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善人性命之学 - 性理疗病法

你本善良 2020-09-18


 点击上方"你本善良"可关注我们

你本善良,缘何多病,皆因吃了五毒丸.

古人说:百病由心生!

善人说:怒恨怨恼烦,人生五毒丸,吃半丸就生病,吃一丸就要命。


性理疗病的原理与准则


性理疗病,“性”是指人的气质与性格,“理”,就是规律或法则。“性理”,在这里是用“五行”说明人的气质与性格的阴阳消长变化规律的。性理疗病便是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通过语言为人医病。“心病要用心药医”,正是说明这个道理。心药,是指用开导,说理、挖根源和暗示等方法,来解开病人心上的疙瘩,从而愈病。

在医院里常遇到某些患者胃溃疡治好了,突然血压升高了。这样病好了,另一种病又犯了,按下葫芦瓢又起来,说明有些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疾病,是很顽固的。阴气不消,总在人身上找薄弱环节。也就是说,精神上的疙瘩不解开,肉体上的痛苦没完没了。只有治愈心灵上创伤,肉体才能真正得到安宁。

中国医学向来重视心理卫生,强调生理卫生与心理卫生的统一。两千年前的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重点阐述了精神因素和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说明了情志可影响脏腑躯体,消除私心杂念和各种烦恼,可永保健康。

“病是吃气活着,疮是吃火活着,人若能不生气,不上火,就把病和疮饿死了。”这是凤仪先生在性理疗病中常讲的一句格言,性理疗病认为恨怨恼怒烦是“五毒”,可在人体中产生一种阴气,阴气过盛,便可使人的生理功能失去平衡,人的周期节律失调,因而发生疾病。所说的“上火”,是指急躁、焦虑、患得患失、非分妄求和牵心挂念等情绪而言。这样过多的消耗精气,便损伤正气,削弱免疫能力,内火炽盛,使人易患疮疡或头病。现在医学实验证明,情绪好与坏,可产生不同的生化过程。心情愉快时,血液中便会增加一种有利于健康的生化物质,精神苦恼则会产生一种对精神和血管有副作用的另一种物质。常听孩子妈妈说,当自己生气上火或过于劳累的时候,小儿吃母乳便容易腹泻。这正是等于吃了被“毒化”了的乳汁,才使小儿直接受害的。这是从孩儿身上反映出来母亲的血液里产生一种有害的生化物质的实证。那么无小儿疾病反映的一般男人女人,生气上火之后,其有害的生化物质照样在他们体内起作用。

心性表露于外的称为情绪,一般来说,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种是正面的情绪,属阳,包括快乐、希望、恬静、好感、和悦、欣慰、勇敢等等。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与此相反的,是不愉快的情绪,属阴,发作出来就叫脾气。严重时,可刺激人体的器官、肌肉或内分泌腺,有害健康。这种情绪除了“五毒”(恨怨恼怒烦)和“上火”之外,还包括沮丧、失望、悲伤、害怕、不满、嫉妒、疑虑等等。

凤仪先生在性理疗病中,最多见的是消化系统病,如胃病,食欲严重减退,噎膈、转食、膨胀等肠胃病。这种疾病明显是由阴面情绪所造成的。如家庭不和睦,经常有顶嘴情形,长时间生气,不愉快的事连续发生。这样,便可出现胃肠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事不遂心时,立刻感到茶饭不思,勉强吃点东西也感到腹部不适,食不甘味。这是为什么呢?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当你暴怒时,胃幽门(出口处)的肌肉骤然紧缩,使胃腔里的食不能入肠腔,以致整个消化道发生痉挛而出现胃痛、腹痛、呕吐等。人在忧郁,情绪低落时,胃蠕动减弱,胃液分泌减少,直接影响消化功能。实验证明,情绪对内脏器官的影响,以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最为明显。所以有的医学家说,人的消化系统是精神因素的“晴雨表”。精神处于强烈,持久的刺激状态时,通过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通路,肾上腺皮质会分泌较多的皮质激素,使胃酸分泌异常增加,胃酸的酸性增强,可引起胃溃疡病。

先生常告诉人们,人家心里有憋屈话,要让他尽情地说出来,不要闷在心里,免得生病。医学研究表明,越自我封闭的人,胆固醇含量越高,越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把话憋在心底,让痛苦煎熬自己,自己就可能被痛苦吞噬。前后两者的说法不同,但说明的问题是一致的。

