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厅吃了一次预制菜,我明白了大冤种的真谛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俗话说得好,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
而在许多砖家的眼中,预制菜就是那只风口上的猪。
未来可期(割)的那种。
预制菜火起来的契机,来自这两年过年的时候。
当时因为疫情,许多小伙伴不得不原地过年。
可当餐厅因为疫情关闭,自己又不懂下厨时,预制菜就成了部分消费者的一个选择。
也许是看到了预制菜的潜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都投身到了这个行业中。
比如在瑞幸暴雷后被扫地出门的陆正耀,创办了“舌尖英雄”。
又比如之前搞抖音直播卖“一分钱酸菜鱼”,后来被爆出搞校园贷前科的罗敏。
他最新的创业项目,就是“趣店预制菜”:
甚至连一些和美食没啥关系的企业,也要搞预制菜。
比如“好空调,格力造”的格力。
9月7日,董明珠在珠海市预制菜智谋会上表示,格力电器将结合企业自身优势,成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
而另一个家电品牌格兰仕,还率先发布世界首款预制菜微波炉,共有家用款和商用款两种选择,定价4999元。
但是当网友问客服,这款预制菜微波炉和普通微波炉有啥区别时,客服是这样回答的:
只能说懂的都懂,不懂我也没办法了(狗头)。
无利不起早,企业们纷纷入局预制菜,显然和预制菜市场不断扩大有关。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2019年-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而到2026年市场规模可能会突破万亿元。
另一方面,从2021年到2022年上半年,预制菜投融资事件起码达56起,其中不乏亿级、十亿级的投资项目。
图源:网易数读
甚至连地方政府,也开始鼓励预制菜产业。
以我所在的广东为例,今年3月,广东省出台《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
提出加快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广东的各个市也快速跟进:
然而预制菜火爆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争议。
9月末,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在东方甄选直播间带货时,突然语出惊人:
" 你们知道什么是预制菜吗?我从来不吃,那是猪狗食。"
接着他继续高谈阔论:
" 我在中国吃东西从来不吃连锁店,一旦连锁就失去意义了,因为我有这个条件。"
" 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历史传承,这个时候你就得到一种超常规回报。"
另一方面,预制菜品牌虽然被吹上天花板,但推广到线下却频频遇冷。
有媒体报道,位于北京的舌尖英雄首家门店宣布歇业,据了解,这家店,在今年1月才刚刚开张。
紧接着,全国多个城市迎来关店潮。在舌尖英雄小程序上,北京、郑州、广州等多个城市的舌尖英自提门店显示“休息中”。
前段时间被网友疯狂集火的罗敏和他的趣店预制菜,仅两个月时间就黯然退出,同时宣布裁员、同供应商终止合作等。
那么,为什么预制菜依然存在争议,没有让民众普遍接受呢?
诚然,预制菜本身的优点还是有的。
一方面,预制菜方便快捷,确实能帮助厨房小白轻松搞定一桌饭菜。
另一方面,一些大品牌开搞预制菜,也让部分消费者相信预制菜的卫生问题能够得到保障。
然而预制菜的不足也有很多。
预制菜的价格并不比外卖便宜,市面常见的荤菜预制菜定价基本在25-50元之间,比普通外卖要高一点。
比起预制菜,点外卖或者下馆子还能有更丰富的选择。
另外,也不是所有的预制菜都能做到安全卫生。
比如在7月17日,王女士就在趣店直播间下单了粉蒸肉预制菜。
次日拆开外包装,发现其中的红薯包生产日期为7月7日,保质期四天,并出现了胀袋和变质现象,猪肉也出现异味。
目前的预制菜行业,面临标准缺失、行业发展散乱等问题。
这些都是预制菜商家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消费者最担忧的问题,并不在于预制菜本身。
而是预制菜出现后,引发的一种趋势。
传统的餐厅,人力成本高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然而预制菜的出现,使得餐厅不再需要厨师,只要加热一下、简单翻炒,就能做出一桌美味的饭菜。
事实上,我们现在去连锁饭店,点外卖,吃到预制菜的几率是很大的。
2022 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
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较高,部分知名餐厅的预制菜占比高达80%以上:
央视则更直截了当表示:
“广州连锁餐厅使用预制菜比例达到了80%。”
预制菜虽然方便快捷,但却少了至关重要的“镬气”。
消费者以为自己吃的是大厨现炒,结果吃到的是加热流水线速食,此举显然让消费者无法接受。
就像喝速溶咖啡没问题,但是外面咖啡厅也用速溶咖啡的话,就有点离谱了。
消费者的知情权没有得到保障,菜也尝不出什么镬气,都成为了不少小伙伴不满预制菜的原因。
在未来,我们也许会越来越多地跟预制菜打交道。
预制菜的口味和卫生如何保证呢,餐厅使用预制菜能否主动告知顾客呢?
消费者真的能接受预制菜吗,预制菜的春天真的回来吗?
看来预制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