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博士刘力红:中医是如何认识健康与疾病的

你本善良 2020-09-18


 点击上方"你本善良"可关注我们

你本善良,缘何多病,皆因吃了五毒丸.

古人说:百病由心生!

善人说:怒恨怨恼烦,人生五毒丸,吃半丸就生病,吃一丸就要命。


中医博士刘力红简介:

刘力红,广西首位中医博士,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师,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善用中医传统经典方剂治疗疑难病症。著有专著《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及学术论文30余篇。

文章有点长,请耐心一点,文章还算不错。


导读  

现代健康领域的很多学者、专家告诉我们,真正解决健康的问题不是靠医学。医学只能解决很小一部分的健康问题,大约只占10%。我们10%的健康问题可以交给医学,但更大部分的健康问题我们没有办法交给医学,医学也无能为力。那么交给谁呢?答案:是我们自己。



来源:本文为刘力红2006年11月12日在深圳报业集团的演讲。


健康和疾病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关注健康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过去可能大家认为医学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尤其是在二十年前,由于现代科学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它发展的太快,它解决的问题太多,过去的一些幻想、梦想都得到实现,包括登上月球、火星着陆,这些过去看来都是天方夜谭,现在都一一实现了。所以大家也就认为科学、医学同样能够解决人身的一切问题,包括健康的问题。但事实证明不是这样。


医学确确实实日新月异,可是我们的疾病也是日新月异,健康面临的问题也是日新月异。疾病没有减少,死亡率没有减少。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反思。开始反思这个健康,自身的健康,民众的健康,究竟应该谁来解决?


现代健康领域的很多学者、专家告诉我们,真正解决健康的问题不是靠医学。医学只能解决很小一部分的健康问题,大约只占10%。


我们10%的健康问题可以交给医学,但更大部分的健康问题我们没有办法交给医学,医学也无能为力。那么交给谁呢?答案:是我们自己。


实际上健康把握在各位自己的手上,健康是完全可以由自己去抉择的,中医有一句话,叫做“上工治未病”。我今天来理解这句话,这个上工可能不一定指医生,上工指的是谁呢?——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才能解决我们自己的未病,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真正的上工是我们自己。


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但这个认识是围绕着中医的,因为我是搞中医的。这些认识实际得来不易,因为我自己的身体实际上也不是太好,健康也有问题。我从医将近三十年了,天天接触病人,有很多病人也没有办法治好,这些促使我思考。慢慢的有了认识,有了体会。今天就把这样一个认识和体会跟大家一起分享。


这个题目实际上我在温州讲过一次,非常高兴的是温州也是报业集团邀请我,那是台湾一个著名学者朱高正先生做媒,他邀请我,希望我能够到温州去讲一次学。温州报业集团,他跟那里有很好的因缘,所以我就应邀过去。本来我是讲cc,但是因为那一次讲课的听众主要是一些公司、集团的领导,就是很忙碌的人,所以他们就提出一个问题,每个人都面临着压力,都感觉到压力是造成他们健康出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就很希望我能够谈一谈怎么样从压力下解放出来。


1

怎么样从压力下解放出来?

各位是在深圳,可能有些人在深圳生活的时间长,有些人在深圳生活的时间短。深圳是整个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特别的发达。你看到深圳的气象,就是特别的繁忙,也可以想象这个压力是很大。各位都面临着工作的压力,各个方面的压力。如果压力得不到有效的释放,不管你怎么样谈健康,我想都没有用处。所以这个问题确确实实需要解决。那么怎么解决呢?你要从压力上解放出来,我想只有一条,就是要学会放下。


这个放下不是要各位不做事情了,辞职了,不是这样。事情照做,项目照接,生意照样红火,但是从内心要放下,从内心不要去执着,不要去担忧,这个叫放下。


我在这里引了成都文殊院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可能有的同志到过成都,也到过文殊院,也见过这副对联。这副对联很有名,上联叫做: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见了便做”我们遇到事情我们可以去做,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日用。“做了便放下”不留痕迹,“了了有何不了”就是你再繁忙也不会有压力,这句讲的是这个意思。这个需要大家很好的去体悟,用心去体悟,怎么样叫做放下,什么叫“见了便做”,什么叫“做了便放下”。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谈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不容易。


因为今天我要谈的都是大家知道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都是大家身边的事,都是大家日用的事情。可是有一点,孔子说过:“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我们天天在面临,天天在日用,可是不知道,所以君子之道鲜矣。孔子讲的君子实际上就是智者、仁者,也就是寿者。按照孔子的标准,只要你是君子,你就可以尽享天年,你就长寿健康。由于我们日用的这些事情我们不知道,或者我们知道了不去行,这个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健康的方法很多很多,实际上也很简单,都不复杂,关键是我们要去做。


任何一个保健的方法,只要你去做,只要持之以恒,保证是有用处的。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知道却不去行,那知道有什么用呢?


