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性与性情的玄秘

你本善良 2020-09-18


 点击上方"你本善良"可关注我们

你本善良,缘何多病,皆因吃了五毒丸.

古人说:百病由心生!

善人说:怒恨怨恼烦,人生五毒丸,吃半丸就生病,吃一丸就要命。



——解说人的病根和智力运用的方法


性乃人的生存与生活根本,死心化性是一个人的立身行道。人的性命个个禀赋五行,如孩子降生之后,听其的哭声便知道其是什么性?大声哭,突然停住的是,哭声急速的是,时哭时止,呜咽呜咽粗闷的是,哭声响亮连续不断者是性,慢的是。因此,认识木、水、土、金、火的本体意义,就知道东南中西北的方位融入自己身体成分的主次、缺失和补救的生命之道,从而进一步改造自我性格的缺陷,养生御病,进而能变化性质、转化境遇、改变命运,超出气数的阳光,那么,这种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的完美主义方向则是一种明性见性的生活方式。不然,被习性、禀性所拘所缚的囚龙,则有可能死在五行之中而浑然不知。

——题记


性是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以及各种运动的状态,其内涵是生理五行的道性变化,如性命、性能、属性等;外延包含着性质、思想、感情和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典型性、开放性和指令性。或者说,天地五行是一种“性”与“情”的阴阳反应,进一步说明五行是先天的性与情本体,只不过是五行的含金量的百分比不同,形成人体之内五行的阴阳反应,有相辅相成的元素,也有相克对立的元素;八卦是后天的性与情的变化,如阴爻与阳爻谓之爱;异性相吸谓之情。


生活中,除了人们呼吸的过程中,导致有害物质中毒和肺癌的高发之气,PM2.5和雾霾,烟草烟雾中烟气污染,厨房油烟气,室内空气污染;这仅仅是物质行为,而精神上 假如人不能改变先天的性情,独(金)断专行(木),必然要被自己体内的金克木所害,如果心情不愉快,总爱生闷气,平时感觉“压力山大”,遇到挫折再过分焦虑抑郁,可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也会造成各种肿瘤的发生,姑且称其为“心理污染”或“癌症性格”。


恩格斯说:物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自然领域中的运动主要形态都是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运动形态,最简单、最低级的就是机械的运动形态,即物体在空间中最简单的位置移动;而最杂、最高级的则是生物学的运动形态,即生命。然后,再产生最简单的生物机体,并从活的细胞一直到产生人。万物同源,事物同理。


欲研究人性,首先拿物质作为一种载体而悟出其中的奥妙。因为物体只有在运动中才显示出内在的特性以及这些特性所折射出来的本质真相,如一种潜意识在能量的作用下汇集在意识层面上的神灵。如关云长,阳金性,大义参天,正气凛然;阳木性,勇猛果断,有主宰,仁中有智;阳土性,守信,事主不忘其本;体现成一个顶天立地的仁德形象,但体内因为有一点阴木性带来的酸性而遭杀身之祸。也许人到了五十就知天命,那就是孔子所说的性情定型了,能否控制自己也能影响他人,就是一定是能人和圣人。所以,这种由五行散发的性情变化之道,生生不息,不仅可以运用到人体身上,寻找小宇宙的内涵的奥秘,而且可以从其的外延变化,延伸到人的种种行为的情感、情绪所引起的行为变化,从而达到治病、修身、齐家、治国、悟道之用。


人一生来就有五行,天赋的性叫天性,亦偏亦倚;人赋的叫禀性,有薄有厚; 后天的叫习性,有善有恶。《礼记.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天命者,自然规律也。”。而《汉书.律历志上》也说:“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但不管怎么表述,五行之性为五种之气的圆转运用,而“性”的密码一般来自于生命体内肺、肝、肾、心、脾相对应的金、木、水、火、土之中,如老子说“元性、 元神、元气、元情、元精的五元”;孔子说“仁、义、礼、智、信的“五常;释迦牟尼佛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五戒”;


