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的职业不符合“道”,就必然得“职业病”!
点击上方"你本善良"可关注我们
你本善良,缘何多病,皆因吃了五毒丸.
古人说:百病由心生!
善人说:怒恨怨恼烦,人生五毒丸,吃半丸就生病,吃一丸就要命。
职业病往往被人理解成一些表面的、不严重的症状,比如伏案工作的会得颈椎病,打网球的会出现疼痛难忍的网球肘;或者一些心理、行为上的怪癖,比如当编辑的在饭馆点菜时看到菜谱上有错字,都有掏笔出来修改的冲动,这就成了笑料了。其实,职业病远不止这些。
宽泛地说,如果一个人从事的职业不符合他这个行业的“道”,或者他所从事的行业有违天地良心,那他就失道了,失了道就会得相应的职业病。
偌大一个社会,真正在起作用的,无非“士、农、工、商、官”这五类职业。
工人居木位,是负责建造的,精工细作、保质保量是他们的道;
官居火位,是要明理、守礼的,以身作则、为民表率、以德感人、化俗成美是他们的道;
农人居土位,负责衣食的生产,深耕增产、为国养民是他们的道;
读书人、知识分子(士)居金位,为人师表、教人子弟、立言立德,学高身正是他们的道;
商人居水位,以流通货物为使命,利国便民、货真价实是他们的道。
不要说这是简单而迂腐的道理,关键要看我们能不能做到。这五类人的病,很多都由职业引起,这就是职业病。
处在木位的工人如果偷工减料、假冒伪劣就是失道了;
处在火位的官吏如果昏庸、无礼、贪赃枉法、不顾国计民生,那就失道了;
处在土位的农人如果好吃懒做、四处游荡,把地荒了,就是失道;
处在金位的知识分子如果敷衍塞责、只讲空头理论、只顾自己的名利,误人子弟就是失道;
处于水位的商人如果唯利是图、以假冒真就失道了。
失了道就肯定得病。
我们现在有些人,对工作全心全意,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上班好好干活,下班还要加班加点,节假日放了假反倒觉得在家里待着难受。这种工作精神固然可嘉,但也有潜在的危险因素,他不能保证他这个工作是合“道”的。
首先,人生之道要求丰富全面。
一个人除了工作,除了专业,还得有业余时间、业余爱好,这才能保证他的心得到充分的调整和休息,保证他身体的气血周流,不过于集中在哪一处。如果过分专注于工作,他首先会在精神上成为一个枯燥的、单一的人,非常无趣。精神偏颇,心也就偏了,接着五脏六腑都偏了,经络气血也偏了。人体是讲究平衡的,最怕有所偏。就像土地旱的旱,涝的涝,都是灾害。这是从整体上、从工作者的角度说。
涉及具体行业,无非上面所列的士农工商官五种职业,在如今要真正合道,非常难。
我们不管从事哪一行,最直接的目的是什么?毋庸讳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当然是赚钱、活命,养家糊口。为了这个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么?
现在的确有很多人,从事一个行业,仅仅是为了钱。某些高级一点的行业还为了名声,但图名最终还是为利,最终还是为了钱。为了钱他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一切。这就麻烦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是纯粹为了钱的,纯粹为了钱的行业肯定不是什么好行业。不管哪个行业,一旦纯粹为了钱,必然失道。金钱属水啊,没有水的时候固然万物不生,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但钱多了也就像水多了,会淹死人,使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终腐朽下去。钱多了就一定幸福么?一旦挣钱的手段偏离了“道”,那么答案必然变成否定的。
所以如果从事的行业失道了,越是工作狂,越容易得职业病。
职业病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式,当我们遇到一些奇病的时候,如果在五行性上不能清晰判断,就可以从职业上入手。总之要抓住对病人的性情影响最大的一桩事,唤起病人认错的心、悔过的心、向善的心。
刘有生老善人遇到一个奇病,病人是个女性,这个病人特别爱出汗,温度高于18°C,她就会出汗,而且哪儿出汗哪儿的皮肤就会腐烂。
刘老询问了病情,断定她这是职业病,因为她的病太不一般了。
一般人得不了这个病。
跟这位女士的病相匹配的,只能是她的职业。
病人的身份也确实很特殊,掌握着特殊的权力。
一旦在她的职业上有不合道的地方,那产生的恶劣效应就不堪设想。
刘善人点明了这一点之后,这个病人把自己做错的地方全说了出来,泪流如雨,大汗淋漓。
不料,这次流汗,并没有让她的皮肤腐烂,她恢复正常了。
刘老让这个病人把肚子里的苦水倒出来了,让毒素从病人汗水里、泪水里流出来,这宗奇病也就奇迹般的好了。
========== END ==========
投稿邮箱: 53283977@qq.com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jrbch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国学传统文化,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性理疗,讲病治病,佛法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圣贤治要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圣贤治世精要, 国学传统文化,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