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样从压力下解救出来】: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你本善良 2020-09-18


怎么样从压力下解救出来

刘力红教授讲于深圳报业集团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和深圳的同志们在这里一起交流。今天我要跟大家谈的是中医是如何认识健康与疾病的。


健康和疾病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经济越来越往前走,可能关注健康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过去可能大家认为医学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尤其是早在几十年,早十年、早二十年前,由于现代科学这样一个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它发展的太快,它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很多问题,过去的一种幻想,梦想都得到实现。包括登月、火星着陆,这些在过去来看都是天方夜谈,都一一获得实现了。所以大家也就认为科学、医学同样能够解决人身的一切问题,包括健康的问题。但事实证明不是这样。


医学确确实实日新月异,可是我们的疾病也是日新月异。健康面临的问题也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疾病没有减少,死亡率没有减少。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反思。开始反思这个健康,自身的健康,民众的健康,究竟应该谁来解决?


现代健康领域的很多学者、专家告诉我们,真正解决健康的问题不是靠医学。医学只能解决健康的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占10%。我们10%的健康保险可以交给医学,但更大部分的健康我们没有办法交给医学,医学也无能为力。那么交给谁呢?答案:是我们自己。


实际上健康是把握在各位自己的手上,健康是完全可以由自己去抉择的,中医有一句话,叫做“上工治未病”。我今天来理解这句话,这个上工可能不一定指医生,上工指的是谁呢?——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才能解决我们的未病,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真正的上工是属于自己。


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但这个认识是围绕着中医的,因为我是搞中医的。这些认识实际得来不易,因为我自己的身体实际上也不是太好,健康也有问题。我从医将近三十年了,天天接触病人,有很多病人也没有办法治好,这些促使我思考。慢慢的有了认识,有了体会。今天就把这样一个认识和体会跟大家一起分享。


这个题目实际上我在温州讲过一次,非常高兴的是温州也是报业集团邀请我,那是有台湾一个著名学者朱高正先生做媒,他邀请我,希望我能够到温州去讲一次学。温州报业集团,他跟那里有很好的因缘,所以我就应邀过去。本来我是讲中医是怎么样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但是因为那一次讲课的听众主要是一些公司、集团的领导,就是很忙碌的人,所以他们就提出一个问题,每个人都面临着压力,都感觉到压力是造成他们健康出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就很希望我能够谈一谈怎么样从压力下解放出来。


各位是在深圳,可能有些人在深圳生活的时间长,有些在深圳生活的时间短。深圳是整个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特别的发达。你看到深圳的气象,就是特别的繁忙,也可以想象这个压力是很大。各位都面临着工作的压力,各个方面的压力。如果压力得不到有效的释放,不管你怎么样谈健康,我想都没有用处。所以这个问题确确实实需要解决。那么怎么解决呢?你要从压力上解放出来,我想只有一条,就是要学会放下。


这个放下不是要各位不做事情了,辞职了,不是这样。事情照做,项目照接,生意照样红火,但是从内心要放下,从内心不要去执着,不要去担忧,这个叫放下。我在这里引了成都文殊苑的一幅对联的上联,可能有的同志到过成都,也到过文殊苑,也见过这幅对联。这副对联很有名,上联叫做: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见了便做”我们遇到事情我们可以去做,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日用。“做了便放下”不留痕迹,“了了有何不”就是你在繁忙也不会有压力,这句讲的是这个意思。这个需要大家很好的去体悟,用心去体悟,怎么样叫做放下,什么叫“见了便做”什么叫“做了便放下”。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谈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不容易。


因为今天我要谈的都是大家知道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都是大家身边的事,都是大家日用的事情。可是有一点,孔子说过:“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我们天天在面临。天天在日用,可是不知道,所以君子之道鲜矣。孔子讲的君子实际上就是智者、仁者,也就是说寿者。凡是你是君子,你就可以尽享天年,你就长寿,你就健康,按照孔子的标准。由于我们日用的这些事情我们不知道,或者我们知道了不去行,这个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健康的方法很多很多,实际上也很简单,都不复杂,关键是我们要去做。任何一个保健的方法,任何一个健康的方法你只要去做,只要持之以恒,保证是有用处的。可惜的就是,我们很多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去行,我们知道,但知道有什么用呢。今天我无非再讲一次大家知道的东西,然后拜托大家一定要去做,不做没有用处。你知道的再多,古人讲的“谈食不饱”啊,谈着山珍海味、燕窝鱼翅,怎么样,甚至你谈鲍鱼,鲍鱼是很补的啊,没有用处,要吃进去才有用处。所以重要的行持。今天大家听到这些已经熟悉的,我再强调,只是给大家一个警惕。再一次告诉戴安我们要做,我们要行。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一天一天走向健康。如果不行,知道的再多,身体依然是要走下坡路的。所以我们用心去感悟以后,重要的是要去行持。