近代道德教育家王凤仪独特发现的“五毒”。即阴金性人,好捉弄人;阴木性人不服人,阴水性人,讨厌一切人,阴火性人目中无人,阴土性人有己无人等等;都是一个人的五行之性,孕育着阴阳两面的反应,用来度化人类的妄想而产生心理与生理的平衡。《易经》: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也应征了这个道理。也就是说,阳面是正常健康的运行之道而不会生灾长病;反之,阴面是违背了自然规律-,也就会生病,。好比棵果阳面结的果子就甜,阴面的就酸,如同一母生九子,九子不同性,有愚有贤,有孝有逆,一方面是过去妇女生的子女多,怀每一个孩子时,都有着不同的心态,母亲当时的心态就决定了腹中孩子的体性;一方面是人体小宇宙的五行和谐所致。


《周易》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巽卦)“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震卦)行世做事之随风,顺势而为之,顺者,一帆风顺;不然,逆水行船,恐惧雷震而醒也。这里的“顺”字就是一个“五行”和谐思想的闪射,如五月初五午时,在江心中间自造“江心镜”一样,形成时间、空间和主体的“道”性统一,才能抓到事物的本质,找到最美的妙招。不然,一屏一键一杯酒,一词一话一离愁,永远是一个精神枷锁套在自己的脖子之上。


性情是人的本体意识与潜意识的阴阳反应。从中医的角度而言,性理疗病的原则就是找到病根的来龙去脉。或者惊讶事物发生以前,一个事一个事的清理,多半是一个怨字和一个恨字。


五行代表着五脏的肝、心、脾、肺、肾,其产生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

外五行是:头、脚腰、、胳膊、腿;


比如,嘴上的毛病是怨来的,如果,背、肩膀 、腰痛风,颈椎痛都是钱财上烦躁,火上来使舌头发硬,脑血栓的前兆;腰椎疼是处对象受到伤害而恨人恨得深;关节疼,一是肉体有冷缝,二是好替人担事太多;小孩肚子痛,一个是烦,一个怨。由于血里血发粘发恨而有毒,一般来自于心脏里;肉痛是怨气,筋是怒气,肉和皮肤的很多毒气没有排出;鼻炎、鼻窦炎的病,来自于怨和火,如怨老人而使是火导致好出血。皮肤生疮是木火性的人一样的怒火造成;血压高,来自于无名火。轻微癫痫,也是来自于恨气,或心脏周围有杂物。那么,生病规律就是 气、火;也就是五种之气:怒、恨、怨、恼、烦;闷,由于看不顺眼,嫉妒人和埋怨人。


比如,精神病,来自于恨和火,其恨气、惊吓致使导致生理紊乱。心脏包着杂物,心脏周围有白沫,如果不吐出来就会导致精神错乱,如果能看见气(黑气)就是一种境界,而实际上,我们是由于妄想而难以看见。


一切规律的掌握都来自于心的信息,阴五行性格,产生“五毒”, 病来了命也坏了。其实,这五种情绪都是由心的妄想产生的执着。好比心是皇帝,其它四个脏器是朝廷重臣,心的一举一动,与这四个大臣息息相关。并且按照天垂之象,太阳出于东方,早上东方之木为仁,青也;肝属木,心怒肝抑,毒气入肝后存在筋里。中午经南方之火为礼,红也;心属火,心恨心疼,毒气入心藏在心血管里头。傍晚之土为信,黄也;脾属土,心怨脾害,毒气入脾分布在肉里;晚上落于西之金为义,白也;肺属金,心恼肺累,毒气入肺进入肺管里。半夜到北方为水为智,黑也。肾属水,心烦肾伤,毒气入肾藏进骨头里。五毒是皇帝自己派出来攻伐五脏的元凶,是心本身阴五行性格是毁掉身家的性命。


“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一切事情都是外圆内方而顺其自然,如方面则法方,如圆面则法圆;那么,对人性的挖掘、渗透和感悟,内涵只是自然之美,外延可是时空的变化,统一的理解则是我们智慧的蔓延和知性上的独立,这种“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的审美观,合乎着事物的本性,也就是意识与潜意识时空联结的性情,成为一切事物之美的灵魂。


在方法上,佛在经典上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也就是佛法精神。有些人信佛,是为求福报保佑,但不发菩提心度众生,参杂贪心。真信则信佛的教法,依法修行,才能依佛和光。信而实,便生真阳。若单信而不实行,半途而废,即因一开始就没信实,被名利薰心,而改变方针,因为违背了原本目标,故日久信心动移而生退心,则目标不纯,结的果也不真实。古人云:"学道不负初心,成佛有余。"人为何中途变节?因为原来信的不真实,不是百分之百去信,而是半信半疑,故终经不起考验。这比喻人种绿豆,想得到芝麻,无有是处。