今天我无非再讲一次大家知道的东西,然后拜托大家一定要去做,不做没有用处。所以重要的是行持。今天大家听到这些已经熟悉的,我再强调,只是给大家一个警惕。再一次告诉大家我们要做,我们要行。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一天一天走向健康。如果不行,知道的再多,身体依然是要走下坡路的。所以我们用心去感悟以后,重要的是要去行持。


要做到能够放下,实际上是很难的,必须在思想上解决。


为什么呢?这个事情、这个项目接下来了,你去做了,又不挂碍在心上,又不去担忧,又不去恐惧,的确不太容易。孔子有一句话,叫做“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对照这句话,看看我们愿意做君子还是做小人。那么读懂了这句话、悟透了这句话,实际上我们就可以真正坦荡荡,真正“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自己也经历过这个过程,我当医生,大家可能知道当医生有难处,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医患关系很紧张。我从事中医,可以说中医在目前我们这个时代是没有法律保护的。为什么那么多中医去搞西医了呢?西医有法律保障。只要按照药理,只要按照现在医学的理念诊断,血相高了用抗生素,即使出了问题,打官司医院医生会受到法律保护。


但是中医不行,中医你要想治好病要冒风险,要担身家性命。


所以过去一个药开出去以后难免紧张,尤其是我喜欢用附子,大家知道附子是有毒性的,但是有些病必须要附子才能治好,或者至少说我认为必须要附子才能治好。那么为了病人必须要用。那你是为了明哲保身还是为了病人呢?当医生的那是不能够考虑自己的,按照古训,医为仁术,不能够考虑自己,只能考虑病人。这样药开出去以后确实晚上睡不着觉,尤其是重病人,我就会想出了问题病人又来告我。原来也是经过这样一个忐忑不安的阶段。


后来读圣人书,自己慢慢想通了,随它去。“君子居易以俟命”,“易”就是周易,讲的是易经。“易”是什么?“易”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他讲“三易”。讲“不易”、讲“变易”、讲“简易”。“不易”是什么?就是我们人生有一个相对的规律。每一个人、每一个个体都有每一个个体的轨迹。这个是相对不变的。为什么我是医生?为什么你是记者?为什么他是百万富翁?这个是有原因的。


每个人的生命轨迹是不一样的,生命规律是不一样的,不是说你努力就行。就像数学上的常数,这个“不易”讲的就是这个常数,这个不是宿命论,不是迷信,每个人一生中有一个不变的东西,这个需要我们认识。认识了以后我们才不会怨天、不会尤人。我们才会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去工作。


还有一个是“变易”,“变易”是什么呢?就是可以改变。数学里面有一个常量,还有一个变量,变量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一个是不能改变的,相对固定;一个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辩证法,这就讲的是哲学,人生的哲学。这需要我们去认识。


还有一个是什么?“简易”,“简易”就是揭示“不易”也好,“变易”也好,它的一个根本的道理是什么?这个道理很简单。孔子在《易》的“系辞”里面做了总结,有一句精辟的话,就是人生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生的变也好,不变也好,是由什么决定的?就是由这个简易的道理决定的。这个道理是什么?


孔子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非常经典,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不善就是恶,必有余殃,这个讲的是什么?这个讲的就是我们人生的命运,我们人生的历程实际上是由自己决定的,不是由老天决定的,不是由神仙决定的。


这就是那个国际歌讲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靠我们自己,孔子就是讲的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我们清楚了以后我们还睡不着觉吗?项目接下来以后还会忐忑不安吗?还会这个领导我没有找这一生就完蛋了吗?不会的。你就知道了世界上没有任何偶然的事情,绝对不可能。你炒股,股票涨了也好、跌了也好,没有偶然的事情。


深圳是一个炒股的地方,很多人赚了钱最后丢掉了,套住了,没有偶然的事情,没有掉下来的馅饼。一切的一切都被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则扣死。这也是陈毅元帅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我们提倡的八荣八耻讲的就是这个。八荣就是积善,八耻就是积不善。如果大家都能以这样正确的心态去认识人生,那无论你多繁忙,你都可以没有压力。为什么会有压力呢?因为大家都有一种侥幸的心理,这就是“小人行险以徼幸”。不用徼幸,这样我们就很坦然,我们就可以放下,这个对健康来说是决定性的。


很多老者、长者并不运动,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锻炼方法,他就有一条——能够放下,内心豁达。这一条比什么都好。为什么?下面我会谈。这是我要谈的第一个问题。



2

中医如何认识健康

最权威的认识就是《内经》,所以今天我要把《内经》抬出来。《内经》怎么认识健康呢?《内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素问》,一部分是《灵枢》。

《素问》的第一篇就叫做“上古天真论”,里面就谈到了这样一段话,非常经典。实际上大家读懂了这段话,照着去做了那我们就是上工,健康一定没有问题,这段话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内经讲的健康,一百岁。所以今天非常希望各位都能够一百岁,真正的长命百岁。长命百岁不是病怏怏的长命百岁。


如果病怏怏的很残酷很痛苦的一百岁,那就是老子讲的“老而不死谓之贼”了,“老贼”。所以内经讲的是“行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心身健康。


所以今天非常希望各位真正的在身心都健康的状态下度百岁乃去。我们下面就来具体的看这段话,来玩味这段话。确确实实这段话是需要体味的,体味了以后更重要的是去行持。所以这里把能够度百岁的这样一些人叫做“知道者”。“道”是什么?老子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道这个东西是刹那都不能够离开的,能够离开的,现在先暂时放一放,待会再说,这个就不是道了。


有人说你身体要注意哦,他说忙过这段时间再说,那这个显然就不是“道”了,就不是“道者”的风范。“道”是刹那都不能够离的,可离开的就非“道”了。就像我手持这个杯子,如果我只要一不留神一松手,啪啦一下就没有了,“道”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为什么说“道在日用”呢,举手投足之间呢,为什么说要坚持,要持之以恒呢,那就是这个意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接下来《内经》就讲到了“知道者”是什么?