先生在多年性理疗病中总结出:“怒伤肝,恨伤心,怨伤脾,恼伤肺,烦伤肾。”其实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发怒时,面红耳赤,血往头上冲;受惊时,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这不是很明显的由心理变化影响生理而发生病理变化吗?性理疗病时,常引用一句很质朴的比喻说,“猫食碗招苍蝇,没有内乱引不来外患。”意思是说,正因为自己内有“阴”,才引来外面的“阴”。如一般头痛脑热的感冒,是直接暴露于细菌而引起的。但现代医学表明,我们只是在免疫系统机能低下的时候,才会伤风感冒。而消极的心理与情绪,是免疫系统的潜在不良因素。因此,有时强烈的感情波动,如仅一瞬间的暴怒,所造成的后果(如脑血栓等),却需要长时间才能治愈,或留有后遗症。

为了探索外界对心理的影响,以及心理对身体的影响,许多学者是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把一窝生的羊羔,安排在同样条件下生活,所不同的是在一只羊羔的近旁拴一只狼,让它经常看到这只可怕的野兽,在威胁着它的生命。结果,这只羊羔就会吃不下东西逐渐瘦弱下去,不多久,便死去了,而另一只羊羔却长得很好。

医学家曾做过一次更为有趣的实验,将猫放在一个特制的箱子里,箱子里装有一个压杆,每当压一下压杆,就有它所喜欢的鱼一类的食物掉下来,但同时猫爪子必挨一下电击。每一次猫提心吊胆地去踩压杆,都免不了被电击一次。结果是饥饿的猫,宁可遭到电击也要吃鱼;但有时为了避免痛苦,眼巴巴地瞧着压杆不敢去碰,内心矛盾重重,在进也受苦,退也难熬的折磨下,过了一段时间,猫的血压升高了,得了“高血压病”。

中国传统医学关于精神因素与内脏疾病的关系,有深刻的论述。历代医家,关于“七情”是致病的因素,在医籍中都有明确的阐述。精神与疾病戚戚相关,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就说明这个道理。世界著名长寿学者胡夫德兰在《人生延寿法》中强调指出:“在对人的一切不利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先生在劝病中总结出,生气对病和疮起到助长作用。他说:“有寒病的,越生气病越寒;有疮症的越生气疮的毒火越大。因为气像风似的,冬天刮风,越刮越寒;夏天刮风也是热风,和这道理是一样的。”生气本身就属阴,阴气重浊下凝,便是寒,易患腰腿疼病。疮症本身就是毒火,越生气,就等于越给毒火添油,所以疮越重。

性理疗病者认为“生气、上火,正是给疾病上肥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情绪很可能是癌细胞的活化剂。同时,一切恶劣的精神因素,最易打击血管这个生理上最脆弱的地方。这不能不说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的原因。

有什么性格,易患什么病,是当前国内外“心身医学”中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凤仪先生于清末民初,花费四十余年的时间,在性理与病理研究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发现人身有阴阳二气(有别于中医所讲的阴阳),阴气过盛便是致病的主要因素。然而,阴气是怎样产生的呢?是由于气禀性经常发动逐渐积累的。气禀性的发作通常是通过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具体反映出来的。每当事不遂心,人不对意,便动气禀性(简称为“动性“)。性理疗病就是要把一睁眼就首先看到他人的“错处”的这种惯性思维翻转过来,变为先看自己的过错,认识到“看人不对就生气”,这本身就是严重的过错。所以性理疗病法中必然包涵着“伦理疗病”的内容。

性理疗病的准则如下:

(1)必须明确病人是由于某种气禀性(五行性的阴面)才患某种病;
(2)要强调改变或化除致病的气禀性(简称“化性”);
(3)通过“悔过”、“道过”,亮出思想,解开疙瘩,打通心灵的“堵塞”;
(4)挖找出因人、因事、因财而致病的思想根源;
(5)通过“笑”或“哭”以拨阴取阳;
(6)转移注意力,以扭转致病的思想焦点。