因此,佛教五条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第一,杀生戒。众生都具有佛性而成佛。而这众生包括胎生的、卵生的、湿生的、化生的四大类,第二,偷盗戒。偷盗就是指偷取有主人的物品。第三,邪淫戒。出家人戒除所有的淫念,在家修行的居士除了配偶以外,要禁除所有的性关系。第四,妄语戒。妄语是指不真实的话,包括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四种。第五,饮酒戒。因为饮酒会使人心神不清醒,自律性降低,并且引发其他的罪恶,触犯以上四戒。


所以,对于世出世入都是恭敬平等的胸襟,如同“一切法皆是佛法”。而佛法就是心法,心即是性,心性则是性格和性情。所谓的元性:人生下来就附带着其本身的性格,即潜意识的本性,为先天的性,无法改变。 所谓“诚于中,形于外”。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就是说人人都知道。人心一念之微,天地人三界全知。


从《黄帝内经》里知道战国秦汉时医家托名黄帝与岐伯论医中谈到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的问题,洋溢出人体内在的性情,如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神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譬如,真阳土要严守妄语戒,不说一句假话,包括方便语,或者随便掩护语。好比你买一样东西,明明五块钱,你信口开河说是七八块钱,虽然没有存心欺骗,然话不老实,已亏了信义,小孩子哭,妈妈哄他说:“你不哭,我就买给你什么什么……"但结果没有买,这也是损害元性。虽是小妄语,习以为常,日久变成大妄语。若好把小事说大,好把大事说小,都是不诚实犯妄语之戒。对人忠厚老实,就是尽孝,也是守戒。


有一个笑话:从前在中国,男子会打妻子。这个丈夫把妻子打了两、三回,其妻才慢吞吞的问:"你打的是谁"?男人更光火,说:“打的就是你,你还不知道?"这就是阴土性的写照,又笨又佞。阴土性人专打小妄语,因为懦弱无能,怕担当错过,所以每每将过失往外推,在北方这叫做“寸地谎”。阴土性重者,就打大妄想,因此,欲补阳土,千万勿撒谎,连妄想都不要打。所谓“言由心生",人说的话,萌之于心。心里想什么,就遂以语言表达之,假如打了妄语,不可以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因为言为心声的表现,必要先在心地上用功夫,克制妄念,令它不随便生起。孔子谓:"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信义之重要。阳土的信实,像四季顺序,不能差错。论语上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若无信实,就像车轮少了平衡之关键,在道上不能行走。因此,欲培阳土,要补信实。木能立万物,水能养万物,金能分万物,土能生万物。


雷锋,1963年死后廿三岁,一致推崇为学习的榜样,一时社风大变,人人尊老爱幼,为行者让路,保护妇孺,一个无名小卒居然能发起移风易俗的广大作风,这都是真阳土能容能化的力量。真信不疑而实在,纯粹为群众谋幸福,而不是沽名钓誉,所以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智若讷。"又云:“信言不爽,爽言不信。甜言蜜语,不会帮助你,忠言逆耳,才会真正帮助你。因此,喜欢恭维语,人家说你的好处就乐,人家说你的短处就怒的人,都是阴土性。 所以这些都是阴土与阳土的性情。


“情”是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情、情愫、情趣等,是性之魄的外显,所以说,性情是.人的性格禀性引起的气质和脾气,如元情:即最本生的感情,包括七情六欲,是一种渐悟的漫长心法旅途。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战国时孟子有“尽心知性”之说,提倡的内省修行方法。只有充分发挥心中的良知良能,认识人性,不违“天命”,才能获得在“自我”的时间、空间里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简单而言,《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宋儒亦喜谈心性,但各家解说亦不一。程颐﹑朱熹等以为“性”即天理,“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故“性”与“心”有别。陆九渊则主张心即理也,认为 “性”与“心”无别。其说虽不同,但至少接近的、唯心的;清初王夫之和后来的戴震等人对心性作了一些唯物主义的阐说。后人亦以“心性之学”称宋明理学。