1、法于阴阳

就是知道者必须要效法阴阳,阴阳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中医的一个大问题,实际上也是传统文化的问题。阴阳是什么?可以说阴阳包罗万象。所以《内经》里面谈到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讲的是天地之道。所以中医为什么要效法天地,为什么老子要讲道法自然,就是因为古人认识到了我们跟天地跟自然乃至跟日月是息息相通的。


昨天刘记者采访,要我谈中医的基本特性或者定位,我就跟他谈到现代对中医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提出了中医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就是整体观念。什么是整体观念?不是说人是一个整体,人是一个整体西医也是这样认为的,没有说西医不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像内分泌、神经系统揭示的人就是一个整体。所以这个整体观念并不是人身是一个整体,而是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


在这个整体里面人必须顺从、效法这个整体的变化。也就是我们都要服从中央的领导,都要与中央保持一致,至少你与中央保持一致你的政治才有前途,政治又决定经济,你的经济才有前途,你的身家性命才有前途,都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跟天地保持一致。这就是法于阴阳,我们的健康才有保障。所以对天地要有一个认识、对自然要有一个认识。


《素问》第二篇,叫“四气调神大论”。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阴阳四时。现在我们讲四时就是春夏秋冬。“阴阳四时者”是什么?“万物始终也。”所有的物不是一个物,万事万物的开始和终结都是由阴阳、由四时产生的。


万事万物怎么开始怎么发生,最后怎么样终结,都是由阴阳四时所决定,是“始生之本也”,是“始”与“生”的根本,提的很高。所以阴阳我们可以不法吗,阴阳我们可以不顾吗?这里讲到“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怎么叫得道高人呢?这里讲的很清楚很明白,逆之则灾害生,阴阳四时我们是需要顺从。天地变化了我们也要变化。为什么我们要睡觉?大家知道吗?因为有日落,有黑夜。人的睡眠就像黑夜,天地的黑夜;


人工作的状态就像天地处于白昼的状态,这个很直接,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大家可能会笑这就是中医,对!这就是中医。可是这个中医很深。天地为什么会有白昼,人为什么会有寤寐,就是觉悟和睡眠的状态,人为什么要在一定的时间睡觉?为什么不能够昼夜颠倒?


这里讲的很清楚:逆之则灾害生。昼夜颠倒就是“逆”,灾害就要来;从之则苛疾不起,顺从就是天地黑了,你也黑;天地亮了,你也亮。那么苛疾不起,疾病不会来找你,你就得道了。得道就多助,谁助啊?自然自助啊,自然的力量可是大了。失道就寡助,逆之,你不得天地相助,你势单力薄,那你不生病谁生病?这里讲的很好,这样的逆顺之间就是一个得道与失道。


所以养生最重要的在这里已经告诉我们,这个原则已经很清楚,已经和盘托出了,就等待我们怎么去行持。


紧接着《内径》又讲:“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这讲的太好了。“道”这个东西呢是圣人行之,圣人拿着这个道,知道这个阴阳四时顺之则苛疾不起,逆之则灾害生,他就保持顺从,每天都这样去做,行之。愚者佩之,大家喜欢戴项链什么,佩在身上,只是佩戴而已,只是装样子而已,不是具体去做,这是愚者,你得不到利益。这是法于阴阳。今天可能只能讲一个基本的原则,因为下面内容可能还很多。


2、和于术数

术数也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或者说命题。


“术数”讲的是什么?数学的数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一个计量,是对什么的计量?当然,是对人身的计量,也是对自然的计量。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为什么会有命相学?为什么会有风水、会有地理?唐代有一位很了不起的医家,活了142岁,叫孙思邈。他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大医精诚》,那个里面讲的很好,做一个大医的条件需要什么?那就是需要精通术数。为什么很多病人患一样的病,可是有些病人有救有些病人没有救,这就是数在决定,这就是计量在决定,这个不是迷信,这是大科学。


人身的奥秘,现代科学远远还没有弄清楚,科学对外在的事物研究的非常细微,可是对人身可以说小学还没到,但是在这一方面传统文化确实走的很深远。数学的数是说人身是可以计量的,它有一个规律,因为刚刚我们讲了“易”有“三易”,有“不易”,就是常量,既然有常量那就是可以计算,常数一带进去结果就出来,所以人生有一个大体的规律,可是它有变量,所以不是宿命。那么这一个技术的术就是讲的人生怎么去改造,怎么去改变。人的命运不是算出来的,是自己造作出来的,也就是说靠自己。国际歌里面讲的,不是靠神仙、救世主,更不是靠算命,是靠自己做出来的。怎么做出来的?就是孔子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里面就谈到很深的问题,这里面也关系到健康,健康出了问题就是灾殃,为什么会有灾殃?因为不善。因为在我们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做了很多不善,积了很多不善。所以在人生的某一个点上我们会产生疾病。这是中国人对健康、对疾病的一个很深刻的认识。


我觉得这个理念非常重要,对我们现在非常重要。我们讲八荣八耻也好,讲精神文明也好,讲社会安定也好,我们如果不跟自身的切身利益挂钩都是空话,那和我们切身利益挂起钩以后,大家才知道怎么去行持,才知道这个行持的意义。做一点好事,做一点公益,看起来是做慈善,是做公益,实际上最后是为自己,自己是最终的得益者。这个术数实际上是阐述的这个问题,是从更深的层面去揭示健康与疾病,这是和于术数。