上述六条中,变化气禀性和悔过、道过,是性理疗病的关键。不论悔过、挖根源或化性,病人都必须是真心实意的,否则无效。

这里还有一条主要原则,即讲病者不仅有讲病的本领,同时更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在病人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所以性理疗病不单纯是方法问题,而品德的感召力尤为重要。医者绝不收受谢礼与任何报酬,如病人对医者有鄙视的心情,其方法再高明也难以奏效。

在性理疗病的过程中,能适当地配合“问性法”,则其疗效会更佳(方法详见《五行》篇)




性理疗病机理初探

凤仪先生由于听讲善书,悔过愈病后,彻悟了一条真理:“恨怨恼怒烦”是致病的根本因素。疾病是从这条渠道进入的,因此,也必然再从这条渠道上化解。“心病还须心药医”,这便是性理疗病法总的原则。

性理疗病与“伦理疗病”是相辅相行。在劝病的过程中,往往要考虑到伦理问题。伦理关系理顺了,拨阴反阳了,疾病自愈的情况常见。所以性理疗病与伦理疗病,其道理是统一的。

具体来讲,恨怨恼怒烦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必须从人与人的关系上谈起,在人际关系中,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关系,便是家庭伦理关系,如夫妻、父子、兄弟、婆媳等等。这此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表现在许许多多未学过伦理与人生哲理的人照样当丈夫、妻子、父母和儿女;说它复杂,而是家庭关系想处理得好,就不那么简单了。许多大人物能统率千军万马,但这小小的家庭,不一定听他摆布,这就说明家庭问题又是相当复杂了。


所以人生有很多苦恼来自于家庭,如夫妻吵架,父子责善,婆媳不和,兄弟争讼,等等,再从社会上看,人我之间的矛盾,诸如权势、地位、名利、彼此倾轧、患得患失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致病的精神因素的来源。那么,这种人我关系上的阴影,是通过什么渠道变成人们各种疾病的精神因素的呢?通常是由于习惯的偏激心理造成的。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可常听到“怨他,不怨我”,“人家错,我都对”(实际不一定是人家错,我都对);“他气我,我才生气”;“他做事太气人”;“他对不起我,太叫我过不去”等等。一句话,就是“我生气有理”。其实这正是为自己生气找充分的理由。越是这样想,越是觉得自己气的对,越气越来劲,结果害了自己,甚至气出病来。岂不知,这种生气本身就是严重的过错。

凤仪先生强调不生气,正如西哲所说:“因为他人无理而生气,其实就是用他人的过失而惩罚自己。”(康德语)有些人竟至于的把自己“惩罚”出病来,这不是十足的愚蠢吗!先生说:“我发明劝病法,是本着人道去劝,病是什么,就是过,把过道出来,病就好了。”这里所说的“过”就是指“因为他人无理而生气”说的。先生又说:“凡是专好看人家不对而生气的,正是他自己不对,人要能把这个理认真了,疾病自消。”这话言浅而意深,是先生通过一生的实践而总结提炼出来的真理。实际来讲,凡是不会当人都是过,如不会当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婆媳等等,都是过。比如不会当父母就教育不好子女,这不是过吗!

人的气禀性是根深蒂固的,它来自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习染。刚懂事的小孩打起架来,也总是相互怨对方,而不怨自己。怨人就生气,生气就产生阴气,这种阴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无减,往往贯穿在人的一生,支配着人的一生,染污着人的心性,人却不自觉,这种不卫生不健康的精神,怎能换取健康的身体呢?先生说:“人都说修好而未得好,其实他的心里竟装着人家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生气的时候,别人有多少好处也看不见,只是盯住人家的缺点和错误了。这样,不仅容易生病,同时也把人我的关系闹坏了。人在阴气(气禀性)爆发的时候,往往有如下山猛虎,势不可挡,又如汹涌的怒涛,翻江倒海。由此而闯祸者,屡见不鲜。


所以,先生提出“化性”之说,教人化除气禀性,教人“认不是”,“找好处”,这乃是愈病“齐家”的两件法宝。认不是(悔过、道过)方能拨阴,“找好处”始能“取阳”。拨阴取阳,便能恢复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抗病的能力,疾病自愈。在诸种病因中,最可怕的就是心灵上的“堵塞”(想不开,过不去)。

