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言行录-31-女义学

你本善良 2020-09-18

王凤仪言行录



主播 | 佛子心道  



按播放键收听



王凤仪言行录



辽阳县张忠堡女义学

  

  王善人说过:

  初到海城时,我讲善书走到辽阳县张忠堡村(腾鳌堡镇北)。村里房守仁的妻子是续弦,对待他前妻所生的子女,百般虐待。她听我宣讲善书后,痛改前非。有一天,我宣讲“爱女嫌媳”(《宣讲拾遗》之一章),书中描述婆母虐待儿媳的惨酷,听众无不下泪。我对听讲的少女们说:“谁说人没有良心?我看人人都有良心,皆因你们没念过书,才不知道尽孝、尽悌的道,你们为什么不念书呢?”她们都说:“要有学房,我们愿意念书。”房守仁感我的恩,愿意设立学校。我和房守仁步行去锦州请教员,一路上非常艰苦,这年春天河里的桃花水很大,我们从太子河的小河口上船,一直到田庄台下船,然后步行到沟帮子,一天没吃着饭,到太阳落山时,走几步就饿倒了,等到了沟帮子,饭也吃不下去了,到锦州羊圈子村,请来于瑞英任教。四月初二日开学,仅二十八天,辽阳教育局认为不合格,便被解散了。


 海城县周正堡女义学

 

  张雅轩听善人讲“善、功、德”后,六月,暂借胡德柱粮房一间,开办周正堡女义学。聘请关刘化行(名国南)任老师。关老师是海城县人,大家闺秀出身,幼年读过诗书,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守节,已经五十五年,和张雅轩有亲戚关系,因为是义举,才出任义务老师。


  清代末年,风气不开,在乡下男孩子受教育的都很少,女孩更少念书的啦。尤其是海城一带的风俗,女孩子都积私房钱,农忙时做零工,赚钱积存起来,准备结婚后,生男育女时使用。因之,谁也不肯来上学。张雅轩招不到学生,只好每天花八个制钱,雇女孩子来念书,学生家长又反对,说她们在家里,穿怎样破的衣服都可以,要是上学不能穿得破破烂烂的,没钱给他们做衣服。张雅轩答应做新大衫,才雇来八个学生。善人对王恕忱说:“咱俩得和雅轩到各村镇去劝募学生,不能专靠雇人来念书。”便一面宣讲善书,一面提倡读书的好处,又劝来八名,共有十六名学生,才正式开学。平均学龄十八九岁,可见初立女学有多么困难。初期连书桌黑板,全都没有,围着高梁囤念书。以《妇女家训》、《妇女箴规》等做为课本,后来才采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标准课本。张学董叫他太太刘福堂和弟妹于玉堂,也都上学念书。七月又在周正堡前街增设一处,请袁殿文任老师,后学生达八十多名。秋天把两处女义学合并到张雅轩院内,增建教室,定名为周正堡淑贞义务女学校。



善人深知当地的风俗,旗人(满族人)的规矩礼节太严,而汉人又太不重视礼节。因为汉人多是各省逃荒年出关的穷苦人,只知道赚钱买田地。因之,女义学重视礼教,实行尊师敬长,教导学生上下学,必须向长辈行礼,并提倡俭朴实行。义学女生,规定穿蓝布长衫,扎青色辫子根,放学后要帮助家里操作,尽孝悌的道。学生上学读书后,对人彬彬有礼,又自动操作家事,家长们非常欢喜,一传十、十传百,乡下人也都愿意叫自己的女儿上学读书了。远路的学生,免费住校,仅自备食米,蔬菜、酱也由义学免费供给。因之学生人数日增,奠下基础。


  善人常说姑娘是爹妈的心尖,我办女学,直接教育女生,间接也劝化了她们的家庭。

 

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 END ==========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