要做到能够放下,实际上是很难的,必须在思想上解决。为什么呢?这个事情、这个项目接下来了,你去做了,又不挂碍在心上,又不去担忧,又不去恐惧。孔子有一句话,叫做“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对照这句话,看看我们愿意做君子还是做小人。那么读诵了这句话、悟通了这句话,实际上我们可以真正可以坦荡荡,真正可以“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自己也经历这个过程,我当医生,大家可能知道当医生有难处,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医患关系很紧张。我从事中医,可以说中医在目前我们这个时代是没有法律保护的,真正的没有法律保护。为什么那么多中医去搞西医了呢?为什么那么多中医去搞西医了呢?西医有法律保障。他只要按照药理,他只要按照现在医学的理念诊断,血相高了用抗生素,用死了人,打官司他没有问题,但是中医不行。中医你要想治好病要冒风险,要担身家性命。所以过去一个药开出去以后,尤其我是喜欢用附子,大家知道附子是有毒性的,但是有些病必须要附子才能治好,或者至少说我认为必须要附子才能治好。那么为了病人必须要用。那你是为了明哲保身还是为了病人呢?当医生的那是不能够考虑自己的,按照古训,医为仁术,不能够考虑自己,唯一要考虑病人,那么考虑了病人以后药开出去了后确实晚上睡不着觉,尤其是重病人,我就会想出了问题病人又来告我。原来是经过这样一个忐忑不安的阶段。


后来读圣人书,自己慢慢想通了,随它去。“君子居易以俟命”,“易”就是周易,讲的是易经。“易”是什么?“易”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他讲“三易”。讲“不易”、讲“变易”、讲“简易”。“不易”是什么?就是我们人生有一个相对的规律。每一个人、每一个个体都有每一个个体的轨迹。这个是相对不变的。为什么我当医生?为什么你当记者?为什么他是百万富翁、为什么我那么辛苦我还两手空空?这个是有原因的。每个人的生命轨迹是不一样的,生命的规律是不一样的,不是说你努力就行。就像数学上的有一个常数,这个“不易”讲的就是这个常数,可是这个不是宿命论,不是迷信,每个人一生中有一个不变的东西,这个需要我们认识。认识了以后我们才不会怨天、不会尤人。我们才会踏踏实实的工作、去任劳任怨。还有一个是“变易”,“变易”是什么呢?就是可以改变。数学里面有一个常量,还有一个变量,变量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一个是不能改变的,相对固定;一个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辩证法,这就讲的是哲学,人生的哲学。这需要我们去认识。还有一个是什么?“简易”,“简易”就是揭示“不易”也好,“变易”也好,它的一个根本的道理是什么?这个道理很简单。孔子在《易》的“系辞”里面做了总结,有一句精辟的话,就是人生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生的变也好,不变也好是由什么决定的?就是有这个简易的道理决定的。这个道理是什么?孔子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非常经典,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不善就是恶,必有余殃,这个讲的是什么?这个讲的就是我们人生的命运,我们人生的历程实际上是由自己决定的,不是由老天决定的,不是由神仙决定的。这就是那个国际歌讲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靠我们自己,所以讲的很好,孔子就是讲的这个意思。那这个意思我们清楚了以后我们还睡不着觉吗?这个项目接下来以后你还会忐忑不安吗?还会这个领导我没有找就完蛋了吗?这一生就完蛋了吗?不会的。你就知道了世界上没有任何偶然的事情,绝对不可能。你炒股,股票涨了也好、跌了也好,没有偶然的事情。深圳是一个炒股的地方,很多人赚了钱最后丢掉了,套住了,没有偶然的事情,没有掉下来的馅饼。一切的一切都被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则扣死。这也是陈毅元帅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如果大家都能够这样正确的去认识人生。现在不是提倡八荣八耻吗,讲的就是这个。八荣就是积善,八耻就是积不善。如果大家都能以这样正确的心态去认识人生,那无论你多繁忙,你都可以没有压力。为什么会有压力呢?因为大家都有一种侥幸的心理,这就是“小人行险以徼幸”不用徼幸,这样我们就很坦然,我们就可以放下,这个对健康来说是决定性的。


很多人,很多老者、长者看到他并不锻炼,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锻炼方法,他就有一条——能够放下,内心豁达。这一条比什么都好。


========== END ==========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