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先睹为快”

都市快报 北高峰观察 2023-10-24

新用户记得先点关注哦~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将于9月23日晚上8点,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盛大举行。


迄今,开幕式已进行了五次全要素彩排,对包括巨型网幕、地屏、核心装置、裸眼3D效果等在内的现场硬件、软件、舞美、道具、灯光、音响、演员环节做了全方位精准磨合检验。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自信地说:“我们相信,9月23日晚上将给全世界奉献一台高水准的开幕式。”


讲故事,讲究主题立意、谋篇布局。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究竟向世界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故事,表达了怎么样的杭州韵味,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日前专访开幕式导演团队,一起来看看。





接受专访开幕式导演团队:




沙晓岚  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

崔   巍  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

孟   可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执行导演

冷   凇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撰稿

吴   艳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制作人






主题:潮起亚细亚

文化为魂,

新时代中国与亚洲与世界的文化交融


沙晓岚介绍,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分为“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上中下三个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寻灵感,融入典型的浙江以及杭州符号与意象,并借助科技的力量,彰显出东方美学的独特吸引力与感染力。“潮起亚细亚”,展现的是新时代中国与亚洲、与世界的文化交融,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开始创作(主题)时,我们取了好多名字。”沙晓岚说,多番商议讨论后,最后决定选用“潮起亚细亚”。


“潮,最能代表浙江的地域特色,比如大家熟悉的钱塘江大潮。亚细亚是亚洲的全称,通过国风之潮、自然之潮、科技之潮、运动之潮、数字之潮等元素,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亚运会开幕式。尤其是大潮退去后留下的潮汐树,等到潮水灌满,又绿意丛生。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艳,又给人以一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力量源源不绝的感觉,寓意深刻。”



导演团队选择把宋韵文化作为上篇“国风雅韵”的核心。从五千年前的良渚,到八百年前的南宋临安,再穿越到现代杭州。最后通过拱宸桥连接古今,这是一场文化的对话和穿越。



中篇“钱塘潮涌”的体育之潮,充分展现了体育元素,包括体育运动标识、符号、球类表演。


下篇“携手同行”是人文之潮,呼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人们的幸福生活展示出来。



“再回到‘亚细亚’,把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志性建筑集中展示在网幕上,通过音乐剧的表现方式,充分表达亚洲一家亲。”沙晓岚说。



纲要:以“水”为串联

表现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

山水相依的结缘


主题有了,还需要一个具象的载体,将仪式、表演和创意串联起来,这就是:水。


众所周知,杭州因水而生。钱塘江、大运河、西湖、西溪湿地无不与水相关,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与水相关的诗词,于是就有了把水作为文学结构和各种创意元素串联的想法。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撰稿冷凇把蕴藏在三个篇章的“水”元素,做了详细拆解,娓娓道来。



“上篇的水是诗画江南,水墨入诗画,烟雨染江南的江南的一幅唯美的画卷,以舞蹈为画笔,勾勒出宋代山水和西湖的绝美景色;中篇的水是潮,有自然之潮,有包含了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体育之潮,时代的浪潮中又蕴含着科技之潮,还有国风国潮、时尚之潮、未来之潮等等;下篇则更为注重表现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山水相依,水起到了纽带的作用。从中,大家也可以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人类对于自然价值认识的精辟概括。”


开幕式中的水,既是良渚文化的探源,又是杭州文化的溯源,也是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山水相依的结缘。关于“水”的表演实现了人与潮、力与美;艺术和技术;崇高美和婉约美的三重双向奔赴。


冷凇还透露,本次开幕式演出中使用了人屏互动的创意,空中布设一张立体网幕,地上铺设地屏,通过技术连接,让潮水从地上涌到空中,实现一种立体美学的视觉张力,达到极致的震撼效果。



风格:温暖热情

一场视觉、听觉、嗅觉的感官盛宴,

品味杭州秋天的美好


9月23日开幕式举办当天,正值秋分。秋分,自然作为了开幕式演出最重要的切入点。


“我们专门设计了五千年前的欢迎仪式,让亚洲的运动健儿们在秋分这一天看到良渚先民庆祝丰收的场景,感受丰收的快乐。”制作人吴艳说,整场开幕式的表演包含了很多故事和情绪,最主要的关键词则是温暖。



