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嘉言录-2-学圣

你本善良 2020-09-18


 点击上方"你本善良"可关注我们

你本善良,缘何多病,皆因吃了五毒丸.

古人说:百病由心生!

善人说:怒恨怨恼烦,人生五毒丸,吃半丸就生病,吃一丸就要命。

前  言


王凤仪老善人(1864--1937年)是位农村长工,未曾读书,因笃行忠、孝,自诚而明。年三十五,往救友人杨柏,行至中途‘黑夜见白日’明道。三十八岁,父逝世,守墓至百日,大彻大悟,发明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世,普度群伦。


王善人讲道,语似俚俗,而意境深远,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经教,权宜说法,活泼自然,不仅足为圭臬,且为经天纬地之大经大法。其要旨在教人尽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实行‘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止宿命、了阴命、长天命。’王善人常说:‘人是什么性,就有什么命。木性人招难,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贫,水性人受气。(以上为五阴性)’又说:‘身界人主贱,心界人主贫,意界人主富,志界人主贵。’说明人生的富贵贫贱、否泰苦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欲窥全貌,就请阅读本书。


介绍袁了凡、王凤仪两位大善人


于凌波  


中国过去的农业社会,一般人对于‘善人’都十分尊敬。那个时代,在城市或农村的社会中,有著各种不同类型的善人。他们或修桥补路,或赈灾恤贫;或冬设粥厂、夏施茶水;或施棺木、施汤药,种种善行,不一而足。然而,时代进步到工商业社会,‘善人’这个名词在社会上消失了--像仁义道德,忠孝节义这些词汇被时代淘汰了似的。此时此地,如果对人说仁义道德、说诚信贞节、说温良恭俭,一定会被人视为异类、被讥为落伍、迂阔。当然,我不是说当代社会没有人行善,据我所知,默默行善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在整个社会来说,以农业社会的道德标准来看现代、以农业社会的惯用辞汇用于现代,一定会被人讥为不识时务。


像我这种不识时务的人、惯做些不识时务的事。在这个功利主义流行的社会中,我来介绍农业社会的善人,岂不是不识时务?但是我相信,也一定有人认同我这种旧观念,认为善人值得推重,值得介绍,也值得学习。我现在要介绍的两位善人,一位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袁了凡先生,一位是清末民初的王凤仪先生,现在先自袁了凡先生说起。


袁了凡先生名黄、字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他是嘉善县学生员,隆庆四年中举人,万历十四年成进士。任宝坻知县七年,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未几倭(日本)兵袭击朝鲜,朝鲜向明庭乞援,经略宋应昌奏调了凡到军中参赞军事,兼督朝鲜兵。在朝鲜时,提督李如松部下杀平民以冒功,了凡力争,因之结怨,李如松乃引兵东去,倭兵袭击了凡,为了凡击退,而李如松却败于倭兵。如松把责在推到了凡身上,劾他十大罪,明庭不察,了凡被罢职。他返回家乡,行善益切,活到七十四岁逝世。到明熹宗天启年间,追叙征倭之功,朝庭赠了凡官为尚宝司少卿。


了凡为生员时即好学问,对于法律、算学、兵政、水利之学,无不熟练,而通达古今之务。他在宝坻知县任内,孜孜为县民谋福利,他疏浚三岔河,筑堤防水;发动乡民沿海岸密植柳树,海水挟沙而上,遇柳树而淤积下来,久之成堤。他于农村疏治沟渠,督民耕种,圹地日辟,人民生活获得改善。他自己的生活,则不富而好施,居家则诵经坐禅,日有定课,公私遽忙,而未尝暂辍。他的夫人十分贤惠,助他为善,某年冬要为儿子制冬袄,将买棉絮,了凡说:‘丝棉轻暖’,夫人曰:‘我岂不知,但丝贵棉贱,我以贵易贱,多做些棉衣分给穷人穿。’了凡喜曰:‘若如此,不患此子无禄。’他的儿子袁俨,后来亦成进士,官广东高要知县。


世所流传的《了凡四训》,是了凡先生晚年写的四篇训子文。民国初年,由于灵岩山印光大师的阐扬,流通日广。近年来,净空法师也提倡这本书,著有《了凡四训讲记》,录制有录音带及光碟片,流传世界各地。净空法师的皈依弟子们还组织了‘了凡弘法学会’,专门弘扬这本书,以期对社会风气有所改善。至于这本书的内容与好处,各位读了便知。


另一位清末民初的善人王凤仪先生,名树桐,凤仪是他的字。热河省朝阳县人,父名清河,母亲李氏,兄弟四人,他是老二。他生于清同治三年,家庭贫穷,从小为人放牛,长大为人做佣工。他天性奉亲孝顺,做人诚实,为人佣工,尽心尽力,决不偷懒。他娶妻白氏,兄弟分家后,未几母亲逝世,他迎请祖父到家中奉养,乡里人都称他孝顺。


他二十四岁患‘疮疾’缠绵不愈,为了生活不得不继续工作。光绪二十四年,王凤仪三十五岁,那年正月,在他内弟家听一位杨柏先生讲善书,讲的是《宣讲拾遗》,那是一本专讲‘忠孝节义,善恶报应’故事的书,他逾听逾有兴趣,以后常随杨柏听讲。有一天听讲‘三娘教子’的故事,先是母子争执,后来儿子听了老家人薛保之劝,跪下认错,母亲承认自己也有不是,母子言归于好。王凤仪听了感触颇深,在回家的路上他自悔自责:‘怪不得我生疮痨,我一看人家有毛病(缺点)我就生气,我是愚人呀。’他一路责问自己:‘我专找人家的毛病,那怎算对?看人不对我就生气,那怎算对?’他深自悔悟,第二天,他身上的皮肤病竟疤了。


