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生气就不会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六位名医亲历的真实医案

你本善良 2020-09-18

 点击上方"你本善良"可关注我们

你本善良,缘何多病,皆因吃了五毒丸.

古人说:百病由心生!

善人说:怒恨怨恼烦,人生五毒丸,吃半丸就生病,吃一丸就要命。



▲ 郝万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中医经典著作全国示范教学《伤寒论》主讲人。曾担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等节目主讲嘉宾。著有《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郝万山说健康》等。



至于能不能除根,我反问她:“难道你不知道你的病根是什么吗?第一次发病是因为生气,第二次发病还是因为生气。这就是病根呀!能不能除掉这个根,就看你今后能不能不生气,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呀!”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介绍,90%的疾病都和精神压力有关。病由心起,魔由心生。可以说,不生气就不会生病,少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


本文专家观点:

郝万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顾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 

何裕民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程蕾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 

董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徐林友 黄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1


郝万山:咽不下那口气除不了病根


那是在40多年前,

一个刚满14岁的女孩儿,人极要强。

只因所在年级第一批入团名单中没有她,

就断定是班主任说了坏话,

导致吃饭咽东西很不顺畅,食物反流,

后来发展到胸骨后疼痛而不能忍受。

经过某大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

医生建议做手术,术后,她能正常进食了。

不料30年后因家事生气,

已经年满44岁的女士病情复发。

于是来找我。

我说,这种病是她生大气后引发了,

食管下段的括约肌痉挛而不能松弛所造成的。

中医叫“噎嗝”。


至于能不能除根,我反问她:

“难道你不知道你的病根是什么吗?

第一次发病是因为生气,

第二次发病还是因为生气。

这就是病根呀!能不能除掉这个根,

就看你今后能不能不生气,

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呀!”


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介绍,

90%的疾病都和精神压力有关。

病由心起,魔由心生。

可以说,不生气就不会生病,

少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


建议:

爱生气,可经常按摩腹部。

不仅能直接调理胃肠系统功能的失调,

还可以调节人的心理情绪,促进安眠。


2


顾晋:不爱惜身体,

身体不会替你扛过一切



▲ 顾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外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被誉为“中国结直肠癌领域的第一把刀”。


有一个病人,他是省级后备干部。

四十多岁,仕途一片光明,

此时罹患肿瘤。

面对肿瘤他选择了隐瞒,

白天在单位上班,

利用暑假到我们这儿做手术。

回去不告诉任何人,像正常人上班,

我劝他,

工作是干不完的,身体是自己的,

如果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是“0”。

他说:“您不知道,我这个位子多少人争,

他们要知道我病了,还不开心死了!

那样我的前途就没了!”

就这样,他回到当地继续工作,

不做化疗,很快肿瘤复发,离开了我们。


总有人心存在着侥幸,

不愿意承认疾病的存在。

觉得工作更重要,总想等一等再说,

但疾病不会等你,肿瘤不会饶你,

你不爱惜身体,身体不会替你扛过一切。  


建议:

有不适,头痛头晕,腹泻便秘,

便血腹胀,消瘦乏力等症状,

别错过身体给你的提示,

放下手里的工作,丢下到手的钱财,

尊重身体的提醒,给自己一个机会,

留住生命,一切还会有。


3

何裕民:千万别做“好女人”



▲何裕民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有个人找我看病,她在银行工作,

患了乳腺癌。

本来乳腺病已经控制得很好,

可她总说腰酸背痛。

她说:“我一回到家,

看到家里地板上有一点灰尘,

就要骂人,自己就要拖地。

我一看见有灰尘,就心里难受。

我这种习惯改不了,我必须把它擦干净,

心里才舒服。

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我有强迫症。”

她说:“我是小校园长,

我这辈子做了40多年的教学工作,

向来没出过过失,还一向受赞誉。

我不知道为啥会生乳腺癌这种病?”