从国旗入场时,童声合唱领略大好河山,到宋韵文化里的盏盏孔明灯,再到家家户户把门窗打开,那种万家灯火的感觉,无处不体现着温暖。


“和以往的观众看演员演不同,这次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到表演中来。全场共唱一首《梦想天堂》,希望杭州人把自己的热情和好客展示给全世界。”


副总导演崔巍也表示,开幕式将会给现场观众更沉浸式的观看感受。


“秋天的杭州,大街小巷都是桂花的香味,树上地上到处金黄色。我们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很多尝试,到时空中会有飘落的(桂花),观众席内还会喷出桂花香氛,视觉、听觉、嗅觉结合,一场感官上的盛宴。希望现场的嘉宾、运动员能充分感受到杭州的热情。”



技术支撑:科技创新

自主研发双3D威亚技术,世界领先


作为杭州亚运会的四大办赛理念之一,“智能”贯穿了亚运筹办工作的始终,在开幕式上,智能科技的创新应用也是令人眼前一亮,从开场秀到运动员入场仪式再到文艺表演的三个篇章,藏着不少科技创新的彩蛋。 


 “从创意到实现落地,创新这个词是最核心的。内容、表现形式都要创新,尤其是双3D威亚在大型赛事开幕式演出中作为装置展出是首次。”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执行导演孟可说。



双3D威亚,顾名思义,两位演员,吊着威亚,与现场网幕、地屏呈现出的3D影像效果相呼应进行表演,其中难度可想而知。“双人3D威亚并不是两个演员吊威亚相加那么简单,两者同时出现时,难度翻了很多倍。”孟可表示。


双3D威亚的技术难点和亮点,到底在哪里?


威亚总设计谢永伟详细解答:这套系统完全是属于自主研发独立创造出来的,放眼全世界遥遥领先。“比如整个索道的结构布局:两个演员在三维空间里随意飞行。飞行过程中,每个人有4根来自不同方向的钢丝对其进行牵拉,两个人就有8条,其实是有很大限制的。为了突破限制,我们采用了平行空间的设计方式,两组演员、两组威亚系统进行分层、分组管理和设计,在运行过程中协同配合,通过一套专门为开幕式研发的双3D威亚系统,进行控制。”


谢永伟介绍,演员在空中最快飞行速度每秒4米(约为14.4公里/小时),在所有运行过程中,一旦有绳索出现摩擦或者碰撞,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报警并停止,保护演员的同时也提高两个演员在飞行表演中的安全性。


这套系统做了将近2年。在跨度达200米的大莲花里搭威亚装置,对绳索的要求非常高,每一条绳都是专门定制设计的,观众裸眼几乎看不出来。


“最后一点一点的呈现,将两个人在空间里运行的轨迹设计出来,网幕和地屏展示的潮涌,需要和演员的轨迹完全咬合,确实非常难。


先进的技术,都是为艺术服务,最终将两者高度融合和升华。”谢永伟感叹。



点睛之笔:数字点火

数实互联,上亿人共同点燃主火炬塔


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的点火仪式,向来受外界关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点火,会有哪些新创意?


沙晓岚说,前期创作时,导演团队翻阅了很多大赛的点火方式,包括历届奥运会、亚运会的开幕式,“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已经把能想到的点火方式都用尽了。”有射箭的,有骑马的,有水火交融的……不过这些点火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是个体式的。



“我们想回归到体育的本体,强身健体。这不是几个人或者一群人的事情,是全民的。要让更多人参与到点火仪式中来,几百万几千万人,这是一种‘另辟蹊径’的方法。”沙晓岚坦言,即便将来呈现的效果可能存在一点点不完美,但是理念非常好,和以往任何一次体育赛事的点火都不一样,是世界首创的:万众参与、数实互联。


创新之初,也有一些忧虑,目标是最大限度让人们参与,但需要达到一定的基数。


“当时担心参与人数,如果只有几十万,或者几百万,我们就不得不放弃,因为参与基数太少了,而且是在线上参与的。我们的目标是大几千万,至少七八千万,立意就能立住。”沙晓岚说。


而实际上,通过“智能亚运一站通”小程序参与开幕式数字点火的亚运数字火炬手总人数已经突破1.04亿,这一数据支撑了创意的实现。


“用这种全民参与点火的方式,更是体现亚洲一家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亿多数字火炬手,每个人都是一个小火苗,23日开幕式当晚,上亿火苗汇聚在钱塘江上,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实体形象的巨型数字人,拿着火炬踏着钱塘江的浪花,一步一步来到大莲花上空,来到现场,最后出现在网幕上,和开幕式第6棒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塔。”通过沙晓岚的描述,震撼场景已浮现眼前。


