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受]鼎铭文考释

付强古文字 古文字强刊 2019-11-14

 
吳鎮烽先生编著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续编》著录了一件[女受]鼎,形制、铭文如下:[1]

[女受]鼎


[女受]鼎铭文
这件鼎通高23、口徑16釐米。时代属于西周中期,某收藏家藏品。斂口垂腹,窄沿方唇,口沿上有一對立耳,腹部向外傾垂,三條柱足微向內傾斜。頸部飾浮雕狀圓渦紋,間以四瓣花紋,以纖細的雲雷紋填地。鼎口沿下装饰的四瓣花紋最近杨欢先生在《商周青铜器四瓣目纹研究》一文中有非常好的研究,大家可以参看。这种纹饰主要流行于商末周初,西周中期慢慢消失,分布地域较广,一般与涡纹组合使用,在器物的颈部形成一圈纹饰带。[2]
鼎的內壁鑄有銘文5行31字,现释写如下:
丁卯,退事于內宮,嬀赐[女受]玄衣,曰:“唯女(汝)聿丼(邢)司宗臣妾”。用乍(作)寶鼎,其萬年用事宗。
    退,训为去,如《仪礼·乡饮酒礼》:“主人退,宾拜辱”,郑玄注:退,去也。“內宮”一词见于文献,如:
《周礼·司裘》:比其大小与其粗良而赏罚之,会内宫之财用。
《周礼·天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詔后治内政,逆内宫,书内令,凡后之事,以礼从。
    《左传·成公十八年》:“齐为庆氏之难故,甲申晦,齐侯使士华免以戈杀国佐于内宫之朝。”杜预注:内宫为夫人之宫。
    从文献看“内宫”应该是女性王后等居住的宫殿,退事于內宮,这句的主语应该是嬀,嬀应该也是一名女性贵族,这句的大意是嬀从内宫出来,可能嬀在王后的内宫接受王后的命令,事情完了她就退出来了。
    嬀赐[女受]玄衣,玄衣金文习见,相当于缁衣,是一种玄黑色的衣服,西周贵族的官服。[女受],有可能也是一名女性贵族。
“唯女(汝)聿丼(邢)司宗臣妾”,丼(邢),地名、国名。聿,我们认为当读为入。先把二字的古音写出来:
       聿
       喻
       物
       入
       泥
       缉
二字古音声母属于喉舌音,韵部属于旁转,古音很近可以通假。通假也有实际的例子,如《诗·大雅·文王有声》:“遹追来孝”,遹,《礼记·礼器》写作“聿”。[3]遹是从入得声的字,所以聿读为入非常自然。
唯女(汝)聿丼(邢),大意是嬀命令[女受]去丼(邢)地、或丼(邢)国。这里的入和士山盘铭文中的“于入[艹中]侯”中的入用法类似。“入”跟《左传》常见的“纳某诸侯”之“纳”的用法相同。《春秋》经传中,有“纳某侯(于某地)”和“某侯入(于某地)”两种句式,前者例如《春秋》僖公二十五年,楚令尹子玉“纳顿子于顿”;《左传》桓公十五年“冬,会于衰,谋伐郑,将纳厉公也”;昭公六年“齐侯遂伐北燕,将纳简公”,《春秋》昭公十二年“纳北燕伯于阳”;后一种句式例如庄公六年《左传》“卫侯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放甯跪于秦,杀左公子泄、右公子职,乃即位”,庄公九年《春秋》“公伐齐纳子纠。齐小白入于齐”,同年《左传》“桓公自莒先入”。[4]
    司宗臣妾。宗,指的是宗室,西周实行宗法制。臣妾,金文习见,如:
气盘:唯八月戊申,霸姬以气訟于穆公,曰:以公命,用討朕僕馭、臣妾自气,不余气。
大克鼎:田于峻與氒(厥)臣妾,赐女(汝)田于康。
伊簋:总官司康宮王臣妾、百工。
師毁簋:僕馭、百工、牧臣妾
宰獸簋:总司康宮王家臣妾
    臣妾,先秦文献也常见,《书·费誓》:“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左传·僖公十七年》:“男为人臣,女为人妾。”相当于通常说的奴隶,属于奴一类性质的人。
综上,这篇铭文的大意是丁卯这天[女受]从王后的内宫接受完命令出来,赏赐给[女受]玄黑色的官服,命令她前往丼(邢)地或丼(邢)国,管理当地宗室的臣妾,[女受]为了纪念此事作了这件鼎,用来祭祀自己的祖先。
    这篇铭文中牵涉有女性贵族受赏做官,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女性贵族,认识当时的社会具有重大的价值。



[1]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第1卷26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2]杨欢:《商周青铜器四瓣目纹研究》,《考古学报》2019年第1期。
[3]張儒、劉毓慶:《漢語通用聲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981頁。
[4]董珊:《谈士山盘铭文的“服”字义》,《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1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