“悔过愈病”里面有个关键问题,即是真心这意还是虚心假意,虚心假意便是自欺欺人。悔过、道过是在认识上来一次大翻个,必须真心实意地承认自己的过错。通过“翻箱倒柜”,挖根源,解疙瘩,竟至痛哭流涕,大翻良心,使长期残留在意识里边的怨气恼怒,来一次大清理,在心底深处发生一次在震动,起了质的变化;将长期以来专好吸收他人的阴暗面,致使自己的阴气凝重地继续发展的“惯性功能”突然逆转,将专好看他人不对的心理转为看自己的不对(谁都有不对,只不过是看不见而已,这便有助于切断某些病理变化环节,拨阴取阳,使人的生命节奏重新得到和谐,消除形成身心疾病的恶性病理循环,使思想--躯体--精神三者重新恢复平衡和统一,从而愈病。


人身的阳气好比天体的太阳,如太阳失常,自然界万物生长就要受到影响,人的“阳光”失常,就会影响心身功能的正常运行。因此,人体的阳气,像太阳一样放出“光芒”,照耀着脏腑经络,永葆阳气充盈,就会使人精力旺盛,抵御各种疾病。

“笑”是人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标志,它不仅对人的肺部有明显的益处,而且能够消除对健康有害的神经紧张与压迫感,使肌肉放松,有助于血液循环。长期不笑的人,表现了心理和生理的不正常状态。著名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因因用脑过度,年老时常头痛,有一位医生并不给他开药方,只是对他说了一句英国谚语:“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得到启发,经常去看喜剧。结果,他的头痛病不药而愈,活到七十六岁。凤仪先生说:“有病固然是苦的,你要故意的乐,乐久了,真乐就出来了,阴气像一股烟似的飞出去了,疾病立消。俗语说‘神出鬼没’,乐就是神,阴气是鬼,神出鬼自然就逃走了。”有的医学家说,笑是人们健康的‘保险阀’,确有道理。

“哭”是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感情。人在心里非常苦闷和憋屈的时候,都要大哭一场。这时有人会劝阻,也有人会说,让他(她)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吧,哭完心里就敞亮了。通过哭也可将郁结的阴气发泄出去。现在国外医学界已研究证明,人在紧张和受压抑时,体内人产生一些不利于健康的某些生化物质,这些物质也可以通过眼泪排放到体外,心情痛苦的泪水,和高兴时的泪水,所含化学物质是不同的。所以有的个别疾病,哭一场会痊愈。

“转移注意力”在性理疗病中,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凤仪先生说:“病是寒的,意念不敢去,疮是属火的,意还不敢离开,可惜人都不会用意了。像生疮的,疮属火,然而手偏去摸索它,越摸索越往那里去,所以疮越重。”如患眼疾者,能把意念常沉到脚心,往往眼疾可愈,这便是会用意念最浅显的例证。由于外界的作用,使病人转移注意力的疗法,往往是通过“暗示”对病人施加影响。暗示与说服教育不同,它突出一个“暗”字,不像说服教育,旗帜鲜明地进入人的意识之中,而是悄悄地“溜进”意识里去,用以分散病人对病情的注意力,使思想焦点从病所转移他处。

“化性”疗法首先是要认识自己的气禀性,要知道自己的病,是由化除自己性中的阴浊气质。这是性理疗病的一条根本途径。如瘫痪七年的赵品三,首先认识到自己的气禀性是什么色,什么味,发动的时候有多么长的劲。后来由于外界的一触动,便发现了自己的阴气升起,于是气机突变,阴性化除,七年瘫痪,霍然而愈。当然,也有的病是逐渐痊愈的,随着阴气的渐渐化除,病也渐渐地好转而愈。

凤仪先生说:“忧愁时才生黑气,为难时就生暗气,这些气有毒就容易生病。医生治病,只知药力,而不知道病人的境遇和心性。吃药虽然也有效果,但愈病不一定完全彻底。因为病像贼似的,药像兵似的,身体像民户似的,兵力大能把贼杀尽,当然是了祸啦。然而要只能把贼撵走,兵不能常给民户看家,兵走了,贼又来了,这时贼祸必然更大,所以病轻的,药力能胜它可以好,但不好的病,必越发厉害。我主张化性养神,神足则病自然就好了。”这是凤仪先生通过性理疗病实践,对心理--躯体--精神三者互相制约及疾病变化的经验总结。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是相通的,祖先父母与子孙后代信息也是相通的。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正是体现了无形的信息在起作用。这像一棵大树似的,树根、树干与桠杈杈枝叶之间完全相通,有光合作用“在上下不停地运动着。祖先父母是根,子孙后代是桠杈枝叶,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信息总在不断地运作着。如果子孙和老人之间的信息隔绝了,上下不通了,对晚辈人大为不利,子孙便容易生病或出现其它问题。

