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学促进营|电院“学术之星”分享学霸成长之路
3月13日下午,第八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分享会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E学促进营”交流会在李政道图书馆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第八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黎俣杉、吴齐天以及他们的导师关新平、严骏驰老师。四位嘉宾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诸多问题,结合自身经历,围绕“如何选题”“如何开展科研,培养科研习惯”等话题展开分享。
领导致辞
学生处副处长林天全致辞。他表示,“学术之星”是交大研究生的最高学术荣誉。获奖的10位“学术之星”经过网络评审、会议评审、答辩展示等环节,最终从百余名参评学生中脱颖而出。他希望“学术之星”的评审可以强化朋辈引领作用,在更多学子心中播下学术的种子。最后,林天全引用王阳明先生的话"山高万仞,只登一步"激励同学们做研究要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甘坐科研的冷板凳。
导师分享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关新平针对"新时代如何做科研"的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他以中国科研发展“跟跑”“并跑”“领跑”的三个阶段为线,概括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面对不可阻挡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脚步,科研方向与道路选择非常重要,决定了在未来就业与科研中的竞争力与贡献度。他指出要参照兴趣与应用前景,选择对的领域、对的方向,能顺其自然做下去的工作才是兴趣所在;科研人应“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既要做从零到一的颠覆性工作,也要做从一到十的工作,让科技真正改变我们的生活。
严骏驰总结自己的求学与科研之路,向青年学子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学科交叉,利用高校学科发展均衡的优势,在与垂直领域的融合中发现更有挑战性的问题。二是做有组织的科研,在代码量越来越大的时代,团队协作能孕育出更好的成果。三是鼓励交流,拥抱世界,他鼓励一作登上顶刊的同学去参加国际会议,在与国外人才的交流中扩大交大的影响力。四是传承交大的积累,利用交大深厚的基础学科优势,让旧日的研究成果焕发出新的光彩。
“学术之星”分享
黎俣杉分享了针对本科科研实践的建议、科研习惯培养以及自己的第一次期刊论文投稿经历。关于本科科研,他指出,要保证课程学习不落下,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接触科研课题或比赛(如大创赛、工创赛、互联网+、挑战杯等)。宜少而专,以提升能力为主,多向老师和学长学姐请教。他还提到养成良好科研习惯的重要性,如写每日汇报发给导师、积极阅读文献、多关注行业内最新进展等,并尤其强调要多运动,注意健康。最后,他以自己第一篇期刊论文的写作投稿经历为例,勉励学弟学妹们保持良好的心态。
吴齐天在线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场景。图结构数据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但面临非欧式空间、难泛化、表征时计算复杂度平方级别等问题。他设计了新的算法,交换矩阵计算优先级,将计算复杂度降至O(n),大幅提升了计算效率。在针对推荐系统中线下训练模型与线上真实场景分布的偏移问题、分子图的稳定子结构表征等应用场景都有卓越的效果。同时,对于刚开始接触科研的同学,他也建议前期要打好基础,如数学、编程、写作等。从项目的参与者到项目主导者,从follow别人的工作到做有影响力的工作。
提问环节
提问环节同学们热情不减,向学长们提出诸多有价值的问题。黎俣杉学长细心回答了主持人及在场同学的问题,例如:如何尝试开展科研实践、如何联系导师、如何产生创新性的想法等。
结语✦
“E学促进营旨”在解答同学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整体竞争能力。希望通过本次“学术之星”分享会活动,同学们能有所收获,继续探索求知,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早日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直播回放: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链接
·END·
来源丨电院团委
文稿 |夏欣媛 石均豪
摄影 |裘越涵 张鸣宇
排版 |叶德昊 石均豪
责任编辑 |王佳力澜
点亮“在看”,点赞电院“学术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