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自古老传承的智慧:一切亲子教育失败的根源

你本善良 2020-09-18


 点击上方"你本善良"可关注我们

你本善良,缘何多病,皆因吃了五毒丸.

古人说:百病由心生!

善人说:怒恨怨恼烦,人生五毒丸,吃半丸就生病,吃一丸就要命。



我们对孩子的第一种伤害,是父母对孩子性别的分别心,对孩子性别的不接纳。



中国式的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往往从孩子还未出生时就开始了。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从入胎那个时候开始的,而不是从出生才开始的。也就是说,母亲一旦怀孕,肚子里就已经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了,是一个具有感知能力的人了。这个时候你的起心动念,就已经在开始对孩子造成影响了。



我们说,当父母开始猜测孩子的性别时,伤害就已经开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母亲怀孕时,父母对孩子的性别的猜测,或者情绪化的断定,会造成很多孩子在入胎的时候,对他的性别有强大的不安感。但这个问题,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



人类的身体,来自于父精和母血。来自父亲的这一部份和来自母亲的这一部份,本身是平等的。而决定他的性别的,只是他投胎时那一念的业因,这从身体上决定了他的性别。但是他的心灵是波动性的,是和父母有交互性的。也就是说,父母的心念相当于是一种磁场、能量场,父母的磁场一旦与孩子发生交集,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灵。比如说,孩子是女孩,而父母希望的是男孩,这就破坏了孩子对自己是女性的认同度,这就是心念的因果。



现在的男女,同性恋、双性恋的问题已经比比皆是了,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困扰,比如对自己性格的不认同感,从大的人生格局上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同性恋或双性恋,从生物的角度、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是来自于孩子小时候所受到的种种心理暗示(比如着装),还有第一次性行为的方式等,导致了他终生的同性恋或双性恋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影响孩子心理的最早的源头,就是来自于父母对孩子性别的臆测、不认同,和心里的抵触。这导致了孩子对自己性别的不认同感。它给孩子的人生造成的困扰和对整个家庭的伤害,非常的严重。



这个问题,其实就说明了心念的因果,人们心念的力量所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不要以为因果只表现在事上、行动上,佛法说身、语、意三门,实际上你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在制造着新的因果,这就是意业。父母的心念对孩子的心念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本身就是因果。



所以作为父母,第一件你必须要做到的事就是:不去猜测孩子的性别,不去期待孩子的性别。这是对一个新生命的到来的健康的态度。


因为如果你对孩子的性别怀有期待,实际上是出于你自我的执着。你执着于孩子必须是这样,不能是那样。如果孩子不符合你的想象,你就不能接受,也就是说,你只想要你的想象被满足,而不是准备接纳一个客观的真实的孩子。所以这是你自我的需要,是你的执着心,而不是对孩子的爱。当你有执着时,就必然导致伤害的发生。


如果你对孩子有某种预估,这实际上只是出于你自我的期待、自我的想象,这只是你的情绪,是“非爱”的元素。你这种情绪化的预估,意味着一种不接纳的态度,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莫名的不安和不稳定感。你要明白,就算你出于关爱和兴趣,而对孩子有一些猜测,但也不能把它强化成一种执着,或是变成一种牢固的想法,这样的话一定会变相的对未知的生命造成伤害。


你应该认识到,孩子不管是男性或女性,从他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天起,你就应该完整的接纳他,接纳完整的他。所以当孩子未出生时,父母应当以这样的态度来迎接孩子:不管他是男孩还是女孩,我都会欣然接受。不管他是男孩还是女孩,我都会给予他爱护,给予他尊重,给予他我作为父母应当给予的一切。我们不能同类化的去猜想孩子、期待孩子,也就是说,别人怎样,我也希望我的孩子怎样,这就叫同类化。我们要知道每个生命都是完全不同的生命,要以这样一种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去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我们对孩子的第二种伤害,是对他的灵魂的无知