譬如,民国时期的王善人一生从“孝悌”两字着手,上至大臣进士巨绅,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心悦臣服。他是庄稼人,不识字,但他笃行孝(土)悌(金),土生金,给兄弟让产三次,毫无怨言,藉以安慰王母在天之灵。因此他得着阳金的元情,众望所归,亦以正气助人人都能笃行孝悌。 所谓“施恩不望报,与人不追悔”。现实中,一心助人,不要像放高利贷,盼望报酬,第一念欲助人属先天,再转念便落后天。先天能出数,后天堕在数内,左想右想,布施了还后悔,就是没有义气。这些,则充分体现了阴金与阳金人的性情。


性情是一个人的性的沉静和扩张所产生的情,表现在形象上却各有不同,人说,形象永远走在能力前面,反过来说,形象是一个人的性格所致,由此性格决定人生,一则,外在的表现在思维的人际关系;二则,内在的表现在长什么病。如心﹑肝﹑脾﹑肺﹑肾五脏不安,则魂、魄、神、意、志无所归藏,轻则导致患儿产生孤独症表现,重则魂飞魄散,若肝失血、肺无气,气血尽失,人就完结。前者可以通过穴位推拿,安五脏,定魂魄,若是用针灸、针刀者,必须察观病人之态,以知五者之存亡以及得失之意;若是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后者可以根据肝、肺、心、肾、脾一一关联着仁、义、礼、智、信的来源,一方面修情修行来找到症状,加以改之;另一方面找到中医的原理简单修复。“仁”能养肝戒怒杀,仁就是仁德之心、悲天悯人。 “义”缺伤肺,讲究义则肺能保持缓解。“礼”明心正淫恨少,理明心正。“”除烦水肾生花,不慌不茫,心静恬然,肾好智慧则盈,就不会有烦恼萦绕。“信”是做人能量的外界供给,脾好就会讲信用。


由于世界本身是个阴阳组合的八卦图,不管我们是男是女,是阴是阳,是奇是偶,这都是我们的三魂七魄。元神:即魂魄,人人皆有,不然,精神就崩溃而成行尸走肉。 所以说,心主神明,意念一动,浪传十方;况且人存什么心,作什么事,就成为什么性。作善事,就长善性。比如,春秋时代的孝子闵子骞,母亲早死,继母偏心,冬天时让两个亲生儿子穿棉袄,给闵子骞的衣服却铺着不暖的芦花。某天清早,父亲叫他拉车,闵子骞冻得周身颤抖,其父怒而鞭之,袍破而芦花絮落地,其父再将两小儿的棉袍割开比较,方知其妻不公平,不禁勃然大怒,立刻要休妻。闵子骞跪地请求:"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终于感动了父亲,把妻子留下来。而闵子骞的继母,也痛改前非,以后对他像亲生儿子一般的爱护。在逆境中能够找好处,是真阳金。故后来闵子骞在孔子的弟子中,仅次于颜渊,举为贤人。


譬如当刘备要西征时,诸葛亮就将荆州咐托关羽,命作荆州吏。荆州的地势及重要关键,四边受敌。孔明教关羽,北拒曹操,东和东吴,保持三国鼎立,临走时授以印绶,咐以荆州百万群众。东吴见荆州不能要回,遂派鲁肃做媒,提议关羽之女嫁给孙权之子,以成秦晋之好。怎知关羽木性有傲气,叱曰:"虎女焉嫁犬子乎?"从此与东吴结了仇。后来东吴与曹操结盟攻打荆州,以致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被东吴所害,斩了头,皆因他的阴木作怪而终于吃了亏,这样大仁大义的人,就因为一点酸性而遭杀身之祸。关羽被杀后,英灵不散,在空中骑赤兔马,高声唤"还我头来!"当经过荆州玉泉寺时,遇僧普静,便对他说:"将军要头,你从前斩了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他们又向谁要头呢?"关羽言下觉悟,当下见性,即皈依佛法,故现在寺庙都供奉之为伽蓝菩萨,保护道场真宰。关公是真阳木,故仁中有智。孙权曾请他赴宴,预备会中把他暗杀。然关羽胆略过人,毫不畏惧,单刀赴会,能履险如夷,这是从仁德里生出智慧来。无形的体现出阴木与阳木人的性情。