我告诉她:“这就是过于追求完美、

太过认真的恶果。

你生乳腺癌是长期吹毛求疵的结果。

你把小问题看得很重,所以,

神经系统的弦始终都绷得紧紧的,

内分泌就紊乱了。

所以,靶器官也受不了了。”


建议:

生活中不要太吹毛求疵了,

也别做事事追求完美的“好”女人。

记住一句话,要想健康些,就得糊涂些。

要想长寿些,就得简单些。

要想幸福些,就得随便些。

如此就能活得更好,癌症也会离得远远的。


4


 徐林友:改变坏习惯,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徐林友 黄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回忆起我患癌的前10个月,

我曾有过一个月做了26台大手术的经历,

每天提前上班,直到晚上12点以后才回家,

简单吃了几口就瞌睡重重,

洗漱完后,躺在床上又睡不着,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将近1个月。

反思之后,

我认为自己得肺癌的最主要原因是:

持续长时间的工作压力过大和疲劳,

影响了饮食和睡眠习惯。


生病之前,我抽烟、喝酒,

下夜班会外出吃夜宵。

患病后,我迅速戒掉了烟酒,

平时多吃素菜和玉米等,

荤菜很少吃,也不外出应酬了,

大多数时间安静地坐着,

看医学书籍,陪女儿和妻子。

晚饭后,我会散步半小时到1个小时。

开始的时候,身体虚弱,脚步迈不动,

但后来坚持走下来了。


建议:

别怕为时已晚,就怕你从不开始。

改变自己的坏习惯从来都不晚,

哪怕从这一分钟开始。


5


董峰:防住风邪才能少生病


▲ 董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治医师。


有个在国企当老板的病人,今年总是头痛,

每次头疼起来都说自己简直想撞墙。

原来,他们单位刚搬了新的办公室,

因为房子是新装修的,味道特别大,

必须开窗透气,

所以,整个办公楼都天天开着窗户,

而他办公的地方正好后脑勺对着窗子。

找到问题所在,我让他暂时挪一下方向,

别把头对着窗户,

后来他的头痛就再也没有犯过。


头为诸阳之会,“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头是人的巅顶,

这个地方很多邪气自己是来不了的,

风邪却容易通过后脑勺钻进来。

风邪入侵人就特别容易感冒,

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顽固性头痛!


建议:

大家一定要避免风吹头部,尤其是后脑勺。

千万不要因为贪凉对着空调吹,

更不要直接铺个凉席睡在地上。


6


延伸阅读

王陇德:为何院士大多都长寿?

所有的养生秘诀,五大院士终于说明白了


01 静养不动,跟自杀是一样的


▲王陇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原副部长。


俗语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鳖”。

有人说,

这两种动物就爱静养不爱动,照样活得长。

这种说法大错特错!

乌龟是骨头包着肉,人是肉包着骨头,

乌龟是‘冷血’,人是‘热血’,能一样吗?

乌龟身上有230多块骨头,90多关节。

人身上有206块骨头,230个关节。

人身上那么多关节就是让你运动的。

只有运动才能保证关节软骨的健康。

关节软骨里没有血液供应,

必须得吸收关节液才能营养,

而关节液只有活动时才能大量分泌。


所以要想长寿多运动,

我的旅行箱里一直放着拉力器,

无论到哪里出差我都带着它,用它锻炼,

这个习惯已经保持十多年了。

哑铃、拉力器的主要功能是锻炼肌肉。

美国有研究显示,如果不去刻意锻炼,

30岁开始人的肌肉便逐年减少,

到75岁时会消失50%,

这时慢性病你是想防也防不住了。

尽管六十多了,

我的手臂三角肌、胸肌也不亚于年轻人。


2


孙燕:不要人为地给自己“诱发”肿瘤


▲孙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不要人为地给自己“诱发”肿瘤

我是个临床肿瘤学方面的专家,

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身体内,

什么时候会发生癌变。

举个例子: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部精良的汽车,

每个脏器24小时都在辛苦工作,

当然需要保养和检修。

不少肿瘤,可以说是,

被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出来的。

比如过多食用高脂饮食、喜欢吃肉、

不吃蔬菜就容易诱发肠癌。

吸烟人增多会导致很多“二手烟”肺癌患者。

性生活混乱、感染HPV(人乳头状病毒)

则使得宫颈癌发病上升。

然而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以前,医学界还质疑过,

精神因素怎么会跟癌症有关呢?