第二种伤害,孩子很小的时候,他的性格就已经很明显了,但我们总在试图强行改变孩子的性格,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灵魂的不尊重。


我们中国式的父母,给了孩子生存上和物质上的安全感。但是这种生存与物质上的安全感,动物也会收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中国的父母带孩子,是象养动物一样的养大。我们只给了孩子生存的保障、物质的保障,但是没有给孩子灵魂的陪伴。中国的孩子从三岁、五岁,到十岁这个过程,我们对孩子,没有给予接受、尊重、了解,没有给予心灵的陪伴,导致了孩子的孤独、痛苦、绝望,和叛逆。


这些状况是因为,父母以为孩子是可以被复制的,可以被管束的,可以被同化的,但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灵魂是独立的。


我们没有认真的去尊重孩子,尊重他心灵成长的过程,性格成长的过程,所以这叫做对孩子灵魂的无知。灵魂是极具多样性的,我们对灵魂的多样性的无知,是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第二种伤害。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在怀孕之前,就要努力的去学习关于亲子关系的一切,这是一个准备做父母的人所必须的心灵准备。在怀孕之前我们就应该知道,做“父母”是什么意思,父母应当怎样陪伴孩子,对孩子应当给予怎样的引导。第二个方面,通过对亲子关系的学习,我们要在实践中真正的去观察孩子,陪伴孩子,用心去理解孩子性格的走向,智慧的引导孩子。

     我们对孩子的第三种伤害,让孩子不能“做自己”

父母对孩子的第三种伤害,是父母把自己对人生的期望延续到孩子身上,把这种期望情绪化的嫁接给孩子,让孩子不能成为他自己。


不能“成为自己”,这成了我们中国社会家庭人伦障碍中最大的一种痛苦。这种状态是不正常的。这是由于父母把自己的意志、自己的人生观和自己的价值感,在孩子身上生硬的嫁接,导致了孩子不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去成为他自己,成为他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理想。所以当走到这里时,很明显这已经是对孩子人生格局上的伤害了,是非常深广、非常严重的伤害。

我们从孩子未出生时就要开始学习,学会接纳、尊重生命的独特性。



而第三种伤害的形成,其实是由来已久的,与前面两种伤害密切相关。我们来总结一下父母对孩子的三种伤害:


第一种伤害,是父母对孩子性别的分别心,对孩子性别的不接纳。这通常是从孩子出生前就开始的。


第二种伤害,是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不懂得灵魂的多样性、独特性,出于自己的期待而不是对孩子灵魂的尊重,而强行的试图改变孩子、打造孩子。


第三种伤害,是孩子长大一些,父母出于自己对人生价值感的期待,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不能做他自己。


当第一种伤害形成了,第二种伤害形成了,那么第三种伤害就自然会形成。而第三种伤害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挽回了。所以我们要从源头开始,通过学习,避免第一种和第二种伤害,那第三种伤害自然就不会发生。


也就是说,我们从孩子未出生时就要开始学习,学会接纳、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孩子幼小时,我们通过对亲子关系的学习,给予孩子尊重、接纳,在这两个前提下,陪伴孩子,并给予智慧的引导。


我们要努力的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人生的缺憾,不把这种对自己的不接受,转变成对孩子的期待。同时,要接受孩子的独特性,接受孩子有他自己的兴趣,明白孩子有他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应该让他为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我们只做好引导就行了,放下自我式的期待。那么到孩子长大,第三种伤害就自然不会发生了。


我们一定要认清楚灵魂的独立性,这非常重要。然后我们才知道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才能给予对方以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给予智慧的引导和慈悲的陪伴。也只有认清楚每个灵魂的独立性,我们才知道什么是教育,我们才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命观和世界观,更好的人生格局。


========== END ==========

投稿邮箱: 53283977@qq.com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如何关注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②复制“微信号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你本善良

jrbch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国学传统文化,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性理疗,讲病治病,佛法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圣贤治要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圣贤治世精要, 国学传统文化,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历史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