3、食饮有节

这一点大家就太熟悉了。大家看看这里讲到是饮食有“节”,不是说饮食要多好、要多有营养,古人用词用的很巧妙,用一个“节”。


可能在座的的很多同志都有感觉,尤其肚子比较大的同志有感觉。过去,没有当官的时候,或者生意没有做那么大的时候身体很好,可是官做大了,生意做大了,身体就越来越差。你们是“都高”,人家说“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工资低,可能你们工资也高,在深圳工资肯定很高,“四高”。“四高”怎么来的?饮食没有节。很多做领导的人,很多做生意的人跟我说一个晚上要赶三四趟,这里吃了,到那里再吃,三四个队排着,这个叫有节吗?病就是这么来的,“病”从口入。这是两千多年前提出来的忠告,指出我们今天很多疾病都是因为饮食没有节造成的。所以这里《内经》提到饮食要有节,饮食是贵乎有节,为什么要有节?因为饮食是从我们口里面吃下去的,吃到脾胃里面。这个胃在中医里面讲就是土,脾胃就是土。土是干什么的?中医讲阴阳、讲五行,土是化生万物的,化生万物来供奉我们人类,供奉其他的生灵。可是我们观察一下大地上生长东西我们就知道为什么饮食要有节。我们看看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疏密,太密行不行?太密了都死掉;太疏行不行?太疏了产量低,不密不疏这个就叫做有节。所以我们不能够过饥也不能过饱。过饥了不行,能量不够;过饱了,怎么样,乃至猝死啊,那是毒药啊。大地上的东西,小麦是什么时候种?大米是什么时候种?它有时令。不同的时间生长不同的东西,这个也叫做有节。


饮食的很多问题,各有不同的说法,这个说吃鸡蛋好,那个说吃鸡蛋不好,怎么办?今天我既不说吃鸡蛋好也不说吃鸡蛋不好,说一个基本的原则,那么大家把握这个原则后自己去抉择,我觉得是最好。什么叫有节?如果冬天的东西到夏天,这个不叫有节。所以我们吃的要以时令为主。为什么夏天生长这个东西,为什么冬天生长那个东西,这个里面很奥妙,值得大家去深思,很有学问。


现在科学是发展了,但有些时候应了《红楼梦》的那句话“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现在的大棚菜,什么时候都可以吃到任何时候的蔬菜,好吗?不一定是好事情。老天这样规定了,什么时候长什么东西,它是有涵义的,这个时候就最需要这个东西,那个时候就最需要那个东西,老天就适时地生长那个东西,这就叫“节”,这就叫“从之”。这个时候不生长这个东西,而你偏要去吃,这叫“逆之”,“逆之则灾害生”,这是你自己去找灾害,没有办法,老天要降灾那还有办法,人自己要降灾那就没有办法,“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所以这个叫做“节”,我们应该尽量吃时令的东西,不要吃非时令的东西。


什么叫“时令”?人生也是很奥妙的。这十多年了,好像都流行那个什么“脑白金”,就是人体松果分泌的激素。四十岁以后松果体就慢慢萎缩,这个激素就慢慢的不分泌了。人研究出来了,就要补充这个东西,你不分泌了我就给你补充,这就是脑白金了。当初我有些朋友也吃,我就劝他们别吃。以达尔文的进化论说,人已经进化多少万年了,人这台机器,那是任何一台电脑没有办法与之相比的。人的器官在进化的过程中调整到适合的状态,某一个激素该什么时候不分泌该什么时候分泌,这个是自然天成的,所谓自然是最高的境界。


老子讲的很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最高境界,你不要去动小聪明。为什么人体四十岁以后要不分泌这个激素,那是从全局去考虑。你现在从局部发现这个激素从四十岁以后少了,你去补充它。它起来以后你知道其他会变化吗?人体是一盘棋,一整盘棋。我们离真正知道自身还远的很。当初美国也很热闹,可是很快美国人刹车了,知道这个东西不好,对健康并没有益处,美国人早就不吃啦,我们这里卖的红红火火,我们看广告摇来摇去的那个东西,这就是自作罪孽,这就叫做“逆之”。不要看短期的疗效,不要看短期的东西。我觉得做医生也好,作为我们自己也好,我们的每一个行为应该对整个人生去负责。


八荣八耻也提到“见利忘义为耻”,那就是为了一个短期的行为毁坏了你的一生。你是赚到了一笔钱了,可是你积下了不善,那个“余殃”会等着你啊,逃不掉的,和尚跑的了,庙都跑不了,不会有差错。要切记,基本原则是要“从之”,不要“逆之”。这个原则把握了以后你自然知道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我们重要的是要明白这个道理。


4、起居有常

起居为什么要“有常”?刚刚讲到,人的起居就像天地的变化,就像白昼和黑夜的变化。人为什么会有“起”?因为有白天。人为什么会有“居”?因为有黑夜。那么自然的白天黑夜是不是“有常”?是不是它高兴了就今天九点钟天亮?不高兴了就明天六点钟天亮?会不会这样?不会。只有一个地域的差别,新疆比我们这里天黑的晚,我们这里天黑的早,但是它是“有常”的,它有常,我们就要有常,这叫做“从之”,“从之”就“苛疾不起”,这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起居是一个大问题,说白了睡眠是一个大问题。现在我们很多的同志都日夜颠倒,这个不是健康需要的东西,这个显然是“逆之”,这种起居显然是有悖天地,有悖阴阳。这个问题下面我谈到睡眠的问题时还会具体的谈到它的重要。