反过来说,一个人多难多累,就是阴土性招致而来的结果,好抗上,多不孝,不服人、好专权;愈比自己强的愈要找人毛病,直硬的像一头蛮牛,愈打它愈往后退,谁也劝不过来;如歪脖树一样别扭,比喻人不合作而非常倔强,无法成材,只能当小板凳或做柴火烧;如灌木丛一样刺人,比喻人不会做事,说话做事莽撞;如朽木一样无法担当,不能做大梁或扁担等等。自古以来很多名臣就犯太直硬,喜犯上的毛病,恃仗才气,自视不凡,谏上时语气尖酸刻薄,苏东坡就是典型的例子。五味中,木属酸性,阴木人说话有酸味。有些寒酸书生,虽家境贫寒,然高傲不可侵犯,脸发沉闷,威严可畏,令人不敢亲近,像关公孤树一般,树下阴风肃肃,坚硬且脆,翻脸无情。


论语云:“事君谏斯辱矣,事朋友谏斯疏矣”,是木性人之良训。阴木人一生遭难。如苏东坡本为翰林院大学士,但他谏上时,话里带讽刺性,喜顶撞,直言不讳,不够婉转圆滑,故神宗不悦,把他贬到黄州。东坡一生被贬多次,后流放到海南,正因为他犯了阴木,性高傲,发酸,抗上,不服气。


在五行中,阳木主仁德,这个“仁”是天地之枢机,阴阳之道气。比如,颜渊有一天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起先要埋到地里,即是"克己",克制自己私欲,才能归复天理。而这个“仁”就像杏仁、核桃仁、稻米、水果等都有一个“仁”包含在内,如果其伤了,便伤元性,不能发育万物。若予以适当的耕耘、灌溉、阳光、肥料,久而久之便会发芽,发挥"仁"的作用,这个"仁"若能发展到极点,能利益万物。颜渊再追问下去:"请问其目",欲知仁的条目。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果然能按照这些条例修行,故孔子赞扬他谓:"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就在微细处。颜回能心不动,不离仁德,因此能成为复圣。


有人曾问孟子:“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而这种浩然正气,本于自性的仁德,若用正当的方法培养,不损害元性,就能发挥强大无比之力量,充塞天地,这种正气,若不配合正义及天理;若无此二,它则颓靡不振。跟着又说:"是集义所生,非义袭而取之也"。它是集合了我们仁义之本性,从内在发挥出来,而非内在的仁义,到外面袭取而来的。这种阳木的仁德发挥圆满,元性充足,便可以返本还原,归返天性。因此,博学之:广博的学习;审问之:详细的自我审查,找找自己的缺点;慎思之。慎重的思考及归纳;明辨之。明确分辨是非而知己知彼;笃行之。竖立标竿切实去行。


伟人圣哲都是饱受折磨,断无一帆风顺之理。譬如,释迦件尼佛在雪山苦行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日餐一麻一麦,后到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夜睹明星而悟道。从未萌回王宫享受之念,这也是阳木的真仁真勇,发挥尽至,才成为大觉世尊。也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修行的光明大道。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饱受坎坷,在陈蔡绝粮,乐天知命,不畏不惧。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都是仁德之至高表率。圣贤成功者不是坐享其成的,都是经过千钟百炼,动心忍性,到最后才成就仁德。天降福是逆来的,若无逆境之磨练,也不会成道。这等于给你加肥料,令你的苗芽长得更茁壮。


道家云: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精气神是自性三宝,能修成戒定慧三无漏学。欲保持真精不散,必要持戒。自古十三、四岁娶妻而活到七、八十岁的人很少,因其丧元精太甚;相反,保持真精不散,如自家真气自制药,才能生真阳水。


古语云:“圣人之心,如珠在渊;凡人之心,如瓢在水”。明珠沉下渊底,静深不动。圣人收摄身心,保养元精不泄,故能得住,生出大定力。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游于左而目不瞬。”能定到这个境地上,就是大定大慧,如同婴儿的真阳元气,生出真阳水。一般凡夫有肉体,便是罪障而负累。被气禀所拘,物欲所蔽,心神动荡,如胡芦瓢在水上飘浮不定。刚把它按下,它又浮上来,人心浮荡,不持戒律之故,则不能生定力慧力。人骂你,干活吃点苦,你都可以忍,但美色当前,你就能持戒不动心。人一动念,就有因果,淫心一起,必受其累。真正持戒,在尘离尘,能断因果,横超三界,看破欲念,在火宅中修成为“火中栽莲”,把一切男女视为自己父母兄弟,至亲骨肉,就不会起邪念。