凤仪先生在为他姑母劝病时,就曾对姑母的儿媳说:“老人是阳气,儿女是阴气(重儿女轻父母就是阴气重)。你这堆儿女,我看是一堆阴气,你是这气根,你骂老人就是把阳气隔开啦。”以后她果患大肚子病。由于向婆母悔过病就好了。

父母与子女之间,信息相通,从家庭伦理间,处处可以体现出来。例如夫妻和睦,小孩可无病。有时夫妻吵架,甚至几天不见“开晴”,小孩便容易生病。这是因为把水搅混了,鱼放在脏水里,哪能不生病呢!所以伦理间的信息,虽然看不见,却无时不在起作用。一个人的疾病,除了从性心身中查找病因之外,有时也须把病人放在特定的时空中(更大的范围)去考虑病的根源。

性理疗病法是“王凤仪先生性命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与意义只有通过实践方能体现出来。



性理疗病,其愈病之神速,效果之显著,不可思议。只要证明它是客观存在,就应加以研究。只有尊重事实,才能尊重科学。它的核心问题乃是对人的潜力的发掘,因为性理疗病已初步揭示一些令人难以想像的人体潜在能力。


从性理疗病的许多病例中,使我们意识到,医学发展得再高明,技术再精良,如果人的心性问题(精神因素)不解决,也不可能彻底解决人的疾病与健康问题。乐观、开朗、心胸豁达、常乐无忧,可以使人少生病、健康长寿的道理,是人所共知的,但关键问题是怎样能做到乐观、开朗、心胸开阔、常乐无忧呢?先生在他所讲的“性命之学”里,重点解决了这个问题。

探索什么样的精神因素(心里与性格),会导致肌体患什么样的疾病,是现代“心身医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古代的医学开山鼻祖希波科拉底说:“知道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某人所患的是什么病重要得多。”这即是强调整体治疗和精神因素在医疗中的重要意义。


“五行性”是凤仪先生在十九世纪末期提出的精神哲理,其中主要部分就说明了什么样的气禀性易患什么病。如国外现代心身医学研究发现的“A型行为”特征的人,其性格是竞争性强,求成心切,雄心勃勃,急躁,缺乏耐心,不安定,过分警觉,讲话滔滔不绝,面部肌肉紧张,有一种时间紧迫感,经常处于责任心驱使之下,其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率是“B型行为”(比较松散,稳妥,循序渐进,有耐心,动作不急不慢)性格的人的二倍,这种A型性格的人在五行性中属木火性,故易患心脏疾病(属火)和头迷眼花、四肢麻木、中风等疾病。所以先生强调变化人的气质与性格是防治疾病的根本。

千百年来,病人请医生治病,多为被动的,医生开什么药方,病人便服什么药;医生决定扎针和手术,病人便接受扎针和手术。这是完全被动的,病人本身是使不上劲的。而性理疗病是完全发挥病人的主动能力的,转被动为主动,通过自我调节,使心理与生理重新得到平衡,从而愈病。有的顿愈,有的渐愈,这不能不说在人类医疗手段上是一种高超的疗法,是人类未来的最理想的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不过性理疗病,虽然治愈了一些沉疴痼疾,然而不是万能的,传染病、外伤、外感等病和某些急症以及根本不相信精神治疗的人,还必须到医院及时医治。

然而,即使是外伤外感,也和伦理道德有着密切关系。


当然,作为一位性理疗病的医者,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他必须有高尚的医德,在病人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如病人根本就不俱备信心,乃是不可能奏效的。