电视机前观众能够很细致看到数字人一步一步走来的过程,超亿人参与的数字点火仪式,在亚运历史上是首创,也是艺术、数字科技的最直观呈现。沙晓岚还透露了主火炬塔的造型和设计寓意,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台由19根弯曲的柱子组成,代表第19届亚运会,表面是镜面材料,把周围的光反射出来,浪潮的弧线柔美又灵动。最后通过数实融合的方式,点燃主火炬。


除了以上介绍到的内容,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还运用了多项AR虚拟视效和裸眼3D的高科技,无论是在现场的观众,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拥有无与伦比的视觉感官冲击。


让我们共同期待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徐徐拉开的那一刻,把最好的杭州,展现给全世界。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必须记住的几个数字




3:三大篇章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分为“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上中下三个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寻灵感,融入典型的浙江以及杭州符号与意象,并借助科技的力量,彰显出东方美学的独特吸引力与感染力。


2:两个首创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有两大首创。一是首次在露天的大型体育场里表演双3D威亚技术;另一个是全球首次采用万众参与、数实互联的点火方式。


4:四重价值

呈现创意唯美的诗画江南,以幸福生活展现美好图景;美美与共,与亚洲各国和地区携手同行;音乐剧串联越剧,东方美学和西方艺术相结合;数实融合,彰显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最终以数字火炬手和现场火炬手联动潮涌点燃主火炬塔。


10:十大亮点

1、秋分之境、良渚之意:浙江良渚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我们的迎宾表演正好是秋分,玉琮、玉鸟、神辉、古城等与遗址一一浮现。展现春耕秋收的自然轨迹,丰收自足,以古老的文明、浓厚的底蕴与亘古亘今收获欣喜,迎接四海宾朋。


2、留白。留白是江南美学的精髓,国风少年以地为画,以简约的阵列变化等呼应中国山水画中独有的留白之美。言有尽而意无尽,裸眼3D视效,将时光拉回至千年前,钱塘历史画卷至此翻开。


3、裸眼3D拱宸桥连接古今。古今运河全景立体影像构筑的古城桥跃然于运河之上,形态逼真,一边连接着古代的杭州,一边又通往现代。桥象征着连接,在京杭大运河古今辉映,历史与现代隔桥对望,融汇了一场跨时空的感动。


4、双3D威亚表演。这个技术首次应用到大型运动场的空间中,立体飞旋与空中的男女双人演员与地屏中的浪潮及时互动,这是人与潮,力与美的双向奔赴。和钱江大潮进行互动,把浙江精神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表现得淋漓尽致。


5、视觉呈现体育元素。体育运动会的开幕式肯定离不开体育元素,这点是导演团队重点需要创新的,裸眼3D视觉特效,全景交互,科技篮球、足球、排球以虚拟的视觉方式出现,在空中建立一个数字穹顶,放大的篮球、足球和现场的群员互动表演,仿佛一个巨大科技装置,打造一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全民参与的体育嘉年华。


6、秋日观潮。地幕上体现了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等钱塘潮水叠加的场景。这是写实潮,潮水的流动通过精确的数字流体计算,进行超高比例的还原。


7、金桂之江。数百名杭州大学生手持金桂走入场内共同点燃绵延悠长的金桂之江。


8、表演全景化。观众席里隐藏的近百个小舞台,实际上就是体育场的观众通道,在第三篇章的时候,通道的门被做成了一个小小的舞台,像是每一户家庭的窗户缓缓打开。万人同唱《梦想天堂》,打造幸福家园的场景。


9、越剧和音乐剧的融合。


10、核心装置火炬台。火炬台呼应主题“潮起亚细亚”,整体是潮涌造型,名字就叫潮涌,由19根弯曲的柱子组成,这19就代表第19届亚运会。浪潮的弧线表现柔美和灵动,一刚一柔相互结合。


记者 殷佩琴

编辑 方馨翊


 往期推荐 

超1亿!杭州亚运会第一项“破纪录”诞生

全国找了一圈,最后在杭州这所学校后山发现了最适合板球场的黏土

独一无二的这个村,全景式揭秘

大杭州西部这一纵,意味着什么?

今天,全新升级亮相,就在市中心

这条街,是杭州创新创业梦开始的地方

记得 分享、点赞、在看 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