5、不妄作劳

“劳”是需要的。“劳”我们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也就是行劳和神劳,劳是一定要有的,不能够好逸恶劳,人生最忌的是好逸恶劳,但是劳也是要有度,不能够“妄”,如果“妄”,那也是取祸之道。现在确确实实,尤其深圳这个地方工作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很大,很多人容易“妄作劳”,容易“太过”,这个我想大家自己知道,疲劳过度有没有好处。我看了一个报道,现在很成功的企业家,四十来岁左右猝死的比例逐年在上升,这个就是“妄作劳”的结果。所以这个“劳”,也是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孔子在《家语》里面有一段对话。当初哀公问孔子:“智者寿乎?仁者寿乎?”“智者”长寿吗?“仁者”长寿吗?孔子回答:“然。”对,智者长寿,仁者也长寿,这个长寿指的是能够“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


但是孔子紧接着就说“人有三死”,人有三种死亡并不是命运叫他这样,而是自己找的。人家不是骂人“你找死?”孔子讲确实有三种死是自己找的。哪三种?我这里举一种,因为第二第三种可能和今天的议题关系不大,我们举一种,跟这个议题很密切,他就讲了“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老过度者,疾共杀之”。讲的非常明白了。“夫寝处不时”,寝处不时讲的是什么?睡觉不按时间,睡觉不按照应该睡觉的时间睡,这叫“寝处不时”。寝就是睡。我们读大学那个宿舍不是叫寝室吗,睡觉的地方叫“寝室”。“寝处不时”就是我们《内经》讲到的?起居有常的反面,对不对?然后“饮食不节”就是刚刚讲的“饮食有节”反过来。“佚老过度者”就是“不妄作劳”反过来。这三点你都具备了以后你就怎么样?孔子有一句总结的话“疾共杀之”,疾就是疾病,所以疾病都会找上你,都会宰掉你,这个都是自己找的,如果这三者具备了,你就是“找死”,不是去“找活”。所以孔子把这个问题提的非常严重,“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老过度。”


这与《内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讲的是一回事情,这是太重要太重要了,这个不是小问题。这个也是大家很熟悉的问题,希望大家一起重温了圣人的教诲以后真正的向圣者看齐,也就是行之,不要光知道,不要说这个我早就知道,没什么,知道有什么用,要有用那就必须去行。


接下来《内经》就把健康的一个基本条件,需要具备的条件做了一个总结和概括。讲到“形与神俱”,就是健康必须要做到“形”跟“神”俱,才能够健康。仅俱其一是不行的。


“形”就是我们这个躯体;“神”呢,就是精神,就是心理。健康必须要两个方面,否则达不到健康。大家可以看了,公园里锻炼的人很多,可是不一定每个锻炼的人都很健康,有些人坚持的很好,在公园里面锻炼的很好,各种操都在做,各种拳都在打,可是回家以后怎么样?就跟老婆吵架或者跟老公吵架,这个不会健康,“形”是在锻炼,可是“神”呢。你每天都处在忧愁之中,这个不行。所以《内经》里面强调是“形与神俱”是两者都要齐俱。中国的文字是非常深邃的,不但很美,而且这个里面所包含的智慧确确实实令人由衷的赞叹。


我每一年都跟美国人上课,每一年暑期都有一批美国人来中国让我跟他们上课,几乎每一年在他们面前我都在感叹“我很有幸我是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中国的文化了不起,尤其中国的文字,任何一种西方的文字很难与之相比,比如“健康”这两个字你去琢磨,已经把健康的基础内涵、基本要素告诉你啦。


“健”讲的是什么啊?讲的是形体,有力,所以我们有健身,这是指的形体;那“康”指的是什么啊?“康”不是指的形体,康讲的是安乐,安乐是针对心来讲的,针对神来讲的,是一种心理的表述。


实际上“健康”这个词,我们天天都在谈,但并不一定我们就明白健康,为什么?我们没有真正去找这个字的涵义。文字里面是有道的,“文以载道。”所以中国的文字为什么那么奥妙,就因为里面有道。


所以实际上“健康”已经告诉我们是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物质文明指的是我们这个身体,精神文明指的是心理。所以过去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这就是讲的健康,健康就是两个文明。现在提的很多东西实际上都是传统的精华,这也告诉大家一个信号——传统不容忽视。时代再发展再怎么先进,我们都离不开传统。


怎么做到“形神健康,形神俱备”呢?《内经》又进一步讲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里面讲的“虚邪贼风”能够避之有时,我们就能够保证“形”不伤,不会受到伤害。讲到“贼风”,我就想现在有些服装让人哭笑不得,经常看到一些女孩子喜欢把那个肚脐露出来、腰杆露出来,这个现象媒体是要负责的,因为很多广告很多电视上面女的都是这样装束,其实这对身体可不好。肚脐是神厥,就是北方人要做肚兜罩的那个地方,不但穿衣服要有,还要加一层,可是我们现在还要把它露出来。而腰眼是太阳经脉所过的地方,这个很重要,是人身的命门所在,这个地方是绝对需要保护的,是不能让“虚邪贼风”伤害的。可是现在我们的着装成了一种时髦,就是敞开门户,“虚邪贼风”欢迎请进,欢迎光临。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不要命了,不知道今天在座的有没有这样的着装,我就拜托你们,为了您今后的健康,别再这样着装了!现在你很潇洒,可是年纪一过,过了三十岁、四十岁以后你就知道厉害了。男的还没有这个问题,我至今还没有看到一个男的这样穿。但女的问题就很突出了,月经不调、子宫肌瘤、椎间盘突出越来越多,等到出问题了就惨啦,欲哭都无泪啊。且不要说这样着装不文明,关键在于这些很重要的门户是要保护起来的,女的更应该保护,尤其在经期保暖是很重要的。经期不注重保暖,经行不畅,就会产生妇科病,现在的妇科病为什么会那么多,跟这个有绝对的关系,乃至于最后发生恶变。所以衣服一定要长,尤其女孩子,一定要扎到裤子里面,很多人虽然没有露出来,但是一弯腰什么都出来啦。