这以后,他经过了几个月的思索,似有所悟,他决定以觉民化俗为己任,乃献身入宣讲善书的宣讲堂,他开始学识字,学善书格言,到各地为人讲病,劝人为善,度人化世。后来他想:欲救人心,必先教育。而教育须由家庭开始,于是他有了倡办女学的志愿。他叫他妻子白氏,先进入义县杂木林乡义塾受学。光绪三十三年,他开始试办女学,由他妻子充任教员,他自己办事理事务。第一所义学试办成功,翌年在锦州杨兴屯设立了第二所女学。不意未几引起界的误会,有人造谣称他是邪教,经朝阳县知事王乃斌明察暗访,了解他祗是热心办学,别无其他,一场风波始告平息。十年之后,各地仿效,民间办女学成为一种风气。到他六十岁以后,热河及东北数十县,办学讲道的风气大开,世人称他为王善人。


民国十八年,他到北京与领导万国道德会的江希张等人见面,众人推举他为禹国道德会宣道部主任。他回到东北后,积极推动万国道会的会务。王善人度人化世垂四十年,于民国二十六年夏历十月,七十四岁之年逝世。当代高僧如倓虚法师、定西法师、乐果法师等,都是王凤仪在宣讲堂讲善书时代的朋友。


台中的陈月娇居士来印经会找我,称要捐款印一本善书为她父亲祈福。她熟读《了凡四训语译》、和《王凤仪言行录》两本书,觉得内容都很好,一时难以取舍。我为满她心愿,在王凤仪言行录中选出嘉言录部分,编成《了凡四训语译·王凤仪嘉言录合刊》,她十分欢喜,我也有机会在此介绍这两位大善人的行谊。


第二节 学圣


  ○人念古人书,要学古人才对。现在的人光念不学,把书都念「输」啦!圣人要把书收回去,不叫人念啦!你若立志学古(圣贤)人,将来世人就得念你。给后人做个榜样,到了大同世界,人人都跟你学,那就是念你。念书学道贵乎实行,身子要低,志向要大,和古人接碴(灵),你也就是古人。


  ○人只知念书要多要熟,不知照书去实行,这象看熟了地图,知道各地的方位,没能亲临其境,又怎能看见真风景呢?又象念熟了菜谱,没有实际吃过,又哪能尝到真滋味呢?


  ○ 今人念了许多书,知道很多古人,可是一位也没有看上,一位也没合心意,所以一位也没有去学。那就是看起自己啦,可自己又常耍脾气,不知足,这又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我看也太愚啦!


  ○ 我从小没念过书,也不识字。听说哪位古人好,我就学哪位古人。若见今人好,我就不离开他,看他怎么行?多知一个人就多知一条道。我初学「羊角哀舍命全交」去救杨柏,次学「杨一守坟」给我爹守坟三年。我做一宗事就学一位古人,那古人的灵就来助我。这就是我的「学而实习之」,正和圣人的道相合。可惜世人信不真,不肯去学,遇见好人也不注意,那是空学没习。


  ○ 念书不如念人,念人不如念我,念我不如念天。古时念书,每人一本,会念不会用,书是书,人是人,那是「一本散为万殊」。现在我们不用书,光讲道,叫做「念我」。念明白了再去实行,这是「万殊仍归一本」。一是天道,这是念天。


  ○ 念书不如念人,把一个人当作一个字,把一家当作一句,把一村当作一章,把一县当作一本,把一省当作一部。一个字有许多讲,一个人也有许多事,这就叫念人。


  ○有一位前清考中的秀才对我说:「古人说书内有黄金,我已中秀才,还是受穷,古人把我骗啦!」我说:「你读了很多书,实行了几句呢?你若不照书行,不是古人骗了你,是你把古人骗啦!」


  ○有人问:「我早年读书,不敢希圣希贤,今日学道,又不敢学佛学仙。听善人说,立地可以成佛,不知我能不能成?」我告诉他:「念书的人,叫圣人给吓住了,不敢去学;学道的人,被佛给吓住了,不敢迈步。古时的圣贤仙佛都是人成的,你也是人,要能学他,也就是他,有什么可疑的呢?」


  ○圣人所以为圣人,就是劝人学道。我们要想学圣人,劝人就是了,有什么难呢?古时圣人是教书成的道,现今的教师也是教书,为什么没成呢?圣人教人学道,不管有钱没有钱,是以教人为主。现今的教员,只知赚钱,不管人成不成。我说圣人凡人的区别,就在这一点。


  ○我们认识一个人,也不过认识他面貌的大概,就知道他是谁,又哪能把他的肢体毛发,处处辨认清楚呢?明道也是这样,读书也是这样。能把《大学》头一章念明白,一切人道都知道了。把《中庸》的头一章念明白,天道就都明白了,成神成佛、为圣为贤都用不了,可惜人都是务广而荒啊!


  ○孔子老年和群弟子言志,他愿「老安少怀」,光(只)说没有做到。我立了许多安老院和怀少园,是替孔子还了大愿。孔子传道,光(只)教男子,没教女子,我办女学是补孔子的漏。


========== END ==========

投稿邮箱: 53283977@qq.com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如何关注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②复制“微信号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你本善良

jrbch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国学传统文化,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性理疗,讲病治病,佛法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圣贤治要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圣贤治世精要, 国学传统文化,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历史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