“习来千句少,悟透一句多”。生理上的病通常比较难治,注重德行”。否则, 根为阴就会浑浊,情为阳得不到醇正。阴阳不和好比男人坏了根,女人坏了身一样,根本教的原则就是性天清朗、心地光明、实行忠孝如,胎教必须存正念、断邪思、节饮食、慎起居,这就是胎教的提纲。换言之,存正念就是把邪念断了,孩子后天的头脑就清醒。节饮食就是孕妇不要吃荤毒气血酒乱性的荤浊东西,性质就清淳。还比如,喂奶叫乳教。由于动性奶里有毒;劳累过度奶里有火。心平气和最为佳,如元气:出自腹中,气不续,人亡,一般白天喂四遍、晚上三遍最恰当。这样喂出来的孩子食欲好、脾胃好。


一弯冷月一清影,一方寒梅一锦筝。上古时代的大同世界,人质纯善敦厚,根本不需要讲仁义礼让,一切都是真善真性的表现,即是身口意都是纯善:身能低矮,谦恭让人,语能温柔,别人讽刺讥骂,也不还口;心里不怀忿恨,不究他人过错。故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国家昏乱有忠臣"。后来人性败坏,才要提倡仁义道德来节制。于是,孔子就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凡是对你甜言蜜语,卑躬折节,一味奉承的人,很少有真仁德,像火性人好贪,好伪善,做了一点好事,意图好报;若不得好报,则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所以,孔子还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前人所制作的礼乐,浑浑噩噩,无是无非,视众人为一体,平等爱护,是质胜文,好比乡下人。后来的人,制作礼乐,着重文饰,是文胜质,即是今之所谓“君子”。


譬如,曹操把天子接到许昌,早有意篡位,某次请献帝田猎,借此测验群臣之顺逆,帝不敢不从,乘銮驾出城,刘玄德,关羽,张飞,引数十骑,离开许昌,曹操领十万之众,曹与天子并马而行,只争一马,背后都是曹操心腹,文武百官,远远侍从,谁敢近前。到达许昌,转过土波,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帝连射三箭不中,顾操曰:"卿射之",操取了天子宝雕弓,金批箭,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见了金批箭,只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这时曹操纵马而出,遮于天子之前而迎受之,无礼之极,众皆失色。在玄德背后关羽大怒,提刀拍马便要出斩曹操,玄德见了慌忙摇手送目,关公才不敢动。玄德欠身向操称贺曰:"丞相神箭,世所罕及!"操笑曰:"此天子洪福耳",乃回马向天子称贺,竟不献还宝雕弓,亲自悬带。


从以上事项,便明察各人本性不同,关羽是阳木火性,大义凛然,英猛爽直,一见曹操欺君罔上,急欲杀之,为国除害。刘备属阳水性,机智稳定,沉着应变。他见曹操的心腹左右周围拥护,故绝对不能轻举妄动。至于曹操,是阴火性人,抢权夺位,咄咄逼人,以射鹿观察众心之从违。汉献帝则属阴土,懦弱无能,遇事退缩无果断力。


动性是一个人的“五行”由于“五官”的触觉对外界的事物产生的阴阳反应,必然有因果关系,能者在五行,拨阴取阳,五行推不转,能者也不能。人有什么性,就有什么命,就遭遇到什么环境人个个禀赋五行,为人的五种之气,一则,从生命本体角度,即为五种气味: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腐气。《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张景岳注:“天以五气食人者,臊气入肝,焦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也。”也就是说,五脏之气。气,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周礼·天官·疾医》:“以五气、五声、五色眡其死生。” 郑玄 注:“五气,五藏所出气也。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那么,这五脏化生的情志活动,即喜、怒、忧、悲、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二则,从五行体现在人的身上,指五运之气,即金、木、水、火、土。《素问·六节脏象论》:“五气更立,各有所胜。”或者说,每个人的五行各有偏离。所谓的鸭子嘴扁,最撮着草来吃;鸡的嘴尖,是啄食,各有各的功能。

三则,从人在天地之间的状态为天地五气。混沌之初,天地蕴生,五行渐变,谓之五运;形象未分,谓之太易;元气始萌,谓之太初;气形之端,谓之太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气形已具,谓之太极;“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此天地五气。