这是形。那么神呢?《素问》谈到所谓“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尽管各位很繁忙,当领导的当领导,做生意的做生意,但还是需要尽量的做到“恬谈虚无”,也就是开篇所讲的学会“放下”,心里面不留事情。事情照做,你照样繁忙,可是心里面留事不留事是两个概念,大家要好好去体会。心里面不留事并没有影响你的生意,你想你内心没有压力了,你内心空灵了,你的判断会更加准确,你会更加潇洒,你会更有魅力,那事业当然会做的更好,所以这个完全是一念之差。大家完全是存在一种侥幸的心,没有真实的认识人生。本来人生是真正可以潇洒的,但是很多人潇洒不来。这个“恬谈虚无”是要会放下,是保证我们的神、我们的心不受侵犯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保证“康”。



3

中医如何认识疾病



第二个问题就要谈疾病是怎么来的。其实我们把刚刚讲的健康反过来就是疾病,不健康就是疾病。


《内经》有很多具体的说法。像《素问》的“至真要大论”就讲到了“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就是百病都生于“风寒暑湿燥火”。这就是中医认识疾病跟西医的差别,西医认为百病是怎么生的,病毒啊细菌啊等等,所以要用抗生素抗病毒。中医怎么认为?百病从哪里来?“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的条件,自然的变化,决定疾病的产生,这就是我们开始讲的法于阴阳的整体观。


还有《灵柩》“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谈到了“夫百病之所生者,比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举痛论”谈到“百病生于气也”。“气”实际上就是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就是发怒,喜就是高兴。“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ong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是《素问》“举痛论”。

下面简单的来谈一谈《内经》对疾病由来的分析。


1、生于风寒暑湿燥火

就是外界的气候会导致疾病。过去,“风寒暑湿燥火”是纯自然的,但是,现在时代有了变化。这个“风”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空调、冷气,空调、冷气也就是燥了,在空调冷气下空气就干燥。这个“湿”可能也有现在的办法,“火”有暖气等等,所以现在不但有自然的因素还有人为的因素,这也是影响健康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现在很多疾病都是在空调的环境中慢慢的产生的。


《内经》里面讲的很清楚,为什么会有天热呢?天热的时候是阳气发散,阳气需要发散,阳气发散就把里面的阴寒鼓荡出来。因为人要吃五谷杂粮,人的环境不能够保证每时每刻都那么理想,所以里面会有阴寒,阴寒要借什么力量发散出去呢?天地的力量,夏天。夏天来了以后大家的汗毛孔都打开,然后天气又很热,再来,大家又要适当的劳作,虽然说“不妄作劳”但是要“作劳”,要有运动,这就要出汗,出汗以后人体的髓道就打通,就把很多的隐患排掉,这是肌体自己在调整,自然需要热,人身也需要热,这个时候阳气向外发散,就把内部的东西带出来,人要“顺”。


所以《内经》里面讲到夏三月是“无厌于日”,夏三月我们最讨厌太阳,但是《内经》明确告诉我们不要讨厌太阳,这就叫作“从之”啊,因为我们需要太阳。可是,现在我们很多人空调开的很低,温度就变的很低,人的阳气就往哪走?就往里走,就不是往外走。这就叫做“逆”啊,因为跟天的道路相反了,“逆之”就灾害生。很多疾病怎么来?这样来的。所以“风寒暑湿燥火”大家不要小看,是很多疾病的来源,外界环境是会影响人的健康。 

       

2、生于阴阳

生于什么阴阳?大家现在最能看的到的阴阳就是男女了,男的为阳,女的为阴,阴阳是个大问题。


为什么《内经》讲生于阴阳?刚刚讲健康要“法于阴阳”,这里讲生于阴阳是什么意思?最大的阴阳是男女。男女最大的关系是什么?夫妇。很多疾病怎么来?是从夫妇那里来的。这里在座的很多都是过来人,没有结婚的有,可能占少数。结了婚就是有家庭,有夫妻。“阴阳之道,发端乎夫妇”,孔子讲的。阴阳最大的问题就是夫妇问题。


这个问题一谈、一点大家就很清楚。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阴阳要和谐,也就是夫妇要和谐。现在有几对夫妻不吵架呀?有,那我们报业集团真是要大力宣传。现在很多夫妇不是你埋怨我就是我埋怨你,男的猜忌女的,女的猜忌男的。男的出去了,女的在家坐不住,不是相濡以沫,而是相互怨恨。这样阴阳就不协调,阴阳不协调是疾病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疾病实际上是由这条路上来的,《内经》点的“生于阴阳”讲的是这个问题。夫妇不好了,阴阳不好了,阴阳不和了,那么生出来的子女,又在这样一个阴阳不调和的家里生长,这个子女不可能好。


