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词里的杭州,杭州中的诗词

都市快报 北高峰观察 2023-10-24

新用户记得先点关注哦~

今晚8点,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将正式举行。


开幕式总导演陆川说,开幕式是导演团队“写给杭州的一封情书”。其实,这封“情书”早已被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了很多遍。


千百年来,杭州的山水滋养了一代代诗人,又是一首首诗词名篇成就了杭州的山水,不断书写着独属于这一片土地的“中国式浪漫”。


风雅处处是平常,一起来品品这份浪漫吧!说不定你也会在开幕式中和它们“不期而遇”。





诗中之“桂”




9月23日,正值秋分。秋分是中国的丰收节。


开幕式以“秋分之境,良渚之印”启幕。而桂花则会首尾呼应,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到东道主的秋日盛景与热情邀约。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我们总说“一叶知秋”,但杭州人辨别秋天是从满城桂花香开始的。


梦骑白凤上青空,径度银河入月宫。

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犀风。


——宋·杨万里



“广寒香”、“木犀”,说的都是桂花。在梦中,感觉自己身处在广寒宫般的香气世界里,醒来时感觉仿佛置身于桂花的香气中。桂花满盈,告诉我们,秋天到了。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 宋之问

 

这首《灵隐寺》是宋之问途经杭州所作,桂子从月中落下,天香自云外飘来,灵隐的清幽之境仿佛伴随一缕桂香。


杭州“满陇桂雨”景区绽放的桂花


杭州人赏桂,最爱去的还是满觉陇。


从宋代开始,杭州满觉陇就以桂花闻名。在宋代《咸淳临安志》有这样的记载:“桂,满觉陇独盛。”1985年,"满陇桂雨"被评为新西湖十景之一。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撰稿冷凇介绍,桂花在秋天绽放,是秋季的百花之首,中国也有蟾宫折桂的含义,借此祝福运动员们勇摘桂冠。





诗中之“潮”




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介绍,“潮”,最能代表浙江的地域特色。


开幕式上,大潮退去后留下的潮汐树,等到潮水灌满,又绿意丛生。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艳,又给人以一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力量源源不绝的感觉,寓意深刻。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宋·潘阆



钱塘江大潮“一线潮”奇观


北宋著名隐士潘阆的这首《酒泉子·长忆观潮》 描写了钱塘江观潮声势震天的盛况,是写钱江潮的名篇。


潮,是“生命之潮”,也是展示人民幸福生活的“人文之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宋·柳永 

 

北宋咸平五年,18岁的柳永来到杭州,写下这首词《望海潮·东南形胜》。


“钱塘”,即杭州;“三吴都会”,指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导演团队选择把宋韵文化作为上篇“国风雅韵”的核心。从五千年前的良渚,到八百年前的南宋临安,再穿越到现代杭州。


钱塘自古繁华,一座裸眼3D的拱宸桥,连接古今一场文化的对话和穿越。古今运河,沟通的是杭州的烟火人间。


 



四时西湖




整场开幕式,以“水”为串联,表现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山水相依的结缘。诗画江南,水墨入诗画,烟雨染江南的江南的一幅唯美的画卷。


杭州因水而生。钱塘江、大运河、西湖、西溪湿地无不与水相关,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与水相关的诗词,譬如,西湖。


有人说,西湖的美,你拍不出来,或者说,拍不完全,你得去感受,带着你读过的诗,去感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第一次来杭州,担任杭州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特派员。他十分喜欢到西湖游览,看过了晴湖、雨湖、雾湖,苏轼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宋 · 欧阳修

 

欧阳修的这首《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傍晚回城时,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一路之上,花头攒动。写得景艳人欢,别具一格。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



南宋淳熙十四年六月的一个清晨,杨万里送别好友林子方,深情写下这首绝美的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的美,四时不同,却四时俱美。

 




诗画江南




风雅处处是平常,你知道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西湖十景”都出自哪里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白居易


西湖景区杨公堤附近的景色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公元822年的七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当时西湖淤塞,农田干旱,白居易带领杭州市民修堤蓄水,以利灌溉,舒缓旱情;又主持疏浚六井,解决了杭州人民饮水问题。为表对白居易的纪念,后人就把白沙堤命名为“白堤”。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唐·白居易

 

出任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担任中书舍人。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便自求外调,来到杭州。


做杭州刺史不会太忙也不会没事干,正合心意。因为“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西湖,这种情绪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湖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湖山形胜之地,最后两句亦名满天下,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很可能也是从这首《春题湖上》中衍化而来。

 




最忆是杭州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制作人表示,整场开幕式的表演包含了很多故事和情绪,最主要的关键词是温暖。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唐 · 白居易

 

这首《杭州回舫》写的是白居易自告别杭州的山水后,酒不想喝了,诗懒得做了:多想把我的一腔衷情让西湖的清风和明月知道。这是白居易对杭州山水的撒娇。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唐·白居易 



一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将杭州推到了“江南之首”。白居易担任过杭州刺史,又担任过苏州刺史,对苏杭的江南美景,刻骨铭心。


837年,66岁的白居易在洛阳回忆起江南,写下了著名的《忆江南》三首,其中第二首明确写的是杭州,在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花,登上郡亭,枕卧欣赏钱塘江大潮。啊,何时才能再去杭州?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诗词中对杭州的赞美、喜爱、祝愿,将穿越时空,与我们相见。和期待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徐徐拉开的那一刻,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最好的杭州,铺开一幅诗意的画卷。



记者 吕磊 邵婷

编辑 方馨翊


 往期推荐 

今天,全新升级亮相,就在市中心

这条街,是杭州创新创业梦开始的地方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杭州怎么做?

杭州,继续蝉联全国城市第一

浙江发布十大亚运旅游线路

有条新高铁将经过杭州滨江?

记得 分享、点赞、在看 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