后来一个研究发现,

长期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

过强的应激反应就会降低人体免疫力,

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

该睡觉时睡觉、该吃饭时进食,

每天有一定时间锻炼,不要抽烟喝酒。

养成规律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生活节奏。

 总之,不要人为制造很多不利因素,

才有利于防癌控癌。


食物别裸露在厨房

穷也得癌,富也得癌,

癌症高发可以用按下葫芦浮起瓢来形容。

相对穷一些地方常见的上消化道癌、

子宫颈癌等的发病率刚刚开始下降,

常见的肺癌、大肠癌和前列腺癌又明显增高。

云南宣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农村女性不吸烟,

肺癌发病率却高于男性的地方。

这是因为她们做饭时是生火塘,

烟煤燃烧着,却没有烟囱,

长期处于含致癌物的煤烟环境导致的。

而且对她们晾在厨房的食物进行检测,

发现含有致癌物苯并芘。

安全起见,食物最好别裸露在厨房,

应封闭保存,这样不管是什么致癌物质,

都可以挡在外面了。

预防肺癌更重要的还是不抽烟,

还要注意生活点滴,

如在装修新房时,要考虑厨房的通风效果。

做饭时要开窗通风。

少做油炸食物,

尽量使用微波炉、电饭煲、电烤炉等电器。


吃完饭就离开餐桌

我每天只吃七分饱,

但又受不了美食的诱惑,

于是感觉吃的差不多了,

就马上离开饭桌,绝不久待,

更不会与家人在饭桌旁聊天,

生怕管不住嘴又多吃两口饭菜,

偶尔还会把晚饭省下一两顿。

饿着要比撑着强、瘦的要比胖的好。

因为肥胖可能为多种癌症埋下隐患,

特别是平时摄入较多动物脂肪、

红肉以及喜欢吃煎炸食物的人,

更要适当控制胃口来减少患癌风险。


3


王振义:心态阳光点,别把钱看太重


▲王振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我没有把钱放在第一位,

如果我把钱放第一位的话,

很多事情都可能会发生偏离。

我认为钱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但是人的感情和人的爱心是无限的。

当你生命终了的时候,

上帝不会问你有多少钱。

十几年前我去南通会诊,

当时家属在我包里塞了一个信封,

起先没看,到上海后一看是四千块钱,

我随后就给家属寄回了3600元,

因为按照当时上海的规定,

只能拿400元的会诊费,我不能多拿。


当下社会中的一些人确实需要精神救赎,

我们应该充满希望的去帮助社会,

而不是去抱怨。

就拿我举例吧,

我有眼病,常常流泪,

看了很多地方也没有能看好,

但是我不会去抱怨,经常对自己说:

“我在悲伤的场合流泪了,

他们会觉得我很同情他。

在快乐的场合我流泪了,

他们会觉得我能与他们一起感受快乐。

而当我要去见上帝时,

上帝会说,你回去吧,

因为你流泪一定是还留恋那块土地。

很多事情要换个角度去想,

无论是科学家、医者,还是整个社会,

一定要有阳光心态,如果只有抱怨,

那就不会有前进的激情和动力。


4


葛均波:肉多了、动少了,病就来了



▲葛均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几十年前我们一年都吃不了几口肉,

而现在大部分家庭几乎顿顿都要有肉。

我所在的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的病床数,

十年前有88张病床,病人要排半年才能进,

而现在增加到192张病床,

却排半年绝对排不进来。

这很能说明问题。

肉类吃得多造成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

随之而来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慢性病。

吃得不健康,运动量少了,

疾病自然就多了。


5


邱贵兴:腿痛再补钙,晚了



▲邱贵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


很多人以为,

人到老年腿脚疼痛是“缺钙”造成的,

甚至认为这种疼痛不用治疗,

挺一挺就能熬过去。

其实,骨质疏松症一旦出现明显疼痛,

骨骼中的骨量已丢失30%-50%以上,

这时再单纯补钙,已经晚了。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防患于未然”。

年轻时努力提高身体的骨峰值、

保持正常的骨钙量和骨密度,

就能缓解骨质过早流失。

这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

缺乏运动会使骨丢失加快,

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走路时讲究挺胸提臀,

就可以预防骨关节病。

一挺胸、一提臀,

自然肩部和胯部就都往后走了。

再比如坐着的时候,

要尽量让下腰椎部位贴住座椅靠背,

或者在腰部垫个小枕头。

能帮助保持腰椎曲线向前,避免劳腰。

所以,坐立行你都得顺着脊椎的型,

才不容易得病。

别嫌这么走这么坐费劲,习惯就好了。

而且千万记住,越不舒服越要坚持,

因为这说明脊椎已经不习惯正常弯曲了,

就应该赶紧调整。■



投稿邮箱: 53283977@qq.com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如何关注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②复制“微信号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你本善良

jrbch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国学传统文化,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性理疗,讲病治病,佛法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圣贤治要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圣贤治世精要, 国学传统文化,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历史文化



改变我们眼中的世界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刹那,就踏上了回去的旅途,这中间的所有经历都叫命运,而所有的过程和感悟都是收获,这所有的收获都是补课,而生生世世的补课都是为了迈向涅槃! 当我们内心的世界改变了,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也就改变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