现在很多父母带小孩来看病,反复的看。中医也好西医也好,治好了以后又犯,实际上根子在哪里?在父母身上,在阴阳身上。这点是需要大家高度重视的。因为今天没有时间来多讲这个问题,提一提,就是说健康跟这一块太重要了。和谐的家庭,就是和谐的阴阳,就是“阴平阳秘”,“精神”就“乃治”,形神才能够健康。这点弄不好,吃再多的保健药都没用,什么口服液都不好使。


“生于阴阳”还是一个就是性行为的过度,这一点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现在的风气不像过去那样,过去的性行为只限于夫妻,用佛教的观点讲叫“正淫”,但是现在不这样,满世界的邪淫。住宾馆就知道,宾馆里到处都放了性用品,有几对夫妇是到宾馆里过性生活的?都是些乱七八糟的关系,这个是危害心身健康的,需要检点,男女都需要检点。不要图一时之快,这个是叫做积不善,这个不但影响你们本身的夫妻关系,而且影响子女。


你不要觉得社会好像提倡这个,党中央是没有提倡,但是整个社会风气好像在提倡,这是个大问题,这是要祸及子孙的,我在这里可以很负责的说,这个不但会影响到我们这一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子孙的身心健康,你嫖了娼,你看你的后世决对要有做娼的。孔子说的很清楚啊,你愿意你的女儿去做这个事情吗,不愿意,所以逢事要三思。这是《内经》讲的“生于阴阳”。


3、 生于喜怒。

也就是生于情志,情志是很影响健康的,情志是什么?

实际上我们刚刚讲到的:“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所以为什么说人要法于阴阳呢?人跟天地是一个整体,人的情志实际上就相似于天地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这个情志太过或者不及都会影响健康。“寒暑燥湿风”是外五行,外五行可以致病;那么“喜怒思忧恐”就是内五行,内五行也可以致病,尤其我在这里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学问。


屏幕上的人物是王善人,王善人是王凤仪,王凤仪可能在座有很多人熟悉,是东北的一位老人,1937年就去世了,这是一位农民,一字不识的农民,可是非常了不起。他类似于中国禅宗史上的六祖,六祖也是一字不识,但是后来彻证本性,对中国的禅宗有巨大的贡献,写有《坛经》。王凤仪也非常了不起,也是大彻大悟,但是他的方式跟六祖不同,他的方式是去帮助最底层的民众,尤其是帮助妇女,在他的学问里有一门很重要的学说,研究我们的情志、我们的心性、我们的心理行为跟疾病的关系。他有很深切的体验,然后把它上升为一门学问。


我们的心理行为直接影响健康,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行为不健康造成的,不健康的心理行为王凤仪归纳为五点:


第一点就是怨,怨人,喜欢埋怨人。“你怎么搞的啊,我这个水早就已经喝完了干嘛不给我倒来啊,你居什么心呐!”就是埋怨。

第二是恨。咬牙切齿,“我恨死你了”,尤其女同志可能喜欢这句口头禅。

第三,恼,恼火。

第四,怒,男同志容易发怒。

第五,烦。现在很多T恤上还写个“烦”字,这是要把病写在身上。


王凤仪总结了这五点“怨恨恼怒烦”是导致一切疾病的重要因素,他做了很细的区分。怨导致什么疾病,恨导致什么疾病等。


往往怨人的容易得消化系统的疾病,就是脾胃的疾病,怨是属土的,这个是毫厘不差的。我在清华大学访问的时候开始接触到这个学问,那个时候可以说我非常震动,我才知道我根本不叫医生,最多半个医生还不是很好的医生。


接触到这个学问以后,才明白过去只知道治“形”,只知道“健”,不知道“康”,这叫什么医生,所以自己很羞愧。于是我利用在清华访学的这一年,多次到东北去,因为这个学说发源于东北,也盛行在东北,去真正的访问,现在东北还有一些智者在身体力行,然后为人疗病,利用这门学问治好无数的病,我也知道为什么我脾胃不好,我是长期脾胃不好,但现在好起来了,还没完全好,为什么?因为我是喜欢怨人的人,今天我夫人来了,可以说她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离得越近的人就受伤害越大,王善人的这门学问讲人死在哪里呢?死在近人身上。谁跟你最近?跟你睡觉的那个人最近,不是父不是母,父母生下来最多陪你睡到三岁四岁,以后一辈子谁和你睡觉,你老婆你老公和你睡觉。因为太近啦,怨恨恼怒烦都容易产生,我最喜欢怨人,所以脾胃长期不好,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好了,又坏。后来才找到是这个原因,慢慢的去调整,去克服这一点,要从根子上去认识,脾胃才一天一天好起来。大家要知道脾胃是后天之本,健康之源,这一点很重要。


恨人,就伤“心”,循环系统的疾病跟恨是有决定关系的。这里失眠的病人有没有?你们检查一下你们内心的这个恨。过去我们讲阶级仇阶级恨,现在没有了。现在就有夫妻恨,同事恨,保证有。这门学问我可以说毫厘不差,大家只要敞开心扉,保证是这样。恨是属心循环系统。