“心中的郁闷,精神上的痛苦,埋藏在心底的恨怨,一触即发的愤怒,让它发泄出来,比自我封闭要好得多。”这种说法,不一定全对,须要具体地分析。


属于土水性人,不好讲话,痛苦藏于内心不表露,常常使内外相交的精神通道被封闭,这恰似一个急需氧气的病人,被切断了供氧系统一样,是很危险的。这样性格的人,急需将埋在心底的苦闷发泄出来,接受他人的开导与劝说,是非常有益的。


但脾气暴躁的木火性人,气火发泄出来,虽然自己的心里痛快,可是必然伤及别人,特别是对领导人和长辈,发脾气之后,必要后悔,反易加重了精神负担。


因此,凤仪先生提出“化性”之说,突出一个“化”字,不仅能包容,而且能溶化,在心里不残留恨怨的余痕。这样不仅能防治病疾,而且能保持人我关系的和善。


当然,想做到这一点,必然豁达、宽宏、不斤斤计较小事,不苛求于人。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上下左右,以至家庭,都会有一种比较和谐的气氛。这种高尚的修养,来自高尚的情操,宏伟的抱负,和超人的毅力;来自明确而远大的生活目的。所以在锻炼躯体的同时,必须学会锻炼自己的心灵,化除阴浊气质。否则服用再好的药物,病体恢复的再好,经一场暴怒便毁于一旦。


因此,要把自己锻炼到不论周围发生任何剧烈的变化,而个人也能保持其内在情绪的稳定;就象外界温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别,但人的体温却总保持37℃左右。因而能适应各种坎坷,顺利的度过逆境,这乃是做到健康长寿的关键。

阴气阳气之说,是性理疗病中的枢纽。恨怨恼怒烦多了,则阴气必盛,阴气盛则身体必病。拨阴取阳,疾病自愈。阳气足了,身体自能健康。这里所说的“气”,非呼吸之气。祖国医学认为“气”是流通在体内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它受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恶劣情绪对阳气的破坏作用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人们在看望病人的时候,常好说,你好好的养病吧!其实怎样养病,却大有学问:如用阴气来养,可能越养越重;只有用阳气来养,病才能好的快。什么叫用阴气养病呢?即是边养病边生气,看这个人不对,又看那个人不顺眼,甚至耍大脾气,不断地给疾病上“肥料”,病不是越来越重吗!只有常存知足感恩之心,多想别人的好处,心情开阔,这便是用阳气养病可增强免疫力,自然会痊愈得快,早日恢复健康。

性理疗病法是依靠信息的作用而确定治疗方案的,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国外报导可以根据人的一根头发,一片指甲以及人的掌纹,测定该人的某些生理、病理状态。祖国针灸学,耳朵上的穴位可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正如“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那么“五行性理”是可以从人的面色、声音、体态,察知其五行性的生克顺逆,阴阳变化,从而探测其脏腑肢体的病变,这是那当然有其道理的。

凤仪先生所讲的五行性理贵在“变化”二字。气禀性变化了,他的身体与境遇自可随之变化。它是与宿命论者所讲的“命运固定说”相对立的。气质与性格完全可以变化,所以自己便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被动治疗,病人只是等待医者施治,自己无能为力。其实,性理疗病法一旦被人们所掌握和运用,其威力确是无穷的。如能有效地运用五行性理,不仅可以节省医药,同时,也为人们防治疗病,保障健康,开辟了新的途径。


不论在医学上或哲学上,尤其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上,它都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它可以使人们的心身两方面都得到改造,促进人生幸福与精神境界的提高。它强调健康的精神与健康的身体的统一性,把个人思想意识,性格品德的修养和人的健康长寿紧密地连在一起。


如果每个家庭都明白和运用五行性理,可防止许多疾病和苦恼,必然为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活力。设想,这种性理之学如能渗透到老年人安养的场所里去,使老人能有机会常常结合自己的心身,研究五行性理,不仅可以袪病延年,并能够使老人们的精神境界与生活情趣别有天地。



投稿邮箱: 53283977@qq.com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如何关注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②复制“微信号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你本善良

jrbch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国学传统文化,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性理疗,讲病治病,佛法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圣贤治要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圣贤治世精要, 国学传统文化,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历史文化



改变我们眼中的世界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刹那,就踏上了回去的旅途,这中间的所有经历都叫命运,而所有的过程和感悟都是收获,这所有的收获都是补课,而生生世世的补课都是为了迈向涅槃! 当我们内心的世界改变了,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也就改变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