我们遇事,必要细审衡量其是非曲直,才采取行动。这里就要靠肾阳,也就是元精:即肾阳、元阳、真阳、真火、命门之火、先天之火。与肾阴相对而言,是生命的本元,因称。《景岳全书》卷一:“元阳者,即无形之火,以生以化,神机是也。”两者互相依附为用。肾阳是肾生理功能的动力或创作力,也是人体生命活动力的源泉。肾所藏之精,需赖命门之火的温养,才能发挥其滋养体内各部分器官组织的繁殖后代的作用,尤其是脾胃的功能,需命门之火温煦,才能完成正常的腐熟水谷和运化精微的任务,现代称荷尔蒙。比如,催情食物主要是功能成分和外观和吃起来的感受,引起性欲的兴奋。如巧克力的抑郁功能、兴奋、醒脑提神。西瓜里的氨基酸与伟哥具有相同的效果。香蕉外形刺的玫瑰是那样美丽,因为刺是它的保护神,使花得以防御外界的侵害。而这些的力量都是来自于元精的能量。至于具体的做法则是要知时识务而达天时,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何谓天时识时务?众人的话就是天的口气,众人的心就是天心,众人所希望者就是天理。众人就是天,比如,当前全世界人士最希望就是和平,和平就是天意、天理、天心。身为宗教家、道家,更应该以和平为共同目标。若违反天意,则受惩罚。大家看看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的结局,就逆天意者之下场。


“信”字由“人”字与“言”字组成,即是谨守诺言,言行相顾,信乃人民之命脉,便是天时的表现。譬如,子贡问政。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为政的方法,先有足够的粮食,充足之武备,然后教化民众,使之信赖政府,若必要时,可以减去武备,削减粮食。但假使政府失信于民,国家则无法建立。足见守信之重要性。所谓"言而有信"若政府朝令夕改,反覆无常,就像火车出轨,一切国法无以建立。


所谓的没有内因,外感进不来嘛!比如,肚子里的一股怨气,气是无名火,人人都得躲,就象房屋(身体)敞开了门,进进出出的眼睛、嘴、耳朵、鼻子引起的情感变化。其中的原理是:眼睛是先锋官,之后报告给心之元帅,元帅就得心动,性就要动,接着身就动,毒气就是这么招来。解决的办法是嘴动-心不动;身动心不动,那就一切都不会动了。比如说,有的人喜欢把事装在心里头,嘴不说心说是一种心动,实际是生理上的嫉妒或记仇之病,无名之火造成血压上升,无意中让这股阴气收到心里去了。反之,放出去股阴气就没有事了,像会骂人的人反而会把人家气的长病就是这个道理。


抹月一小楼,一帘幽梦一泪眸。常常一见钟情的人,那些都是生木的水性人,性子柔和顺从,倘若再有才气优雅,对木性人的吸引力极大;或者是,愿意与土性人一起交往,土性人对于木性人来说听话,没有太多主意,愿意干好活;所以有些能干的木性人,喜欢与土性人共事。然而,男人没刚正,烂如麻秧;女人没有了真柔,家庭要发愁。一声鸦啼一残梦,一身离愁一华年。一般而言,人看到随心的事就高兴,不合心的动性就烦燥而把肾伤了,所以每个人多少都会有点肾病,但修行人如果肾修不好就不能成道。道者,智慧之本也。比如说,财是惹祸的根苗,可是没财还不养道,所以和尚贪经,道人贪法。那么,性情必然要折中,才能对于机遇的到来,恰当的把握那种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的存在。所以,孟子曾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一言以蔽之,性情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阴阳反应,而产生五行状态,从道性的角度而言,人上一百,形色不一,所谓同病异治,异病同疗,都是时间、空间和主体意识的统一,所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仍然存在着时空的变化,需要自我、超我和本我在某一个集合点上得到灵活的把握和性情的回归。


========== END ==========

投稿邮箱: 53283977@qq.com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如何关注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②复制“微信号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你本善良

jrbch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国学传统文化,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性理疗,讲病治病,佛法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对经方有兴趣者,可加QQ群577262550,微信jrbchk交流


圣贤治要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圣贤治世精要, 国学传统文化,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历史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