恼,呼吸系统,肺。

怒,就是肝系统,肝胆。怒包括闷怒、郁怒、大怒都是,中风这些,中风在中医也是属于肝这个系统里面的。


烦,女同志喜欢讲“烦死人”。对不起,肾就有问题,生殖系统就有问题,烦这个因素直接伤肾。


这是很博大的一门学问,对于人生很有益处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我们去把握了、去思考了、去实行了,不但对我们自身对我们家庭,对整个单位乃至整个国家都有益处。《大学》里面不是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这门学问就是告诉我们怎么修身,身修了,家才能齐,家齐了单位才能齐,国家才能治。这是一门大学问,今天也就是介绍一下,网上有他的很多东西,大家可以去查。  


4、生于饮食

饮食包括食量的问题、饮量的问题,尤其现在饮酒的同志,“感情深一口闷”,这个对身体不好。包括“寒温无节”,大量进食生冷、冰冻的东西,这个不好。尤其现在什么东西都是冰冻的,这个会损伤人的阳气。人的阳气对于生命来说太重要了,不要轻耗。救都救不及,补都补不及,你还老去伤害它。冷饮是西方人发明的,中国人的体质和西方人的是不同的,这就是法于阴阳啊,西方是收的,东方是散的,一散,内里面的阳气就露;西方是收的,里面的阳气就盛,他可以耐生冷,我们是不能耐生冷的,不宜吃太多冰冻的东西。


5、生于居处

居处也是有影响,居处的环境实际上就是风水。过去认为这个是迷信,这是决对错误的,有没有风水?肯定有。


只要有中医就有风水,风水跟中医是一个道理,它就讲五行。怎么进气,门窗的走向,纳什么气,就是阴阳,这就是五行,没有丝毫迷信。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人身就是五行,人的五行的秉受是不同的,所以居住的环境,这个阴阳协不协调,五行相不相合,它会影响在这个环境里面居住的人他的心、他的身。所以“生于居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讲的是这个问题。


刚刚讲的也就是“寝处”,也就是跟睡眠有关系。起居,这里我稍微谈一下,今天也没有时间多讲,睡眠很重要。人生的睡眠实际上是一个补充阳气的过程。我们刚刚讲到阳气是人的命根,阳气靠什么补充,阳气耗散的途径很多,像我现在在这里讲话是耗阳气的,大家在这里听课也耗阳气的,行、动、一切思维都在耗阳气,举手投足都在耗阳气。耗阳气的途径很多,可是补充阳气的途径很少,几乎就靠睡眠。所以睡眠几乎是养阳气的唯一的方式,你说重不重要,也就是养命的唯一方式,所以这个睡眠太重要了,大家真是不要等闲视之,“起居有常”就是讲的这个问题。这个“常”就是讲的跟阴阳合拍、跟四时合拍、跟天地合拍。现代科学实际上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大法宝就是睡眠,就是要早睡。

为什么要早睡?刚刚我们讲到了居处是要“有时”,睡眠是要“有时”,为什么要有时?因为天地的阳气是在这个时候潜藏,在肾所主的这个时候,是人的亥、子、丑,就是冬天是肾所主,那冬天就是老历的十、十一、十二月。一天里面也有冬天,一天的冬天是什么时候?亥时、子时、丑时,用现在的二十四小时就是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这个是肾所主的时候,这是一天里面的冬天,这个时候是需要藏的。我们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最好的藏的状态是什么呢?睡眠。在睡眠状态下就养精就蓄锐,阳气就获得很好的补给,就可以持续发展,人的生命就可以持续发展。现代的医学就讲,这个很奥妙,传统医学也认识到这点。


中医讲肾是主骨的,骨生髓,髓生血,造血是在骨髓系统,骨髓是由肾所主的,而肾什么时候工作呢,冬季工作,也就是一天的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钟,在肾当班的时候才造血,肾在怎样的状态下才当班?肾要人体处在藏,睡眠的时候才当班,要强调在这个时段里一定要睡觉,睡觉了肾就能够主骨、生髓、就生血,阳气就能够得到补给。如果在这个时候不睡觉,错过了,对不起,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当然你也睡八个小时,你的这八个小时跟我的这个就不一样。现代人习惯于夜生活,显然这个是有悖天道的,这一点希望大家真正的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调整自己的睡眠,“得道天助”。


我们很忙,怎么办?我们可以早一点起来干活。今天我们听到两位领导说深圳的同志习惯于睡懒觉,这个不好,违反自然,这个可以调整,健康在大家自己身上。陈老师的意见,如果实在做不到的,那么你的双休日就拿来早睡,九点钟就睡觉,就等于一个礼拜五天在透支总有两天给你补啊,如果那两天休息了以后一放开就熬到三四点,然后睡到十一、二点那更加完蛋,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今天的时间已经超过了,还要留一点时间给大家提问,今天我就简单的从以上几个角度谈到中医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正如我在报告开头的时候所说,真正的健康属于大家自己、真正的上工属于大家自己,但是有一个前提,这些道理都很简单,实际上饮食也好,起居也好、劳逸结合也好,大家都知道,但是拜托大家一定要去身体力行。所以,只有我们去行了,我们才能够得到。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如何关注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②复制“微信号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你本善良

jrbch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国学传统文化,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性理疗,讲病治病,佛法

可加QQ群114284030交流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圣贤治要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圣贤治世精要, 国学传统文化,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历史文化



改变我们眼中的世界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刹那,就踏上了回去的旅途,这中间的所有经历都叫命运,而所有的过程和感悟都是收获,这所有的收获都是补课,而生生世世的补课都是为了迈向涅槃! 当我们内心的世界改变了,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也就改变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