文獻中廣泛存在標識符號,然後以郭店簡中重文符號為例,指出戰國秦漢時代的簡牘符號,不僅多,而且雜亂,用與不用、以及如何用等方面,均沒有統一標準,較為隨意。

 隨後,魯家亮老師切入到對簡首塗黑的討論上。首先回顧了李均明、程鵬萬諸先生對簡首塗黑的相關研究,進而指出,隨著多批次戰國簡、秦簡、漢簡和三國吳簡的公佈,關於簡首塗黑的材料在時代序列上已經可以串聯起來,為長時段的通貫研究奠定了基礎。

 緊接著,魯家亮老師重點闡述了對嶽麓秦簡所收關於文書格式與符號的相關規定的理解。嶽麓五“卒令丙四”規定,“過廿牒,阶其方,江其上而署之曰:此以右若左若干牒,前對、請若前奏(118/1722)”。此前整理者將“江”理解為“空”,黃浩波理解為“汙”,魯家亮老師則主張讀為“杠”。魯老師首先廣泛征引馬王堆漢代遣策、阜陽漢簡《詩經》、謝家橋一號墓遣策與告地書、松柏漢墓《除書》、懸泉漢簡《歸義羌人名籍》等材料,指出其中的簡首塗黑現象可能與“江其上”有關。隨後又引用《說文》《史記》《廣雅疏證》《孟子正義》等文獻和訓詁材料,指出江、杠在文字音韻上相通的例證。

 隨後,魯老師進一步考慮了簡首塗黑的來源,指出其形狀與几、案、俎等器物的形制較為相似,兩者間可能存在一定的聯繫。魯老師又做了兩點引申討論。其一,簡牘符號是否存在由隨意雜亂到整齊劃一的演變軌跡?尤其是秦始皇二十六年以里耶秦簡更名木方為代表的書同文政策的實施,是否促進了文書格式與符號方面的規範化與統一化?其二,聯繫漢代銅鏡銘文的書寫格式,尤其是銘文之前的突起圓點,可以發現,銅鏡銘文的這類圓點起到標示銘文起首的作用,因此,部分漢代銅鏡銘文的釋讀順序需要做出調整。

 魯家亮老師的報告深入淺出、抽絲剝繭,十分富有吸引力。報告末尾,魯老師與在座師生就“此以右若左若干牒”的內涵、“江”讀為“杠”的例證、簡首塗黑與簡牘形制的關係、簡牘文獻各種符號的統合研究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最後,馬楠老師對本次講座進行了總結,感謝魯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報告,并送上本次讲座的精美海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