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Press Live:Biotech 在线论坛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CellPress细胞科学 ▲
物质科学
Physical science
6月30日晚19:30-21:30点,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Chem,Matter及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三本期刊(C.M.P.)将联合举办Cell Press Live:Biotech在线论坛。这是C.M.P.系列讲座中的第二场,后续这三本期刊还将为大家带来多场涉及其他前沿领域的在线论坛。演讲嘉宾阵容强大,欢迎大家免费报名参加。
直播时间&观看方式
2020年6月30日晚19:30
手机端: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观看
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
直播时再次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即可观看直播。
电脑端:使用Chrome浏览器打开链接
http://live.vhall.com/401174002
(以上链接可用于回放)
演讲嘉宾及主题
▌19:35 -20:10
谭蔚泓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湖南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
谭蔚泓,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湖南大学教授。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科技部纳米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等。担任JACS、CCS Chemistry杂志副主编。曾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和医学院杰出教授和冠名主任教授20多年。回国工作以来,先后成立湖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生物学院,分子科学与生物医学实验室;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分子医学研究院等开展相关研发工作。
谭蔚泓教授长期致力于生物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分子医学的研究与应用。他提出了系列核酸化学和生物医学应用的新原理和新方法:他首次制备了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为靶向药物的研发打开了新的途径。他开发了一系列核酸和蛋白的检测技术,利用核酸工程实现了疾病标志物的微量临床检测。针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他带领团队开发了一体化便携式家庭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与试剂,已经在医院试用并在韩国,意大利得到临床应用。谭蔚泓教授在Science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H-index 141。2014-2019连续六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研究人员名单。研究成果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8年美国化学会“光谱化学分析奖”,2019年美国PITTCON分析化学成就奖、2019年Ralph N. Adams生物分析化学成就奖。
▌演讲主题:
健康中国时代的分子科学
▌内容摘要: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人类对健康、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从未停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健康中国”的重要性,艰难性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远意义。发展健康产业,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医学已经进入分子医学时代,精准诊断与靶向治疗是当代医学发展的必然。发展分子医学将极大地推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分子医学就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机理,在分子水平上早期和准确诊断疾病,在分子水平上精准治疗疾病和指导康复,并在分子水平上预防预测疾病,达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愿景。分子医学需要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子识别,但此类分子工具在临床应用和研究中一直非常匮乏。因此,推动分子医学的最重要的人群之一必定是分子科学家!分子科学家应该责无旁贷地推动生物医学的发展。我们创新的源动力是要解决生物医学中存在的挑战和难题,但是创新的根本必须回到化学。生物医学也必须拥抱分子科学让其有用武之地!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分子科学在诊断、治疗、机理研究,制药,预防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和巨大潜力。分子医学的发展必将推动人类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
▌20: 10 - 20:45
樊春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
▌个人简介:
樊春海,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00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2001-2003年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2018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2018年起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现任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附属仁济医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市核酸化学与纳米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2-2016年任973首席科学家。入选AAAS、ISE、AIMBE和RSC会士,兼任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副主编,ChemPlusChem编委会共同主席。已在Nature等杂志发表论文500余篇,引用约4万次,H因子>100,近六年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部分成果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并获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美国化学会“测量科学进展讲座奖”和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演讲主题:
框架核酸:从分子创造到智能制造
▌内容摘要:
分子机器是指分子构成,并在外来能量驱动下产生机械运动而行使特定功能的纳米机器。在生物体内,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氢键、疏水力等弱相互作用自组装成天然的分子机器,行使了各种生物学功能。而如何通过化学或生物分子的设计、合成、组装来模仿天然分子机器,创制出纳米尺寸、动态驱动、智能识别的人工分子机器,则是分子工程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分子机器领域的三位先驱:索维奇,司徒塔特和费林加。然而,当前人工分子机器所达到的精巧和多样化程度远不能与天然分子机器相比拟。例如,生物传感是利用生物特异性识别过程来实现生物检测的分析方法。而人工的生物传感器在识别能力、灵敏度、特异性等各方面都远远逊色于生物体内的天然传感器(“分子机器”)。这就促使我们继续向自然学习,用“多元、协同”的理念来制造智能分子机器,或纳米机器人。
DNA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则为制造这样的分子机器提供了新的可能。DNA纳米技术旨在利用DNA分子卓越的自组装和识别能力,将其作为一种纳米材料实现精确的自底向上(bottom-up)的纳米构筑,从而设计各种功能纳米结构。利用自然界赋予DNA分子的自我识别和精确组装能力可以从底向上组装出各种均一性好、结构精巧和功能可设计的框架核酸(Framework Nucleic Acids)结构。相对于通常的无机纳米结构而言,这些框架核酸不仅制备简单、结构可控,而且易于实现精确的生物功能化。尤其是将框架核酸与无机纳米粒子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拓宽分子机器的功能多样性。本报告中将结合本实验室在利用框架核酸开展纳米构筑、单分子分析和纳米机器人方面的工作。
▌20:45 - 21:20
匡华
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界面与生物检测课题组长
▌个人简介:
匡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界面与生物检测课题组长。
研究兴趣:手性纳米结构与生物效应。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2018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获2016年APEC(亚太经合组织)科学创新研究与教育奖,获第15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16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入选2019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演讲主题:
手性功能材料及其生物效应
▌内容摘要:
自然界中,行使生命基本功能的各种高级结构如蛋白、核酸等均为纳米尺度的网络结构。人工纳米颗粒与生物分子具有极高的相似性,控制纳米材料的形貌、尺寸、表面性质,有望获得与蛋白分子相媲美的生物功能。
2018年,我们发现尺度4.5nm的切角四面体构型的手性CdTe纳米颗粒与双链DNA中(5‘)GAT^ATC(3’)位点具有特异性结合活性,并在光作用下产生类似于核酸限制性内切酶的精确剪切功能,切割T和A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最近,我们证实这种尺度和形貌与生物分子结构域匹配的策略可以拓展到蛋白的识别中,~4nm的手性Cu2-xS颗粒可以剪切BSA蛋白分子特定位点,具有高度的识别特异性。上述研究弥合了无机材料与生命分子的界限,目前,手性人工纳米颗粒与生物体系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国际前沿研究的热点,开展纳米颗粒的手性设计将为重大疾病的免疫治疗、疫苗的研发带来新的机遇。
▌21:20 - 21:30
张丹丹
爱思唯尔科研管理解决方案开发顾问
▌个人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负责爱思唯尔科研管理解决方案开发,擅长科研数据从不同角度支持机构、学科、学者的绩效评价和分析工作。2018年,支持北京大学完成教育部项目《中国高校基于研究前沿的竞争力分析》;2019年,支持北京理工大学完成《医工交叉尖端报告》;2020年,支持北京大学项目《医疗健康人工智能2020》。
▌演讲主题:
生物纳米技术领域分析
讲座交流群
Cell Press Live:Biotech讲座交流群
关注“CellPress细胞科学”
回复关键词 “Biotech”
即可扫码加群
往期直播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细胞科学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免费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