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院首期“名师讲坛” ——“人工智能与下一代通信网络”论坛顺利举行
7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首期名师讲坛——“人工智能与下一代通信网络”论坛顺利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刘卫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关新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朱浩瑾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滑铁卢大学沈学民教授,IEEE Fellow、香港城市大学方玉光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日本东北大学Nei Kato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香港中文大学崔曙光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IEEE Fellow陈积明教授,IEEE Fellow、新南威尔士大学张伟教授,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IEEE Fellow成秀珍教授,以及上海交大电院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论坛。论坛由朱浩瑾主持。
论坛伊始,刘卫东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向远道而来的国际学者们表达热烈欢迎与感谢。他强调,“名师讲坛”不仅是让交大与全球更多学术大师建立联系、分享智慧、碰撞思想的桥梁,更是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进步贡献力量的重要平台。
关新平逐一介绍了参与本次论坛的杰出学者。他表示,此次论坛活动可谓是“与IEEE主编面对面”,星光熠熠的阵容无疑为论坛铸造了难得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与研讨,激发更多科研灵感,进一步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术思想的互相借鉴和融合。
沈学民作为大会主席及院士嘉宾为论坛送上开幕致辞,他深刻阐述了人工智能与下一代通信网络之间的紧密联系。沈学民指出,一方面,AI通过其先进的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能力为下一代网络提供了智能化管理的可能;另一方面,下一代网络技术在AI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收集数据和增强算力的关键角色。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激发更多关于两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灵感。
论坛报告
论坛报告环节,各位顶尖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方玉光以《Collaborative Perception of 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for Smart Cities》作报告,探讨了如何通过协同感知充分利用多视角和车辆移动性的信息,并介绍了一种优先级感知的协同感知框架和一种新颖的领域泛化框架,以解决协同感知系统中的这些关键问题。
Nei Kato回忆了与上海交通大学的过往渊源与合作,以《Multi-AP Coordination Approaches over Emerging WLANs: Future Directions and Open Challenges》为题介绍了有关MAP-Co特性及其在新兴WLAN中的缺点的最新研究成果、若干新颖的未来方向和开放挑战。
崔曙光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6G核心技术》为题讲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聚焦其在6G核心技术中的三个应用:打造生成式网络通信大模型、生成式绘制电磁频谱地图、生成式语义通信。
陈积明介绍了《面向绿色动力车间的智能物联技术设计与应用》,深入剖析现有动力车间的运行现状,并分享在利用智慧物联网技术实现动力车间高效能源管控和低碳化运行的设计经验与应用案例。
张伟带来了《Deep Learning based Radio Map for MIMO and Cell-Free Massive MIMO》的最新成果,介绍了无线电地图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减少MIMO对CSI的依赖,并展示了从CSI生成地图的端到端架构及优势。另外,他提出了一种无小区MIMO框架,结合深度学习和STBC,显著提升了通信性能。
论坛现场,学者们反响热烈,纷纷参与讨论与交流。此次“人工智能与下一代通信网络”名师讲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交大师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更为推动学术创新、促进科学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学院新推出的系列学术活动
电院“名师讲坛”
将继续秉持“高水平、开放性”原则
汇聚学者智慧,激发创新思维
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务实合作
共同推动大电类学科高质量创新发展
点亮“在看”,点赞电院名师讲坛!
来源丨行政中心
文稿 | 吴迪
责任编辑 | 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